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品种性状的演变及改良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延吉 赵檀方 +3 位作者 闫先喜 苗良 张继余 陈贵田 《大麦科学》 1994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后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性状改良潜力、理想株型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性状 演变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F_1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
2
作者 亓增军 王洪刚 +2 位作者 李晴祺 高居荣 陈贵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435-442,共8页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10%~30%之间Kr1Kr1kr2kr2,7个品种杂交结实率小于5%;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杂种F1PMC的染色体配对能力与亲本杂交亲和性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0121,但不同组合存在一定差异,8641012/黑麦F1具有最好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1.3),而碧蚂4号/黑麦等具有较差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为0),其它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8641012是具有较好亲和性和较高F1PMC染色体配对水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进一步用于小麦的远缘杂交以转移外源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黑麦 杂种 亲和性 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做好校对工作
3
作者 陈贵田 《中国出版》 1982年第4期27-32,共6页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校对工作经验准确的、概括的总结。校对工作是直接关系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一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工作 校对员 工作条例 校次 原稿 重要环节 基本任务 编辑部 出版社 出差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苗中芹 韩洪锋 +3 位作者 赵菁菁 王锋阳 陈贵田 刘功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30-32,共3页
笔者通过调研淄博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今后发展建议,如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加快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完善营销体系等。
关键词 中药材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淄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校对人员素质很重要
5
作者 杨立中 陈贵田 《中国出版》 1988年第9期47-49,共3页
“编校合一”还是“编校分立”,我国建国以后在出版界曾讨论过多次,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各出版社情况不同,做法不一。作为一种尝试,有的“合”,有的“分”;有的分而又合,有的合而又分,但大多数出版社在体制上编校还是分立的。
关键词 编校合一 人员素质 校对人员 出版社 出版物 编辑室 校对员 校对工作 分立 业务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对工作的超产奖励责任制
6
作者 郑桢 陈贵田 《中国出版》 1983年第9期41-43,共3页
近几年来,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校对力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版周期越来越长,校对跟不上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书籍中的技术性差错增多,影响图书质量。目前,一些出版社开始重视校对环节,并采取业余校对的办法作为补充手段... 近几年来,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校对力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版周期越来越长,校对跟不上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书籍中的技术性差错增多,影响图书质量。目前,一些出版社开始重视校对环节,并采取业余校对的办法作为补充手段,情况有所缓和,但未能根本好转。为了扭转校对工作的被动局面,除了加强队伍建设以外,改革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工作 责任制 校对质量 超产 奖励 补充手段 队伍建设 图书质量 出版事业 出版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