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钢7号高炉提高炉缸活跃程度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畏林 王伟祥 +1 位作者 张勇 强农厂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武钢7号高炉提高炉缸活跃程度实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炉缸工作正常和异常时的表现,认为影响炉缸活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渣比大幅度升高、焦炭质量变差、炉温持续走低。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充沛的炉温和合... 对武钢7号高炉提高炉缸活跃程度实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炉缸工作正常和异常时的表现,认为影响炉缸活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渣比大幅度升高、焦炭质量变差、炉温持续走低。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充沛的炉温和合适的炉渣碱度、提高鼓风动能、优化出铁组织等措施,确保了炉缸活跃程度,高炉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吨铁能耗随之降低17.5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 活跃程度 煤气流分布 鼓风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和神经网络的优化烧结配料系统开发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炜 陈畏林 +2 位作者 贾斌 徐智慧 杨海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合理经济地确定烧结配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烧结配矿的最佳经济性问题。根据线性规划法的思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对烧结所用铁矿粉进行优化配料。同时,利用神... 合理经济地确定烧结配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烧结配矿的最佳经济性问题。根据线性规划法的思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对烧结所用铁矿粉进行优化配料。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烧结矿的性能指标,依据其结果调整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从而得到满足烧结矿质量要求的最佳配矿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配料 神经网络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铁工序提高煤比降焦节能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炜 陈畏林 +2 位作者 徐智慧 贾斌 杨海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7,25,共4页
提高煤比,降低焦比,对炼铁工序降低能耗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精料、提高风温和富氧率、优化喷吹工艺、抓好高炉操作等手段,可提高煤比,降低焦比和工序能耗。
关键词 精料 喷煤 高炉 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钢8号高炉长期稳定高产生产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陆隆文 陈进军 陈畏林 《炼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武钢8号高炉长期稳定高产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以及日常操作的优化等措施,8号高炉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型 强化冶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钢8号高炉处理炉身黏结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向伟 陈进军 陈畏林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39,共3页
对武钢8号高炉处理炉身黏结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以调整煤气流冲刷渣皮为主,取代以热洗为主的方法,效果明显,处理时间短、损失小。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身黏结 渣皮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钢4号高炉炉缸温度异常升高的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亚魁 陈畏林 +1 位作者 张正东 朱义斌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武钢4号高炉炉缸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风口布局不适宜、陶瓷杯破损、炭砖被侵蚀等是主要原因。通过采取调整风口布局、停止锰矿洗炉、增大冷却水量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炉缸温度异常升高的趋势,延长了炉缸寿命。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温度 陶瓷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钢7号高炉炉腰及其上下部位冷却壁破损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志新 胡正刚 +2 位作者 张正东 张庆喜 陈畏林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2,共5页
对武钢7号高炉炉腰及其上下部位冷却壁损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炉腰渣皮脱落频率要高于炉腹和炉身下部壁体,损坏的主要形式是渣皮脱落后炉料和气流对裸漏部位的磨损和熔蚀;②炉役前期、中期异常炉况对炉腰渣皮形成的高强应... 对武钢7号高炉炉腰及其上下部位冷却壁损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炉腰渣皮脱落频率要高于炉腹和炉身下部壁体,损坏的主要形式是渣皮脱落后炉料和气流对裸漏部位的磨损和熔蚀;②炉役前期、中期异常炉况对炉腰渣皮形成的高强应力易集中于壁体中部,造成中部向炉内凸起,凸起部位的渣皮因厚度和传热不均匀易脱落,导致壁体中部的磨损和熔蚀加快;③炉役中后期,炉腰铜冷却壁壁体对渣皮的附着力下降,渣皮主要依靠炉腹和炉身中下部渣皮的连接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腰 炉腹 炉身 铜冷却壁 破损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