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A通感一体技术在飞鸟与无人机识别中的应用与实践
1
作者 陈耀文 陈旭丹 +3 位作者 陈安华 陈贝妮 吴迪韬 刘建强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5年第3期16-23,共8页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与飞鸟的自然飞行活动给低空安全带来了复杂挑战。准确识别飞鸟和无人机对于保障低空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5G-A通感一体技术,深入探究其在飞鸟与无人机识别领域的应用与实践。通过融合AI...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与飞鸟的自然飞行活动给低空安全带来了复杂挑战。准确识别飞鸟和无人机对于保障低空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5G-A通感一体技术,深入探究其在飞鸟与无人机识别领域的应用与实践。通过融合AI智算、大模型深度学习以及多站协同与数据融合策略,利用5G-A通感一体技术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和高精度感知的特性,构建了高效的识别体系。在数据计算部分,运用具体算法进行信号处理、特征提取与模型训练,并通过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识别性能。经低空安防实际案例验证,该技术能够有效区分飞鸟和无人机,充分验证了5G-A通感一体技术在飞鸟和无人机识别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低空安全防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A 目标识别 通感一体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2):单体公共建筑 被引量:1
2
作者 默哲龙 王登甲 +5 位作者 陈耀文 多庆巴珠 刘艳峰 焦青太 张井山 周勇 《暖通空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结合单体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特征和建筑用电用热需求,选择适宜的零碳技术方案是避免技术无序推广、无效投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原办公楼、村委会等小型单体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及现状,提出了2种适宜的太阳能零... 在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结合单体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特征和建筑用电用热需求,选择适宜的零碳技术方案是避免技术无序推广、无效投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原办公楼、村委会等小型单体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及现状,提出了2种适宜的太阳能零碳技术方案及设计要点,结合工程案例对所述零碳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相关内容可为太阳能富集区单体公共建筑零碳化运行及太阳能技术应用示范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 零碳建筑 公共建筑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分层取热对大规模蓄热水池内部热分层影响的缩尺模型实验研究
3
作者 贾尚东 王登甲 +3 位作者 陈耀文 高萌 刘艳峰 樊建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9-427,共9页
搭建具备分层取、回水功能的缩尺蓄热水池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取热过程中取水口和回水口位置改变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埋地蓄热水池在取热运行工况下,当回水口位于水池底部,且回水温度小于等于水池底部温度时,取、回水口... 搭建具备分层取、回水功能的缩尺蓄热水池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取热过程中取水口和回水口位置改变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埋地蓄热水池在取热运行工况下,当回水口位于水池底部,且回水温度小于等于水池底部温度时,取、回水口之间的水体流动可近似认为是“活塞流”;取水口位置对水体热分层有较大影响,当取水口相对高度依次按照0.2、0.4、0.6、0.8增大时,在相同取热时间段内混合数Nmix依次增加12.1%、11.9%、15.2%、20.3%,这表明取水口位置越高水体热分层程度减小得越快。因此在蓄热水池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尽可能降低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现有理查森数Ri模型在表征取水口位置变化引起的水体热分层变化时不够直观,而采用Nmix指标或温跃层厚度能够较好反映由取水口高度变化导致的水体热分层变化。回水口高度需根据回水温度来确定,尽可能使回水温度与回水口所处水体温度相近以减少对水体热分层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储热 取热 热分层 蓄热水池 缩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取热对大规模蓄热水池热分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贾尚东 陈耀文 +3 位作者 王登甲 高萌 刘艳峰 范思琴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8,共9页
搭建蓄热水池分层取热缩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分层取热对水体温度场的影响,利用出口温度、混合数(Nmix)、理查森数(Ri)等评价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取水口越靠近蓄热水池顶部,水体各层温度和取热温度降低... 搭建蓄热水池分层取热缩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分层取热对水体温度场的影响,利用出口温度、混合数(Nmix)、理查森数(Ri)等评价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取水口越靠近蓄热水池顶部,水体各层温度和取热温度降低趋势越明显,Nmix增大得越快,水体的热分层程度减小得越快。取热过程中蓄热水体Ri主要取决于进出口流量,取水口位置对其影响较小;当取水口位于水池体积中位线以上时,取热效率随取热时间不断增加,且布水器越靠近顶部,取热效率增加得越快;在取水口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大,水池各层温度、取热温度、Nmix、取热效率变化得越快,且取水口越靠近顶部,水体热分层程度受流量影响越大;取热时,取水流量的变化相比于取水口高度的变化对蓄热水体的热分层状态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储热 热分层 取热 蓄热水池 缩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3):乡村/农牧区住宅
5
作者 门端宜 王登甲 +4 位作者 曲磊 石利军 陈耀文 司鹏飞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5年第3期119-124,146,共7页
青藏高原乡村与农牧区通常地域偏远孤立、用能保障性差,但高原太阳能资源富集。本文基于高原乡村与农牧区住宅的建筑热工现状和用能需求特征分析,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太阳能供暖供电+分时分区利用”... 青藏高原乡村与农牧区通常地域偏远孤立、用能保障性差,但高原太阳能资源富集。本文基于高原乡村与农牧区住宅的建筑热工现状和用能需求特征分析,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太阳能供暖供电+分时分区利用”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给出了3类适宜的太阳能驱动零碳建筑及能源系统技术方案和设计要点。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相关内容可为太阳能富集区乡村和农牧区住宅零碳化运行及太阳能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富集区 住宅 乡村 农牧区 零碳建筑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技术的低空组网方案研究
6
作者 林广禄 陈侨 +3 位作者 陈耀文 朱思锴 陈辉灿 刘吉宁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5年第3期7-15,共9页
随着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用经济领域,低空安防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如何解决无人机安全管控是低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了低空感知多模态融合创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融通5G-A、TDoA、RemoteID等技术,通过构建低空... 随着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用经济领域,低空安防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如何解决无人机安全管控是低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了低空感知多模态融合创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融通5G-A、TDoA、RemoteID等技术,通过构建低空多模态融合感知网,显著提升低空监管的效率、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5G-A 通感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形式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耀文 王登甲 +3 位作者 柳砚铭 庄照犇 刘艳峰 张井山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传统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蓄热水体,往往难以兼顾由于供暖末端不同造成的热用户用热品位的差异,而以区域内高温用热末端的供水温度确定供暖系统水温,导致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温度偏高,从而造成集热系统效率低、蓄热和输... 传统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蓄热水体,往往难以兼顾由于供暖末端不同造成的热用户用热品位的差异,而以区域内高温用热末端的供水温度确定供暖系统水温,导致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温度偏高,从而造成集热系统效率低、蓄热和输送热损失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组合蓄热系统与传统蓄热系统的特征与区别,探讨了组合蓄热系统运行特性、分散水箱分布形式、容量设计与匹配、运行调控策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需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组合蓄热 跨季节长期蓄热 容量匹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区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策略及效益分析
8
作者 陈耀文 庄照犇 +2 位作者 赵一婷 王登甲 刘艳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2-450,共9页
针对室外环境参数波动变化以及蓄热系统温度波动特性,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调控策略,建立最优流量优化模型,回归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流量值多项式函数,并与定流量运行策略下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定流量... 针对室外环境参数波动变化以及蓄热系统温度波动特性,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调控策略,建立最优流量优化模型,回归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流量值多项式函数,并与定流量运行策略下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定流量运行方式相比,采用变流量调控策略时,集热系统净收益显著提升。对于拉萨地区100 m^(2)串并联形式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策略时,虽然运行泵耗增加,但集热量增益更大,相比单位集热面积流量为0.02 m^(3)/(h·m^(2))时,集热系统净收益增加了468.7 MJ,提高了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系统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量 变流量运行 流量调控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决策的室内外行为识别模型在5GMR定位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建强 李家乾 +1 位作者 陈耀文 曾祥虎 《广东通信技术》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贡献决策算法的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区分5GMR几何定位在室内中的真实室内点和误定位室外点,解决了5GMR几何定位受工参信息准确性和TA多径效应限制导致定位不准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5G室内覆盖评估的准确性。
关键词 5G室内覆盖 几何定位 贡献决策算法 真实室内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1):区域建筑群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睿超 王登甲 +3 位作者 刘艳峰 焦青太 李博佳 陈耀文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110-115,169,共7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具有以太阳能作为支撑率先实现建筑零碳化运行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区域建筑群为对象,调研了青藏高原多个城镇、县域、社区等区域建筑群组团及用能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群热、电供应技术现状。按...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具有以太阳能作为支撑率先实现建筑零碳化运行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区域建筑群为对象,调研了青藏高原多个城镇、县域、社区等区域建筑群组团及用能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群热、电供应技术现状。按照建筑群是否有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分为2种场景,提出了4种太阳能零碳建筑群技术实施方案建议:1)原有太阳能集中光热供暖+集中式光伏供暖供电;2)原有太阳能集中光热供暖+分布式光伏供暖供电;3)原有分布式光热供暖+集中式光伏供暖供电;4)新增集中式光伏提供零碳电力,满足建筑群供暖供电需求。讨论了上述几种技术实施方案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 零碳建筑 区域建筑群 技术方案 集中式光伏 分布式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光伏空调机组研发及性能实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博浩 王登甲 +4 位作者 肖莹 陈耀文 王莹莹 刘艳峰 刘怀灿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针对岛礁等孤立区域远离内陆、设备系统维修不便、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本文设计出直流型、交流型蓄电模块化新型光伏空调机组,对蓄电、逆变、制冷等机组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对集成热堆积造成的机组性能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 针对岛礁等孤立区域远离内陆、设备系统维修不便、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本文设计出直流型、交流型蓄电模块化新型光伏空调机组,对蓄电、逆变、制冷等机组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对集成热堆积造成的机组性能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性能实验平台,实测了晴天、多云和雨天等不同天气工况下模块化空调机组的运行性能,得到2类机组的COP范围为2.80~3.35。模块化光伏空调机组可满足太阳能丰富的孤立区域的空调需求,具有更换灵活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空调 模块化机组 孤立区域 实验测试 机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谷电价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调控策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琼 陈耀文 +4 位作者 刘艳峰 张志浩 肖智睿 任鹏桥 石利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2期56-63,139,共9页
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时受天气条件、自身性能的制约,存在制热能力弱、耗电量大的问题。而结合峰谷电价进行研究时,多数学者未考虑峰谷电价在地区间的特征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电费与高COP结合的运行策略,采用TRNSYS搭建了空... 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时受天气条件、自身性能的制约,存在制热能力弱、耗电量大的问题。而结合峰谷电价进行研究时,多数学者未考虑峰谷电价在地区间的特征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电费与高COP结合的运行策略,采用TRNSYS搭建了空气源热泵蓄热供暖系统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策略的经济性、节能性,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推荐了适宜的地区运行策略。结果显示:在西安、拉萨、银川、乌鲁木齐、酒泉、都兰地区,谷电+环境温度时段的蓄热策略相比传统谷电蓄热策略,供暖期耗电量分别可减少14.2%、2.0%、15.8%、9.7%、4.6%、5.8%;相比全天启停控制蓄热策略,运行电费分别减少50.6%、6.7%、55.7%、55.2%、7.0%、30.5%。空气源热泵蓄热供暖系统结合低电费与高COP的运行策略在多数地区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供暖系统 峰谷电价 经济性 性能系数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13
作者 柳砚铭 刘艳峰 +3 位作者 陈耀文 王登甲 田志勇 庄照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7-414,共8页
针对传统太阳能供暖仅集中蓄热系统运行温度高造成集热效率低以及热损失大等问题,提出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建立组合蓄热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写组合蓄热系统模拟仿真程序,并将系统与区域太阳能供... 针对传统太阳能供暖仅集中蓄热系统运行温度高造成集热效率低以及热损失大等问题,提出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建立组合蓄热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写组合蓄热系统模拟仿真程序,并将系统与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蓄热系统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集中式蓄热系统,组合蓄热系统在西宁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提高约36%,且逐月太阳能供热量更稳定;组合蓄热系统总集热效率提高约10%;组合蓄热系统的运行温度降低,其中集中埋地蓄热水体平均温度相较于集中式蓄热系统全年平均降低约17℃,热力管网平均温度全年平均降低约27℃;组合蓄热系统总热损失减少2.23TJ,其中热力管网热损失仅为集中式蓄热系统的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蓄热 热泵 Matlab 太阳能保证率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水器结构参数对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热分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昀枫 陈耀文 +3 位作者 朱常琳 王登甲 贾尚东 刘慧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74-79,157,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方式能有效改善水箱内热分层效果;平板当量直径与水箱当量直径比为0.15、平板间距与水箱高度比为0.05的布水器表现出更好的分流效果,挡板安装形式对水箱热分层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水箱 布水器 热分层 结构参数 平板尺寸 平板间距 挡板安装形式 分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村镇住宅冬季典型热电负荷特征研究
15
作者 林志泽 王登甲 +4 位作者 刘艳峰 王柏超 陈耀文 傅治国 门端宜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73-80,共8页
针对当前村镇住宅负荷特征表征中缺少基于用能行为差异的热电负荷关联性分析,以西藏高原村镇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与调研归纳出典型建筑结构特征、人员活动等信息,提炼出8种典型用能情景。利用EnergyPlus模拟计算不同用能行为下... 针对当前村镇住宅负荷特征表征中缺少基于用能行为差异的热电负荷关联性分析,以西藏高原村镇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与调研归纳出典型建筑结构特征、人员活动等信息,提炼出8种典型用能情景。利用EnergyPlus模拟计算不同用能行为下典型居住建筑全年逐时热电负荷,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提取村镇住宅热电负荷特征,并提出基于逐时负荷系数的动态负荷典型化方法。最后基于特征参数化分析得到用能行为差异下西藏高原村镇建筑各类用户的用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负荷 负荷特征 西藏 村镇建筑 用能行为 居住建筑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校舍暖床末端供暖性能实验测试
16
作者 张勇钊 默哲龙 +3 位作者 王登甲 陈耀文 郑治国 宋慧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6,共8页
西藏高原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如何保障在高原极端气候下的宿舍供暖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暖床末端系统具有分区供暖、精准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满足高原校舍类建筑的供暖需求.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形式和不同设定温度对暖... 西藏高原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如何保障在高原极端气候下的宿舍供暖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暖床末端系统具有分区供暖、精准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满足高原校舍类建筑的供暖需求.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形式和不同设定温度对暖床供暖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位功耗下的温升速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了暖床末端与其他常用取暖装置的供暖效果对比结果.结果显示:电加热暖床对于床板和被褥的升温幅度约是水加热暖床的2倍;与其他常用取暖装置相比,电加热暖床和水加热暖床的相对温升速率分别提高了143%、68%,研究为暖床在西藏高原校舍的应用提供了实测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分时分区供暖 高效散热末端 供暖效果 暖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F技术定量检测人脑γ-氨基丁酸浓度的序列设计及程序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耀文 梁兵 +2 位作者 沈智威 黄静霞 吴仁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基于磁共振频谱(MRS)定量检测人脑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对医学临床意义重大。除了用频谱处理软件包进行处理外,谱分析的方法能更为直接地检测GABA。本研究用双量子滤波技术(DQF)去设计和优化用于检测GABA的脉冲序列,基于乘积算符理论... 基于磁共振频谱(MRS)定量检测人脑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对医学临床意义重大。除了用频谱处理软件包进行处理外,谱分析的方法能更为直接地检测GABA。本研究用双量子滤波技术(DQF)去设计和优化用于检测GABA的脉冲序列,基于乘积算符理论和相干路径选择理论,设计GABA谱编辑序列。通过MRUI模拟实验,本研究证实了优化的序列能压制位于化学位移3.0ppm处的肌酸(Cr),从而使低浓度的GABA信号明显增强,最后,本研究编程实现了优化的脉冲序列。进一步工作是将该序列的目标程序应用到临床MRI扫描仪上验证,优化其的参数,并通过模型实验和活体实验验证本序列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 GABA 谱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系统过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艳峰 李荟婷 +2 位作者 王登甲 陈耀文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3-468,共6页
通过分析太阳能供热系统集热、蓄热和用热各个子系统的动态热量热平衡关系,建立太阳能集热系统热量传递数学模型,并结合集热系统内部流体过热汽化原理,提出集热系统过热度评价指标,并对集热系统在不同流量、水箱容积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等... 通过分析太阳能供热系统集热、蓄热和用热各个子系统的动态热量热平衡关系,建立太阳能集热系统热量传递数学模型,并结合集热系统内部流体过热汽化原理,提出集热系统过热度评价指标,并对集热系统在不同流量、水箱容积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等条件下的过热程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集热系统过热度随热媒流量、集热器倾角和水箱容积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并通过对上述3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集热器倾角对系统过热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热 系统设计 敏感性分析 影响因素 系统过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寻优算法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匹配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艳峰 曹彦宾 +1 位作者 王登甲 陈耀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6-292,共7页
传统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方法可根据建筑能耗计算出系统设备参数,但无法对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匹配优化。该文提出一种太阳能供暖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以系统年净收益为优化目标,根据太阳能供暖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等约束条件,利用网格寻优方法... 传统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方法可根据建筑能耗计算出系统设备参数,但无法对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匹配优化。该文提出一种太阳能供暖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以系统年净收益为优化目标,根据太阳能供暖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等约束条件,利用网格寻优方法对集热面积和蓄热容量进行优化匹配,并使用TR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拉萨地区典型民居为研究案例分析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能。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对太阳能供暖系统设备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大系统年均净收益;在太阳能保证率一定时,存在一个集热面积和蓄热容量配比,使得系统年均净收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优化 经济分析 动态模型 节能 能量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作用下的钛鞣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必雨 孙丹红 +1 位作者 陈耀文 石碧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共5页
利用自制的超声波鞣制器和超声波转鼓 ,研究了 2 0kHz和 40kHz超声波作用下的钛鞣过程。该 2种设备能将机械作用和超声波作用结合起来 ,对研究超声波对制革过程的影响更具有实际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2 0kHz超声波对钛鞣的促进作用较 40... 利用自制的超声波鞣制器和超声波转鼓 ,研究了 2 0kHz和 40kHz超声波作用下的钛鞣过程。该 2种设备能将机械作用和超声波作用结合起来 ,对研究超声波对制革过程的影响更具有实际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2 0kHz超声波对钛鞣的促进作用较 40kHz超声波明显 ;2 0kHz超声波施加于钛鞣过程 ,能促进钛鞣剂向皮内的渗透 ,提高钛在革内分布的均匀性 ,从而提高了钛鞣效应 ,表现为革的收缩温度升高。钛鞣剂碱度较高、用量较少时 ,超声波的效应越明显 ;鞣前用超声波对钛鞣液进行预处理后 ,再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鞣制 ,鞣制效应更好 ,革的Ts达到1 0 2 .6℃ ;在无盐介质中 ,进行 2 0kHz超声波作用下的钛鞣 ,革的Ts达到 1 0 6.5℃。超声波对钛鞣的促进作用可归结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 ,它减小了钛鞣液中鞣剂分子的聚结作用 ,从而增加了鞣剂向皮内的扩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作用 钛鞣 机械作用 制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