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老年衰弱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1
作者 陶晓玉 官双双 +4 位作者 代晨旭 王秋锋 李慧慧 马行军 蔡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8-963,共6页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老年衰弱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招募2024年1-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96例老年衰弱患者,剔除6例(3例拒绝参与,1例气管插管时间&g...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老年衰弱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招募2024年1-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96例老年衰弱患者,剔除6例(3例拒绝参与,1例气管插管时间>30 s,2例数据缺失),最终纳入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静脉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n=45)与依托咪酯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n=45)。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开始后10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或高于基础值的曲线下面积(AUC_(MAP-)、AUC_(MAP+)),心率(HR)低于或高于基础值10%的曲线下面积(AUC_(HR-)、AUC_(HR+)),意识丧失时间,麻醉诱导开始至脑电双频指数(BIS)<60的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依托咪酯组相比,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AUC_(MAP-)(145.10±35.75 vs.178.52±39.78)、AUC_(HR-)[43.20(26.58,56.35)vs.54.99(43.01,65.85)]明显减小(P<0.001、P=0.001),意识丧失时间、麻醉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明显延长(P<0.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次数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AUC_(MAP+)、AUC_(HR+)、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阿托品、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衰弱患者使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较依托咪酯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依托咪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nm23H_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永建 刘歆农 +3 位作者 刘庆宏 陶晓玉 管洪文 柏斗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性19例,表达阳性率随分期的进展逐渐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结论:抑癌基因nm23H1表达,在大肠癌病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研究中可作为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频繁有权子图挖掘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晓玉 宁博 李冠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4-242,共9页
目前,在保护频繁子图数据的研究领域中,关于保护带有边权重的子图数据还没有被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在频繁有权子图的挖掘过程中,采用差分隐私技术兼顾地保护频繁子图的边权重和结构的隐私,提出Diff-Wfsm算法。通过扩展已有挖掘算法,将... 目前,在保护频繁子图数据的研究领域中,关于保护带有边权重的子图数据还没有被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在频繁有权子图的挖掘过程中,采用差分隐私技术兼顾地保护频繁子图的边权重和结构的隐私,提出Diff-Wfsm算法。通过扩展已有挖掘算法,将图模型转换成编码形式,并将权重值考虑到编码中。为了更好地保护结构的隐私和提高数据效用性,在挖掘过程中同时采用差分隐私的Laplace机制和指数机制。实验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中进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挖掘过程中达到隐私保护的效果,并可以保证输出的频繁有权子图具有较高的数据效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隐私 Diff-Wfsm算法 数据效用性 Laplace机制 频繁有权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调控IL-6/STAT3通路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包克勇 陶晓玉 +2 位作者 张雪 张莉 王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79-1983,共5页
目的:探讨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及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C33A、HeLa和SiHa细胞KLF12表达。将KLF12特异性siRNA(siKLF12)转染至C33A细... 目的:探讨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及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C33A、HeLa和SiHa细胞KLF12表达。将KLF12特异性siRNA(siKLF12)转染至C33A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si-NC),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KLF12表达,CCK-8法检测si-KLF12转染C33A细胞24~72 h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5 mg/ml重组人IL-6(RhIL-6)处理的转染si-KLF12的C33A细胞中STAT3、p-STAT3、CyclinD1、Bcl-2和Bax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KLF1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KLF12 siRNA的C33A细胞KLF12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si-NC组相比,si-KLF12组p-STAT3、CyclinD1和Bcl-2表达均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si-KLF12和RhIL-6处理C33A细胞可明显减弱si-KLF12对p-STAT3、CyclinD1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论:KLF12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抑制其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IL-6/STAT3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