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萱草叶片大小相关基因挖掘与分析
1
作者 陶桂祥 杨帆 +3 位作者 严苓方 姚国琼 李伟 孙正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挖掘控制萱草叶片大小基因,对不同叶片大小的2个萱草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组装,构建了转录组文库,并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和Pathway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共得到90 366条基因簇(unigene),涉及10 671条表达量差异显著的unigene,... 为挖掘控制萱草叶片大小基因,对不同叶片大小的2个萱草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组装,构建了转录组文库,并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和Pathway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共得到90 366条基因簇(unigene),涉及10 671条表达量差异显著的unigene,其中表达量下调的基因序列有4 188条(39.25%),上调的基因有6 483条(60.75%);将10 671条unigene与NCBI中已报道的与叶片大小相关的678个基因进行比对,并结合参考文献,共得到17个可能与控制萱草叶片大小相关的基因序列,并进一步结合qRT-PCR证实了ARF2、BRI1、CESA3、CYP90、IAA4共5个基因在萱草叶片发育过程中与叶片大小密切相关,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叶片大小 转录组测序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蝴蝶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桂祥 王永路 +3 位作者 孙正海 杨帆 严苓方 姚国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研究木蝴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为木蝴蝶药用成分开发以及药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蝴蝶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分析其须根、主根、根基部、茎一、茎二、侧枝一、侧枝二和果实8个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 【目的】研究木蝴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为木蝴蝶药用成分开发以及药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蝴蝶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分析其须根、主根、根基部、茎一、茎二、侧枝一、侧枝二和果实8个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木蝴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醇类、酚类、酮类和醛类,其中含量最多是醇类物质,在木蝴蝶8个部位均有发现且相对含量较高;部分木蝴蝶部位中发现了该部位特有的或者较其他部位相对含量明显高的物质,如茎一挥发油中的L-丙氨酸、侧枝一中的羟基脲、侧枝二中的苄醇以及果实中的1-金刚烷乙胺和二甲胺。【结论】研究结果为木蝴蝶化学成分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蝴蝶 不同部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承 陶桂祥 +1 位作者 王琦 韩璇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木质素掺量对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改善作用的影响规律,以不同木质素掺入量(0%,3%,6%,9%,12%,15%,质量分数)制备沥青试样。采用沥青三大指标及高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的沥青试样进行三大指标及高温流... 为研究木质素掺量对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改善作用的影响规律,以不同木质素掺入量(0%,3%,6%,9%,12%,15%,质量分数)制备沥青试样。采用沥青三大指标及高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的沥青试样进行三大指标及高温流变性能分析,采用残留针入度比(RPA)、软化点增量(SPI)、延度保留率(DRR)复数剪切模量老化指数(G*AI)及相位角老化指数(δAI)对木质素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针入度与相位角δ减小、软化点与复数剪切模量G*升高,表明高温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延度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超过12%时低温性能仍优于基质沥青且满足现行施工要求。车辙因子G*/sinδ变化规律表明木质素掺量超过6%后,沥青高温性能可提升一个等级。经过对比分析沥青各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后发现,木质素的掺加能够延缓基质沥青短期热老化,采用相位角老化指数(δAI)作为评价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沥青改性 高温流变 短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老化对木质素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承 彭超 +1 位作者 陶桂祥 朱德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46,251,共5页
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实验,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不同木质素掺量的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进行分析。对比老化前后流变参数发现:木质素的掺入可显著增加老化前后沥青的储存模量G′,而对损失模量G″的降低影响较小,使得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 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实验,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不同木质素掺量的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进行分析。对比老化前后流变参数发现:木质素的掺入可显著增加老化前后沥青的储存模量G′,而对损失模量G″的降低影响较小,使得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增加,相位角(δ)减小,有助于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老化前木质素改性沥青的损耗因子(tanδ)小于基质沥青,而经过短期老化后tanδ小于基质沥青,表明短期老化后木质素改性沥青较基质沥青仍具有良好的黏性,木质素提高了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老化前后木质素改性沥青均具有较高的车辙因子(G*/sinδ),抗变形能力增强。此外,对不同木质素掺量下老化前后各流变参数分析,认为存在最佳掺量,木质素掺量在12%(wt,质量分数)时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老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木质素 短期老化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涮辣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帆 陶桂祥 +2 位作者 孙正海 任梅蓉 杨自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涮辣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4因子3水平设计,以涮辣株高、茎粗、主根长、主根粗、第一片真叶长、第一片真叶宽、第二片真叶长、第二片真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12个形态指...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涮辣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4因子3水平设计,以涮辣株高、茎粗、主根长、主根粗、第一片真叶长、第一片真叶宽、第二片真叶长、第二片真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12个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子叶POD和CAT酶活性3个生理指标为评价标准,分析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影响。[结果]3种处理效果均高于对照,其中10%菜园土+20%珍珠岩+20%蛭石+50%营养土处理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涮辣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涮辣 基质 育苗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