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石斑鱼骨酶解工艺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美娇 黎铸毅 +6 位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刘寿春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陈康健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1,共7页
利用4种蛋白酶对石斑鱼骨进行酶解,以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水解酶,考察加酶量、料液比、酶解时间对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测定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 利用4种蛋白酶对石斑鱼骨进行酶解,以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水解酶,考察加酶量、料液比、酶解时间对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测定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6、加酶量4500 U/g时得到的多肽含量为11.07 mg/mL,可溶性钙含量为80.49 mg/L;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5.87%;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为94.62%,达到同浓度VC的水平,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富含多肽和可溶性钙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石斑鱼骨酶解产物,为石斑鱼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骨 酶解 多肽 可溶性钙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美拉德反应制备金鲳鱼调味基料的工艺研究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美娇 黎铸毅 +6 位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徐颖怡 刘寿春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118,共9页
以金鲳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美拉德反应感官评分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C)>葡萄糖添加量(A)>硫胺素添加量(B),最适美拉德反应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4%、硫胺素... 以金鲳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美拉德反应感官评分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C)>葡萄糖添加量(A)>硫胺素添加量(B),最适美拉德反应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4%、硫胺素添加量0.4%、反应时间3 min。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美拉德反应液,表明主要气味传感器WIW对硫化物敏感,口味传感器中的鲜味和咸味响应值显著上升(P<0.05)。酶解-美拉德反应液经真空冷冻浓缩后得到浅黄色、富有光泽、海鲜风味的粉状调味基料,其氨基酸总量为26.82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6.7%,鲜味氨基酸占24.5%,甜味氨基酸占29.3%,提升了调味基料的营养组成和风味成分;通过GC-MS分析调味基料粉,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烃类、酮类、醛类等75种物质,具有醇香、果香和肉香等风味。该研究为今后其他鱼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加工副产物 美拉德反应 电子鼻 电子舌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技术分析酵母-藿香复合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学博 陈秋翰 +4 位作者 刘寿春 刘美娇 黎铸毅 周春霞 洪鹏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9-326,共8页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区分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腥液质量浓度为2.1 g/100 mL,料液比为1∶3.09(g∶mL),浸泡时间为32 min条件下,腥度最低,感官评分最高。GC-IMS技术共检出2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醛类和醇类。经过脱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0.64%降至40.82%,醇类物质从34.00%降至27.77%,根据气味阈值计算出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的物质有1-辛烯-3-醇、正己醇、庚醛、壬醛、辛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通过O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5种关键腥味物质(VIP>1),分别是辛醛、壬醛、庚醛、1-辛烯-3-醇、正己醇,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对罗非鱼腥味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腥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菌预处理对金鲳鱼冷藏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4 位作者 刘美娇 黎铸毅 周春霞 洪鹏志 刘寿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6-253,共8页
该实验研究了复配天然抑菌剂、乙醇溶液、酸性电解水和乳酸等4种不同减菌预处理方式对金鲳鱼冷藏期间感官评价、理化分析、微生物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可有效抑制金鲳鱼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该实验研究了复配天然抑菌剂、乙醇溶液、酸性电解水和乳酸等4种不同减菌预处理方式对金鲳鱼冷藏期间感官评价、理化分析、微生物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可有效抑制金鲳鱼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ΔE、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的上升,并减缓金鲳鱼感官品质的劣变速率;在贮藏中后期复配天然抑菌剂、体积分数75%乙醇溶液和体积分数2%乳酸处理组减缓金鲳鱼的腐败变质效果优于酸性电解水,并可延长其货架期约2~4 d,其中75%乙醇溶液的抑菌效果最优,但其本身的气味使得感官总体可接受度降低。各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菌落总数与感官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VB-N、TBA、ΔE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各指标结果,复配天然抑菌剂、2%乳酸这2种减菌剂可用于金鲳鱼的原料减菌预处理,有利于后续冷藏保鲜,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减菌预处理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