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与CVC置管在烧伤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碧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烧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烧伤科住院的60例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烧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烧伤科住院的60例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30例)和对照组(CVC组30例),比较两组置管方法的留置时间的长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平均为52.50±31.53 d,对照组为28.83±16.7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发生静脉炎2例,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导管脱落3例;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导管异常发生率低,满足了烧伤患者需长期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CVC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所致烧伤的特点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碧秀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1期69-69,共1页
总结了地震所致烧伤的特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年龄分布,烧伤发生地点,烧伤部位,受伤后急救情况及心理状态特点,并提出了烧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认为应普及地震中自救常识及烧伤现场处理知识,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次生灾害。
关键词 地震 烧伤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兰 陈碧秀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2期27-28,共2页
总结对1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体会,包括操作前的准备,翻身时的护理,注意事项的管理,认为翻身床治疗大面积烧伤,能加速创面干燥、结痂、减轻因创面引起全身严重感染,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 总结对1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护理体会,包括操作前的准备,翻身时的护理,注意事项的管理,认为翻身床治疗大面积烧伤,能加速创面干燥、结痂、减轻因创面引起全身严重感染,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同时加强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的全程护理,是防止发生意外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翻身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胶孢炭疽菌拮抗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JK3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35
4
作者 冯江鹏 邱莉萍 +4 位作者 梁秀燕 陈碧秀 夏海洋 彭春龙 钟永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1-839,共9页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堆肥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株系JK3。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序列分析,将JK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利用离体草莓叶片测定了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堆肥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株系JK3。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序列分析,将JK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利用离体草莓叶片测定了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有明显预防效果,但治疗作用较差;提前24 h或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的同时喷施JK3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超过95%;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后24 h喷施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为11.5%。对JK3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的温度、pH和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发酵上清中的抑菌物质对pH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但高温可降低其抑菌活性,推测主要抗菌活性成分不是蛋白质。由于芽孢杆菌多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利用相关合成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JK3菌株含有脂肽类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srfAA、bymB、fenD、bacA和ituC。以上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JK3有开发为防治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的生防制剂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拮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