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被引量:50
1
作者 陈细华 朱永久 +3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施氏鲟 MS-222 麻醉 临床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细华 李创举 +2 位作者 杨长庚 张书环 吴金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2,共5页
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 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人工养殖 产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产卵胚胎正常发育的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细华 杨德国 +2 位作者 危起伟 罗刚 刘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共3页
报道 2 0 0 2年度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采捞到的中华鲟卵的发育情况。在中华鲟产卵场 ,中华鲟能完成正常的自然产卵和胚胎发育 ,并孵出仔鱼。将采得的中华鲟卵在人工条件下孵育 ,也能完成胚胎发育和出膜。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自然产卵 胚胎发育 人工孵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鲟鱼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细华 吴金平 +4 位作者 唐丹 褚志鹏 李艳 刘伟 李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6,共10页
为评估中国鲟鱼饲料质量的整体现状,2017年7月收集了来自全国8家饲料企业的8个鲟鱼饲料品牌的22个饲料样本,涉及苗料、幼鱼料和亲鱼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8家饲料公司的苗料、幼鱼料和亲鱼料的水分含量分别为(7. 23... 为评估中国鲟鱼饲料质量的整体现状,2017年7月收集了来自全国8家饲料企业的8个鲟鱼饲料品牌的22个饲料样本,涉及苗料、幼鱼料和亲鱼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8家饲料公司的苗料、幼鱼料和亲鱼料的水分含量分别为(7. 23±2. 50)%、(7. 80±1. 18)%和(7. 95±1. 8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9. 71±6. 61)%、(41. 53±1. 60)%和(43. 60±2. 70)%,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0. 02±1. 74)%、(12. 50±3. 41)%和(11. 81±1. 39)%,能量水平分别为(19. 03±1. 16) k J/g、(19. 46±1. 21) k J/g和(18. 97±0. 69) k J/g,钙含量分别为(2. 13±0. 99)%、(1. 74±0. 40)%和(2. 63±2. 31)%,磷含量分别为(1. 74±0. 58)%、(1. 65±0. 21)%和(1. 55±0. 15)%,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 24±1. 73)%、(4. 34±0. 76)%和(4. 19±1. 05)%。检测到10种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在40. 93%~67. 44%、39. 04%~47. 37%和40. 53%~52. 43%。其中4家饲料公司的幼鱼料SFA(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4. 40%、22. 59%、25. 37%和28. 62%; n-3PUFA分别为14. 00%、11. 40%、13. 44%和15. 81%; n-6PUFA分别为33. 53%、37. 86%、30. 26%和23. 39%;DHA/EPA分别为1. 57、1. 53、1. 89和1. 50。亲鱼料SFA分别为23. 39%、23. 09%、25. 45%和27. 48%; n-3PUFA分别为13. 26%、12. 52%、13. 30%和14. 79%; n-6PUFA分别为33. 56%、37. 07%、29. 09%和25. 62%;DHA/EPA分别为1. 56、1. 53、1. 75和1. 47。对照现有的鲟鱼营养学资料,认为各品牌饲料的营养素水平基本能满足鲟鱼生长的需要,但存在粗蛋白质含量偏高、苗料氨基酸不平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饲料 营养成分 氨基酸平衡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适养品种及其种质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细华 褚志鹏 +1 位作者 李罗新 李创举 《科学养鱼》 2020年第2期1-2,共2页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俗称,在自然界中现存2科(鲟科和匙吻鲟科)、6属、27种,但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况,有的濒临灭绝,例如分布于中国长江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自2003年以来就没有被发现过。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鱼肉脂肪少,无刺...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俗称,在自然界中现存2科(鲟科和匙吻鲟科)、6属、27种,但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况,有的濒临灭绝,例如分布于中国长江的白鲟(Psephurus gladius)自2003年以来就没有被发现过。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鱼肉脂肪少,无刺,脊椎骨是软骨,特别是由其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国际高端食品。依鲟鱼种类不同,目前每千克鱼子酱售价300~1500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特性 濒危状况 鱼子酱 鲟鱼 濒临灭绝 鲟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18,共2页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红鲫(♀)×湘江野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卵黄发生过程中,有卵母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一部分线粒体也可直接转化为卵黄颗粒;同时,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积累大量卵黄物质。
关键词 鲫鲤 杂种 卵黄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两性嵌合体及其在种质保存中的应用前景
7
作者 陈细华 柳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鱼类 两性嵌合体 鱼种 种质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鲟类生理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细华 《水利渔业》 2000年第1期22-24,30,共4页
介绍了国外在鲟类生殖、生理学和营养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结果 。
关键词 鲟鱼类 生殖生理 营养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6
9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陈细华 朱永久 唐国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7(87~109)、83(73~95)、75(69~83)mg/L和71(64~80)mg/L;Cu2+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1(0.29~0.34)、0.20(0.15~0.27)、0.09(0.08~0.12)mg/L和0.07(0.06~0.10)mg/L;亚硝酸氮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5(6.22~8.03)、4.07(1.51~7.88)、3.10(2.07~4.34)mg/L和2.57(2.31~2.85)mg/L;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7(0.64~1.07)、0.52(0.44~0.67)、0.43(0.40~0.54)mg/L和0.39(0.30~0.45)mg/L。126 mg/L苯酚浓度组中,中华鲟稚鱼的心率(119±10次/min,n=10)明显快于对照组(106±5次/min,n=10)(P<0.05);0.4 mg/L Cu2+浓度组中,稚鱼的心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20.30 mg/L亚硝酸氮和29.20 mg/L总氨氮浓度组中,鱼的心率分别为(112±4)次/min和(112±7)次/min,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苯酚 CU^2+ 亚硝酸盐 总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永久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王凯 陈细华 刘鉴毅 李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50,共4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 )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 cm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鲟的全人工繁...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 )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 cm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鲟的全人工繁殖,从1997年开始我们人工养殖了部分后备亲鱼.在中华鲟的幼鲟培育和后备亲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中华鲟机体病变.由于中华鲟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中华鲟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中华鲟病害的报道仅见于文献[1]中列举的几例.目前,对多数中华鲟病害的诊治均采用一般水生动物疾病的诊疗程序,参照常规养殖品种和其他鲟鱼疾病的研究结果进行防治.本文对近几年中华鲟养殖过程中所遇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常见病害 人工增殖放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防治 水生野生动物 人工养殖 后备亲鱼 水产研究所 全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中氨基脲的分布及产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彭婕 甘金华 +3 位作者 陈建武 周殿芳 何力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选取不同性别、重量规格为30~100 g中华绒螯蟹(Ericocheir sinensis),分别测定其不同组织中氨基脲含量,并以蟹壳中主要成分为待测物,验证氨基脲的产生与其相关性,从而探究中华绒螯蟹中氨基脲产生机理。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 选取不同性别、重量规格为30~100 g中华绒螯蟹(Ericocheir sinensis),分别测定其不同组织中氨基脲含量,并以蟹壳中主要成分为待测物,验证氨基脲的产生与其相关性,从而探究中华绒螯蟹中氨基脲产生机理。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脏、腮、性腺等组织中均未检出氨基脲,而蟹壳中均有氨基脲检出,进一步验证氨基脲作为内源性物质普遍存在于蟹壳中;壳中氨基脲并不是由甲壳素产生,究其来源可能与壳中结合蛋白水解氨基酸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cocheir sinensis) 氨基脲 机理 内源性物质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血清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艳珍 陈细华 +2 位作者 危起伟 邱实 刘志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4,共5页
通过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测定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血清中磷含量,以磷的含量变化反映卵黄蛋白原(VTG)变化情况。实验鱼为人工养殖0.5、1、2、3、4、5、6、8、9、10龄中华鲟和野生成熟中华鲟,共81尾,其中8尾野生雌... 通过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测定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血清中磷含量,以磷的含量变化反映卵黄蛋白原(VTG)变化情况。实验鱼为人工养殖0.5、1、2、3、4、5、6、8、9、10龄中华鲟和野生成熟中华鲟,共81尾,其中8尾野生雌鱼在人工繁殖前后各取样2~4次,共测97个血液样本。结果显示:低龄中华鲟VTG含量较低,最低值在5龄,含磷量为(4.6±1.6)mg/L,5龄后增加,成熟后达到最大,含磷量为(52.0±4.5)mg/L。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雌性个体在Ⅱ~Ⅴ期VTG的含量增加,Ⅱ~Ⅲ期增加速度较快,随后变缓,Ⅴ期达到最高水平,Ⅵ期降低;而雄性个体在Ⅱ~Ⅳ期VTG的增加量很少,Ⅳ期达到最高水平,含磷量为(28.7±12.2)mg/L。繁殖雌鱼产前VTG含量最高,含磷量为(62.5±8.7)mg/L,产后低于产前。此外,发现产后鲟鱼卵巢液中含量低于其血清中含量,但高于其他年龄组血清中的水平。本实验表明淡水养殖的中华鲟有可能达到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血清 卵黄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3 位作者 王凯 朱永久 陈细华 刘鉴毅 《南方水产》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生产运行成本,同等生产规模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为网箱养殖的2~3倍,不宜大规模推广,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山溪、水库进行自流式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投入产出比高,能源消耗少,节约水资源,养殖中华鲟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资金投入的效益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中华鲟成鱼养殖方式。池塘养殖中华鲟成鱼虽然投入和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低,效果差,不宜大量采用。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单位面积载鱼量均较低,规格1~3kg的个体,养殖时的有效载鱼量控制在10kg·m^-2左右较适宜,不宜超过15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成鱼 工厂化养殖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鲟gdf11基因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浩 冷小茜 +5 位作者 张书环 叶欢 沈丽 刘志刚 陈细华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41,共6页
本研究克隆了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生长转化因子gdf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基因cDNA。达氏鲟gdf1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98 bp(不包括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9 bp;3非编码区长88... 本研究克隆了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生长转化因子gdf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基因cDNA。达氏鲟gdf1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98 bp(不包括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9 bp;3非编码区长88 bp。通过Signal P软件预测含有N端21aa的信号肽。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df11在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眼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不同水流条件下,鳃和心脏gdf11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静水中鳃gdf11表达量是流水(流速27.0±3.0 cm/s)的4.70倍,而心脏中的表达量是流水的2.72倍。这暗示了gdf11可能在呼吸代谢中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 gdf11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鲟饲料养殖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褚志鹏 吴金平 +2 位作者 金佳利 刘伟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8,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组,分别为B、F、G和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饲料实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13%、45.85%、43.33%和43.6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14.58%、14.26%和13.56%。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鲟饲料均可满足杂交鲟幼鱼的生长需要(增重率110.62%~125.98%),但在养殖效果上仍存在差异。B组实验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组和H组。同样使实验鱼增重1 kg,B组饲料成本最低,其中B组、F组和G组显著低于H组。B组、F组和G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组。B组和F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组和H组。B组和F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G组和H组。G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组和H组,同时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综合结果表明,B组和F组鲟饲料在养殖效果上具更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更低的饲料成本,同时提高了鱼体蛋白蓄积率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 生长性能 体成分 生化指标 养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早期发育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变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湘香 陈细华 +1 位作者 刘鉴毅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共5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对人工繁殖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早期发育阶段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测定。实验共测定了4批次(分别来自4尾雌鲟)受精卵及仔鱼的E2和...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对人工繁殖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早期发育阶段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测定。实验共测定了4批次(分别来自4尾雌鲟)受精卵及仔鱼的E2和T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鲟胚胎发育期间E2水平在小范围内波动,T水平除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仔鱼出膜后E2水平开始逐渐上升,T水平是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其中第1批次的测定结果(单位为Pg/gtissue)为:胚胎发育期间E2水平在1.37~7.38之间波动,仔鱼出膜后3d为5.21,出膜后9d为37.26;胚胎发育期间T水平最低为293.58,最高为1420.41,仔鱼出膜后4d为117.96,出膜后7d为27.25,出膜后9d为148.48。对于仔鱼出膜后体内高水平的E2和T的来源,推测其可能与仔鱼自身合成性类固醇激素有关。另外,本实验中还发现,质量较差的卵子T水平明显低于质量较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ceder sinensis) 早期发育 17Β-雌二醇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达氏鳇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瑞 吴金平 +5 位作者 李营 岳华梅 李创举 乔新美 熊伟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73个OTUs隶属于7个门,其绝对优势菌群在门、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分别为厚壁菌门(98.253%)、梭菌目(98.216%)、梭菌科(98.137%)、狭义梭菌属(92.892%)。序列注释发现,梭菌属中绝大部分为具有降解糖类为短链脂肪酸功能的Clostridium colicanis。此外,还分布有少量的分节丝状菌(3.99%)、鲸杆菌属(1.22%)等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梭菌属(Clostrid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人工培育中华鲟亚成体的海水驯化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德国 朱永久 +3 位作者 危起伟 陈细华 刘鉴毅 王凯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2000年,采用阶段性递增水体盐度,即每5d将水体的盐度逐渐提高5,并不设稳定期的方法,对在淡水环境人工养殖近3年的中华鲟子一代亚成体(全长105~149cm,体重5.8~15.0kg)进行海水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的驯化,较大规格的中华鲟亚成... 2000年,采用阶段性递增水体盐度,即每5d将水体的盐度逐渐提高5,并不设稳定期的方法,对在淡水环境人工养殖近3年的中华鲟子一代亚成体(全长105~149cm,体重5.8~15.0kg)进行海水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的驯化,较大规格的中华鲟亚成体即可适应盐度为23的海水环境,驯化的成活率平均达到93.9%(92.1%~95.7%)。水体盐度增加时没有发现中华鲟有异常的行为表现,而驯化后的中华鲟在海水池塘中也能够正常生长。研究还表明,中华鲟对其栖息水体的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其耐盐性和适应能力可能与个体规格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即个体的规格越大,则其对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亚成体 盐度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华梅 吴金平 +2 位作者 陈细华 阮瑞 李创举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1,共7页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达氏鳇GDH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序列一致性较高。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达氏鳇GDH与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鳇gdh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分布,并且在肠中转录水平最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粕对达氏鳇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gdh、氨肽酶N apN、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应激反应相关的热休克蛋白(hsp 90)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肝脏中,不同饲料投喂组gdh和hsp90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肠中,菜粕组gdh及apN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菜粕组pepT1基因的转录水平也高于基础饲料组,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原料菜粕添加可引起达氏鳇肠道中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升,而不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鱼粉 菜粕 谷氨酸脱氢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