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传统与补料发酵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陈笑钗
李婷
黄炳文
蒋予箭
-
机构
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150,共7页
-
基金
2019年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GG19C200001)
-
文摘
食醋的香气组成主要来源于酿造原料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建立一种测定浙江玫瑰醋中香气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HS-SPME-GC-MS),优化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min,样品中添加盐浓度300g/L,以2-乙基丁酸为内标对玫瑰醋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此方法下,补料工艺使玫瑰醋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种类发生了改变,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乙醇转化醋酸比较彻底,提高了高级醇含量,增加了酯类成分的种类。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是构成玫瑰醋香气的主要酯类成分,补料发酵在种类上比传统发酵增加了2-乙基己酸乙酯、乳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己酸-2-苯乙酯这5种酯类成分。
-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补料发酵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
Keywords
Zhejiang rose vinegar
fed fermentation
volatile components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C-MS
-
分类号
TS264.2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浙江玫瑰醋补料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笑钗
李婷
黄炳文
蒋予箭
-
机构
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57,共6页
-
基金
2019年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GG19C200001)
-
文摘
在玫瑰醋经过糖化和酒化的发酵过程后,采用补料发酵对浙江玫瑰醋的醋酸发酵阶段进行工艺改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初始酸度、补料体积、补料次数和补料发酵温度对玫瑰醋发酵工艺过程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玫瑰醋补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酸度达到2.85 g/dL时补酒液,补料体积分数为33%,补料1次,发酵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醋酸发酵结束时玫瑰醋最高产酸量可以达到(5.59±0.27)g/dL,比传统发酵玫瑰醋(4.81±0.12)g/dL的产酸量高,达到工艺改良的目的。
-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单因素试验
补料发酵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
Keywords
Zhejiang rose vinegar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fed-batch fermentation
acetic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TS201.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多次分割-补料法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与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汪洪
张林祥
黄炳文
冯纬
陈笑钗
蒋予箭
-
机构
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G19C200001)。
-
文摘
为提高玫瑰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该研究以7%酒精度的黄酒醪对玫瑰醋进行分割补料,分析了不同分割补料次数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产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分割补料和3次分割补料发酵过程酸度最高能达到5.73和5.89 g/dL,高于传统发酵对照组(0次补料分割)的5.17 g/dL。分割补料玫瑰醋在有机酸组成上与传统玫瑰醋相同,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缓解乙酸带来的刺激性,平衡整体风味。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提升,其中主要成分,如苯乙醇、异戊醇、乙醇、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含量均有所提高,有助于提升玫瑰醋风味。感官色泽评定表明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在感官和色泽上均略逊色于传统玫瑰醋,但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补料发酵可用于玫瑰醋的实际生产,在有效扩大玫瑰醋产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品质。
-
关键词
玫瑰醋
分割补料
有机酸
挥发性成分
-
Keywords
rosy vinegar
split-feed fermentation
organic acid
volatile components
-
分类号
TS264.2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