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高油酸花生新种质的创制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晋高锐 吴小丽 +15 位作者 邓丽 陈玉宁 喻博伦 郭建斌 丁膺宾 刘念 罗怀勇 陈伟刚 黄莉 周小静 淮东欣 谭家壮 姜慧芳 任丽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5,共9页
高油酸花生可延长产品货架期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推进高油酸化是国内外花生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花生是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污染的农产品,在推进高油酸化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提高花生对黄曲霉的抗性以保障食品安全性。本... 高油酸花生可延长产品货架期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推进高油酸化是国内外花生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花生是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污染的农产品,在推进高油酸化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提高花生对黄曲霉的抗性以保障食品安全性。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种质开农H03-3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RIL)为材料,对油酸含量以及黄曲霉抗性在内的多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评价。研究发现,亲本开农H03-3具有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双重抗性,从该RIL群体分离的53份高油酸家系中鉴定出4份抗黄曲霉侵染、3份抗黄曲霉产毒材料,其中2份高油酸家系(QT0790和QT0918)同时兼备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和抗产毒的特性。进一步比较发现,QT0790和QT0918不仅黄曲霉抗性优于2个亲本,并且侵染抗性优于国际公认的抗侵染种质J11、产毒抗性优于抗产毒对照中花6号,表明花生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均存在微效基因的互补机制。经在5个不同生态区种植和测试,QT0790和QT0918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而且农艺性状总体较好。所发现的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特性和创制的兼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高油酸新种质,为深化相关遗传机制研究和抗黄曲霉高油酸品种培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高油酸 黄曲霉侵染抗性 黄曲霉产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康彦平 蒋相国 +10 位作者 王前前 宋万朵 李红梅 于东洋 郭凯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雷永 廖伯寿 晏立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为筛选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拌种剂,在湖北襄阳和武汉通过3年大田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拌种处理均... 为筛选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拌种剂,在湖北襄阳和武汉通过3年大田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的出苗率、保苗率及产量,其中萎锈灵·福美双效果最优,在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方面分别提高了13.2%,17.1%和28.2%,显著高于对照;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显著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率。幼苗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总体无显著差异,表明该拌种剂对花生安全。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花生产区的种子处理药剂萎锈灵·福美双,可促进花生出苗、保苗和增产,对促进带菌种和高油酸花生种子的出苗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拌种 花生 幼苗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王前前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5μg/L,菌核·福美双的抑制作用较弱,EC_(50)为9541.39μg/L。含有噻呋酰胺的药剂抑制菌核的产生,浓度越高,菌核产生量越少;而菌核·福美双对产菌核抑制较弱。5种药剂皆抑制菌核的萌发,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抑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菌核·福美双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较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噻呋·戊唑醇外,其他四种药剂对花生白绢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36%~28.26%;除噻呋·戊唑醇与菌核·福美双外,其余三种药剂处理对花生的荚果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增产率均在20%以上。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好防治和增产效果的复配药剂噻呋·吡唑酯和噻呋·嘧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花生白绢病 白绢病菌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
4
作者 郅晨阳 薛晓梦 +12 位作者 吴洁 李雄才 王瑾 晏立英 王欣 陈玉宁 康彦平 王志慧 淮东欣 洪彦彬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约40%的花生用于食用加工。蔗糖含量作为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与其风味及口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对花生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NYBP×SYT5-1和19-1934×JHT...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约40%的花生用于食用加工。蔗糖含量作为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与其风味及口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对花生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NYBP×SYT5-1和19-1934×JHT1两个F2:3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同时分析了蔗糖含量与含油量、蛋白含量及籽仁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呈连续分布,超亲分离现象明显且具有丰富变异。两群体中蔗糖含量与含油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籽仁长、籽仁宽和百仁重的相关性在两群体间表现不一致。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都表现为主要受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调控,存在明显互作,且主基因间具有累加效应。本研究通过对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初步了解了蔗糖含量的遗传规律,对食用花生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含油量 相关性分析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9
5
作者 周小静 任小平 +7 位作者 黄莉 罗怀勇 陈玉宁 刘念 陈伟刚 廖伯寿 雷永 姜慧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9,共7页
种质资源是花生生物学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1)国内外对花生起源以及分类方法的研究;(2)我国及其他几个花生资源大国的花生收集保存概况;(3)花生优异种质鉴定评价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4)介绍... 种质资源是花生生物学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1)国内外对花生起源以及分类方法的研究;(2)我国及其他几个花生资源大国的花生收集保存概况;(3)花生优异种质鉴定评价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4)介绍了我国花生品种的历次更新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5)简述了我国花生种质创新的主要方法及取得的成效;(6)国内外关于花生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应用前景;(7)花生优异基因挖掘的现状。文中指出,对于栽培种花生起源问题还存在争议,在花生资源收集保存、优异种质鉴定评价、种质创新、优异基因挖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今后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期望为未来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基因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在高糖品种培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雷永 王志慧 +11 位作者 淮东欣 高华援 晏立英 李建国 李威涛 陈玉宁 康彦平 刘海龙 王欣 薛晓梦 姜慧芳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近红外模型 高蔗糖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四龙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任小平 文奇根 陈玉宁 姜慧芳 晏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hLPAT。该基因cDNA全长1629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5531bp,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剪接规则。根据编码区预测AhLPAT编码一条38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3.2kD,等电点为9.42。AhLPAT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结构域以及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的保守区域。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LPAT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AhLPAT与旱金莲、油菜、海甘蓝、蓖麻和拟南芥的LPAT蛋白氨基酸相似性依次为90%、89%、89%、88%和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LPAT与拟南芥AtLPAT2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内质网型LPAT蛋白。RT-PCR分析表明,AhLPAT基因在花生根、茎、叶、花、果针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生开花后50~60d,果针和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且AhLPAT的表达量与花生种子含油量积累速率变化一致,二者显著相关(r=0.63,P<0.05)。推测AhLPAT基因在花生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油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3 位作者 陈玉宁 张晓杰 黄家权 廖伯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1559,共9页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殊带型及各自独特的遗传特性。相似系数和多态性信息量均表明,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比育成品种丰富,其中:地方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7~0.99,平均0.795,多态性信息量0.530 0;育成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0.63~0.99,平均0.810,多态性信息量0.463 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异范围0.56~0.99。(2)对不同生态区来源的分析表明,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各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40 7~3.518 5和0.816 4~0.879 4)均比育成品种的对应值(分别为1.701 2~2.145 6和0.482 9~0.802 2)大,并以长江流域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3.518 5和0.879 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核心种质中,中国本土资源分为3个品种群,即地方品种密枝亚种群、地方品种疏枝亚种群和育成品种群,与花生的亚种分类一致。(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一批遗传差异较大的材料,其中zhh1398与zhh0041的遗传差异最大,相似系数为0.56,为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及作图群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核心种质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 SSR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农艺性状和黄曲霉抗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莉 任小平 +2 位作者 张晓杰 陈玉宁 姜慧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5-946,共12页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146份资源为材料,鉴定农艺性状和黄曲霉抗性,用26对SSR引物检测多态性位点,在分析连锁不平衡、群体结构和Kinship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的分布显示R2平均值为0.185,表...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146份资源为材料,鉴定农艺性状和黄曲霉抗性,用26对SSR引物检测多态性位点,在分析连锁不平衡、群体结构和Kinship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的分布显示R2平均值为0.185,表明26对SSR引物扩增的120个位点之间具有较低的连锁不平衡程度。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将146份花生品种分为2个亚群,分别对应疏枝亚种和密枝亚种,与植物学分类和遗传分化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关联分析表明,共有39个位点与10个农艺性状(株高、总分枝数、第一分枝数、小叶宽、结果分枝数、百果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种子长、种子宽)相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50%~20.34%,16个SSR位点与黄曲霉侵染病情指数、黄曲霉产毒量相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5.23%~17.19%,与农艺性状、黄曲霉抗性同时相关联的SSR位点有13个。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效应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和2个黄曲霉抗性性状共有63个增效等位变异和47个减效等位变异,并发掘了ICG6022等携有优良等位变异的载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微核心种质 SSR标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和自然群体检测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SSR标记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莉 赵新燕 +5 位作者 张文华 樊志明 任小平 廖伯寿 姜慧芳 陈玉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7-1974,共8页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3个有显著差异的片段可以有效区分低油材料和高油材料。以这7对差异引物在F8RIL群体中扩增,对20份低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5%)和45份高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6%)进行统计分析,获得1个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2A5-250/240,其中,标记2A5-250为低油材料(含油量<55%)所拥有,相符率为95.0%,标记2A5-240为高油材料(含油量>56%)所拥有,相符率为88.9%。用SSR标记2A5-250/240检测11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5.93%)栽培种花生和11份低油(平均含油量为48.41%)栽培种花生,结果表明,标记2A5-240与高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63.6%,2A5-250与低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90.9%。在19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8.60%)野生花生中,10份野生花生能检测到标记2A5-240。综合分析RIL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标记2A5-250/240可用于花生含油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SSR 分子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种花生荚果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振动 李新平 +5 位作者 黄莉 任小平 陈玉宁 周小静 廖伯寿 姜慧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3-1323,共11页
以远杂9102为母本,徐州68-4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5和F6共188个家系,构建了一张包含365个标记,总长度713.07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1.96 c M的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图谱包含22个连锁群,各连锁群平均长度12.37~81.39 c M,连锁群上标记数量3~46... 以远杂9102为母本,徐州68-4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5和F6共188个家系,构建了一张包含365个标记,总长度713.07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1.96 c M的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图谱包含22个连锁群,各连锁群平均长度12.37~81.39 c M,连锁群上标记数量3~46个。结合2013和2014年采集的荚果表型数据,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1个QTL,其中与荚果长、宽、厚和百果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3、7、13和8个,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14%~18.27%。有6个QTL在2种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其中百果重相关的2个(q HPWLG13.1、q HPWLG14.1),分布在LG13和LG14连锁群,遗传贡献率为6.95%~14.60%;与荚果长相关的3个(q LPLG2.2、q LPLG13.1、q LPLG14.1),分布在LG2、LG13和LG14连锁群,遗传贡献率为3.14%~18.27%;与荚果厚相关的1个(q TPLG3.4),分布在LG3连锁群,遗传贡献率为8.24%~9.24%。本研究涉及性状存在9个QTL热点区,每个热点区涉及2~3个性状,表型贡献率为3.57%~1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花生 遗传图谱 荚果大小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建斌 吴贝 +7 位作者 陈伟刚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刘念 任小平 姜慧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6-682,共7页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受环境等的影响而不稳定。本研究选取60份黄淮及长江流域产区主推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河南濮阳和河南周口4个环境下种植,利用GB/T5510-2011法检测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受环境等的影响而不稳定。本研究选取60份黄淮及长江流域产区主推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河南濮阳和河南周口4个环境下种植,利用GB/T5510-2011法检测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品种油酸含量比普通油酸品种稳定,普通油酸品种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比高油酸品种稳定;武汉种植环境有利于花生油酸含量的提高,2年60份品种的平均油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93%和52.64%;高油酸花生品种除油酸含量显著提高外,花生烯酸含量也提高了54.1%;而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降低了45.20%和90.44%。结合前期SSR研究结果,本研究涉及的6份高油酸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G1、G2c和G2e),其遗传背景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为花生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酸 油酸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材料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任小平 廖伯寿 +5 位作者 张晓杰 雷永 黄家权 晏立英 陈玉宁 姜慧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8,共6页
利用代表花生基础资源的核心种质分析花生高油酸资源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花生核心种质中油酸含量高于57%的种质40份,主要分布在密枝亚种(普通型25份和龙生型8份),少数分布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6份和中间型1份);除了10份资源... 利用代表花生基础资源的核心种质分析花生高油酸资源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花生核心种质中油酸含量高于57%的种质40份,主要分布在密枝亚种(普通型25份和龙生型8份),少数分布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6份和中间型1份);除了10份资源来源于国外(ICR ISAT 7份,美国1份,日本1份和韩国1份),其他种质资源来源于中国12个省市。同时发现高油酸种质中3份资源的粗脂肪在55%左右,分别是Zh.h4094(油酸66.70%,粗脂肪54.99%),Zh.h4029(油酸63.50%,粗脂肪55.58%)和Zh.h4319(油酸59.70%,粗脂肪56.04%);基于植物学和产量性状分析,前5个主成份(PC)可以解释81.17%的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0.1942时,可分为8个组。因此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分布较广,高油酸种质的获得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心种质 高油酸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新平 徐志军 +10 位作者 蔡岩 郭建斌 黄莉 任小平 李振动 陈伟刚 罗怀勇 周小静 陈玉宁 吴明煜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材料23份。RIL群体的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9、0.761、0.874和0.887,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利用前期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结合3年主要品质性状鉴定数据,共检测到82个相关QTL,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比(油亚比)相关的QTL分别为15、21、21和2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有23个,2年能重复检测到QTL有8个,3年重复检测到的有4个。其中,本研究新鉴定出的主效QTL有7个,重复性好的有5个,尤其是LG2上区间GM2839-GNB159,3年均定位到与油酸和油亚比相关的QTL,2年定位到与亚油酸相关的QTL,贡献率为5.80%-28.14%,该区间只有1.63c M。这些QTL的获得对于花生品质性状改良中亲本选配、后代标记辅助选择以及QTL精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花生 含油量 油酸 亚油酸 油酸亚油酸比值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SSR核心引物筛选及育成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任小平 郑艳丽 +8 位作者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陈伟刚 雷永 晏立英 万丽云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71,共9页
根据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首先选择200对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筛选表现为条带清晰、可重复的单位点引物,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等位变异数≥4个、引物的PIC值≥0.4、杂合度≤0.1的引物,并参... 根据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首先选择200对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筛选表现为条带清晰、可重复的单位点引物,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等位变异数≥4个、引物的PIC值≥0.4、杂合度≤0.1的引物,并参考其所在染色体位置,获得60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广泛的代表性、均匀分布的SSR引物,同时普通引物和荧光引物都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作为花生品种构建指纹图谱的核心引物。60对SSR引物在10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352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均值为5.87;每对引物可区分的基因型数目均值是6.3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均值是0.54。高多态性的SSR引物占66.67%,SSR引物杂合度都在0.06以下。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30~0.683。构建了100份花生的指纹图谱,每一条指纹都具有唯一性,可标识一个品种,为全国花生品种及资源的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SSR荧光标记 毛细管电泳技术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青枯病抗性相关SSR标记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志军 任小平 +4 位作者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3-810,共8页
利用72对多态性SSR引物对57份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利用Pearson's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鉴定与花生青枯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SR标记多态性分析表明,57份花生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 利用72对多态性SSR引物对57份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利用Pearson's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鉴定与花生青枯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SR标记多态性分析表明,57份花生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497 8-0.960 7,平均0.703 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处,参试品种聚类为2个类群,与品种的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和品种的植物学类型基本一致,抗病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共有10个标记位点与青枯病抗性显著相关,其中1B9-3、IPAHM288-1和ARS590-1与青枯病抗性极显著关联。用这3个标记检测RIL群体,标记位点1B9-3和ARS590-1的符合率分别为62.85%和40.00%,标记IPAHM288在群体中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青枯病抗性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栽培种花生的EST-SSR引物对野生花生扩增的多态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梅 陈玉宁 +4 位作者 任小平 黄莉 周小静 严海燕 姜慧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1-1231,共11页
以花生属86份野生近缘种和3份栽培种为材料,利用从栽培种花生中开发设计的EST-SSR引物,分析其对野生花生扩增的有效性,探讨EST-SSR引物用于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适用性。随机选取235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223对EST-SSR引物均扩增... 以花生属86份野生近缘种和3份栽培种为材料,利用从栽培种花生中开发设计的EST-SSR引物,分析其对野生花生扩增的有效性,探讨EST-SSR引物用于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适用性。随机选取235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223对EST-SSR引物均扩增出条带,有效性为94.89%,其中能检测到多态性的53对引物在89份资源中共扩增出238条带,包括206条多态性带。每对引物能扩增出1~12多态性带,平均3.89条,多态性指数为0.044~4.040,平均1.17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9份花生种质材料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85,变异范围为0.442~0.976,在遗传距离为0.408处,分成2大组9小组,栽培种花生被聚在花生区组中,相同区组的材料基本被聚在一起,A.duranensis与栽培种花生(A.hypogaea L.)的关系较近,聚类结果与花生属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对含油量和基因型数据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发现,POCR437-180/170等6对标记可以作为含油量相关分析标记筛选的后备标记。用这6对标记的引物序列搜索cDNA文库和BLAST库,发现引物POCR437序列对应丙二酸单酰-CoA-ACP转酰酶和酰基载体蛋白的编码基因,这2种蛋白质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生 EST-SSR 有效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品种出仁率和百果重的生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建斌 贾朝阳 +9 位作者 荆建国 陈四龙 陈伟刚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刘念 任小平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花生百果重与出仁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2年4点共8个环境的重复鉴定,筛选得到出仁率稳定性较强且百果重相对较大的品种5份,分别是中花5号、中花16号、豫花7号、中花10号和皖花8号。结合SSR多样性分析结果,这5份稳定性强且高产的花生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结果为花生高产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出仁率 百果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出仁率QTL分析及其与荚果大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岩 徐志军 +9 位作者 李振动 李新平 郭建斌 任小平 黄莉 陈伟刚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姜慧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1-707,共7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成熟花生的出仁率不仅与花生的产油量相关,还与果壳厚度及脱壳难易程度相关,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2013—2014年连续2年考...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成熟花生的出仁率不仅与花生的产油量相关,还与果壳厚度及脱壳难易程度相关,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2013—2014年连续2年考察出仁率和荚果表型,发现有29份材料的出仁率稳定高于高值亲本远杂9102。出仁率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利用已构建的包含365个标记22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出仁率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2年共检测到22个出仁率QTL,表型贡献率为2.75%~13.49%,其中2年重复检测到的区间有5个(AHGS0344–AGGS2438、AGGS0957–AHGA7048、AGGS0058–AHGA72558、AHTE0446–AHGA363492和AGGS0311–AGGS2287),分布在连锁群LG02、LG03和LG10上,表型贡献率为3.61%~13.49%。结合前期对该群体荚果大小QTL定位分析结果,有4个与出仁率相关的区间同时存在荚果大小QTL,其遗传效应均相反。在2年能检测到的出仁率QTL中,LG02上的区间AHGS0344–AGGS2438有与荚果长相关的QTL。在1年能检测到的出仁率QTL中,LG13上的区间AHTE0470–AGGS1233有与荚果长、百果重相关的QTL,LG06上的区间AGGS1363–AHGA24894有与荚果长相关的QTL,LG18上的区间AHTE0381–AGGS0100有与荚果宽、荚果厚相关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出仁率 QTL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法的花生品种含油量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建斌 吴贝 +10 位作者 陈伟刚 贾朝阳 荆建国 陈四龙 刘念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任小平 姜慧芳 黄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33,共8页
建立准确快速而且不破坏种子的含油量检测方法,对花生品质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非破坏性的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对60份黄淮及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利用核磁共振法对4个生态... 建立准确快速而且不破坏种子的含油量检测方法,对花生品质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非破坏性的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对60份黄淮及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利用核磁共振法对4个生态环境下种植的60份花生品种进行了种子含油量鉴定,发现含油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石家庄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高,周口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低。综合分析4个环境的鉴定结果,中花16、中花15和冀花11号等3个品种在4个环境中含油量均高于55%。利用19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6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93和0.349,60份花生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9~0.731,平均为0.388,遗传距离大于0.5的材料所占比重为23.95%。SSR标记与含油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SSR引物与含油量极显著相关,其中,7个标记位点包括AGGS1280-288、AGGS1442-201、AHGS0288-182、AHGS1578-266、AHGS1891-276、AHGS2036-200和GM1940-122与高含油量相关,这些相关标记和标记位点为花生含油量QTL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磁共振 含油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