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长大坡道自牵引过分相与应急自走行的车载储能优化配置
1
作者 李密 戴朝华 +2 位作者 张钟保 陈维荣 李燕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面对铁路运行气候环境恶劣、电网薄弱的问题,具备自牵引能力的双源动力动车组受到高度关注。然而,现有车载储能系统配置研究无法满足长大坡道自牵引过分相与应急自走行等特殊需求,为此,结合极端气候环境和活跃的地理地质条件下车载储能... 面对铁路运行气候环境恶劣、电网薄弱的问题,具备自牵引能力的双源动力动车组受到高度关注。然而,现有车载储能系统配置研究无法满足长大坡道自牵引过分相与应急自走行等特殊需求,为此,结合极端气候环境和活跃的地理地质条件下车载储能多场景应用需求,提出动车组多场景应用运行策略及适配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提出自牵引过分相运行策略及应急自走行节能运行策略,建立过分相自牵引与应急自走行最小能耗计算模型,分析储能容量对负荷削峰率、制动能量利用率、自牵引过分相能力以及应急自走行能力等多场景参数的交互影响机制;其次,以过分相能耗、应急自走行能耗、体积/质量为约束条件,以制动能量回收率、牵引功率波动率、车载储能系统全寿命运营周期经济效益为优化目标,构建多场景储能系统配置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模型;最后,以某典型路段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配置方案能满足动车组应急自走行与过分相自牵引供电能力,20 a投资收益率327.6%,制动能量回收率56.68%,减小波动率30.54%,减少总能耗1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坡道 车载储能配置 制动能量回收 应急自走行 自牵引过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C的光储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维荣 王小雨 +4 位作者 韩莹 臧治 李奇 沈文杰 许程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将光伏发电接入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兼顾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改善及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 为将光伏发电接入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兼顾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改善及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拓扑结构,并对其电能质量补偿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光储系统的运行条件以及列车牵引、制动、空载或惰行工况,提出光储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的联合协调控制方法,实现了“光+储+荷”三者间的协调控制、牵引供电系统负序的动态补偿以及谐波的有效抑制;在RT-Lab实时仿真系统中建立了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际光照和牵引工况数据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系统结构以及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系统结构以及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牵引供电系统中光储系统的有效接入,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至86.7%,功率因数提升6.4%,对谐波特别是高次谐波含有率有较大改善,满足光伏电能高效消纳及综合利用、电能质量动态综合补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多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功率调节器 光储发电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 协调控制方法 电能质量 电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仕斌 罗嘉明 +5 位作者 陈维荣 胡海涛 涂春鸣 陈艳波 肖凡 王飞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9-979,989,共22页
为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牵引能耗,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构建新型协同供能技术体系,实现跨时空高效用能.针对此新型供电系统结构,本文全面分析协同供能系统的物理架构、信息架构和社会架构的基本组... 为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牵引能耗,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构建新型协同供能技术体系,实现跨时空高效用能.针对此新型供电系统结构,本文全面分析协同供能系统的物理架构、信息架构和社会架构的基本组成及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围绕资产能源化的基本概念,总结“荷-源”时空匹配评估方法与优化技术,并从系统角度阐述多源融合技术、保护重构、弹性评估等重要技术体系;重点分析“网-源-储-车”协同的高效能与高弹性的能源自洽技术,并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构建多层级能量管控系统,实现不同能量流的高效耦合,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的架构特征、评估优化、安全运维及协同运行等关键技术,阐述协同供能系统的技术组成体系,为协同供能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能源自洽 协同供能 弹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合作博弈背景下基于BSA的配电网优化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奇 艾钰璇 +2 位作者 孙彩 邱宜彬 陈维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8-446,共9页
为缓解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的有源配电网优化重构方法.首先,采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电网调度人员与“大自然”之间的博弈关系,将配电网系统中光伏单元的不确定性... 为缓解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的有源配电网优化重构方法.首先,采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电网调度人员与“大自然”之间的博弈关系,将配电网系统中光伏单元的不确定性视为“大自然”博弈方;其次,以有功网损、负荷均衡度、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有源配电网优化重构模型,通过回溯搜索算法(backtracking search algorithm,BSA)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最优重构方案;最后,在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传统重构方法,本文方法更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并且在最恶劣的情况发生时,得到的重构策略能够使配电网系统的有功网损、负荷均衡度、电压偏差指标分别降低0.31%、0.59%、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优化重构 不确定性 非合作博弈 回溯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氢混合储能型多微电网系统有功功率均衡控制方法
5
作者 李奇 李蕊睿 +3 位作者 李朔 蒲雨辰 孙彩 陈维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2,518,共9页
在多电-氢微电网并联运行的交流系统中,采用传统控制方法的逆变器会受到输出线路阻抗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产生较大环流,甚至无法实现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考虑到系统中电压偏差与有功功率间的关系,对多微电网的有功功率分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在多电-氢微电网并联运行的交流系统中,采用传统控制方法的逆变器会受到输出线路阻抗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产生较大环流,甚至无法实现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考虑到系统中电压偏差与有功功率间的关系,对多微电网的有功功率分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构建含光伏、燃料电池、电解槽、蓄电池的电-氢混合储能微电网交流系统模型;其次,根据反下垂控制中有功功率与电压间的关系,构造考虑电压偏差的反下垂控制,并为使额定有功功率自适应调节,提出基于功率跟随控制的反下垂控制方法;最后,在多电-氢微电网并联运行的系统中,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RT-LAB半实物实验验证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本文所提控制方法的系统稳定后功率分配的准确度达97.50%,母线电压的精准度达99.86%,环流大小的范围约为[−3.0,3.0]A,均优于其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微电网 混合储能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PEMFC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贺飞 张雪霞 陈维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2-499,共8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P-L双重特征提取对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冗余变量剔除与二次特征提取,最大程度保留分类特征并有效降低样本数据维度。利用二叉树...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P-L双重特征提取对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冗余变量剔除与二次特征提取,最大程度保留分类特征并有效降低样本数据维度。利用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与极限学习机对二维故障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现故障诊断。通过实例验证,对比线性判别分析的特征提取效果,P-L双重特征提取可使相同分类器测试集诊断准确率提高21.19%,诊断准确率达99.27%,实现了PEMFC系统膜干、氢气供应故障的精准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故障检测 数据挖掘 P-L双重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微网余电制氢的加氢站设备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1
7
作者 屈柏林 张雪霞 +2 位作者 陈维荣 李健华 刘文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针对微网“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和日益增长的氢负荷需求,考虑在异地加氢站配置一定容量的制/储氢设备集中消纳微网余电。通过研究含风电、光伏、小水电及电解槽、储氢罐、重整器的微网-加氢站系统(MHSS)的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 针对微网“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和日益增长的氢负荷需求,考虑在异地加氢站配置一定容量的制/储氢设备集中消纳微网余电。通过研究含风电、光伏、小水电及电解槽、储氢罐、重整器的微网-加氢站系统(MHSS)的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建立以加氢站全生命周期总净现值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制/储氢设备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提出余电制氢-绿氢先行(RETH-GHF)的电氢联合运营模式。算例中,结合实际场景,运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ASAPSO)算法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微网余电异地集中/就地分散制氢方案的配置结果和成本收益明细,说明算例场景下异地集中制氢方案经济性更好,并考虑工业电价、氢气及天然气价格波动对加氢站全生命周期总净现值成本的影响,比较两种制氢方案的经济性,最后以四季典型日系统运行情况验证了加氢站制/储氢设备容量优化配置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制氢 加氢 生命周期 容量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动力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维荣 张国瑞 +2 位作者 孟翔 卜庆元 李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为解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中燃料电池(FC)动态响应慢、输出特性软,且无法回收制动能量的问题,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在Matlab平台下,以两动一拖编组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为例,分析了在最高运行速度、最大加速度和... 为解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中燃料电池(FC)动态响应慢、输出特性软,且无法回收制动能量的问题,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在Matlab平台下,以两动一拖编组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为例,分析了在最高运行速度、最大加速度和爬坡度这3种典型工况下分别由燃料电池、蓄电池(B)和超级电容(SC)供电的动力和能量需求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指定工况要求提出了不同的配置方案,并探究了混合动力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有轨电车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到30 km/h并持续加速到70 km/h的动力性能要求,配置两套150 k W的燃料电池系统、800节蓄电池和108个超级电容模块的三混动力系统是一种可行且合理经济的方案,可为同类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 燃料电池 蓄电池 超级电容 动力性能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动力系统设计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维荣 卜庆元 +3 位作者 刘志祥 李奇 孙帮成 李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基于氢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是现代有轨电车的研究热点.结合有轨电车的总体性能需求,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与拓扑结构,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配置和有轨电车... 基于氢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是现代有轨电车的研究热点.结合有轨电车的总体性能需求,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与拓扑结构,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配置和有轨电车牵引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所配置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分配可以很好地满足列车在0~35 km/h速度时加速度为1.2 m/s^2、最高车速70 km/h的动力性能要求.研制的混合动力系统样机在有轨电车模拟运行工况进行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套系统能量的分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电弓滑板状态监测的图像目标提取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维荣 冯倩 +2 位作者 张健 于国旺 李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受电弓滑板状态监测,给出了受电弓无线图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设计了图像目标的提取算法,将受电弓滑板图像的提取划分为粗提取和精提取2个步骤.该图像目标提取算法结合边缘提取、形态学图像处理、...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受电弓滑板状态监测,给出了受电弓无线图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设计了图像目标的提取算法,将受电弓滑板图像的提取划分为粗提取和精提取2个步骤.该图像目标提取算法结合边缘提取、形态学图像处理、投影变换、聚类分析和Hough变换等方法,完成复杂目标图像的提取,并实现较高精度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复杂背景、不均匀光照和噪声等影响因素不敏感,正确识别率能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图像处理 受电弓滑板 目标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1
11
作者 陈维荣 钱清泉 李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列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将极大地促进轨道交通系统的重大改革与发展.介绍了混合动力列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探讨了燃料电池技术、混合动力系统、能源管理...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列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将极大地促进轨道交通系统的重大改革与发展.介绍了混合动力列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探讨了燃料电池技术、混合动力系统、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电能存储设备以及高压氢安全措施等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的关键技术,指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列车 混合动力 新能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表征技术在锂氧气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晓平 容远嘉 +7 位作者 王潜雁 高梦林 廖亚玲 吴民生 庄鑫鑫 黄中昱 万美君 陈维荣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5-1238,共14页
锂氧气电池以其极高的能量密度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氧气电池存在金属锂负极稳定性差、充电过电位高等关键难题,使得电池循环寿命短、能量利用效率低,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推动锂氧气电池的发展,越来... 锂氧气电池以其极高的能量密度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氧气电池存在金属锂负极稳定性差、充电过电位高等关键难题,使得电池循环寿命短、能量利用效率低,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推动锂氧气电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原位表征手段用于研究锂氧气电池的机理和优化电池结构。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获取电池的静态信息,同时能准确获取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动态电化学行为以及结构演变过程,对于推动锂氧气电池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锂氧气电池原位表征手段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原位显微表征技术、原位X射线表征技术、原位质谱表征技术等。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分析了各种原位表征技术的功能,总结了其在锂氧气电池领域里的具体应用场景,揭示了锂氧气电池更深层次的反应机理,并探讨和展望了未来锂氧气电池研究中需要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气电池 原位表征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侧的风-光-氢多能互补微电网优化配置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维荣 傅王璇 +3 位作者 韩莹 李奇 黄兰佳 许程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经济成本最优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需求侧响应的风-光-氢多能互补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在相关功率约束和控制原则下制定运行控制策略;接着,为最大化直接消纳风光发电,引入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利用混合整数规划优化负... 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经济成本最优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需求侧响应的风-光-氢多能互补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在相关功率约束和控制原则下制定运行控制策略;接着,为最大化直接消纳风光发电,引入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利用混合整数规划优化负荷曲线;进而,建立考虑需求侧响应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等年值成本最小的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系统的必要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算法迭代寻优求解最优配置.为验证有效性,结合某一地区的历史数据,求解优化配置方案,并开展微电网不同运营方式、自平衡率约束与建设成本影响因素下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氢能发电系统和考虑需求侧响应后,当自平衡率为81.64%时,达到等年值成本最低为314.37万元;将自平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随着科技发展建设成本的降低均有助于提高微电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微电网 运行控制策略 需求侧响应 优化配置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维荣 李艳昆 +1 位作者 李岩 赵兴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9,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温度控制策略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电堆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强耦合性,避免在电堆电流大幅加载时电堆内部出现短时高温,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堆空气入口压力变化的改进温度控制策略... 为了解决传统温度控制策略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电堆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强耦合性,避免在电堆电流大幅加载时电堆内部出现短时高温,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堆空气入口压力变化的改进温度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冷却水入口压力为调节目标,通过调节冷却水泵的转速控制冷却水流速,调节散热器风扇转速控制电堆冷却水入口温度.考虑电堆极板耐压的条件下,在自主搭建的多功能PEMFC测试平台上对传统控制策略与改进控制策略做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温度控制策略使冷却水入口温度最大超调量减小34.7%,冷却水出入口最大温度偏差减小17.8%,实现了较高的控制精度;电流从120 A降低到90 A时,调整时间最少缩短100 s,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满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对温度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温度控制策略 压力跟随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光伏发电系统中基于改进PSO的MPPT控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维荣 王伟颖 +2 位作者 郑义斌 郑永康 李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5-1101,1129,共8页
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容易陷入局部寻优,无法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因子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该方法在普通... 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容易陷入局部寻优,无法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因子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该方法在普通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不断改变学习因子和权重系数,以提高算法收敛的速度和精度.将其应用于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中,并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中以两个接受不同光照强度的光伏阵列为例进行实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两峰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学习因子粒子群算法能够在0.298 s左右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普通粒子群算法需要约0.615 s,而扰动观察法陷入了局部最大功率点,本文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并且适用于多峰情况.最后设置仿真算例验证本算法适用于光照突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模拟器 局部阴影 MPPT R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维荣 关佩 邹月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减少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延误,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SVM-AID)算法.采用实际高速公路交通参数数据库(I-880数据库),对SVM-AID算法的分类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SVM中各参数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VM中... 为减少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延误,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SVM-AID)算法.采用实际高速公路交通参数数据库(I-880数据库),对SVM-AID算法的分类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SVM中各参数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VM中参数对分类效果的影响很大,必须慎重选择;SVM-AID算法对不同路段交通事件的正确分类率都在98%以上,平均检测时间不超过5 s,均优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等的其他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件检测 支持向量机 核函数 I-880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kW PEMFC电堆单体电压均衡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维荣 刘嘉蔚 +3 位作者 郭爱 李岩 刘志祥 张雪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电堆由多个单电池串联叠加而成,材料、工艺和流场分布等因素可能引起单电池性能衰减,电堆运行寿命取决于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电堆中单体电池电压均衡性是影响燃料电池寿...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电堆由多个单电池串联叠加而成,材料、工艺和流场分布等因素可能引起单电池性能衰减,电堆运行寿命取决于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电堆中单体电池电压均衡性是影响燃料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现有单体电压均衡性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燃料电池电压一致性的问题,探究电堆电流、流场分布和空间位置对单体电压波动率的影响,以14.4 k W PEMFC电堆测试平台为基础进行了单体电压均衡性实验研究.实验分别测试稳态时电堆电流以10 A为步长、从10 A加载到180 A和暂态时从47 A动态加载到112 A的单体电压波动率,加载策略采用恒频恒幅加载控制策略,负载加载的时间间隔为20 ms,电流加载幅值为2 A.首先,运用统计学"掐头去尾"的原则处理电堆稳态电流从10 A加载到180 A的数据,剔除端部单电池前(后)单体电压波动率与电流,分别得到Fourier 3项式和Gaussian2项式函数关系.然后,针对单体电压波动率无法分析电堆电压幅差和故障的缺点,提出将单体电压波动幅值、异众比率、最小距和电压平均差相结合的改进电压均衡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单体电压波动幅值推断电堆电压波动范围,并通过异众比率判断较大电压偏差电池占所有单电池数目的比例,使用最小距表示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偏移电堆平均电压的程度,利用电压平均差评价电堆整体波动大小.最后,以电堆从47 A动态加载到112 A时的75片单体电压分布为算例,对传统单体电压波动率与改进的电压均衡性评价方法做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传统的单体电压均衡性评价方法测得的波动率为0.77,但很难从电压波动率上反映出电堆各单体电池电压波动程度;改进的电压均衡性评价方法可从电堆单体电压波动幅值、异众比率、最小距和电压平均差多方面综合评价电压的均衡性,其对比实验值分别为40.00、0.04、14.33 m V和2.60 m V,电堆电压幅差较大;电压波动较大的单电池的数量很少,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偏移电堆平均电压的程度较小,电堆电压整体波动较小,电堆整体均衡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压均衡性 单体电压波动率 异众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维荣 李文豪 +1 位作者 张倩 THOMAS Reichmann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359,共6页
为探讨高速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DSA250和DSA380高速受电弓与不同速度等级的2种简单链型悬挂和2种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系统相匹配,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接触网模型和质量-阻尼-刚度受电弓模型.根据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 为探讨高速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DSA250和DSA380高速受电弓与不同速度等级的2种简单链型悬挂和2种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系统相匹配,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接触网模型和质量-阻尼-刚度受电弓模型.根据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相关系列标准,考虑受流质量和运行安全性,对不同系统的弓网动态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表明:在200~250km/h速度区间,适合采用设有预弛度的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也可考虑采用弹性链型悬挂方式;300km/h以上时,宜采用不设预弛度的弹性链型悬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弓网仿真 受流质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套管钻井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被引量:53
19
作者 陈维荣 黄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 ,套管钻井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 ,并在一些油气田投入工业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外套管钻井技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作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国外 套管钻井 石油钻井 钻井设备 钻井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规划的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能量管理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维荣 胡斌彬 +2 位作者 李奇 燕雨 孟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3-911,共9页
针对传统动态规划算法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分配中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以及为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算法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能量管理方法;改进动态规划算... 针对传统动态规划算法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分配中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以及为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算法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能量管理方法;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在传统动态规划的基础上调整了状态转移方程,通过只对系统状态量进行离散从而避免计算过程中的插值计算导致的误差累积;同时将系统等效氢耗、动力电池充电状态(SOC)约束和燃料电池加、减载带来的耐久性问题作为优化目标构成加权惩罚函数,使系统在获得良好燃料经济性的同时兼顾耐久性;将所提管理方法与功率跟随和传统动态规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功率跟随方法,使末态SOC值降低了13.3%,燃料经济性提高了78%;相较于基于传统动态规划算法的能量管理方法,使燃料经济性提高了3.5%,且SOC变化范围和燃料电池变载情况均具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 改进动态规划 误差累积 燃料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