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风景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海南省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键 符国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5,242,共8页
以水利风景区——海南省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规划预测评价的视角,借鉴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运用3S技术,探讨了水利风景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评... 以水利风景区——海南省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规划预测评价的视角,借鉴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运用3S技术,探讨了水利风景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评价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前后景区各用地类型相互转化,主要是林地、耕地转变为草地、园地和建设用地,总体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规划的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价值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景区整体生态服务价值由13 204.76万元降低至12 949.59万元,同比降低1.93%;水域是景区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提供了景区90%以上的生态服务价值;景区水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较小,规划基本尊重水域重点保护的原则,但陆域生态系统受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显著,呈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下降(幅度达12.29%),服务价值属性人工化的趋势。景区陆域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有待优化,需注重天然林地等具有较高原始生态服务价值用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水利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的适宜条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键 陈淼 +2 位作者 刁晓平 俞花美 葛成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研究处理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及处理前后混合废弃物的理化性质,探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砖红壤的不同配比基质中赤子...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研究处理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及处理前后混合废弃物的理化性质,探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砖红壤的不同配比基质中赤子爱胜蚓的生长繁殖良好,各试验组蚯蚓的生长繁殖与基质性质及环境条件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在30%砖红壤+70%木薯渣的处理中繁殖情况最好,产茧数量最多。蚯蚓在温度25℃、含水率70%、pH 7.9、接种密度10条/60g干重基质时具有最好的生长繁殖效率,同时赤子爱胜蚓对此类热带农业废弃物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配比基质经蚯蚓处理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木薯渣 堆制处理 热带农业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频吸声超构材料的复合消声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键 李治含 +4 位作者 黄唯纯 钟雨豪 陈龙虎 卢明辉 陈延峰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管道内低频噪声难以抑制的问题,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阵列吸声板和穿孔管消声器组合,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宽带消声器。首先利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传统穿孔管消声器,发现中低频消声能力较差,通过嵌入亥姆霍兹共振腔阵列吸声板吸收中低频噪... 针对管道内低频噪声难以抑制的问题,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阵列吸声板和穿孔管消声器组合,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宽带消声器。首先利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传统穿孔管消声器,发现中低频消声能力较差,通过嵌入亥姆霍兹共振腔阵列吸声板吸收中低频噪声。采用仿真与实验的方式研究吸声板的声学性能:在400∼1000 Hz频段内的平均吸声系数达到了0.88。然后对复合式消声器进行数值模拟及3D打印阻抗管实验测试对比:复合式消声器在400∼1718 Hz频率范围内的平均传递损失为18.15 dB。最终实现了管道内全频带噪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低频噪声 亥姆霍兹共振腔阵列 穿孔管消声器 复合式消声器 全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干血滤纸免疫放射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4
作者 陈键 刘一兵 +1 位作者 韩世泉 王衍真 《同位素》 CAS 199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用氯胺T法制备125I-AFPMcAb,用AFPMcAb包被试管,以全血作标准,建立了AFP干血滤纸片免疫放射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度为7.2μg/L,批内变异系数为5.1%—10.0%,批间变异系数为4.7%—8.6... 用氯胺T法制备125I-AFPMcAb,用AFPMcAb包被试管,以全血作标准,建立了AFP干血滤纸片免疫放射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度为7.2μg/L,批内变异系数为5.1%—10.0%,批间变异系数为4.7%—8.6%,正常参考值≤10μg/L,与血清AFP免放分析方法比较,相关系数r=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干血滤纸 免疫放射分析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命题式”练习 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5
作者 陈键 胡志刚 《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4期20-21,25,共3页
“命题式”练习是一类“让学生自己出题”的练习。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命题式”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式”练习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化学题型的结构化、提高化学解题时... “命题式”练习是一类“让学生自己出题”的练习。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命题式”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式”练习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化学题型的结构化、提高化学解题时躲避陷阱的意识、提高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进行解题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式”练习 化学教学 问题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陈林 林清霞 +4 位作者 张应根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风味铁观音新茶和不同质量等级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铁观音新茶和陈茶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类群区分。铁观音新茶相较陈茶具有更为丰富的香气组分,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铁观音新茶"清新"风味的主要赋香成分,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是形成铁观音"陈香"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2-甲基丁酸-2-苯乙酯、己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苯基甲酸甲酯、丁酸苯乙酯、2-甲基丙酸-2-苯基乙酯、2-苄基(苯甲基)异氰化、己酸异戊酯和香叶基丙酮可作为区分铁观音新茶和陈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铁观音新茶按其香气组成可划分为"显酸茶"、"正韵茶和青韵茶"、"浓香茶"3个茶样类群。带"酸香"风味的"显酸茶"主要与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而显"火香"风味的"浓香茶"香气成分多为长链缩合态化合物,且二者均较"正韵茶和青韵茶"香气组成更为丰富。(3)不同贮藏年份的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无明显的类群区分,但有潜在的质量等级差异。高级铁观音陈茶的酯类化合物相对丰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产品的分类鉴别和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乌龙茶 香气成分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工艺 香气成分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X”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8
作者 陈键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第S01期82-85,共4页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应用“1+X”的必要性,提出基于“1+X”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确保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顺利...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应用“1+X”的必要性,提出基于“1+X”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确保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顺利实施,以促进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 高职院校 计算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
9
作者 陈键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以清洁化为目标、减少大气污染为立足点,结合太阳能及地热能两种清洁能源的资源特点及技术优势,提出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线菲集热系统承担基础热负荷,优先采用线菲集热系统供暖,地源热泵作为调峰热源。以我国西... 以清洁化为目标、减少大气污染为立足点,结合太阳能及地热能两种清洁能源的资源特点及技术优势,提出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线菲集热系统承担基础热负荷,优先采用线菲集热系统供暖,地源热泵作为调峰热源。以我国西北地区某工业园区热源系统改造项目为依托,提出系统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 地源热泵 耦合 系统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沉分级粗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变化机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军国 陈键 +2 位作者 王丽丽 宋振硕 陈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6-100,105,共6页
以粗茶多糖提取物为原料,设置50%、60%、70%、80%、90%等5个浓度梯度乙醇沉淀分级制得茶多糖样品TPs-50、TPs-60、TPs-70、TPs-80和TPs-90,探明其沉淀分级特性、抗氧化活性表达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TPs-50和TPs-80得率可达到9%以上,茶... 以粗茶多糖提取物为原料,设置50%、60%、70%、80%、90%等5个浓度梯度乙醇沉淀分级制得茶多糖样品TPs-50、TPs-60、TPs-70、TPs-80和TPs-90,探明其沉淀分级特性、抗氧化活性表达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TPs-50和TPs-80得率可达到9%以上,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为TPs-60>TPs-50>TPs-70>TPs-90>TPs-80。TPs-80中茶多糖含量为8.06%,占总析出量的14.76%,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占总析出量的43.8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趋势为TPs-50>TPs-60>TPs-70>TPs-80>TPs-90,还原力亦呈降低趋势,与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检测分析茶多糖样品中抗氧化组分含量发现,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类、总黄酮、咖啡因等组分皆有析出,析出量以TPs-50中最高。除茶多糖外,其他抗氧化组分析出量TPs-60、TPs-70和TPs-80之间逐渐变大,TPs-90中骤减至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总黄酮和咖啡因与茶多糖样品抗氧化活性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而茶多糖亦有正相关性,却未呈显著性相关,表明其抗氧化活性的表达更多依赖于其他活性组分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乙醇 组成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林 张应根 +4 位作者 陈键 宋振硕 项丽慧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1-781,共11页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气成分 萎凋 气质联用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张应根 邬龄盛 王振康 杨卫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503,共11页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运用指纹图谱数据处理软件ChemPattern 2.0专业版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Work in process,WIP)指纹图谱相区分;采用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尤其是主成分分析法(Log变换数据预处理),可实现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的品种鉴别。各茶树品种在新梢生育过程中以EGC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EGCG和咖啡碱;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则以EGCG变化较为明显,其次为EGC。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在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中的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指纹图谱 儿茶素 嘌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林 张应根 +3 位作者 陈键 邬龄盛 王振康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共7页
分别以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香气成分在茶树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鲜叶及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共可检出香气成分365种,其与癸酸乙酯峰面积比值经数据标准化预... 分别以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香气成分在茶树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鲜叶及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共可检出香气成分365种,其与癸酸乙酯峰面积比值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可按品种划分成两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进行较好区分。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的橙花叔醇、香叶醇、法呢烯和植醇等香气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香叶醇和芳樟醇伴随茶树新梢生育呈递减趋势;橙花叔醇、吲哚和法呢烯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清香型乌龙茶香型品质的形成不仅与茶树品种和芽叶嫩度有关,还受制茶工艺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气质联用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键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提高电网系统稳定性,实现用电过程中节能降耗,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A厂电力负荷管理背景,明确该企业电力负荷管理需求,重点探讨了电力负荷分析方法、功能架构构建、数据库构建、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终端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负荷管理 节能降耗 电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若宁 刘聪燕 +2 位作者 周建平 陈键 王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6,共7页
脂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纳米颗粒,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彻底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不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而快速清除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靶向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 脂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纳米颗粒,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彻底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不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而快速清除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靶向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靶向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林 张正竹 +2 位作者 陈键 张应根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生物合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氧化活性茶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军国 宋振硕 +2 位作者 王丽丽 陈键 陈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产品得率、茶多糖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先70%醇提+后水提和先水提+后70%醇沉等2种提取方式对茶多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水提+后70%醇沉相比,采用先70%醇提+后水提制备的粗茶多糖得率低,而... 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产品得率、茶多糖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先70%醇提+后水提和先水提+后70%醇沉等2种提取方式对茶多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水提+后70%醇沉相比,采用先70%醇提+后水提制备的粗茶多糖得率低,而多糖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则极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料液比和温度对粗茶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性影响,料液比对粗茶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影响,乙醇浓度则呈显著性影响粗茶多糖产品得率。为获得高活性且含量高的粗茶多糖,最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0℃和提取时间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提取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可重复映射和链路可分流的虚拟网映射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文 吴春明 +1 位作者 陈键 平玲娣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在已有映射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网节点映射原则,提出了物理节点可重复映射的映射算法,即在同一虚拟网映射过程中,物理节点可以接受不同虚节点的映射。该算法不仅减少了部分虚链路的映射过程,降低了映射的复杂度,而且节约了链路映射的... 在已有映射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网节点映射原则,提出了物理节点可重复映射的映射算法,即在同一虚拟网映射过程中,物理节点可以接受不同虚节点的映射。该算法不仅减少了部分虚链路的映射过程,降低了映射的复杂度,而且节约了链路映射的成本,使物理网可以接受更多的虚拟网请求,有效地提高了映射效率。另外,针对算法中链路映射的不足,对链路映射采取链路分流措施,有效地利用了零散带宽资源,进一步提高了虚拟网的映射率。模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执行时间、映射率以及映射收益等指标上都有着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化 映射算法 虚拟网 链路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免疫层析测试条的研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侯惠仁 吴冯波 +2 位作者 陈键 刘一兵 贺佑丰 《同位素》 CAS 2000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以复合型层析材料为固相 ,用胶体金标记 AFP Mc Ab A14 C11,AFP Mc Ab A4 A14 包被于固相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 ,研制出 AFP免疫层析测试条。该方法敏感度为 10 μg/ L,结果显示清楚 ,具有简易、快速、灵敏、实用、省时等特点。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胶体金 单克隆抗体 免疫层析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十二烷基)六苯并蒄的简便合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键 杜渭松 高潮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4,共7页
为了提高六(十二烷基)六苯并蒄的收率,设计了一条新合成路线。该方法首先以二苯乙炔为初始原料,经过环化三聚和碘代得到六(4-碘苯基)苯,该中间体在钯催化下与1-溴代十二烷发生Kumada交叉偶联,最后环化氧化脱氢制得目标产物。借助于1 HNM... 为了提高六(十二烷基)六苯并蒄的收率,设计了一条新合成路线。该方法首先以二苯乙炔为初始原料,经过环化三聚和碘代得到六(4-碘苯基)苯,该中间体在钯催化下与1-溴代十二烷发生Kumada交叉偶联,最后环化氧化脱氢制得目标产物。借助于1 HNMR和元素分析手段表明产物是目标化合物,并对该材料的光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路线使目标物的总收率由27%提高到40.9%。与文献提供的方法相比,新法具有合成步骤少、纯化难度低、成本低廉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苯并蒄 合成 盘状液晶 收率 环化氧化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