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影响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以浙江高职院校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颜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7-79,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等方法随机调查了2563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异常表现、重大生活事件、家庭因素及个人既往病史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提出应发挥地方中坚力量、学校主导...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等方法随机调查了2563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异常表现、重大生活事件、家庭因素及个人既往病史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提出应发挥地方中坚力量、学校主导力量、家庭基石力量、个人核心力量提升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高职学生 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投式发酵剂制备过程中发酵乳杆菌LF-8001固定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林新 王修俊 +3 位作者 张二康 于沛 杨丽平 陈颜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NIT)功能的发酵乳杆菌LF-8001的固定化技术,利用发酵乳杆菌LF-8001浓缩菌液,改变氯化钙浓度、固定化温度及混合比例,以包埋率、菌种活力和NIT降解率为指标,结合固定化小球物理... 为了研究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NIT)功能的发酵乳杆菌LF-8001的固定化技术,利用发酵乳杆菌LF-8001浓缩菌液,改变氯化钙浓度、固定化温度及混合比例,以包埋率、菌种活力和NIT降解率为指标,结合固定化小球物理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固定化液:菌液为1:4,温度为25℃、氯化钙为4%时,发酵乳杆菌LF-8001固定化小球的NIT降解率达到91.23%,活菌数达到1.49×10^(11) CFU/g。该研究技术可制成富含菌体的固定化小球,为发酵蔬菜发酵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制备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技术 直投式发酵剂 发酵乳杆菌 发酵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破局:信息化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圆圆 沈亚强 陈颜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在信息化建设举步向前的形势下,农村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从教育学、经济学抑或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信息化建设下农村职业教育确实有一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现实困境。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从保障师资、改善教学模式与教学... 在信息化建设举步向前的形势下,农村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从教育学、经济学抑或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信息化建设下农村职业教育确实有一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现实困境。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从保障师资、改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优化办学主体等方面寻求对策,促进信息化建设对接农村职业教育,进而促进农村以及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农村职业教育 契机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细菌型自然发酵干豆豉菌群结构及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聂黔丽 王修俊 +3 位作者 刘林新 陈颜红 包欢欢 何春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58-164,共7页
以遵义细菌型干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地区细菌型干豆豉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可操作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综合分析得到该细菌型豆豉的主要贡献菌群为芽孢杆菌,少量的乳杆菌也是该豆豉发酵... 以遵义细菌型干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地区细菌型干豆豉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可操作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综合分析得到该细菌型豆豉的主要贡献菌群为芽孢杆菌,少量的乳杆菌也是该豆豉发酵的重要细菌,二者协同发酵出具有独特豉香的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通过对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风味品质的分析得到该豆豉中存在16种氨基酸,均包括人体所需的6种必需氨基酸;检测出26种游离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另外以主要影响豆豉风味的挥发性物质作为参考,对豆豉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及阈值的比较中,豆豉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4.529%,其次是含氮类物质,醇、酮及酯类物质含量较少。本研究可为遵义细菌型豆豉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提供重要参考,以及为其后续直投式复合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高通量测序 菌落结构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穗特色黄皮蛋加工过程中凝胶形成及颜色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沛 王修俊 +6 位作者 徐雯 刘林新 杨丽平 陈颜红 聂黔丽 杨万云 姚碧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5-73,共9页
为研究三穗特色黄皮蛋加工过程中凝胶形成及颜色变化机理,以黄皮蛋无铅腌制工艺为基础,测定并分析黄皮蛋加工过程中蛋清游离碱度、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质构特性、色差、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情况。结... 为研究三穗特色黄皮蛋加工过程中凝胶形成及颜色变化机理,以黄皮蛋无铅腌制工艺为基础,测定并分析黄皮蛋加工过程中蛋清游离碱度、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质构特性、色差、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腌制过程中(0~18 d),蛋清游离碱度不断升高,离子键作用力先升高后降低,氢键作用力、疏水作用力、二硫键作用力则逐渐增加;蛋白从粗毛孔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的三维网状纤维结构;在第12天时,凝胶质构特性各指标总体最高,β-折叠和β-转角为主要结构。腌制12~18 d,高碱度导致凝胶结构被破坏,网孔变大,离子键作用力及质构特性指标水平呈下降趋势。腌制结束(18 d)后,蛋清游离碱度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质构特性指标水平整体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凝胶结构自我修复,网孔紧密,凝胶结构稳定。维持凝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为离子键和二硫键,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和β-转角。在色泽形成过程中,羰氨反应与蛋白质分解同时进行,蛋清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蛋清红绿度(a值)和黄蓝度(b值)逐渐升高,颜色逐渐变黄变暗。腌制结束后,蛋清各色泽均无明显变化,形成稳定的金黄色。综上可知,黄皮蛋腌制阶段的6~12 d是控制品质的关键阶段,腌制结束后常温放置6 d,蛋清凝胶性质略微提升,色泽稳定,产品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腌制 加工过程 蛋清凝胶 蛋清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LF-8001高密度细胞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聂黔丽 王修俊 +4 位作者 张二康 刘林新 于沛 杨丽平 陈颜红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2期73-76,90,共5页
试验利用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性能优良的优势菌株乳杆菌LF-8001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分析初始pH、接种量、培养温度、外加营养因子种类以及中和剂种类对乳杆菌LF-8001高密度细胞培养的影响。确定乳杆菌LF-8... 试验利用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性能优良的优势菌株乳杆菌LF-8001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分析初始pH、接种量、培养温度、外加营养因子种类以及中和剂种类对乳杆菌LF-8001高密度细胞培养的影响。确定乳杆菌LF-8001的最佳高密度细胞培养工艺为:以2%的西葫芦汁液作为外加营养因子、0.5%K_(2)HPO_(4)溶液为中和剂,调节MRS培养基初始pH为7,接种6%的乳杆菌LF-8001后于30℃恒温培养至稳定期,在此条件下乳杆菌LF-8001的菌浓度达到了1.08×10^(10)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LF-8001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