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绍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Ni催化剂上研究了CO的甲烷化反应。结果表明,在Ⅰ型催化剂上和Ⅱ型催化剂上,分别存在一种及两种CO加氢生成甲烷的活性中心。甲烷化在两种催化剂上以表面碳机理进行。计算了CO甲烷化反应的脱附活化能。
关键词 甲烷化 TPSR 一氧化碳 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与甲氨蝶呤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玉清 张锡宝 +4 位作者 曾抗 吴志华 罗权 黄振明 陈绍谦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阿维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分为阿维A组与MTX组。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共21例,其中阿维A组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0%;MTX组11例,治疗总有... 目的:比较阿维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分为阿维A组与MTX组。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共21例,其中阿维A组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0%;MTX组11例,治疗总有效率72.7%。红皮病型银屑病共24例,阿维A组11例,治疗总有效率45.5%;MTX组13例,治疗总有效率61.5%。阿维A与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维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2%,MTX组为25.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1月后随访:阿维A组复发率9.5%;MTX组复发率4.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中,阿维A的疗效优于MTX的疗效;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中,MTX的疗效优于阿维A。阿维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TX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甲氨蝶呤 脓疱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乐治疗花斑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玉梅 林震江 +4 位作者 许云英 马杞枝 邓建华 陈绍谦 张锡宝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为评价采乐(2%酮康唑)洗剂治疗花斑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采乐洗头加全身外洗连续5天法治疗花斑癣35例,治疗后1周和4周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5.7%。真菌学阴转率疗后1周为74.3%,4周为94.3... 目的 为评价采乐(2%酮康唑)洗剂治疗花斑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采乐洗头加全身外洗连续5天法治疗花斑癣35例,治疗后1周和4周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5.7%。真菌学阴转率疗后1周为74.3%,4周为94.3%。结论 采乐洗头加全身外洗法治疗花斑癣疗效高,复发率低,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乐 花斑癣 酮康唑 治疗方法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对几种液晶冠醚与KClO_4络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玉萼 胡长忠 +1 位作者 陈绍谦 谢明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03-405,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在冠醚核心上引入取代基合成出一系列具有液晶特性的冠醚化合物,它们除具有普通液晶的电光、电磁及超声等特性外,还具有选择性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研究这类化合物结构及性能将有助于选择和制备对金属离子具有高...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在冠醚核心上引入取代基合成出一系列具有液晶特性的冠醚化合物,它们除具有普通液晶的电光、电磁及超声等特性外,还具有选择性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研究这类化合物结构及性能将有助于选择和制备对金属离子具有高度识别能力的输送膜。为此,我们研究了以二苯并-18-冠-6(DB-18-C-6)及苯并-15-冠-5(B-15-C-5)为核心衍生的胆甾型冠醚化合物。经红外、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由差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证明其具有液晶特性,并用电导法探讨了该系列液晶化合物与KClO4在25℃时的络合特性,测定了络合比及络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冠醚 KClO∨4 络合 电导法
全文增补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5
作者 刘玉梅 陈绍谦 +2 位作者 王春慧 张锡宝 王景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1年第1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抗、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抗、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活动期SLE及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且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TNF—α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SLE患者血清TNF—α与sIL—2R水平,可作为监测SLE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肤倍力软膏治疗皮炎湿疹和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6
作者 林震江 邓建华 +4 位作者 陈红清 罗静英 陈绍谦 胡韶光 王振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1年第2期92-92,共1页
我们从2000年9月~2000年12月,采用广东台城制药厂生产的益肤倍力软膏治疗30例皮炎湿疹和35例浅部真菌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益肤倍力软膏 疗效研究 皮炎湿疹 浅部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对照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川川 梁炳朝 +1 位作者 陈绍谦 杨日东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1A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咪唑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方法。结果共观察患者170例,咪唑斯汀组85例,左西替利嗪组85例。咪唑斯汀组治疗后第7 d、14 d、28 d有效率分别为82.35%... 目的观察比较咪唑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方法。结果共观察患者170例,咪唑斯汀组85例,左西替利嗪组85例。咪唑斯汀组治疗后第7 d、14 d、28 d有效率分别为82.35%、89.41%、91.76%,左西替利嗪组分别为78.83%、84.71%、89.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口干和困倦。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佳,安全性高,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左西替利嗪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咪唑斯汀 左西替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梅毒患儿脑脊液梅毒抗体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川川 梁炳朝 +1 位作者 杨日东 陈绍谦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3A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的抗体。方法对45例先天梅毒患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45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18例(40%),有骨损害表现的8例(17.78%);由于母亲患梅毒而就诊的21例(46... 目的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的抗体。方法对45例先天梅毒患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45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18例(40%),有骨损害表现的8例(17.78%);由于母亲患梅毒而就诊的21例(46.67%),45例先天梅毒患儿中,RPR阳性36例(80%),阳性血清RPR滴度介于1:1~1:64之间,2例RPR异常增高,滴度为1:128。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48.9%淋巴细胞增高,55.6%蛋白增多,22.2%的患儿脑脊液存在梅毒抗体。VDRL和TPPA相比,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必须重视先天梅毒患儿神经梅毒的发生,临床上对先天梅毒患儿应检测脑脊液梅毒抗体,这对正确评价病情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梅毒 脑脊液 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