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祖华 吴公益 +5 位作者 钱卫明 王军 马涛 王海妹 郑永旺 熊欣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针对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碎、小、低、薄、深"的地质特征以及"三低、三高"的开发特征,探索形成了CO2驱/吞吐室内物模实验、CO2驱/吞吐适宜度评价、CO2驱方案设计与适时优化调整、CO2驱混相判识和CO2驱开发效果... 针对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藏"碎、小、低、薄、深"的地质特征以及"三低、三高"的开发特征,探索形成了CO2驱/吞吐室内物模实验、CO2驱/吞吐适宜度评价、CO2驱方案设计与适时优化调整、CO2驱混相判识和CO2驱开发效果评价等5项开发技术,以及采集、净化、集输、注入、采油、回收等6项配套工艺技术。在低油价形势下,围绕成本和效益2个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和技术进步,将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范围从低渗透油藏逐步扩大到中高渗透油藏,从单一驱/吞吐向组合驱/吞吐发展,为苏北盆地稳产上产和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华东油气田 复杂小断块 CO2驱 提高采收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开发后期防气窜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祖华 汤勇 +1 位作者 王海妹 陈雨菡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102-106,123,共6页
室内实验得到的CO2混相驱油效率往往可达90%以上,但现场却难以达到室内实验的驱油效果。限制采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CO2的黏性指进、重力超覆和油层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对注入CO2波及效率的影响。针对注CO2驱开发后期油藏气窜现象逐渐加重... 室内实验得到的CO2混相驱油效率往往可达90%以上,但现场却难以达到室内实验的驱油效果。限制采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CO2的黏性指进、重力超覆和油层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对注入CO2波及效率的影响。针对注CO2驱开发后期油藏气窜现象逐渐加重、开发矛盾不断加剧等问题,从开发层系、注采结构、注入方式以及注入剖面4个方面开展了改善CO2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并提出了细分层系、高部位注气、水气交替注入、聚合物调剖及CO2+泡沫驱防气窜等技术对策。现场实施结果显示,油藏整体气油比从2 733.1 m3/m3下降到63.84 m3/m3,日产油从注气前的30.72 t上升到注气后的81.68 t。该项防气窜综合治理技术及经验可为类似油藏注气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后期防气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开发后期 防气窜方法 黏性指进 重力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祖华 孙雷 +2 位作者 杨正茂 郑永旺 于晓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6,共10页
CO2驱是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中国石化华东油气田苏北低渗透油藏三十多年的CO2驱油矿场实践,将华东目前注气区块按油藏特点和不同注气时机总结为4种开发模式。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的驱油机理、适合油藏类型和典... CO2驱是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中国石化华东油气田苏北低渗透油藏三十多年的CO2驱油矿场实践,将华东目前注气区块按油藏特点和不同注气时机总结为4种开发模式。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的驱油机理、适合油藏类型和典型实例。其中,深层低渗透油藏同步注气开发模式适合于深层、强水敏的低渗透油藏,能较好地补充地层能量;大倾角油藏衰竭开采后注气(吞吐)开发模式适合于大倾角、薄层且分布稳定的特低渗透油藏,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高含水油藏水驱转注气开发模式适合于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中高含水低渗透油藏,能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二次注气开发模式适合于注气开发后再次注气的低渗透油藏,通过对开发层系、注采结构、注入方式和注入剖面的综合调整抑制气窜,可再次提高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对于低渗透油藏的CO2驱油方式选择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CO2驱 开发模式 驱油机理 典型实例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抛泥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祖华 王光谦 王志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分布点源扩散模型结合平面二维粘性泥沙数学模型建立了模拟河口区开放水域抛泥输移的新方法 ,并对澳门水域疏浚抛泥的迁移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受潮汐水流的影响 ,淤积主要在抛泥点附近较小范围内 。
关键词 抛泥 扩散 数学模型 澳门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油田CT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CO_2驱动态调整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祖华 蒲敏 +1 位作者 杨春红 李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2-135,169,共4页
旨在探讨CS油田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CO2驱油矿场试验过程中的动态跟踪及调整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采用"方案-实施-跟踪-调整方案-再实施-再跟踪-再调整"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现场方案的实施,对注气后井... 旨在探讨CS油田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CO2驱油矿场试验过程中的动态跟踪及调整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采用"方案-实施-跟踪-调整方案-再实施-再跟踪-再调整"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现场方案的实施,对注气后井口注入压力、吸气剖面、原油组分和米采油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模的不断模拟跟踪,适时调整注入参数。现场实际注入CO2段塞尺寸逐渐加大,累计注CO2(液态)从初期的12×104t增加到15×104t,再追加到目前的18×104t,在保持较好的增油效果和有效地控制大面积气窜的情况下,探讨低渗油藏CO2注入量和压力对混相带的影响,评价CO2混相驱的开发效果。通过上述方法使方案优化的注入参数更趋科学合理,更有效地指导矿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CO2驱 方案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6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祖华 杨光钊 +4 位作者 章良 姚渭土 夏建余 郑双丽 周任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1例;后纵隔3例。CT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分叶状1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2例,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坏死1例为浆细胞型;2例行MRI检查的表现T1WI像中纵隔病灶为稍高信号,右肺门为高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CT与MRI表现相似,病灶显著强化,CT值增加40HU左右,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在T1WI增强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Castleman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舍泰州组油藏CO2混相驱效果及二次气驱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祖华 孙雷 +3 位作者 杨正茂 王海妹 冯洋 华柑霖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3期47-50,56,共5页
草舍泰州组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项目是国内较为成功的项目之一。针对一次混相驱后剩余油分布复杂、后期气窜严重等问题,开展二次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金相显微镜下观测真实岩心CO2混相驱的流动过程具有微观分维的特征,剩余油以薄膜... 草舍泰州组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项目是国内较为成功的项目之一。针对一次混相驱后剩余油分布复杂、后期气窜严重等问题,开展二次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金相显微镜下观测真实岩心CO2混相驱的流动过程具有微观分维的特征,剩余油以薄膜状、孤立点珠状附着在岩石孔隙表面,CO2二次混相驱油效率为93.40%,比一次混相驱油效率提高9.73%;密闭取心显示平均残余油饱和度为30.8%,Ⅲ油组潜力较大。设计二次混相驱油可行性方案,采用分层系开发动用底部油藏,高部位注气抑制重力超覆,水气交替减缓气窜,全过程防窜调整剖面等方式,预计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舍泰州组 CO2驱 一次混相驱 二次混相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油藏产能评价及开发方式优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祖华 郑永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8,共8页
S油藏属于复杂断块和局部异常高压油藏,在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现有10口试油测试和试采井共23井次的测试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试井边界探测分析、产能评价等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S油藏P1、P2、P3组等3套含油层系的压力系统、... S油藏属于复杂断块和局部异常高压油藏,在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现有10口试油测试和试采井共23井次的测试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试井边界探测分析、产能评价等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S油藏P1、P2、P3组等3套含油层系的压力系统、原油性质、测试产能、米采油指数和采油强度等开发设计所需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评价,认为:P1组为一套正常压力系统、普通黑油为主、测试折算日产油能力在20 t左右、米采油指数较高的弹性水压驱动油藏;P2、P3组为异常高压、轻质挥发油为主、测试折算日产油在40~50 t左右、米采油指数较高的天然能量驱动油藏。结合S油藏地质条件,综合运用单井经济极限控制储量、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以及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等计算方法确定了S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井距,运用复杂断块油藏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水开采S区块P1油藏、天然能量间歇开采P2和P3油藏的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最佳开发方案为部署直井14口井,水平井3口,预测15年后方案累产油93.48×104t,采出程度分别达到22.53%、8.19%和1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试井分析 产能评价 开发方案优化 开发指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注采特征及开发效果初探——以苏北草舍油田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祖华 俞凯 +2 位作者 刘伟 焦里力 岳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Z1期37-41,共5页
阐述了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原油性质,从压力变化、剖面改善状况、原油性质、气油比变化状况以及生产能力变化等方面对该油藏注CO2后混相的判识做了初步的探讨,将油井见效类型分为平稳型、上升型、先升后降型三类... 阐述了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原油性质,从压力变化、剖面改善状况、原油性质、气油比变化状况以及生产能力变化等方面对该油藏注CO2后混相的判识做了初步的探讨,将油井见效类型分为平稳型、上升型、先升后降型三类,并定量地评价了CO2驱增油降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舍油田 CO2混相驱 注采特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ocaloric effect in ferroelastic Pb_(3)(VO_(4))_(2)
10
作者 Pengtao Cheng Zuhua Chen +3 位作者 Chengliang Zhang Zhengming Zhang Bing Li Dunhui Wang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3期506-510,共5页
The barocaloric effect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frigera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raditional gas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barocaloric mater... The barocaloric effect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frigera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raditional gas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barocaloric materials lies in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 driving pressures.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the barocaloric effect of Pb_(3)(VO_(4))_(2),which exhibits a ferroelastic transition from a high-temperature trigonal structure to a low-temperature monoclinic structure at 357 K,accompanied by a substantial volume change.The entropy change induced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can reach up 14 J·kg^(-1)·K^(-1)under a relatively low pressure of 80 MPa.This work is expected to expand the selection range of barocalor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refrigeration barocaloric effect ferroelastic tran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审计文化的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祖华 唐鑫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64-67,共4页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在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审计价值理念趋向先进性、由"人治"趋向"法治"、独立性逐步增强、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趋势;同时审计文化变迁具有缓慢性、滞后性、路径依赖性等特点...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在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审计价值理念趋向先进性、由"人治"趋向"法治"、独立性逐步增强、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趋势;同时审计文化变迁具有缓慢性、滞后性、路径依赖性等特点。研究并运用国家审计文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审计文化建设实践,推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文化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JD油田阜宁组大倾角油藏注CO_2方式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祖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7,共5页
倾角对于CO2驱利用重力来改善驱油效率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ZJD油田阜宁组大倾角油藏,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层倾角和注气部位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加,注CO2驱油采出程度也增加,而油藏高部... 倾角对于CO2驱利用重力来改善驱油效率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ZJD油田阜宁组大倾角油藏,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层倾角和注气部位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加,注CO2驱油采出程度也增加,而油藏高部位剩余油饱和度降低。低部位注气采出程度均低于高部位注气,且地层倾角越小,高部位注气的优势越不明显,地层倾角越大,高部位注气效果越好,CO2可在高部位形成小的气顶,更有利于气驱油。应用大倾角油藏实际地质模型研究注气方式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高部位注气比低部位注气可提高采收率8.69%,并可动用更多的储量。油藏现场实际应用后取得初步效果,高部位注气半年后油藏腰部的中心井从无产量恢复到9.3 t的原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 油藏 CO2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辩证法”论纲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祖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653-660,共8页
实践辩证法的研究要在有分析地吸取国内外相关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着力于克服现有研究的明显缺陷 ,自觉运用反思的哲学思维方式 ,努力实现对当代实践与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的大跨度综合 ,建构作为马克思主义辩... 实践辩证法的研究要在有分析地吸取国内外相关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着力于克服现有研究的明显缺陷 ,自觉运用反思的哲学思维方式 ,努力实现对当代实践与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的大跨度综合 ,建构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合理形态与当代形态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框架。这种研究 ,对于直接推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对于强化唯物辩证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 ,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辩证法 反思 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中国 价值论 认识论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祖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60-67,共8页
苏北盆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历经4个发展阶段,在目前低油价下,主要面临注CO2驱成本高难以实现效益开发,最小混相压力高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以及非均质性较强难以扩大CO2驱波及体积三方面的挑战。主要对策:一是以优化方案为关键,充分... 苏北盆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历经4个发展阶段,在目前低油价下,主要面临注CO2驱成本高难以实现效益开发,最小混相压力高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以及非均质性较强难以扩大CO2驱波及体积三方面的挑战。主要对策:一是以优化方案为关键,充分利用老井,减少新井投入,优化注入方式,减少注气用量,利用已有设备,减少地面及回收投资,整体规划管网,降低气价成本等方法降低CO2驱油成本,将60%的CO2驱油项目平衡油价控制在60美元/bbl以下;二是开展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添加剂的筛选评价,并通过先期注入等方式提高地层压力,改善混相条件,提高CO2驱油采收率;三是利用高部注入、水气交替、调整剖面等手段减缓气窜,提高CO2驱波及体积。通过研究和实践,为低油价下类似油藏的CO2驱油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提高采收率 苏北盆地 降低最小混相压力 减缓气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香一号丝瓜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祖华 旷碧峰 +4 位作者 刘志华 向晓阳 向卓英 李健生 高帅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7-19,共3页
介绍了早香一号丝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并简要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香一号丝瓜是以H5为父本、以X4为母本配制而成的丝瓜一代杂种;品种熟性早,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主蔓第7~9节着生第一朵雌花,从出苗至始收需60~75 d;果实... 介绍了早香一号丝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并简要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香一号丝瓜是以H5为父本、以X4为母本配制而成的丝瓜一代杂种;品种熟性早,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主蔓第7~9节着生第一朵雌花,从出苗至始收需60~75 d;果实呈长棒形,先端较圆,果皮深绿色,单果重0.3~0.5 kg,果实纵径43~51 cm,横径3.8~4.1 cm,前期产量为1 300 kg/667m2,全期产量可达4000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香一号 丝瓜 一代杂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合理注聚时机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祖华 牛学会 +3 位作者 董文龙 李超 张燕 徐学品 《小型油气藏》 2004年第2期52-55,共4页
建立河南油田有代表性的两个区块的典型数学模型,运用数模手段进行注聚时机研究。研究认为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较大;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对于不同的非均质油层,越早实施聚合物驱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含水大于80%以后... 建立河南油田有代表性的两个区块的典型数学模型,运用数模手段进行注聚时机研究。研究认为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较大;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对于不同的非均质油层,越早实施聚合物驱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含水大于80%以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由7.19%下降至3.9%,吨聚合物增油量由147.7t下降至80.1t,综合指标由1062.8下降至312.4,降幅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工艺 时间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技术 河南油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新品种一串铃3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祖华 旷碧峰 +1 位作者 刘志华 向晓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72-75,共4页
一串铃3号南瓜是以N-01为母本,N-03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南瓜一代杂种;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耐肥,适应性强,适宜早播、密植;第一朵雌花着生于第5-6节,雌花着生密,主蔓上雌花一般3-4朵连生,以后每隔1或2节再连生雌花;果实着生密集,一般3-4瓜... 一串铃3号南瓜是以N-01为母本,N-03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南瓜一代杂种;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耐肥,适应性强,适宜早播、密植;第一朵雌花着生于第5-6节,雌花着生密,主蔓上雌花一般3-4朵连生,以后每隔1或2节再连生雌花;果实着生密集,一般3-4瓜/藤,多时甚至4-5瓜连续着生,形如一串铃;嫩瓜圆球形,表皮深绿色间有白色点状花纹;食用嫩瓜单瓜重0.4-0.5 kg,含糖量3.1%,肉质脆嫩;老瓜单果重1-2 kg,扁圆形,表皮黄棕色,含糖量8%-10%,Vc含量68 mg/kg,口感粉甜,食用品质优且耐贮运。前期嫩瓜产量796.0kg/667m^2,全期嫩老瓜,产量1 737.0 kg/667m^2,适合湖南及长江流域各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南瓜 一串铃3号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当前辩证法研究的几种思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祖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6期39-45,共7页
我国当前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致力于哲学与辩证法的非实证化;确立实践在辩证法中的基础地位;以辩证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高扬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超验性质与实证性效用统一的致思取向;探索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以上研... 我国当前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致力于哲学与辩证法的非实证化;确立实践在辩证法中的基础地位;以辩证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高扬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超验性质与实证性效用统一的致思取向;探索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以上研究思路分属两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分别为推动辩证法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实践 否定性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中淹层资源现状与挖潜途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祖华 刘英 +3 位作者 李超 王健 连军利 宋鹏瑞 《河南石油》 1998年第5期15-17,20,共4页
双河油田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快,缺乏资源接替。而经证实含水在40%~80%之间的中淹层尚未进行系统挖潜,为弥补产量递减,挖掘中淹层潜力,提出了中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设计出现场可操作的中淹层挖潜流程。... 双河油田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快,缺乏资源接替。而经证实含水在40%~80%之间的中淹层尚未进行系统挖潜,为弥补产量递减,挖掘中淹层潜力,提出了中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设计出现场可操作的中淹层挖潜流程。双河油田中淹层资源状况分析研究表明其剩余可采储量占总剩余可采储量的29.4%,且有一定厚度,物性中等。经25口井中淹层补孔单采结果表明,平均单井日增油5.1t。降水17.3m3。证实中淹层可作为今后挖潜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水淹油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非典型表现结节病回顾性分析
20
作者 陈祖华 余武康 杨光钊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108-1109,共2页
关键词 非典型表现 胸部CT 结节病 肉芽肿性疾病 临床症状 胸部影像学 纵隔淋巴结 病因不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