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优化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朱笛恺 凌杰 +5 位作者 王益明 张学建 鲁军 任波 葛贤 陶飞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植物多糖与β-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了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微波辅助反应,以DPPH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反应条件,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和反应物质量比... 为研究天然植物多糖与β-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了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微波辅助反应,以DPPH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反应条件,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和反应物质量比对美拉德反应体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获取美拉德产物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DPPH、FRAP和还原力实验对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薄荷多糖和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具备最优抗氧化活性的美拉德产物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46℃,反应时间25 min,pH 8.9,薄荷多糖和β-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为2.1∶1,此时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8.13%。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以及在碱性pH条件下,有助于提高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天然植物多糖制备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多糖 β-苯丙氨酸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反应 微波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凡纳滨对虾的微生物 被引量:11
2
作者 陶飞燕 潘创 +5 位作者 陈胜军 胡晓 邓建朝 李春生 荣辉 王悦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 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贮藏4周后虾仁的OTU数量最少,整虾与去头尾虾的OTU数量相对较多;2)各组样品的赵氏指数(Chao)、艾斯指数(ACE)和香农指数(Shannon)逐渐减小,辛普森指数(Simpson)增加,即贮藏过程中样品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3)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是各组样品的最初优势菌,弓形菌属(Arcobacter)在去头尾虾和整虾中存在较多。微冻4周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成为优势腐败菌;4)属水平上的热图和关键物种分析显示,3种形式的对虾菌种组成和比例有所差异。综上,凡纳滨对虾贮藏时间和形态不同,其表面微生物种类、丰度等差异显著,在冷链流通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抑制微生物优势以保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冻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产品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胜军 陶飞燕 +4 位作者 潘创 马海霞 杨少玲 李春生 魏涯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甲壳类水产品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具有低脂高蛋白特性的虾及其加工产品因在贮藏流通过程中存在黑变和腐败现象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品质劣变、货架期缩短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虾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分析虾产...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甲壳类水产品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具有低脂高蛋白特性的虾及其加工产品因在贮藏流通过程中存在黑变和腐败现象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品质劣变、货架期缩短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虾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分析虾产品的品质劣变原因并对虾产品进行品质控制尤为重要。目前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低温贮藏能使产品中的微生物及内源酶类得到控制,是一种有效便捷的保鲜方法。文章分析了造成虾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对冷藏、冰温、微冻、冻藏及相关低温综合技术应用于虾产品的国内外保鲜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水产品贮藏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抑制品质劣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贮藏 保鲜技术 品质 货架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辅助材料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及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朝荣 陶飞燕 +3 位作者 汪长国 戴亚 冯广林 周志刚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索卷烟主要辅助材料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卷烟纸透气度、卷烟纸克重、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 [目的]探索卷烟主要辅助材料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卷烟纸透气度、卷烟纸克重、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及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卷烟纸透气度、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与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滤嘴通风度,滤棒吸阻次之;在正交试验范围内,卷烟纸透气度为50 CU,滤棒吸阻为4 500 Pa/支及滤嘴通风度为60 CU为最优方案,并与优化前进行了对比,优化后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均低于优化前。[结论]研究结果为卷烟减害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辅助材料 B(A)P NNK 芳香胺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稀有皂苷13周灌胃后对大鼠肝脏毒性研究
5
作者 曹雨晴 陶飞燕 +4 位作者 高慧 蔡雨情 余远 宋林梦 薛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22-329,共8页
目的:以热转化后的人参稀有皂苷为原料,探究人参稀有皂苷90 d口服对大鼠肝毒性的研究。方法:将48只雌雄大鼠随机分为人参稀有皂苷高剂量(6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中剂量(2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低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 目的:以热转化后的人参稀有皂苷为原料,探究人参稀有皂苷90 d口服对大鼠肝毒性的研究。方法:将48只雌雄大鼠随机分为人参稀有皂苷高剂量(6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中剂量(200 mg/kg)组、人参稀有皂苷低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90 d经口灌胃处理后通过UHPLC-MS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及肝脏流式细胞凋亡综合分析对大鼠肝脏的潜在损伤。结果:雌雄大鼠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雌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23种差异代谢物,如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等,并影响了组氨酸和尿素循环等代谢途径,血氨升高,引发肝损伤;在高剂量雄性大鼠血清中出现了10种差异代谢物,如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影响了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高浓度的花生四烯酸表现出致炎性和毒性,可以通过血液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引起肝损伤。结论:高剂量的人参稀有皂苷对雌雄大鼠有轻微肝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组氨酸和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途径的改变所导致的,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的肝脏不良反应水平均小于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稀有皂苷 Sprague Dawley大鼠 代谢组学 肝脏 流式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