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现状评估
1
作者 张国军 马文涛 +8 位作者 魏小燕 张虎威 王霄 陶清瑞 苏利平 张荣 王立明 肖培青 王志慧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140,共8页
为了探索准确核算水土保持措施碳汇的方法并为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等提供技术支撑,以宁夏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和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及水土保持措施碳... 为了探索准确核算水土保持措施碳汇的方法并为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等提供技术支撑,以宁夏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和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及水土保持措施碳储量反演方法,定量评估了2022年宁夏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现状。结果表明:1)在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轻量级梯度提升(LGB)、极端梯度提升(XGB)、极度随机树回归(EXT)等6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中,极度随机树回归算法用于反演宁夏植被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精度最高;2)宁夏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异特征,全区平均值为24.53 g/(m^(2)·a),水土保持林、封禁治理、经济林、人工草地、梯田的固碳速率分别为26.65、27.25、27.28、18.80、22.68 g/(m^(2)·a);3)2022年宁夏全口径水土保持措施碳汇量为226.95万~233.26万t/a,其中增汇量208.03万t/a、保土固碳量63.04万t/a、减排量18.92万~25.23万t/a,增汇量的80.8%分布在植物措施、保土固碳量的79.5%分布在梯田、减排量的79.5%分布在梯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碳汇 固碳速率 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算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条件下红壤水-土-养分淋溶特征及归因分析
2
作者 范清华 刘晓君 +5 位作者 李鹏 张祎 任正龑 张虎威 陶清瑞 胥世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6,共13页
【目的】探明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在淋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阐明土壤水-土-养分淋溶流失规律及影响机制。【方法】以江西省泰和县植被恢复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PM)、湿地松P.elliottii纯林(PE)、马尾松-木荷Sc... 【目的】探明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在淋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阐明土壤水-土-养分淋溶流失规律及影响机制。【方法】以江西省泰和县植被恢复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PM)、湿地松P.elliottii纯林(PE)、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RMS)、湿地松-木荷混交林(RES)等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60、90、120、150 mm·h^(-1)等4种淋溶强度下,土壤产流、产沙、泥沙颗粒变化特征及养分在淋溶过程中的流失规律。【结果】(1)随着淋溶强度的增加,产流量和产沙量也增加,泥沙颗粒质量分数及稳定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泥沙颗粒平均质量直径(D_(MW))、粒径>0.250 mm泥沙颗粒质量分数(R_(0.25))显著升高(P<0.05)。在淋溶侵蚀下,低林下植被覆盖度的马尾松纯林团聚体稳定性低,高植被覆盖度的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高(P<0.05)。(2)在150 mm·h^(-1)的淋溶强度下,养分淋失显著高于60 mm·h^(-1)(P<0.05),但在90和120 mm·h^(-1)淋溶强度下,养分淋溶流失没有显著差异。泥沙是养分迁移流失的主要介质。(3)养分淋失与淋溶强度、产流率、产沙率、粒径>0.250 mm泥沙颗粒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0.053 mm泥沙颗粒质量分数呈现负相关(P<0.05)。(4)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淋溶强度和产流率是影响养分淋溶流失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达16.33%、20.91%。【结论】随着淋溶.强度的增加,产流量和产沙量显著提升,泥沙颗粒的组成和稳定性发生变化,且淋溶强度和产流率是影响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在中国亚热带退化红壤区生态建设中,应注重增强植被恢复区林下植被丰富度,以改善林分结构并巩固治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植被恢复 淋溶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绘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清瑞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1期149-151,共3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不断升级和完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尤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实践运用更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不断升级和完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尤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实践运用更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工程测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这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文章通过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行方式和优势,着重剖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绘中的实践运用和效果,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为后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绘中更加广泛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 工程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