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葡萄白兰地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馏出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李冠宇 王瑶 +4 位作者 尹荐 张永刚 王凌云 李爱华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80,共10页
以中国陕西主栽的鲜食葡萄户太8号为原料酿造葡萄白兰地,研究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的馏出规律。葡萄原酒自然澄清后进行一次蒸馏,摘除前3%的馏出液,随后进行二次蒸馏。在2次蒸馏过程中,利用G C-FID监测馏出液中果香酯、高级醇和... 以中国陕西主栽的鲜食葡萄户太8号为原料酿造葡萄白兰地,研究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的馏出规律。葡萄原酒自然澄清后进行一次蒸馏,摘除前3%的馏出液,随后进行二次蒸馏。在2次蒸馏过程中,利用G C-FID监测馏出液中果香酯、高级醇和脂肪酸含量,研究其蒸馏过程中的馏出动力学特征。采用感官量化品评法分析了蒸馏出的酒头、酒身、酒尾的气味特征。结果表明,在2次蒸馏过程中,大多数果香酯在起始阶段迅速累积后趋于稳定,并在前、中期停止累积;高级醇从起始阶段就有馏出,并持续至后期;而脂肪酸则主要在中后期馏出。分析发现,在第二次蒸馏进程的40%~60%阶段,主要发酵香气物质均有均衡馏出。感官分析表明,酒头辛辣味突出,酒身具有和谐的果香和醇香,而酒尾则有明显的蒸煮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户太8号葡萄蒸馏酒的较佳蒸馏工艺是摘除一次蒸馏的前3%馏出液,再将剩余部分进行二次蒸馏;二次蒸馏的前2%~5%作为酒头,80%~100%为酒尾,其余为酒身。研究结果可为葡萄白兰地蒸馏过程中的摘酒工艺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蒸馏酒 果香酯 发酵香气物质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陶永胜 杨和财 兰圆圆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190-192,共3页
葡萄酒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促使中国葡萄酒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产业持续发展需要葡萄酒专业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该文基于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挑战,结合发达国家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开放模式,提出了我国葡萄酒... 葡萄酒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促使中国葡萄酒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产业持续发展需要葡萄酒专业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该文基于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挑战,结合发达国家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开放模式,提出了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专业 教育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陶永胜 苏美琼 +2 位作者 李甲贵 靳国杰 李运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35-338,共4页
果酒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环节薄弱。为此,项目组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研究... 果酒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环节薄弱。为此,项目组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校外基地为依托的果酒产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为以产业为依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果酒 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 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几个产区不同年份干红葡萄酒香气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陶永胜 孙汉文 彭传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31-34,39,共5页
感官量化分析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旨在寻找我国不同地理标志干红葡萄酒产品的特征香气,为其感官识别提供实践支持.采集干红葡萄酒样品涉及我国5个葡萄酒产区、15个年份的7个葡萄品种所酿的干红葡萄酒.葡萄酒品尝小组感官分析前进行标... 感官量化分析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旨在寻找我国不同地理标志干红葡萄酒产品的特征香气,为其感官识别提供实践支持.采集干红葡萄酒样品涉及我国5个葡萄酒产区、15个年份的7个葡萄品种所酿的干红葡萄酒.葡萄酒品尝小组感官分析前进行标准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培训,感官量化分析要求用5点标度法量化,最终量化数据综合香气特征使用频率和强度率,用MF值表示.香气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赤霞珠和梅尔诺干红葡萄酒小浆果、花香和植物香较重,而山普斯、佳美、西拉、玫瑰蜜等干红葡萄酒温带水果和焦糖味明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典型香气减弱,泡菜等不良气味特征慢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年份 品种 香气特征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破眠剂处理提高抽枝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永胜 房玉林 李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8-141,共4页
2003~2004和2004~2005年两个冬季,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鹿辄、黑虎香四个葡萄品种休眠冬芽进行了化学药剂处理。翌年抽枝率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处理四个品种的抽枝率均有提高;1.0%H2CN2+1.0%吐温80处理... 2003~2004和2004~2005年两个冬季,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鹿辄、黑虎香四个葡萄品种休眠冬芽进行了化学药剂处理。翌年抽枝率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处理四个品种的抽枝率均有提高;1.0%H2CN2+1.0%吐温80处理抽枝率提高最大;葡萄品种成熟期不同,对化学药剂处理的反应亦不相同,品种按处理与对照的萌芽率比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早中熟品种佳美、中熟品种梅鹿辄、早熟品种霞多丽、晚熟品种黑虎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酿酒葡萄 CaCN2 H2CN2 抽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陶永胜 李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0,共13页
香气是葡萄酒感官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葡萄酒质量风格和消费者导向的重要因素。各种风格特色的葡萄酒中具有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葡萄品种、发酵工艺、陈酿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香气。保持品种典型性、提高发酵香气并改善陈酿风... 香气是葡萄酒感官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葡萄酒质量风格和消费者导向的重要因素。各种风格特色的葡萄酒中具有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葡萄品种、发酵工艺、陈酿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香气。保持品种典型性、提高发酵香气并改善陈酿风味一直是葡萄酒风味研究追求的目标,因此,全面分析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形成途径和呈香机制至关重要。从发酵调控角度重点论述了品种和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规律及酿造工艺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生成的调控机制,深入介绍相关风味酶和香气前体物质同香气物质的关系;探讨陈酿香气的生成路径并总结不同橡木制品和陈酿技术对葡萄酒陈酿香气特征的影响机理;简要阐述了香气物质的检测技术和香气物质间感知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关键香气物质相互作用及基质效应对葡萄酒风味感知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建立以风味导向为基础的葡萄酒工艺调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香气物质 分析技术 协同呈香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陶永胜 李华 王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随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葡萄酒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摄取黄酮类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葡萄酒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含量以及葡萄酒或葡萄汁中黄酮类化合... 随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葡萄酒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摄取黄酮类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葡萄酒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含量以及葡萄酒或葡萄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黄酮类化合物 分析方法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8
作者 李华 陶永胜 +1 位作者 康文怀 尹春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4,共6页
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大约有800多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成分在结构上分属不同的化学门类:醇、酯、有机酸、挥发性酚、萜烯醇、内酯、芳香酮等,含量从每升几纳克(芳香酮)到几百毫克(一些醇类),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因此,要定性定... 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大约有800多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成分在结构上分属不同的化学门类:醇、酯、有机酸、挥发性酚、萜烯醇、内酯、芳香酮等,含量从每升几纳克(芳香酮)到几百毫克(一些醇类),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因此,要定性定量分析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非常困难。作者综述了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描述语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华 张莉 +1 位作者 王华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24,共3页
通过感官分析澳大利亚的4款西拉干红葡萄酒,对得到的香气描述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烧)烤味或胡椒;2)香料或浆果或玫瑰花香或甜水果;3)甘草;4)巧克力或凤梨,共... 通过感官分析澳大利亚的4款西拉干红葡萄酒,对得到的香气描述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烧)烤味或胡椒;2)香料或浆果或玫瑰花香或甜水果;3)甘草;4)巧克力或凤梨,共4个香气词语指标可以反映西拉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可以把这4个词语作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描述符,用于感官品评。这既简化感官评价的描述语,又提高了感官分析的精确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 葡萄酒 描述符 感官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酿造工艺对两性花毛葡萄NW196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晶 李华 +2 位作者 陶永胜 张莉 王华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为研究不同酿造工艺对两性花毛葡萄NW196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表明:CO2浸渍工艺增加了酒中酯类、酸类和酚类等物质的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总... 为研究不同酿造工艺对两性花毛葡萄NW196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表明:CO2浸渍工艺增加了酒中酯类、酸类和酚类等物质的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总数和总含量,苹果酸乳酸发酵增加了酒中醇类、酸类、酮类、酚类等物质的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总数和总含量,CO2浸渍工艺结合苹果酸乳酸发酵能够丰富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形成不同于传统葡萄酒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工艺 两性花毛葡萄NW196 CO2浸渍 葡萄酒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多产区干红葡萄酒颜色相关指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兰圆圆 陶永胜 +1 位作者 张世杰 丁吉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共4页
采集我国多个产区不同年份的21款干红葡萄酒产品,分析总酚、单宁、颜色参数等感官理化指标,采用相关分析(RA)和主成分分析(PCA)寻找多个感官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挖掘对葡萄酒产品差异贡献显著的重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酒样的颜色... 采集我国多个产区不同年份的21款干红葡萄酒产品,分析总酚、单宁、颜色参数等感官理化指标,采用相关分析(RA)和主成分分析(PCA)寻找多个感官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挖掘对葡萄酒产品差异贡献显著的重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酒样的颜色深度与总酚、酒石酸酯、黄烷醇和总花色苷的含量显著相关,而与Lab色彩空间(CIELab)参数中的a*负相关;CIELab颜色参数中,L*、b*与花色苷含量显著相关,而花色苷与颜色色调显著负相关;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样品在颜色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图上分布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颜色相关指标 CIELab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合酒精发酵动力学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星晨 胡凯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课题组前期优选的具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研究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混合发酵的动力学,为其葡萄酒增香酿造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实验选用陕西杨凌的爱格丽... 利用课题组前期优选的具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研究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混合发酵的动力学,为其葡萄酒增香酿造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实验选用陕西杨凌的爱格丽葡萄为原料,设计优选菌株提前酿酒酵母48 h接种和同时接种两个发酵处理,接种量1.0×106 CFU/m L,同时用YPD液体培养基进行两个处理的模拟发酵实验,实验以纯酿酒酵母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不同酵母菌数量、酒精体积分数、还原糖等指标,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前接种处理中优选菌株生存数量最多,生存时间最长,在其对数生长期酒精生成和还原糖消耗速率最慢,但整体酒精发酵正常,酒精生成量不受影响,说明发酵过程中不良副产物生成量有限。因此,优选菌株提前酿酒酵母接种的混合发酵具有葡萄酒增香酿造的应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孢汉逊酵母 Β-葡萄糖苷酶 酿酒酵母 混合酒精发酵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葡萄酒标准及相关规章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和财 陶永胜 张予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标准化法》 葡萄酒业 发展趋势 规章 《产品质量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卫生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干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与价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伟 廉政 +1 位作者 严斌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9-55,共7页
感官量化分析进口干红葡萄酒的感官特征,旨在筛选影响中国市场上不同价位进口干红葡萄酒产品的感官特征。实验采集上海葡萄酒市场上价格为100 ~600元且销量较好的9款进口干红葡萄酒样品,进行感官量化品评。品评小组由30名经过葡萄酒风... 感官量化分析进口干红葡萄酒的感官特征,旨在筛选影响中国市场上不同价位进口干红葡萄酒产品的感官特征。实验采集上海葡萄酒市场上价格为100 ~600元且销量较好的9款进口干红葡萄酒样品,进行感官量化品评。品评小组由30名经过葡萄酒风味标准物质训练的学生组成,感官分析过程中要求其对所感知的感官特征用5点标度法进行量化,某一特征的最终量化值是词汇使用频率和强度率的几何平均数。量化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23种对葡萄酒感官质量贡献显著的感官特征,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用12种感官特征拟合出供试酒样的整体质量。结果表明,在100 ~600元价位的进口干红葡萄酒在感官特征上表现出差异,其整体质量与价格正相关,可用部分感官特征回归拟合葡萄酒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分析 干红葡萄酒 价格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胞外酶处理对模拟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爱华 汪兴杰 +1 位作者 刘浩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65,共8页
分析两株优选非酿酒酵母胞外酶处理对酒精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提取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两株酵母胞外酶,以模拟葡萄汁为发酵基质,添加目标香气成分对应糖苷底物,按照β-D-葡... 分析两株优选非酿酒酵母胞外酶处理对酒精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提取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两株酵母胞外酶,以模拟葡萄汁为发酵基质,添加目标香气成分对应糖苷底物,按照β-D-葡萄糖苷酶活5U/L的标准添加酵母胞外酶、AR2000酶和果胶酶制剂,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h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质的GC-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株酵母胞外酶均表现出较高的风味酶活性,葡萄汁有孢汉逊胞外酶中α-L-阿拉伯糖苷酶、α-L-鼠李糖苷酶和β-D-半乳糖苷酶活性较高,发酵毕赤胞外酶中β-D-葡萄糖苷酶、酯酶和蛋白酶活性较高。发酵过程中辛酸与辛酸乙酯的最大生成区间是发酵的第4~8天,而后趋于下降,而苯乙醇和乙酸苯乙酯的最大生成区间是发酵的第6~14天,之后趋于平稳。相比于商业糖苷酶和果胶酶,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胞外酶促进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效果更好,其中促进辛酸乙酯的生成量接近对应糖苷水解最大生成量的3倍;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促进苯乙醇的生成量远大于糖苷最大生成量,发酵结束时促进乙酸苯乙酯的生成量接近空白对照生成量的2倍。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优选酵母胞外酶处理主要是从促进酵母酯代谢的角度促进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的生成,且促进生成量远高于对应糖苷的水解生成量,因此有利于葡萄酒相关酯类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模拟发酵 酵母胞外酶 辛酸乙酯 乙酸苯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酵母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气味活性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爱华 王凌云 +3 位作者 粟俊 王倩倩 张琳尉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8,共7页
研究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的混合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调整作用,为其增香酿造提供技术支持。刺葡萄品种“湘珍珠”原料采自湖南洪江,Hu菌株为实验室自选,在中... 研究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的混合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调整作用,为其增香酿造提供技术支持。刺葡萄品种“湘珍珠”原料采自湖南洪江,Hu菌株为实验室自选,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M 2013658,Sc为商业Sc干粉。酿酒实验以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设计,混合乙醇发酵设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Hu和Sc同时接种、Hu提前24 h接种、Hu提前48 h接种),Sc纯发酵为对照。发酵结束后,葡萄酒进行常规稳定澄清处理。酿造次年4月,葡萄酒样品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降低了刺葡萄酒中萜烯类和C13-去甲基异戊二烯类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却增加了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混合发酵明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酒中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其中同时接种在提高乙醇酯上有优势,而顺序接种在提高乙酸酯和苯乙基类化合物上作用显著,挥发性成分的累积气味活性值分析得出,同时接种处理对果香类成分的气味促进效果更好,而间隔48 h的顺序接种处理调整花香类物质的气味活性更好。供试菌株Hu与Sc的混合发酵通过促进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有利于刺葡萄酒香气质量的提升,并且不同接种策略对刺葡萄酒的香气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香气成分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混合发酵 增香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海潜 刘建平 陶永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188-18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克... 目的分析探讨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连用7d;实验组患者在前5d均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治疗,连续口服5d后,再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连用1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新军 陶永胜 张振文 《现代食品》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技术以其优越性在发酵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获得较高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比较接种量为1%、3%、5%的乳酸菌分别在22.5、25、28℃和的生长曲线,研究温度、接种量对乳酸菌高...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技术以其优越性在发酵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获得较高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比较接种量为1%、3%、5%的乳酸菌分别在22.5、25、28℃和的生长曲线,研究温度、接种量对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同时分别系列梯度稀释后平板计数。研究结果表明,28℃和3%接种量下乳酸菌的OD600值最大、活菌数最多,即3%接种量的乳酸菌在28℃时生长得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高密度培养 温度 接种量 OD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质量相关理化指标的判别功能解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宇 沙青 +4 位作者 孔彩琳 李运奎 李爱华 靳国杰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为解析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的质量相关理化指标的溯源判别功能,以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乌海产区共27款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基于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与色泽、味感和香气质量相关的花色苷、单宁、酒石酸酯等指标,且进行香气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 为解析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的质量相关理化指标的溯源判别功能,以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乌海产区共27款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基于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与色泽、味感和香气质量相关的花色苷、单宁、酒石酸酯等指标,且进行香气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IELab色空间和花色苷等色泽指标中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71.08%,判别干红葡萄酒年份的效果明显,但对不同葡萄品种和产地的判别效果不佳。单宁、多酚等味感相关理化指标的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65.93%,对干红葡萄酒产地和年份的判别效果较好,但不能有效判别品种。酒石酸酯、总酸和香气特征等指标中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83.10%,表现出较好的产地和品种的判别效果,而对年份的判别效果一般。色泽、味感和香气相关的总计20个理化指标数据在主成分分析中表现出更好的产地、品种和年份的判别效果,前两个主成分占总体方差的67.32%。聚类分析能将葡萄酒产地准确地分为3类,准确率超过90%。基于分光光度法开发的色泽-风味理化指标的大数据具有判别我国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产地、品种和年份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红葡萄酒 理化指标 花色苷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在模拟葡萄汁发酵中生长动力学及酯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婷 陈景桦 +2 位作者 马得草 王星晨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状况及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川南白酒窖池中分离的非酿酒酵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酯酶活性,从中优选1株高产酯酶的酵母,经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种属。... 目的:探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状况及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川南白酒窖池中分离的非酿酒酵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酯酶活性,从中优选1株高产酯酶的酵母,经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种属。随后利用模拟葡萄汁进行优选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合发酵,设立同时接种、提前48 h接种和提前96 h接种优选酵母3个实验处理,以两株酵母的纯发酵为对照,研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生长动力学及不同碳链长度底物(C_2~C_8)对应的酯酶活性变化。结果:优选的非酿酒酵母为发酵毕赤酵母。酵母生长动力学研究发现,单一酿酒酵母的发酵速率最快,但混合发酵中的酵母数量更多,尤其是提前96 h接种。模拟发酵处理中,同时接种处理的酯酶活性累积量最大(574 m U/mL),酯酶活性在C_2~C_8有底物特异性,其中C8酯酶活性累积量最高(178~227 m U/mL),C_2酯酶活性累积量最低(46~66 m U/mL)。结合发酵动力学与发酵中酯酶活性变化,发现酯酶活性与酵母的生长状况有关,当酵母生长达到稳定期,酯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优选酵母与酿酒酵母的同时接种发酵具有较高的C4~C8酯酶活性累积量,有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发酵毕赤酵母 酯酶 模拟葡萄汁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