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光截获量及其分布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9
1
作者 陈雨海 余松烈 于振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0-734,共5页
在高产条件下 ,通过设计群体数量大小和植株分布不同的小麦群体类型 ,测定了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光合有效辐射 (PAR)截获量及其分布、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研究表明 :群体分布状况明显影响群体的光截获量。均匀分布群体比大小行种植的... 在高产条件下 ,通过设计群体数量大小和植株分布不同的小麦群体类型 ,测定了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光合有效辐射 (PAR)截获量及其分布、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研究表明 :群体分布状况明显影响群体的光截获量。均匀分布群体比大小行种植的不均匀群体具有较高的光截获率。种植密度对均匀分布群体的光截获量影响较小 ;随着密度增加 ,不均匀分布群体的光截获量增加。种植密度和植株分布都能明显影响群体光截获量的分布。降低密度、大小行种植都可以减少群体上层光截获比重 ,增加群体下层光截获比重。随着群体光截获量的增加 ,光转化效率降低 ,从而使群体光能利用率降低 ,小麦产量下降。维持一定的漏光损失量 ,对小麦高产有利。在PAR反射率为 4 %、漏光损失率 4 %、截获率92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后期 光截获量 区域分布 产量 光能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边际效应与种植方式规范化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雨海 李永庚 +1 位作者 余松烈 于振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池栽和大田生产试验三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即间套优势(RIS)=相对产量/相对占地面积,它是边行... 采用田间小区、池栽和大田生产试验三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即间套优势(RIS)=相对产量/相对占地面积,它是边行优势大小和边行优势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的综合反映,利用RIS是否大于1可作为间套种植是否合理的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20+40cm"(畦麦行距25cm,小麦小行距即沟宽20cm,大行距即垄宽50cm)小麦种植模式具有间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广、夏秋双高产的特点,对于实现小麦间套种植方式的规范化和机械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边际效应 种植方式 间套优势 规范化 机械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研促教改 加快农学专业改造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雨海 邢金亮 +2 位作者 王洪刚 赵延兵 仵云峰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5期43-44,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大学农学本科专业设置单一、招生规模扩张空间小、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适应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要求。如何解决不适应的问题,我们有如下的体会。
关键词 农业大学 农学专业 本科 教学改革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思路 教学内容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雨海 余松烈 于振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在高肥力池栽条件下,畦埂宽65cm,种6行小麦,行距25cm,采用对照、遮光、隔根、遮光+隔根4种处理,研究了小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肥力条件下小麦边行优势仅局限在边1行,光照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证明此结论可靠。边... 在高肥力池栽条件下,畦埂宽65cm,种6行小麦,行距25cm,采用对照、遮光、隔根、遮光+隔根4种处理,研究了小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肥力条件下小麦边行优势仅局限在边1行,光照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证明此结论可靠。边行比内行增产不足50%(45.6%),两个边行增加的产量不能弥补少种1行小麦损失的产量。在边行优势中,地上部气象要素的单独贡献最大(56.14%),其次为地上和地下部的交互作用(23.9%),地下部土壤因素的单独贡献最小(19.96%)。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比内行增加16.0%、14.3%和11.8%,说明三者对边行优势的贡献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边际效应 间作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间作菠菜的边际效应与基施氮肥利用率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雨海 余松烈 于振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麦田中设置65cm的空带,采用间作菠菜和不种作物(CK)2种方式并施15N肥料,种小麦处施尿素,研究小麦的边际效应和N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CK处理的边行小麦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间作菠菜后边行优势减小,但间作小麦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边... 麦田中设置65cm的空带,采用间作菠菜和不种作物(CK)2种方式并施15N肥料,种小麦处施尿素,研究小麦的边际效应和N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CK处理的边行小麦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间作菠菜后边行优势减小,但间作小麦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边行优势的形成与小麦植株吸收N素密切相关。在小麦、菠菜共生期间,边行小麦的N素营养变劣,菠菜收获后,边行小麦比内行吸收了较多的N素尤其是基施N肥。小麦间作菠菜比CK处理,基肥N利用率提高,土壤残留量降低,损失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菠菜 间作 边际效应 基施 氮肥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雨海 张庚灵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12期61-62,共2页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策略,即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民主与集中、过程与目标、全面与重点、规范与灵活、定量与定性、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等八个方...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策略,即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民主与集中、过程与目标、全面与重点、规范与灵活、定量与定性、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等八个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管理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边行优势及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雨海 余松烈 于振文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3-4,8,共3页
小麦与其它作物组成的间套种植方式 ,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形成。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行优势的研究 ,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通过实践验证 ,“2 0 +40”... 小麦与其它作物组成的间套种植方式 ,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形成。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行优势的研究 ,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通过实践验证 ,“2 0 +40”小麦种植模式是间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边行优势 间作 套种 空带宽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复种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雨海 李永庚 刘庆敏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共6页
山东省复种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陈雨海,李永庚,刘庆敏(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局)山东省地处暖温带,全年≥0℃积温4200—5100t(80%保障率),≥10℃积温3800—4400℃,无霜期180—220天... 山东省复种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陈雨海,李永庚,刘庆敏(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局)山东省地处暖温带,全年≥0℃积温4200—5100t(80%保障率),≥10℃积温3800—4400℃,无霜期180—220天,降水量550—950mm,适于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复种 演变 发展规律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牧结合种植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雨海 李凤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前,农区畜牧业普遍存在着饲料缺乏、粗饲料多、精饲料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禽的种类、数量和生产发展,已引起社会多方面的关注。鉴于人口、粮食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在农区推行粮油产品不减乃至增加副产品数量,并能提高饲料质量的种植方... 目前,农区畜牧业普遍存在着饲料缺乏、粗饲料多、精饲料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禽的种类、数量和生产发展,已引起社会多方面的关注。鉴于人口、粮食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在农区推行粮油产品不减乃至增加副产品数量,并能提高饲料质量的种植方式,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可行性。本研究探讨了高产农田发展农牧结合种植方式的潜力和种间关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种间关系 间作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山东省种植制度演变历史及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雨海 《山东农业科学》 1993年第6期12-18,共7页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汇集了全国主要的作物和种植方式。建国以来,山东省种植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了解山东省种植制度的演变历史和规律,对于指导全省种植制度改革,促进种植制度的协调发展,促进全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汇集了全国主要的作物和种植方式。建国以来,山东省种植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了解山东省种植制度的演变历史和规律,对于指导全省种植制度改革,促进种植制度的协调发展,促进全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材料与方法 (一)搜集丰富的资料为了掌握详实的资料,在整理课题组已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多次到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农学系资料室、农经系资料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用养结合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0粮经三作三高产创新模式(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雨海 董庆裕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1期36-36,共1页
麦田20+40模式是在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的指导下,我们创建的麦田种植新模式。20+40模式,即小麦播种采用宽窄行的形式,小行距20厘米,宽行距40厘米,带宽60厘米,
关键词 小麦播种 余松烈 小麦专家 套种玉米 小麦子粒 穗型 田间种植 作春 苗齐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铵的施用时期、数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陈雨海 刘玉文 +3 位作者 赵新生 宋学正 刘占国 朱照明 《山东农业科学》 1994年第2期16-17,共2页
磷酸二铵的施用时期、数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陈雨海,刘玉文,赵新生,宋学正,刘占国,朱照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胜利油田农业开发公司)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麦棉、麦油等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发展,山东晚播小麦... 磷酸二铵的施用时期、数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陈雨海,刘玉文,赵新生,宋学正,刘占国,朱照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胜利油田农业开发公司)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麦棉、麦油等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发展,山东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1991~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施肥 磷酸二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0粮经三作三高产创新模式(下)
13
作者 陈雨海 董庆裕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2期38-38,共1页
二、播前准备 1.地力选择。要实现优质小麦1/15(1亩)公顷产量达到600千克的超高产,就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及灌排良好的田块。
关键词 公顷产量 精量播种机 多穗型品种 大穗型品种 干热风 成穗率 边行优势 适期早播 足墒播种 播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期覆盖秸秆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1
14
作者 于舜章 陈雨海 +3 位作者 周勋波 李全起 罗毅 于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5-178,共4页
以不覆盖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冬小麦期覆盖秸秆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受充足的降雨影响,秸秆覆盖的保墒效果不太明显,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有较大的提高。秸秆覆盖对表土... 以不覆盖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冬小麦期覆盖秸秆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受充足的降雨影响,秸秆覆盖的保墒效果不太明显,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有较大的提高。秸秆覆盖对表土层(0~30cm)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尤其是夏玉米生长前期。在深土层(100~110cm)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低于不覆盖处理,形成一个缺水带。一年两熟条件下,夏玉米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多雨的特性,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可提高对降雨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期 秸秆覆盖 夏玉米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63
15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于舜章 吴巍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09,共4页
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 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灌溉条件下表现尤为明显。灌溉能够降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系数和湍流热通量,提高潜热通量,而秸秆覆盖的作用相反。秸秆覆盖具有增强灌溉水入渗能力的作用。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4 位作者 李全起 于舜章 罗毅 于强 欧阳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9,共6页
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处理,从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3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平WUE或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Efficiency,TE)是群体蒸散效率基础;气... 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处理,从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3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平WUE或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Efficiency,TE)是群体蒸散效率基础;气孔运动机制及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差异是叶片水平WUE的生理基础;而产量水平WUE是群体蒸散效率与收获指数共同决定的。随耗水量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群体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都呈二次曲线增长趋势,结果使叶片水平WUE和群体WUE呈线性降低,而产量水平WUE呈二次曲线趋势先增加后降低。冬小麦不同层次水分利用效率高低及其随作物耗水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后期光能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4 位作者 李全起 于舜章 罗毅 于强 欧阳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1-866,共6页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结构,测定了抽穗到成熟期间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及垂直分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冠层对PAR的截获量差异较小(小于15.7%),但冠...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结构,测定了抽穗到成熟期间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及垂直分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冠层对PAR的截获量差异较小(小于15.7%),但冠层上部(60~80 cm)的PAR截获量和生长后期PAR转化效率差异明显(100.7%和63.7%),与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变化一致,可见土壤水分是通过改变小麦群体内PAR垂直分布及PAR转化效率对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产生影响.抽穗到成熟期间维持小麦冠层上部PAR截获率在50%左右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随着土壤水分改善,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持续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却先于二者提前降低,说明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华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分别在拔节和挑旗期灌水60ma可获得较高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冠层结构 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麦田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于舜章 吴巍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141,共4页
试验于2 0 0 2 2 0 0 3年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够增强灌溉水的入渗能力。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秸秆覆盖减少深层底墒水(SMBS)的消耗。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的耗... 试验于2 0 0 2 2 0 0 3年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够增强灌溉水的入渗能力。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秸秆覆盖减少深层底墒水(SMBS)的消耗。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的耗水强度,返青后,覆盖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大于不覆盖处理。在播种到返青期间,覆盖比不覆盖处理平均少蒸散5 2 2 5mm。返青后,覆盖处理的阶段耗水量大于不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特性研究 灌溉条件 2002-2003年 麦田 耗水强度 冬小麦 耗水特性 25mm 耗水量 试验站 中科院 灌溉水 灌溉量 底墒水 返青期 农田 播种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首乌氮、磷、钾积累分配特点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3,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植株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首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及养分平衡指数(NBI)的增加呈直线增加...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植株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首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及养分平衡指数(NBI)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白首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6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仅占全部吸收量的16.8%、14.4%、15.6%;移栽后60~120d吸收量迅速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68.7%、52.3%、58.2%;移栽120 d之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钾的吸收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播和垄作条件下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于舜章 陈雨海 +5 位作者 余松烈 董庆裕 周勋波 李全起 吴巍 孙妮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冬小麦沟播和垄作试验,结果表明,沟播小麦不同灌水处理在0 12 0cm土壤层次中水分均呈下降趋势,0 90cm层次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较大,而10 0 12 0cm层次下降幅度较小。从沟播和垄作麦田土壤贮水量差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沟播麦田土壤贮水量... 通过冬小麦沟播和垄作试验,结果表明,沟播小麦不同灌水处理在0 12 0cm土壤层次中水分均呈下降趋势,0 90cm层次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较大,而10 0 12 0cm层次下降幅度较小。从沟播和垄作麦田土壤贮水量差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沟播麦田土壤贮水量要明显高于垄作麦田,沟播的同一时期沟垄间的土壤水分差异在0 90cm土层要低于垄作的,而10 0 12 0cm土层就极其相近。从沟播和垄作的土壤水分纵深分布上比较,在各处理均没有灌水的情况下,沟播和垄作同一层次不同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极差均出现在0 10cm ,但随灌水处理灌溉次数的增加,沟播出现较大水分差异的土层下移,出现在10 2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动态变化 沟播 垄作 冬小麦田 土壤贮水量 灌水处理 土壤层次 灌溉次数 下降 土层 土壤水 幅度 分差 沟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