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8期93-95,共3页
文章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首先,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其次,详细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型、词嵌入技术、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 文章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首先,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其次,详细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型、词嵌入技术、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转换器模型与自注意力机制等,并分析了这些技术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文章研究内容对于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转换器模型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运财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7期17-19,共3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崛起为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计算机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广泛应用。首先概述了计算机视觉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崛起为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计算机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广泛应用。首先概述了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优势;随后详细分析了计算机视觉在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线监控与调度等多个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与改进方法,旨在提高检测精度、优化数据处理及推动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升级,为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工业自动化检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纸浆浓度自适应调节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运财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5期57-62,共6页
纸浆浓度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即时温度、浆液状态、料口状态等数据进行实时综合分析,受到不同传感器模量之间的差量的影响,实际控制调节效果与预期调节指令之间误差较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减小误差的关键在于提升多传感器之间的适应... 纸浆浓度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即时温度、浆液状态、料口状态等数据进行实时综合分析,受到不同传感器模量之间的差量的影响,实际控制调节效果与预期调节指令之间误差较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减小误差的关键在于提升多传感器之间的适应度,因此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与思路,通过对常规纸浆浓度控制参数优化、多传感器控制量的浓度指标深度优化、多传感器优化量自适应优化、数据融合输出,实现提升调节精度,改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适应度的效果。实验通过3种不同函数环境的测试,证明了提出方法能够应对不同函数变量,精度调节纸浆浓度,并且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实现函数级别的自适应阈值优化,保证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纸浆浓度 自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中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运财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3,共3页
在云计算环境中,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密钥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提高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的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采用威胁树风险评估模型,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密钥失效。提出一种基于群签名和椭圆曲线加... 在云计算环境中,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密钥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提高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的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采用威胁树风险评估模型,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密钥失效。提出一种基于群签名和椭圆曲线加密的云计算中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构建云计算中电子支付系统总体设计模型,通过交易数据频度、交易数据深度和交易数据索引特性为特征进行云计算融合处理,由此预测出不同时间片内用户的任务提交规律以及用户期望完成时间,通过对混合云的特征压缩处理,得到压缩特征的熵编码结果,结合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建立一种基于群签名和椭圆曲线加密的电子支付系统密钥数据频度特征分解方案,实现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隐匿性和加密性能较好,保证了电子支付密钥的加密可靠性和不可识别性,为用户识别和选择第三方支付工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电子支付 密钥 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15期158-160,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各种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文章结合现阶段实际研究情况,针对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各种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文章结合现阶段实际研究情况,针对计算机人工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及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技术,并对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航天及机器人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7期214-216,225,共4页
当前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各个行业也要求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思维、掌握计算机的技能。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当前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各个行业也要求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思维、掌握计算机的技能。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要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发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和手段。文章首先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的要求,然后总结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旨在为高职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高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加密方法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3期219-221,共3页
常规通信数据加密方法在应用中易受数据噪声的影响,导致丢包率偏高,数据加密效果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加密方法,该方法以改进遗传算法为依托,配合数据加密与密钥处理等方法保证了... 常规通信数据加密方法在应用中易受数据噪声的影响,导致丢包率偏高,数据加密效果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加密方法,该方法以改进遗传算法为依托,配合数据加密与密钥处理等方法保证了数据处理精准度。从最终的模拟仿真结果可知,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通信数据加密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遗传算法 计算机网络 通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6期207-209,218,共4页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大数据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培养大数据高新技术人才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现代化的计算机实...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大数据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培养大数据高新技术人才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现代化的计算机实验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有效支撑,提升计算机人才培养水平。鉴于此,文章基于大数据视域,就如何建设高职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论述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迫切性,然后分析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和作用,并指出了高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建设方案,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院校 计算机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开发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9期245-246,共2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斥着各种软件,不同软件拥有不同的功能,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与软件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也需要借助软件开发技术来进行改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斥着各种软件,不同软件拥有不同的功能,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与软件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也需要借助软件开发技术来进行改革,开发各种软件能够给教学带来诸多益处,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予以重视。文章重点论述了软件开发技术对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该项技术的教学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开发技术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造性视角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对其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创新视角,从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对其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创新视角,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三方面,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进行阐述与分析,希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视角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软件无线电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运财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17期13-15,共3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人们使用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软件无线电应运而生,数字化处理方式提高了通信效率,也使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文章通过对消息传递和处...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人们使用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软件无线电应运而生,数字化处理方式提高了通信效率,也使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文章通过对消息传递和处理机制的分析,分别从功能模型与功能接口、软件分层结构、硬件平台等方面阐述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并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实现软件无线电的软件与硬件部分优化设计,从而丰富系统功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软件无线电 消息传递接口 软件分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云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运财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20期204-205,共2页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计算机实验室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也被要求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需要。但这对于学校而言...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计算机实验室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也被要求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需要。但这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资金,而虚拟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云技术 计算机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隧洞突水突泥演化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13
作者 杜兴武 孔词 +5 位作者 肖明 詹双桥 陈运财 赵彬鑫 幸添 杨帛臻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4,共8页
在富水、高压、不良地质条件下,如何评估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突泥破坏风险等级,是地下隧洞施工设计的难题。正确分析地下隧洞开挖应力与渗流耦合互馈作用,是合理模拟地下隧洞施工开挖突水突泥演化过程的关键。首先,根据开挖荷载释放过程中... 在富水、高压、不良地质条件下,如何评估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突泥破坏风险等级,是地下隧洞施工设计的难题。正确分析地下隧洞开挖应力与渗流耦合互馈作用,是合理模拟地下隧洞施工开挖突水突泥演化过程的关键。首先,根据开挖荷载释放过程中的围岩损伤演化机理,提出了根据不同变形阶段围岩损伤特性计算相应围岩损伤系数的方法,并分析其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然后,根据围岩破坏特性和突水破坏机理,提出了围岩临界突水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围岩损伤破坏和渗透破坏程度,将突水突泥破坏划分成4个风险等级,为地下隧洞施工开挖突水突泥破坏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最后,根据渗流变化与应力损伤互馈耦合作用原理,提出了变损伤刚度、开挖荷载加权分级以及渗流荷载迭代施加的耦合计算方法,模拟了地下隧洞施工开挖突水突泥演化发展过程。将该方法运用于工程实际,证明了所提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为地下隧洞开挖突水突泥演化判别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突泥 地下隧洞 施工开挖 数值模拟 耦合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施工和持续干旱对岩溶地下水影响的定量评价
14
作者 秦蜂 詹双桥 +3 位作者 郑小康 陈运财 杜兴武 杨志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隧洞施工和持续干旱导致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因此,定量评估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响应有助于施工单位和居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研究采用离散管道-连续介质耦合模型方法,建立了考虑动态... 隧洞施工和持续干旱导致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因此,定量评估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响应有助于施工单位和居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研究采用离散管道-连续介质耦合模型方法,建立了考虑动态施工条件下的九龙岭长隧洞工程区岩溶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工程区水文地质资料和监测钻孔水位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用控制单一影响因素方法分别评价了在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隧洞施工和极端干旱两种因素对区域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均衡期内地下水位受干旱影响范围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5.43%(约649.72 km2),是隧洞施工影响的35.1倍,持续干旱是造成研究区域大面积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干旱持续,隧洞沿线整体地下水位下降受干旱影响较大,但在少量局部洞段隧洞轴线上方(如距隧洞入口14~15 km、18~19 km段)水位下降是受隧洞突涌水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水量平衡分析发现,在均衡期内干旱影响的补给减量约为824.5万m^(3),明显多于隧洞涌水造成的地下水流失量,持续干旱对研究区域地下水的影响最大。本文阐明了在隧洞施工和干旱共同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系统扰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地下工程影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数值模拟 隧洞施工 持续干旱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图像的引水隧洞超欠挖检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詹双桥 杜兴武 +4 位作者 夏裕栋 陈运财 罗钰博 阳军生 张聪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10,137,共7页
为有效减少小断面引水隧洞围岩开挖超欠挖量,依托犬木塘水库大山岭隧洞工程,采用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超欠挖检测方法,使用数码相机采集隧洞图像数据,并进行点云数据处理、三维曲面重建、图像拼接展开等步骤来实现隧洞超欠挖检测,并... 为有效减少小断面引水隧洞围岩开挖超欠挖量,依托犬木塘水库大山岭隧洞工程,采用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超欠挖检测方法,使用数码相机采集隧洞图像数据,并进行点云数据处理、三维曲面重建、图像拼接展开等步骤来实现隧洞超欠挖检测,并对所提方法应用于引水隧洞工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三维曲面重建的实际轮廓与设计开挖轮廓对比分析可计算引水隧洞超欠挖值、超欠挖面积及超欠挖体积量等参数,通过图像拼接矫正构建隧洞地质展开图,能直观展示节理素描等围岩信息。该研究实现了对小断面引水隧洞超欠挖的精准快速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后续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超欠挖 图像处理 节理素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施工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6
作者 陈运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6S期188-188,186,共2页
概述了在粉质粘土地基中施工排水管道时,通过对开槽埋管及顶管2种不同施工方法的比选后,所采用的顶管设计及施工方法。
关键词 顶管 长距离顶管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谷地形下近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宏志 刘洪林 +1 位作者 宋帅帅 陈运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120,共5页
为掌握沟谷地形下近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王家岭煤矿20105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生产实践为基础,采用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分别对不同坡体下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特性进行观测,分析了沟谷垂深、坡体角度、冲沟切割系数对工作面矿压... 为掌握沟谷地形下近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王家岭煤矿20105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生产实践为基础,采用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分别对不同坡体下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特性进行观测,分析了沟谷垂深、坡体角度、冲沟切割系数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研究表明,沿工作面倾向不同区域的来压步距、持续时间及来压强度均不同,工作面中部的初次及周期来压强度均大于工作面两端的来压强度;相较于沟谷垂深及坡体角度,冲沟切割系数是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因素,冲沟切割系数大于0.4时,支架阻力增量超过8%,冲沟切割系数小于0.17时,支架阻力增量变化不明显。近浅埋煤层的基岩厚度较大,且存在双关键层结构,沟谷地形对其支架阻力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形 近浅埋煤层 矿山压力 冲沟切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煤层合理区段煤柱及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成方 陈运财 +1 位作者 康海通 曹文祥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年第3期12-15,共4页
针对薄基岩煤层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宽度问题,基于新疆某矿实际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10、15、18、24、30 m不同区段煤柱宽度条件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和煤柱自身垂直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 针对薄基岩煤层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宽度问题,基于新疆某矿实际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10、15、18、24、30 m不同区段煤柱宽度条件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和煤柱自身垂直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度不仅影响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和超前支承压力的大小,还会带来两者叠加效应的变化;随着煤柱宽度增加,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形状由煤柱宽度较小时的“单峰型”过渡为两侧对称分布的“马鞍型”,应力分布趋于稳定。基于数值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回采率,最终确定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为15.0 m。现场工业性实践验证了煤柱宽度的合理性,并通过采用高强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区段煤柱变形,实现了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区段煤柱 稳定性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