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iBeam3单元的冂形结构变形场重构算法
1
作者
李龙飞
陶翀骢
+1 位作者
张超
季宏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结构变形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强度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用途等原因,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受限,导致结构变形重构精度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节点逆梁单元的应变场重构算...
结构变形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强度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用途等原因,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受限,导致结构变形重构精度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节点逆梁单元的应变场重构算法。首先采用二节点梁单元对结构进行离散,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以及最小二乘误差理论构建单元内理论应变与实测应变的误差函数,通过离散应变测点重构结构应变场分布,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结构变形。分别通过ABAQUS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应变测点数量较少时,可以有效地重构结构变形,与直接使用测点应变数据相比,相对误差减小了5%,对结构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有限元法
逆梁单元
应变场重构
实测结构应变
变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材料与结构及其在智能飞行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裘进浩
季宏丽
+2 位作者
徐志伟
张超
陶翀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7-888,共22页
为了满足民用和军事领域对智能飞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承载、连接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控制、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智能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发展,如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驱...
为了满足民用和军事领域对智能飞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承载、连接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控制、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智能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发展,如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驱动指定结构变形可以改变飞行器气动性能,而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振动噪声控制是当前智能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结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智能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智能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形状记忆合金
压电材料
结构健康监测
振动与噪声控制
无损检测与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
19
3
作者
裘进浩
张超
+1 位作者
季宏丽
陶翀骢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9期14-23,共10页
针对层合形式含曲面的航空结构大面积检测难题,基于非接触式扫描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该技术采用脉冲式激光激励结构中的超声波,获取超声波在检测区域内的传播数据,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的变化,实现结构损...
针对层合形式含曲面的航空结构大面积检测难题,基于非接触式扫描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该技术采用脉冲式激光激励结构中的超声波,获取超声波在检测区域内的传播数据,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的变化,实现结构损伤和性能的评估。围绕使用日益广泛的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从结构脱粘损伤的识别、疲劳损伤累积的表征和疲劳剩余寿命的预测3个方面,介绍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以层合结构为例,研究了脱粘损伤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通过能量、波数等特征参数提取,实现了脱粘损伤成像;其次,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裂纹累积对超声波模态转换效应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模态转换效应对基体裂纹密度进行表征;最后,建立了基于损伤形式的复合材料疲劳演化模型,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和激光超声的波速测量,完成了剩余疲劳寿命的预测,为未来激光超声检测在航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无损检测
复合材料
脱粘损伤
模态转换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复合材料疲劳表征与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姚卫星
张超
+3 位作者
黄宇翔
陶翀骢
裘进浩
马铭泽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3期12-22,共11页
随着复合材料在先进飞行器结构中占比的逐渐增加,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对飞行器整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飞行器复合材料整体部件疲劳评估和寿命预测,首先,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研究复合材料疲劳损...
随着复合材料在先进飞行器结构中占比的逐渐增加,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对飞行器整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飞行器复合材料整体部件疲劳评估和寿命预测,首先,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研究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导波波场信息,探究导波相速度、模态能量比等特征在表征复合材料疲劳方面的潜力;其次,从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出发,建立导波相速度与疲劳损伤累积的演化模型;然后,构建深度学习框架,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从导波波场中提取疲劳演化特征;最后,提出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疲劳演化模型,对复合材料剩余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和分析导波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地对复合材料疲劳状态进行表征,结合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和置信区间准则,实现了在试件疲劳破坏之前的剩余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导波
无损检测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
5
作者
李倩
陶翀骢
+2 位作者
张超
季宏丽
裘进浩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的疲劳问题日益突现。为了实现高效准确的疲劳损伤分析,提出一种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单隐藏层神经网络作为内聚力模型的疲劳本构进行...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的疲劳问题日益突现。为了实现高效准确的疲劳损伤分析,提出一种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单隐藏层神经网络作为内聚力模型的疲劳本构进行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分层模拟。采用基于Paris公式的损失函数约束项实现数据—机理融合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在采用双悬臂梁和四点弯梁验证在纯Ⅰ型、纯Ⅱ型和混合型模式下的疲劳分层扩展分析能力后,进一步采用增强双悬臂梁(R-DCB)模型对具有复杂疲劳分层前缘情况下内聚力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复合材料分层扩展预测,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神经网络
复合材料
疲劳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Beam3单元的冂形结构变形场重构算法
1
作者
李龙飞
陶翀骢
张超
季宏丽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文摘
结构变形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强度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用途等原因,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受限,导致结构变形重构精度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节点逆梁单元的应变场重构算法。首先采用二节点梁单元对结构进行离散,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以及最小二乘误差理论构建单元内理论应变与实测应变的误差函数,通过离散应变测点重构结构应变场分布,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结构变形。分别通过ABAQUS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应变测点数量较少时,可以有效地重构结构变形,与直接使用测点应变数据相比,相对误差减小了5%,对结构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逆有限元法
逆梁单元
应变场重构
实测结构应变
变形重构
Keywords
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verse beam element
strain field reconstruction
measured structural strain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材料与结构及其在智能飞行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裘进浩
季宏丽
徐志伟
张超
陶翀骢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7-888,共22页
文摘
为了满足民用和军事领域对智能飞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承载、连接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控制、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智能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发展,如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驱动指定结构变形可以改变飞行器气动性能,而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振动噪声控制是当前智能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结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智能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智能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形状记忆合金
压电材料
结构健康监测
振动与噪声控制
无损检测与寿命预测
Keywords
smart structures
shape memory alloy(SMA)
piezoelectric materia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分类号
TB38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
19
3
作者
裘进浩
张超
季宏丽
陶翀骢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9期14-2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5277、51805261、5192100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0430)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MCMS-I-0518K01&MCMS-I-0519G02)。
文摘
针对层合形式含曲面的航空结构大面积检测难题,基于非接触式扫描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该技术采用脉冲式激光激励结构中的超声波,获取超声波在检测区域内的传播数据,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的变化,实现结构损伤和性能的评估。围绕使用日益广泛的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从结构脱粘损伤的识别、疲劳损伤累积的表征和疲劳剩余寿命的预测3个方面,介绍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以层合结构为例,研究了脱粘损伤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通过能量、波数等特征参数提取,实现了脱粘损伤成像;其次,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裂纹累积对超声波模态转换效应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模态转换效应对基体裂纹密度进行表征;最后,建立了基于损伤形式的复合材料疲劳演化模型,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和激光超声的波速测量,完成了剩余疲劳寿命的预测,为未来激光超声检测在航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激光超声
无损检测
复合材料
脱粘损伤
模态转换
疲劳寿命
Keywords
Laser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Composite material
Debonding damage
Mode conversion
Fatigue life
分类号
V250.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复合材料疲劳表征与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姚卫星
张超
黄宇翔
陶翀骢
裘进浩
马铭泽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3期12-2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5141,51875277,51921003)
基础加强计划技术领域基金(2019-JCJQ-JJ-337)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MCMS-E-0520K01)项目资助。
文摘
随着复合材料在先进飞行器结构中占比的逐渐增加,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对飞行器整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飞行器复合材料整体部件疲劳评估和寿命预测,首先,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研究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导波波场信息,探究导波相速度、模态能量比等特征在表征复合材料疲劳方面的潜力;其次,从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出发,建立导波相速度与疲劳损伤累积的演化模型;然后,构建深度学习框架,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从导波波场中提取疲劳演化特征;最后,提出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疲劳演化模型,对复合材料剩余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和分析导波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地对复合材料疲劳状态进行表征,结合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和置信区间准则,实现了在试件疲劳破坏之前的剩余寿命预测。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导波
无损检测
寿命预测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s
guided wav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life prediction
分类号
V21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V41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
5
作者
李倩
陶翀骢
张超
季宏丽
裘进浩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35003,52205159,5217514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20133,BK20200414)。
文摘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的疲劳问题日益突现。为了实现高效准确的疲劳损伤分析,提出一种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单隐藏层神经网络作为内聚力模型的疲劳本构进行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分层模拟。采用基于Paris公式的损失函数约束项实现数据—机理融合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在采用双悬臂梁和四点弯梁验证在纯Ⅰ型、纯Ⅱ型和混合型模式下的疲劳分层扩展分析能力后,进一步采用增强双悬臂梁(R-DCB)模型对具有复杂疲劳分层前缘情况下内聚力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复合材料分层扩展预测,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神经网络
复合材料
疲劳
有限元
Keywords
cohesive model
neural network
composites
fatigue
finite element
分类号
V21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V41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iBeam3单元的冂形结构变形场重构算法
李龙飞
陶翀骢
张超
季宏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智能材料与结构及其在智能飞行器中的应用
裘进浩
季宏丽
徐志伟
张超
陶翀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面向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裘进浩
张超
季宏丽
陶翀骢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复合材料疲劳表征与寿命预测研究
姚卫星
张超
黄宇翔
陶翀骢
裘进浩
马铭泽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数据—机理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渐进分析方法
李倩
陶翀骢
张超
季宏丽
裘进浩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