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沿江稻区二化螟重发原因与治理对策
- 1
-
-
作者
王新忠
陶定云
-
机构
安徽省芜湖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73-274,共2页
-
文摘
对近 2 0年二化螟发生情况的分析表明 ,近 3年二化螟重发的原因主要是粗秆大穗品种的推广 ,春、秋气候变暖 ,适宜寄主植物的增多 ,防治效果下降。提出对二化螟的控制要采取优化品种布局 ,清理越冬场所 ,减少二化螟适宜寄主植物面积 。
-
关键词
沿江稻区
二化螟
发生原因
治理对策
-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2010年芜湖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陶定云
-
机构
安徽省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89-190,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2010年芜湖县褐飞虱发生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褐飞虱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特点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安徽芜湖
2010年
-
分类号
S435.11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芜湖稻区白背飞虱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探讨
被引量:7
- 3
-
-
作者
高明昌
朱昌稳
朱光时
陶定云
王新忠
-
机构
安徽省芜湖市植保站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13,共3页
-
文摘
1992~1993年对芜湖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发生规律进行探讨,明确了该地区白背飞虱在6月下旬后期至7月上旬为常年迁入主峰期;7月中、下旬为全年种群高峰期,单季稻为主要受害对象田。主害代四(2)代成虫的繁殖系数是决定发生量的主导因子;四(2)代繁殖系数与成虫迁入峰期10天内的温雨系数呈高度正相关(r=0.960),成虫迁入量与7月上旬雨量相关极显著(r=0.794)。单季杂交稻田较常规稻田繁殖系数高1.6~7.5倍。周期距法、繁殖系数法和组建的单因子、多因子回归预测模型,可较确地预测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
水稻
害虫
-
分类号
S435.11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 4
-
-
作者
陶定云
-
机构
芜湖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安徽农业》
2002年第6期21-21,共1页
-
文摘
水稻免耕栽培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翻耙,直接栽秧或抛秧或直播水稻的一种轻型栽培方式,具有增产、节本、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2001年我站在埭南乡竹园村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
-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栽培技术
免耕移栽
免耕直播
轻型栽培方式
免耕抛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芜湖沿江稻区病虫发生相与总体防治实践
- 5
-
-
作者
谢家峰
陶定云
-
机构
芜湖县植保站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852-852,857,共2页
-
文摘
芜湖沿江稻区 3种稻作制下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和发生级别及防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发生相 ,笔者分析了芜湖沿江稻区稻作制变化与病虫历史演变规律 ,现阶段不同稻作制下病虫发生相 ,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总体防治技术 ,通过近10年的推广应用 ,成效显著。
-
关键词
沿江稻区
病虫害
发生种类
总体防治
防治实践
-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