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伴异位眼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致右眼视力受损1例
1
作者 林宇佳 陈纪欢 +3 位作者 廖政贤 张国栋 张文 刘醒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81-82,共2页
患者女性,61岁。以间歇性出现头痛伴视物重影20多天步行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患者曾因白内障行手术治疗,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嗜酒、吸烟史。专科检查患者神志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均迟钝,视物重影,双眼... 患者女性,61岁。以间歇性出现头痛伴视物重影20多天步行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患者曾因白内障行手术治疗,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嗜酒、吸烟史。专科检查患者神志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均迟钝,视物重影,双眼视力、视野正常,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前门诊头部磁共振MRA提示:(1)左侧额叶皮层下少许小缺血灶;(2)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右眼视力 患者神志 对光反射 双眼视力 瞳孔直径 眼动脉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纪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湘 谢锋 +1 位作者 叶敏 陈纪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GOS(预后)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而该种治疗方法住院费用高,脑积水的发生率高,需行V-P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开颅夹闭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