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金怡萍 燕顺生 +3 位作者 金玫蕾 俞彰 陈荣家 陆国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为对照。结果 发现rncat小鼠白内障是双眼逐渐形成的核心性混浊。病理检查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 ,去核纤维化的过程受阻。电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纤维的异常排列和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异常。结论 Crygs基因突变可导致rncat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晶状体纤维的排列紊乱和细胞间连接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 组织学 形态学电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晓东 张皙 +2 位作者 许迅 陆红芬 陈荣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讨RD后视功损害的机制。方法14只成年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只,RD阳性对照组1只,实验组12只分为4组,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后分别观察1周、2周...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讨RD后视功损害的机制。方法14只成年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只,RD阳性对照组1只,实验组12只分为4组,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后分别观察1周、2周、3周、4周,观察期满取眼球进行组织切片。采用TUNEL法和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细胞凋亡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标记基本为阴性。脱离的视网膜在内、外核层发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在复位的视网膜上观察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并随着复位时间而变化(P<0.01)(凋亡细胞计数:1周10.50±3.41,2周6.90±2.42,3周5.50±2.07,4周1.78±1.56)。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除观察4周组外,凋亡细胞数与正常视网膜和脱离时的视网膜分别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有细胞凋亡的发生,是视网膜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细胞凋亡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和VEGF mRNA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雷 王康孙 +1 位作者 王玲 陈荣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ssel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实验性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CNV形成...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ssel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实验性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CNV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半导体激光诱导小鼠CNV模型。分别于激光后 1、3、7d、2和 3周时取出眼球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NV组织中VEGF和PED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和PEDFmRNA在激光诱导的小鼠CNV组织形成过程中均有显著表达。激光光凝早期二者的表达均增高 ,但VEGFmRNA的表达升高更显著。激光照射后 3和 7d时 ,VEGFmRNA的表达即达到高峰 ,阳性率分别为 2 6 0 5 %和 2 7 92 % ,而PEDF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1 13%和 2 3 5 5 % 2周时 ,VEGFmRNA表达开始下降 ,约为2 3 95 % ,而PEDFmRNA的表达则达到高峰 ,为 2 9 19% 光凝后 3周时 ,二者的表达均下降 ,但PEDFmRNA的表达仍高于VEGFmRNA的表达 ,分别为 2 4 87%和 2 1 93% 结论 VEGF和PEDFmRNA明显表达于实验性小鼠CNV组织中。 2者表达失衡可能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士胜 王康孙 +3 位作者 王玲 陈荣家 朱彩红 石海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 70 )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对10只C57BL/ 6J小鼠进行TTT照射,激光功率5 0mW ,光斑直径1.2mm ,曝光4 0s,然后分别于激...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 70 )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对10只C57BL/ 6J小鼠进行TTT照射,激光功率5 0mW ,光斑直径1.2mm ,曝光4 0s,然后分别于激光后2h ,1d、3d ,1周、2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内核层HSP 70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结果 HSP 70蛋白存在于正常C57BL/ 6J小鼠除视杆、锥细胞外节的视网膜各层细胞,TTT后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表达有一动态变化,2h时阳性表达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6 6 .85 %±4 .83% ,4 .91%±3.19% )即较正常视网膜明显增加,1d时达到高峰(78.12 %±8.0 9% ,8.15 %±3.4 5 % ) ,然后逐步下降,2周时(3.74 %±1.73% ,0 .5 5 %±0 .2 7% )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2 .91%±0 73% ,0 )。结论 TTT引起的视网膜温度轻微升高可以诱导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的过度表达,从而提高其耐热能力,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热休克蛋白-7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20年对照眼球摘除病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瑛 陈荣家 褚仁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眼球摘除的病因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 将眼球按病理诊断分类 ,回顾性分析前 10 a(196 5~1974年 )与后 10 a(1989~ 1998年 )眼球摘除病因变化 ,计算其构成比。结果 眼球摘除总数后 10 a较前 10 a下降32 .1% ,主要因为眼... 目的 探讨眼球摘除的病因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 将眼球按病理诊断分类 ,回顾性分析前 10 a(196 5~1974年 )与后 10 a(1989~ 1998年 )眼球摘除病因变化 ,计算其构成比。结果 眼球摘除总数后 10 a较前 10 a下降32 .1% ,主要因为眼球摘除适应证从严 ,因角膜病、绝对期青光眼、葡萄膜炎和 Coat's病而摘除例数减少。眼外伤仍是眼球摘除的第 1位原因。眼肿瘤为眼球摘除的第 2位因素 ,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占第 1位。结论 角膜病和青光眼等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使眼球摘除率有所下降。眼外伤的防治仍是临床保护眼球的重点。提高眼肿瘤的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 眼外伤 眼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海林 陈荣家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4-106,T001,共4页
目的 观察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10例视神经胶质瘤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 ,均无恶性。但在幼儿和年长的病例中则表现瘤细胞生长活跃 ,侵及视... 目的 观察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10例视神经胶质瘤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 ,均无恶性。但在幼儿和年长的病例中则表现瘤细胞生长活跃 ,侵及视神经鞘膜 (2例 )。结论 视神经胶质瘤是危害少年儿童视神经的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学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鞘膜 漏诊 误诊 星形胶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席晓勍 褚仁远 陈荣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研究 2种不同诱导方法所致鸡近视眼组织病理改变 ,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雏鸡单眼遮盖或戴凹透镜 ,3周后验光及 A超测定眼轴长 ,摘出眼球 ,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透镜诱导眼和形觉剥夺眼产生相似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 ,... 目的 研究 2种不同诱导方法所致鸡近视眼组织病理改变 ,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雏鸡单眼遮盖或戴凹透镜 ,3周后验光及 A超测定眼轴长 ,摘出眼球 ,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透镜诱导眼和形觉剥夺眼产生相似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 ,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巩膜软骨层增厚 ,纤维层变薄。视杆细胞外节延长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胞质内吞噬体减少。结论 鸡眼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近视眼 透镜诱导 形觉剥夺 病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