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玉焕 张姝明 +1 位作者 王桂香 张颖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6期58-61,共4页
对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平衡常数实验做出以下改进:使用恒温水浴、改变溶液配制方法和电极使用方法。以上改进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避免了实验中大量容量瓶的使用、清洗及润洗过程,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减少了醋酸的用量,降低实... 对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平衡常数实验做出以下改进:使用恒温水浴、改变溶液配制方法和电极使用方法。以上改进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避免了实验中大量容量瓶的使用、清洗及润洗过程,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减少了醋酸的用量,降低实验成本;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电离平衡常数 电导率 实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造和谐的美育教学氛围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玉焕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1-142,共2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美育思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激趣和引思,同时还要注重形式的选择。
关键词 美育 和谐 教学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文教学沟通主体的转换
3
作者 陈玉焕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6-127,共2页
教学沟通主体的转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笔者从师生作为沟通主体的平等地位、师生对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与接收、学生之间的平行沟通、沟通主体转换的效应等方面作具体论述和探究。只有这种沟通主体的转换,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生... 教学沟通主体的转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笔者从师生作为沟通主体的平等地位、师生对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与接收、学生之间的平行沟通、沟通主体转换的效应等方面作具体论述和探究。只有这种沟通主体的转换,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沟通主体 语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驱动法测定Alq_3的电子迁移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磊 李贵芳 +4 位作者 陈玉焕 王明霞 闫东航 张吉东 秦大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4-959,共6页
在非正弦波(方波)的驱动下,观察到了OLED中Alq3的电致发光现象。在高段方波驱动下,Alq3中的电子向阳极移动;在低段方波驱动下,Alq3中的电子向阴极移动。当方波的周期是电子穿过Alq3中所用时间的2倍时,Alq3中的电致发光现象完全消失。由... 在非正弦波(方波)的驱动下,观察到了OLED中Alq3的电致发光现象。在高段方波驱动下,Alq3中的电子向阳极移动;在低段方波驱动下,Alq3中的电子向阴极移动。当方波的周期是电子穿过Alq3中所用时间的2倍时,Alq3中的电致发光现象完全消失。由此,可以计算出Alq3中的电子迁移率,得到的结果和文献的报道值相吻合。对Alq3中电子迁移率和厚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计算有机材料的电子迁移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驱动 迁移率 ALQ3 P型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庆彦 钱春苹 +1 位作者 陈玉焕 王延吉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用离子交换法将Cl、Cu2+先后交换到磷灰石上制得氯磷灰石ClAp和Cu(Ⅱ)ClAp,用NaOH和水合肼将Cu(Ⅱ)ClAp还原为Cu(Ⅰ)ClAp,利用XRD、IR、XPS和原子吸收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催化剂Cu(Ⅰ)C...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用离子交换法将Cl、Cu2+先后交换到磷灰石上制得氯磷灰石ClAp和Cu(Ⅱ)ClAp,用NaOH和水合肼将Cu(Ⅱ)ClAp还原为Cu(Ⅰ)ClAp,利用XRD、IR、XPS和原子吸收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催化剂Cu(Ⅰ)ClAp首次应用于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中,考察了Cu(Ⅱ)ClAp制备温度,NaOH和水合肼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反应中,由于Cl是通过固态离子交换法代替了HAp结构中的OH,Cu+取代了磷灰石晶格中的部分Ca2+,在反应的过程中Cl与Cu+不易脱落,减少了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性,且作为多相催化剂,易于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磷灰石 液相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掺杂PTCDA复合材料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翠然 陈玉焕 +2 位作者 秦大山 全威 刘金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采用碳酸锂(Li2CO3)为n型掺杂剂,苝四甲酸二酐(3,4,9,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为母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发方式制备了n型掺杂的PTCDA复合材料,将其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NPB/Alq3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研... 采用碳酸锂(Li2CO3)为n型掺杂剂,苝四甲酸二酐(3,4,9,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为母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发方式制备了n型掺杂的PTCDA复合材料,将其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NPB/Alq3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研究发现,同Li2CO3∶BCP(1∶4)/Al结构和LiF/Al结构相比,Li2CO3∶PTCDA(1∶1)/Al结构能显著提高发光器件的亮度,器件功率效率也有所增加。发光器件性能的提高可以归因于两点:一是Li2CO3∶PTCDA(1∶1)的电导率显著高于Li2CO3∶BCP(1∶4)和本征Alq3,能够有效降低电流传导过程中的欧姆损失;二是阴极Al原子的渗透使Alq3/Li2CO3∶PTCDA界面变成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N型掺杂 PTCDA B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rted Bottom-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ing Two n-Doped Layers for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7
作者 程翠然 陈玉焕 +2 位作者 秦大山 全威 刘金锁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We fabricate an inverted bottom-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BOLED) employing two n-doped layers, i.e., 5 nm lithium carbonate doped PTCDA (1:2 Li2CO3:PTCDA) with 5 nm Li2CO3 doped BCP (1:4 Li2CO3:... We fabricate an inverted bottom-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BOLED) employing two n-doped layers, i.e., 5 nm lithium carbonate doped PTCDA (1:2 Li2CO3:PTCDA) with 5 nm Li2CO3 doped BCP (1:4 Li2CO3:BCP) on top, where PTCDA and BCP stand for 3, 4, 9, 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and bathcuporine,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IBOED using a layer of 10 nm 1:4 Li2CO3:BCP, the one utilizing the two-layer combination of 5 nm 1:2 Li2CO3:PTCDA and 5 nm 1:4 Li2CO3:BCP shows decreasing operation voltage and thereby increasing power efficiency,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electron conductivity of 1:2 Li2CO3:PTCDA than that of 1:4 Li2CO3:BCP. The mechanism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1:2 Li2CO3:PTCDA and 1:4 Li2CO3:BCP is also discussed. We provide a simply and effective structure to enhance the current conduction for IBO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matter liquids and polymers Electronics and devices Surfaces interfaces and thin films Optics quantum optics and lasers Condensed matter: structural mechanical & therm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