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锂合金的氧化及燃烧反应特性
1
作者 谢晓 张言 +4 位作者 陈超 刘鹤欣 仪建华 赵凤起 陈苏杭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4-622,I0002,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铝锂合金(Al-Li)的反应性能,采用TG-DSC对铝锂合金氧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使用自制的燃烧实验装置、SEM、XRD等对铝锂合金燃烧过程、燃烧产物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不同氧化剂对合金反应特性的影响;分别采... 为了更好地研究铝锂合金(Al-Li)的反应性能,采用TG-DSC对铝锂合金氧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使用自制的燃烧实验装置、SEM、XRD等对铝锂合金燃烧过程、燃烧产物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不同氧化剂对合金反应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Friedman法计算得到合金在空气和氧气环境下反应时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铝锂合金氧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开始到800 K左右;第二阶段在800~1100 K左右;第三阶段在温度高于1100 K之后。相比于高氯酸铵(AP),聚四氟乙烯(PTFE)能更好地促进铝锂合金的反应:当Al-Li/PTFE在空气中加热时,剧烈的氧化过程在铝的熔化之后被立即观察到;当Al-Li/PTFE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具有比Al-Li/AP更大的气相火焰以及更剧烈的燃烧过程,合金中铝的燃烧效率更高,反应更加完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合金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35.9 kJ/mol(空气)和351.3 kJ/mol(氧气);Ozawa法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39.9 kJ/mol(空气)和354.6 kJ/mol(氧气);Friedman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43.1 kJ/mol(空气)和355.4 kJ/mol(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铝锂合金 活化能 燃烧 高氯酸铵 聚四氟乙烯 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结构对Ti/CuO微波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2
作者 唐魁 赵团 +5 位作者 唐振华 陈小远 程用泷 陈苏杭 沈瑞琪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4,I0006,共8页
为了研究探针结构对微波点火性能的影响,使用4种探针对Ti/CuO点火药的微波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模拟对探针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探针参数(长度、包覆层厚度、尖端锥度和镀层厚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探针针尖处的... 为了研究探针结构对微波点火性能的影响,使用4种探针对Ti/CuO点火药的微波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模拟对探针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探针参数(长度、包覆层厚度、尖端锥度和镀层厚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探针针尖处的电场强度显著影响点火延迟时间,在2.45 GHz、50 W微波作用下,探针1、2、3、4最大电场分别为1800、190、34和53 kV/m,Ti/CuO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为222.6、660.5、949.1和921.3 ms;在2.45 GHz、1 W微波作用下,当探针长度为26 mm、PTFE包覆层长度为8 mm、厚度为0.75 mm、针尖锥度为0.243和金镀层厚度为5μm时,能够将电场强度从原来的约10 kV/m提升到约1000 kV/m,并且电场分布集中于尖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点火 探针 点火药 点火延迟时间 电场强度 点火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燃料的燃烧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唐乐 陈苏杭 +3 位作者 许志伟 张伟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3-638,共6页
为了研究石蜡的燃烧性能与其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针对54~#、58~#、62~#和66~#4种粗晶石蜡开展了气相色谱分析,并测试了4种石蜡的燃烧热和在氧气流中的瞬时退移速率,同时利用N ASA-C EA软件计算了4种石蜡燃料不同氧燃比下的能量特性。结... 为了研究石蜡的燃烧性能与其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针对54~#、58~#、62~#和66~#4种粗晶石蜡开展了气相色谱分析,并测试了4种石蜡的燃烧热和在氧气流中的瞬时退移速率,同时利用N ASA-C EA软件计算了4种石蜡燃料不同氧燃比下的能量特性。结果表明:54~#、58~#、62~#和66~#4种粗晶石蜡的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_(26.40)H_(54.80)、C_(27.59)H_(57.18)、C_(28.02)H_(58.04)和C_(32.11)H_(66.22),正构烷烃含量分别为92.79%、89.44%、88.36%和84.55%;平均碳数n越大、正构烷烃含量越小的石蜡其燃烧热越低;随着平均碳数n值的增大以及正构烷烃含量的降低,石蜡的退移速率降低。NASA-CEA程序计算得到4种石蜡的能量特性受其化学组成的影响很小,其最佳氧燃比均为2.7,对应的理论比冲约为354 s,绝热火焰温度约为36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发动机 石蜡燃料 气相色谱 化学组成 燃烧热 退移速率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混合推进石蜡燃料的性质及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乐 许志伟 +3 位作者 陈苏杭 张伟 沈瑞琪 叶迎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38-2145,共8页
石蜡燃料具有高退移速率和低成本的特性,是理想的固液混合推进剂燃料。为了研究不同石蜡燃料的性质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54#,58#,62#和66#4种粗晶石蜡和58#,60#,70#和90#4种微晶石蜡开展了粘度分析和TG-DSC热分析,并利用高速摄影... 石蜡燃料具有高退移速率和低成本的特性,是理想的固液混合推进剂燃料。为了研究不同石蜡燃料的性质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54#,58#,62#和66#4种粗晶石蜡和58#,60#,70#和90#4种微晶石蜡开展了粘度分析和TG-DSC热分析,并利用高速摄影法测试了8种石蜡在氧气流中的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8种石蜡燃料的退移速率与氧气质量密流之间均满足幂函数关系,幂函数系数分别为0.0521±0.0012,0.0479±0.0008,0.0444±0.0010,0.0394±0.0007,0.0459±0.0009,0.0411±0.0008,0.0385±0.0011和0.0247±0.0007。石蜡的燃烧特性受粘度和熔点的影响很大,熔点越高,其退移速率越低;石蜡熔化液体的粘度越低,其退移速率越高。8种石蜡燃料的平均退移速率分别比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高196%,171%,159%,141%,156%,146%,125%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推进剂 石蜡燃料 高速摄影法 退移速率 粘度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联用技术在含能材料热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晨 万冲 +3 位作者 陈苏杭 马海霞 赵凤起 徐抗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23,共13页
热分析联用分析技术包括同步联用技术、串级联用技术和间断联用技术,常见的有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TG⁃DSC)、热重⁃红外/质谱联用(TG⁃FTIR/MS)、固相原位热红外检测技术(Thermolysis/RSFTIR)和热重⁃红外⁃质谱联用(TG⁃FTIR⁃MS)等,是研... 热分析联用分析技术包括同步联用技术、串级联用技术和间断联用技术,常见的有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TG⁃DSC)、热重⁃红外/质谱联用(TG⁃FTIR/MS)、固相原位热红外检测技术(Thermolysis/RSFTIR)和热重⁃红外⁃质谱联用(TG⁃FTIR⁃MS)等,是研究含能材料热行为和分解机理的有效方法,对研究其燃烧和爆炸性能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单一的热分析技术,联用技术可以更加充分、高效和全面地评价含能材料热行为和热安定特性、揭示热分解机制。通过热分析联用技术全面深入研究含能材料的物化特性,对改善和提高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全面综述了TG⁃DSC、TG⁃MS、TG⁃FTIR⁃MS、TG⁃FTIR⁃GC⁃MS和Thermolysis/RSFTIR热分析联用技术在含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其研究的相关内容、重要结果、特点及优势,并进行了相关展望,可开发高性能的计算分析软件,解决如质谱分析中重叠质谱峰的解析等问题,在热分析仪中引入新的扩展系统,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新型含能材料的热分析研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热分析 TG⁃MS TG⁃FTIR⁃MS Thermolysis/RS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VDF-Al/CuO/PVDF层间堆积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苏杭 秦钊 +3 位作者 李辉 马海霞 赵凤起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5-752,共8页
为了研究Al/CuO铝热剂的高能量释放速率对Al/PVDF薄膜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喷雾沉积法将Al/CuO/5%PVDF或Al/CuO/10%PVDF铝热剂与Al/PVDF薄膜原位层间堆积得到多层复合薄膜,通过调控Al/CuO/PVDF铝热剂的组成结构和厚度来调控该薄膜的... 为了研究Al/CuO铝热剂的高能量释放速率对Al/PVDF薄膜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喷雾沉积法将Al/CuO/5%PVDF或Al/CuO/10%PVDF铝热剂与Al/PVDF薄膜原位层间堆积得到多层复合薄膜,通过调控Al/CuO/PVDF铝热剂的组成结构和厚度来调控该薄膜的燃烧性能,获得了该多层薄膜的线性燃速、可视化火焰温度和归一化热密流随铝热剂组成和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热剂的组成和厚度直接决定薄膜的燃速大小和燃烧传热方式,除了Al/PVDF-Al/CuO/5%PVDF 3层薄膜表现为对流燃烧,燃速(104±10)cm/s,火焰温度2700K,其他多层薄膜的燃速只有5.5~12.0cm/s、火焰温度只有1570~1700K,Al/PVDF层对Al/CuO/5%PVDF或Al/CuO/10%PVDF层的紧密约束将铝热剂燃烧的对流传热方式可能转化为热传导和热辐射传热。Al-PVDF反应和Al-CuO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削弱了Al/CuO/PVDF铝热剂的高能量密度和高能量释放速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PVDF Al/CuO/PVDF铝热剂 纳米铝粉 静电喷雾沉积 可视化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铝HTPB固液混合推进燃料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苏杭 唐乐 +3 位作者 许志伟 张伟 沈瑞琪 叶迎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2-1419,共8页
为了研究铝粒子对HTPB固液混合推进燃料退移速率的影响,采用透明燃烧室实验系统,开展了含不同粒径(平均粒径分别为100nm,500nm和50μm)、不同质量分数(5wt%,10wt%和15wt%)的铝粒子HTPB燃料退移速率测试和分析,获取了燃烧室压力为1MPa下... 为了研究铝粒子对HTPB固液混合推进燃料退移速率的影响,采用透明燃烧室实验系统,开展了含不同粒径(平均粒径分别为100nm,500nm和50μm)、不同质量分数(5wt%,10wt%和15wt%)的铝粒子HTPB燃料退移速率测试和分析,获取了燃烧室压力为1MPa下的含铝HTPB燃料的瞬时退移速率随氧气质量密流变化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质量密流的增加,含铝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增加;当氧气质量密流为250~375 kg/(m2·s)和铝粒子含量为5wt%时,平均粒径为500nm比平均粒径为100nm和50μm的含铝HTPB燃料退移速率高;当铝粒子平均粒径为500nm时,含铝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随着铝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推进燃料 铝粒子 燃烧特性 退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含量对HTPB燃料热解及退移速率影响研究
8
作者 许志伟 唐乐 +3 位作者 陈苏杭 张伟 沈瑞琪 叶迎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0-927,共8页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镁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混合推进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针对含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20μm粒径镁粉的三种HTPB配方燃料开展了热重-差热(TGDSC)分析,并且利用高速摄影法在1MPa下测试了这三种配方燃料在气...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镁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混合推进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针对含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20μm粒径镁粉的三种HTPB配方燃料开展了热重-差热(TGDSC)分析,并且利用高速摄影法在1MPa下测试了这三种配方燃料在气态氧气流(GOX)中的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剂质量密流为370kg/(m2·s)时,相对于纯HTPB燃料,这三种配方燃料燃面的退移速率分别增长了75.61%,142.46%和173.42%。结论显示燃料燃面的退移速率与添加镁粉的质量分数二者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推进剂 高速摄影法 燃烧性能 退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舰载指控系统模型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志刚 陈苏杭 《舰船电子工程》 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了实现数据模型驱动的舰载指控系统模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实现了MDA思想中的PIM到PSM的实际代码转换。论文通过建立基于XSD的舰载指控系统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系统开发的数据模型驱动方法,解决了系统开发过程中通用性低、结构性重复... 为了实现数据模型驱动的舰载指控系统模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实现了MDA思想中的PIM到PSM的实际代码转换。论文通过建立基于XSD的舰载指控系统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系统开发的数据模型驱动方法,解决了系统开发过程中通用性低、结构性重复代码多的问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指控系统 数据模型驱动 模型驱动架构 XML模式定义 模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氨基-1,3,5-三嗪-1,3-二氧化物(TATDO)的热分解特性
10
作者 陈苏杭 万冲 +5 位作者 冯治存 霍欢 杨建兴 马海霞 赵凤起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754,I0004,共8页
为了促进新型N-氧化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1,3,5-三嗪-1,3-二氧化物(TATDO)的应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DTG)和热重-质谱-红外(TG-MS-FTIR)三联用技术等对其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TDO只有一个放热分... 为了促进新型N-氧化含能化合物2,4,6-三氨基-1,3,5-三嗪-1,3-二氧化物(TATDO)的应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DTG)和热重-质谱-红外(TG-MS-FTIR)三联用技术等对其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TDO只有一个放热分解过程,10.0℃/min下外推起始温度为295.2℃,峰温为315.8℃,放热量约为1532J/g,质量损失约为41%,表明TATDO的热稳定性良好。用Kissinger方法获得TATDO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377.10kJ/mol和10^(31.80)s^(-1)。TATDO热分解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为H_(2)O、NH_(3)和CO,并且从分子及自由基结构模型和解离能的角度推测其热分解机理可能为:首先分子内氢转移(从TATDO到TATDO′的互变异构),然后氮氧键断裂氧化生成NH_3和碳氮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2 4 6-三氨基-1 3 5-三嗪-1 3-二氧化物 TATDO 非等温分解 富氮含能化合物 气相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11
作者 颜世东 刘砚山 陈苏杭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72-376,共5页
被称为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以其耦合机制、脉冲输出两大基本特性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等领域。文章在两大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PCNN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绝对误差控制公式;连接强度以相关系数来控制,调整阈值... 被称为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以其耦合机制、脉冲输出两大基本特性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等领域。文章在两大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PCNN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绝对误差控制公式;连接强度以相关系数来控制,调整阈值设置为最小误差;网络的运行机制与以往的PCNN原理有所不同;将ATrous小波变换与PCNN模型相结合,形成了组合预测模型。将改进后的组合模型用于年降雨量的预测中,以求检验模型的可行性。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PCNN组合模型用在年降雨量预测中是可行的,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深化PCNN的理论、拓宽PCNN的应用领域、解决水文水资源中的预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ATrous小波变换 预测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苏杭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 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 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热分解和电导率特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鲍立荣 张伟 +3 位作者 陈永义 陈苏杭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3-748,共6页
为了揭示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可靠点火和燃烧调控机理,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TG-DSC-MS)联用技术和阻抗-频率扫描方法分别研究了ECSP的热分解行为、热分解产物以及压力与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HAN溶... 为了揭示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可靠点火和燃烧调控机理,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TG-DSC-MS)联用技术和阻抗-频率扫描方法分别研究了ECSP的热分解行为、热分解产物以及压力与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HAN溶液相比,ECSP的热稳定性提高,初始分解温度提高11℃,高温放热峰峰温后移24℃,热分解历程变长。结合ECSP的热分解行为与产物质谱曲线,发现HAN基ECSP的热分解历程主要分为三步:HAN发生热分解反应;HAN的热分解产物和未分解的HAN与聚乙烯醇(PVA)发生相互作用;ECSP中剩余其他组分发生热分解。ECSP的电导率在低频率范围(0~1000 Hz)内急剧增加,但随着频率的增加,在高频率范围(大于1000 Hz)内趋于恒定。随着压强和温度的增加,ECSP的电导率增加。当温度增加到150℃时,ECSP在高频率范围的电导率与125℃时相比降低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羟胺(HAN) 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 热分解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固体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鲍立荣 陈永义 +4 位作者 陈苏杭 张伟 吴立志 沈瑞琪 叶迎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973,共13页
可控固体推进技术是指在基于含能材料为工质的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借助一定措施使得推进剂的燃烧方式可控,燃速可调,实现推力可随机控制的推进技术。其可对推进剂燃烧状态进行主动控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主动、随... 可控固体推进技术是指在基于含能材料为工质的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借助一定措施使得推进剂的燃烧方式可控,燃速可调,实现推力可随机控制的推进技术。其可对推进剂燃烧状态进行主动控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主动、随机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从推力可控实施方案、对应推进剂类别以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对当前可控固体推进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部分可控固体推进技术中的推力可控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固体推进 燃速可调 推力可控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上水系统设计
15
作者 陈苏杭 陆荣鑑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6期65-65,79,共2页
太阳能是目前地球上巨大的财富之一,人们利用太阳能可以节省许多其他有限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因利用太阳能、无污染、长期使用的投入费用低等特点而倍受人们青睐,近些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发展.本设计采用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作... 太阳能是目前地球上巨大的财富之一,人们利用太阳能可以节省许多其他有限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因利用太阳能、无污染、长期使用的投入费用低等特点而倍受人们青睐,近些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发展.本设计采用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器,使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设计了一款智能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上水控制器.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水温,通过单片机的处理在LCD12864上显示当前的温度值.水位探测方面是在水箱中放置两个探针,分别代表高和低两个水位.温度和水位都是实时检测,以此达到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水器 单片机 传感器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 Fe_(2)O_(4)/g-C_(3)N_(4)对HMX和TKX-50的催化分解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冲 王晨 +1 位作者 陈苏杭 徐抗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3-709,共7页
为了防止铁酸钴(Co Fe_(2)O_(4))纳米颗粒团聚,提高其对奥克托今(HMX)和哈托(TKX-50)的催化分解性能,采用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作为Co Fe_(2)O_(4)纳米颗粒的分散剂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备了Co Fe_(2)O_(4)/g-C_(3)N_(4)... 为了防止铁酸钴(Co Fe_(2)O_(4))纳米颗粒团聚,提高其对奥克托今(HMX)和哈托(TKX-50)的催化分解性能,采用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作为Co Fe_(2)O_(4)纳米颗粒的分散剂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备了Co Fe_(2)O_(4)/g-C_(3)N_(4)二元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形貌及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Co Fe_(2)O_(4)/g-C_(3)N_(4)复合材料形貌均匀密实,使HMX和TKX-50的热分解峰温分别降低了7.0℃和41.3℃,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41.1 k J·mol^(-1)和21.0 k J·mol^(-1),同时增大了其放热量。残渣分析结果发现HMX几乎完全被催化分解,而TKX-50催化分解不彻底,其残渣和Co Fe_(2)O_(4)/g-C_(3)N_(4)形成了微米级块状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氮化碳(g-C_(3)N_(4)) 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分解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壳聚糖/n⁃Al复合材料的共振制备和燃烧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珍 秦钊 +3 位作者 仪建华 李海建 陈苏杭 徐抗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541,共7页
为有效缓解纳米铝粉(n⁃Al)颗粒团聚并改善其燃烧性能,利用具有蜂窝状网络结构且高能低感的硝化壳聚糖(NCh)为包覆剂,通过声共振法制备了结构均匀的二元纳米复合材料NCh/n⁃Al,同时采用XRD、SEM、TEM和激光点火研究了其形貌结构和燃烧性能... 为有效缓解纳米铝粉(n⁃Al)颗粒团聚并改善其燃烧性能,利用具有蜂窝状网络结构且高能低感的硝化壳聚糖(NCh)为包覆剂,通过声共振法制备了结构均匀的二元纳米复合材料NCh/n⁃Al,同时采用XRD、SEM、TEM和激光点火研究了其形貌结构和燃烧性能,并与硝化棉(NC)/n⁃Al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的NCh/n⁃Al复合材料形貌均匀、分散性良好;相比于n⁃Al及NC/n⁃Al,NCh/n⁃Al点火延迟时间分别缩短了6和20 ms,火焰面积增大了近1倍;NCh/n⁃Al的燃烧更加充分,残渣主要包括Al_(2)O_(3)和极少量未燃烧的Al及碳渣,且粒径明显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粉(n⁃Al) 硝化壳聚糖(NCh) 硝化棉(NC) 激光点火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硼对Al/CuFe_(2)O_(4)@NC复合物点火和燃烧反应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为民 贾睿 +6 位作者 张笑笑 于佳 杨航 陈苏杭 蒿银伟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6-706,I0002,共12页
为实现纳米铝热剂复合物反应活性的调节,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B摩尔比的Al/B/CuFe_(2)O_(4)@NC复合物,并通过XRD、FT-IR、SEM、DSC、激光点火和燃烧实验对复合物的相组成、结构和铝热反应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分析。DSC结果... 为实现纳米铝热剂复合物反应活性的调节,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B摩尔比的Al/B/CuFe_(2)O_(4)@NC复合物,并通过XRD、FT-IR、SEM、DSC、激光点火和燃烧实验对复合物的相组成、结构和铝热反应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B有益于增加复合物的热释放能和提高其热稳定性,Al/B摩尔比为5/5工况下的热释放能由1138.5增至1426.9J/g,铝热反应温度随B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点火和燃烧实验发现,静电喷雾能显著增强复合物的反应活性,使其点火延迟由16ms降至10ms,燃速由3.34增至6.01cm/s;通过改变Al/B摩尔比,复合物的燃速、燃烧室压力增速和静电火花感度分别在6.01~36.36cm/s、0.05~0.17MPa/ms和61.25~11.25mJ之间可调,而当Al/B摩尔比小于5/5时,其点火和燃烧困难,表明B粉是调节复合物活性的有效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亚稳态混合复合物 MICS 静电喷雾 纳米铝热剂 激光点火 燃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地磁测量中的磁干扰补偿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兴乐 陈苏杭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129,共4页
船载三分量地磁测量时会受到舰艇磁化磁场的干扰,为消除干扰需要获得准确的舰艇磁化特性参数。提出一种补偿舰艇磁化磁场干扰的方法,通过测量舰艇摇摆状态下绕圆行驶的磁场值,采用AMGA求解出舰艇的感应与固定磁性参数,从而可将舰艇磁性... 船载三分量地磁测量时会受到舰艇磁化磁场的干扰,为消除干扰需要获得准确的舰艇磁化特性参数。提出一种补偿舰艇磁化磁场干扰的方法,通过测量舰艇摇摆状态下绕圆行驶的磁场值,采用AMGA求解出舰艇的感应与固定磁性参数,从而可将舰艇磁性干扰有效消除。此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对舰艇的航行姿态没有严格要求,且充分利用了多姿态下数据的差异性,求解结果不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仿真显示此方法求解速度快稳定性强,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海洋三分量地磁数据,从而解决了船载地磁测量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舰艇磁化磁场 姿态角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IO_(3))_(2 )/PVDF基高能杀菌“三明治”结构薄膜的构建及其燃烧性能机理
20
作者 陈苏杭 唐魁 +5 位作者 谢晓 唐振华 柯香 秦钊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2025年第1期78-87,I0006,共11页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铝热剂层活性及其分布结构(层数和厚度)对“三明治”结构薄膜燃烧性能和释能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薄膜各组分间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封装39%5PVDF铝热剂“三明治”结构薄膜比封装10PVDF的燃速高18%~35%,表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其中5层薄膜具有最大燃速,二者分别为10.2 cm/s和8.6 cm/s,综合了30PVDF膜层的厚度、低燃速和膜-铝热剂层在界面的传质传热效率的影响;并且多层薄膜的平均火焰温度随着铝热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DSC-TG结果表明,Al/Ca(IO_(3))_(2)/PVDF基多层薄膜主要在330~410℃发生Al-Ca(IO_(3))_(2)-PVDF释碘放热反应,Ca(IO_(3))_(2)/PVDF(质量为1.55∶1)在320~350℃的剧烈放热反应和燃烧产物中的AlF 3、CaF 2、CaO等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杀菌多层薄膜 静电喷雾沉积 燃烧性能调控 Al/Ca(IO_(3))_(2)/PVDF “三明治”结构 铝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