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沈楚焰 张喆 +2 位作者 陈海刚 张林宝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1))、中浓度组(B组,50μg·L^(-1))和高浓度组(C组,250μg·L^(-1)),于第15天测定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相关功能基因SOD、CAT、GPx、溶菌酶(LZM)、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2)、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延伸因子(EF)、酚氧化酶原(proPO)的表达。结果显示:1)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影响对虾肝胰腺中的抗氧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且0^(#)柴油的影响更为显著;2)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IBR)指数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3)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结果显示,LH原油和0^(#)柴油可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和caspase2基因的表达,但其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研究表明,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为评估石油类污染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LH原油 0#柴油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倩 刘永 +4 位作者 张林宝 陈海刚 张喆 田斐 王学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Cr)含量,同时分析贻贝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指数法对不同渔港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均为较低水平,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由高至低依次为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渔万渔港,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n)由高至低依次为渔万渔港>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处于无污染水平。另外,蛇口渔港海水与贻贝组织中Cu浓度在4个渔港中均表现为最高。IBR指数评价结果表现为蛇口渔港>渔万渔港>达濠渔港>南澫渔港,蛇口渔港的IBR值最高,这与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相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IBR指数与海水和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海水和贻贝组织中Cu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综上,蛇口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渔港环境中Cu污染可能需要重点关注,IBR指数综合评价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渔港环境污染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港 重金属 翡翠贻贝 生物标志物 IB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3年珠江口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马菁菁 陈海刚 +4 位作者 张喆 田斐 唐振朝 熊倩 张林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3,共12页
珠江口是中国重要的渔场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区。为掌握珠江口渔业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分别于2018—2023年春、秋季开展了6次底拖网调查,探究了珠江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 珠江口是中国重要的渔场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区。为掌握珠江口渔业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分别于2018—2023年春、秋季开展了6次底拖网调查,探究了珠江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6个航次调查共鉴定鱼类168种,隶属于17目55科119属。优势种与重要种的组成以中小型底层鱼类为主,包括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前鳞骨鲻(Osteomugil ophuyseni)、鳓(Ilisha elongata)、七丝鲚(Coilia grayi)和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鱼类的平均质量资源密度和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差异,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20年秋季和2020年春季。聚类分析表明,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可分为4组,表现为年际差异和空间差异并存。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可分为3组,仅表现出年际差异。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一步揭示了春季鱼类群落结构主要受盐度、水温和水深的影响,而秋季则主要受透明度、活性磷酸盐、水深和水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年际变化 环境因子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被引量:52
4
作者 陈海刚 林钦 +3 位作者 蔡文贵 马胜伟 王许诺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双壳类 重金属 积累 释放 生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曲甍甍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斑马鱼 鲤鱼 赤子爱胜蚓 生态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三丁基锡对黑鲷鳃和肝组织SOD、MDA和GPx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3 位作者 林钦 甘居利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BTCl对黑鲷鳃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肝脏SOD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暴露TBTCl溶液中24h后,黑鲷鳃和肝脏MDA含量均有升高,且随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暴露48h后,2组织中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TBTCl对黑鲷鳃GPx活性的影响先是表现出显著性抑制,之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肝脏则呈现随浓度增加GPx活性被显著性地促进的趋势。黑鲷体内鳃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统对TBTCl的毒理学敏感性,表明其可以作为监测有机锡污染程度的效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三丁基锡 黑鲷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溴环十二烷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幼鱼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海刚 孙立伟 +4 位作者 张林宝 张喆 胡莹 蔡文贵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57-1263,共7页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含量及T3/T4比值为生物标志物,评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肝、脑组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CD对红鳍笛鲷幼鱼肝、脑组织甲状腺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8.6、43.0μg·L-1浓度暴露下对T3、T4含量以诱导作用为主,215μg·L-1浓度暴露下短时间内表现为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此外,HBCD暴露过程中,肝组织T3/T4比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脑组织T3/T4比值则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短时间暴露T3/T4比值高于对照组、长时间暴露T3/T4比值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红鳍笛鲷肝脏和脑组织甲状腺素T3、T4含量及T3/T4比值对实验室3种浓度的HBCD胁迫均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筛选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红鳍笛鲷 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 四碘甲腺原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为子宫肌瘤术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海刚 朱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931-933,共3页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肌瘤 术前治疗 GNRH-Α 女性生殖系统 压迫症状 微创手术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开关RSD触发用脉冲变压器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刚 余岳辉 周郁明 《通信电源技术》 2007年第1期11-13,16,共4页
从RSD的结构原理出发,提出了采用可饱和脉冲变压器触发RSD的方案。并结合RSD触发要求,提出了该脉冲变压器设计中需满足的关键因素及设计方法。实验证明,采用可饱和脉冲变压器触发RSD是可行的。该脉冲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也为设计更高电压... 从RSD的结构原理出发,提出了采用可饱和脉冲变压器触发RSD的方案。并结合RSD触发要求,提出了该脉冲变压器设计中需满足的关键因素及设计方法。实验证明,采用可饱和脉冲变压器触发RSD是可行的。该脉冲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也为设计更高电压等级的脉冲变压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 可饱和脉冲变压器 设计 触发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结构表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99
10
作者 邹玲 乌学东 +1 位作者 陈海刚 王大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混合溶剂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 TiO2纳米粒子,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通过 FTIR、 XPS、 XRD和 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确证了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并且是羧酸根与无机内核以双齿配位形式结合;无机纳米内核的结...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混合溶剂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 TiO2纳米粒子,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通过 FTIR、 XPS、 XRD和 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确证了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并且是羧酸根与无机内核以双齿配位形式结合;无机纳米内核的结晶度很低,但是可以确定为锐钛矿成分,平均粒径约为 6~ 8 nm.提出了表面修饰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认为在体系中硬脂酸和水之间发生竞争反应,其过程类似于聚合阻聚反应,最后给出了硬脂酸表面修饰 TiO2纳米粒子的结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修饰 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 硬脂酸 制备 结构表征 半导体 结构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志斐 张喆 +5 位作者 马胜伟 王贺威 巩秀玉 蔡文贵 陈海刚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DE209(0.1、1、10mg·L-1)在胁迫1、3、7、15d和清洁海水中释放3、7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DE209(0.1、1、10mg·L-1)在胁迫1、3、7、15d和清洁海水中释放3、7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209胁迫后,翡翠贻贝2组织SOD活性先是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被显著性抑制(P<0.01);BDE209对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的影响呈诱导-抑制反复变化,对内脏团MDA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其中胁迫第3d时的诱导率最高,为22.83%。翡翠贻贝外套膜GSH含量在BDE209胁迫初期就被显著诱导(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诱导效应降低,在第15d时被显著性抑制(P<0.05);BDE209可诱导内脏团GSH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但随暴露浓度增加GSH含量明显降低。清水恢复阶段,在清洁海水中恢复3d后,翡翠贻贝2组织MDA含量和GSH含量相对于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SOD活性总体在外套膜中受到抑制、内脏团中受到诱导,仅个别浓度组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翡翠贻贝 外套膜 内脏团 SOD MDA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2
作者 周艳波 蔡文贵 +2 位作者 陈海刚 陈丕茂 贾晓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所形成的环境可以作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对鱼类具有良好的诱集效应。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所形成的环境可以作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对鱼类具有良好的诱集效应。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以及鱼类行为和生态诱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 生态诱集 鱼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13
作者 廖秀丽 陈丕茂 +1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海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2007年4月>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胁迫下红鳍笛鲷不同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秦洁芳 陈海刚 +2 位作者 蔡文贵 杨涛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96hLC50为10.73mg·L-1)设置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的浓度为0.12、0.60、3.00mg·L-(1以丙酮为对照),在实验进行6、12、24、48h和96h时,分别检测...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96hLC50为10.73mg·L-1)设置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的浓度为0.12、0.60、3.00mg·L-(1以丙酮为对照),在实验进行6、12、24、48h和96h时,分别检测肝脏和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的SOD反应灵敏且活性明显被诱导,低剂量组(0.12、0.60mg·L-1)SOD活性受到的诱导效应较高剂量组(3.00mg·L-1)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MDA含量在DEHP曝露的12h显著性升高,但48h的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随曝露时间呈波动变化。鳃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组织,整个过程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高剂量组(3.00mg·L-1)受到的诱导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12h后即显著升高(P<0.01),随后MDA含量开始下降并围绕对照组水平上下波动。各剂量组脑组织AChE活性仅在6h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酶活性升高,24h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96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显示,DEHP对红鳍笛鲷幼鱼组织酶活在实验浓度下影响显著,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红鳍笛鲷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彭璇 马胜伟 +3 位作者 陈海刚 张喆 周艳波 蔡文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5,共9页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北部柘林湾近岸海域向东南部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功能区中,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的高值出现在网箱养殖区,硅酸盐(Si O3-Si)的高值出现在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的营养盐水平均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物分担率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海洋牧场受到DIN和PO4-P污染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均呈现由西北海域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网箱养殖区受DIN和PO4-P污染最重,呈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次为贝类底播区,而人工鱼礁区和对比区受到的污染程度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营养盐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和苯并(b)荧蒽曝露对翡翠贻贝外套膜的氧化胁迫及损伤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涛 陈海刚 +2 位作者 蔡文贵 秦洁芳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0μg.L-1、10.0μg.L-1和50.0μg.L-1)的菲(PHE)和苯并(b)荧蒽(BbF)胁迫15 d和清洁海水恢复7 d中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结...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0μg.L-1、10.0μg.L-1和50.0μg.L-1)的菲(PHE)和苯并(b)荧蒽(BbF)胁迫15 d和清洁海水恢复7 d中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HE胁迫下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BbF胁迫下的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在胁迫第15天时被显著诱导(P<0.05)。从b(MDA)的变化来看,PHE和BbF均可导致翡翠贻贝外套膜明显的氧化损伤,之后在清洁海水的净化过程中,这种损伤逐渐降低并恢复至正常水平。鉴于2种PAHs胁迫下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和b(MDA)均发生明显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翡翠贻贝体内的生化指标适合指示PAHs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外套膜 苯并(b)荧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3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志斐 马胜伟 +5 位作者 张喆 王贺威 巩秀玉 蔡文贵 陈海刚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μg.L-1、10μg.L-1和100μg.L-1)胁迫1 d、3 d、7 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μg.L-1、10μg.L-1和100μg.L-1)胁迫1 d、3 d、7 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3胁迫后低浓度组翡翠贻贝两组织SOD活性均受到诱导(P<0.01),诱导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中、高浓度组外套膜对BDE3响应比内脏团灵敏;BDE3对翡翠贻贝外套膜b(MDA)的影响总体呈诱导后抑制趋势,对内脏团b(MDA)的影响表现抑制-诱导反复变化,其中低浓度组第3天时诱导率最高(26.04%),高浓度组第7天时抑制率最高(14.92%);翡翠贻贝外套膜w(GSH)在BDE3胁迫下,低浓度组一直被诱导(P<0.01),中、高浓度组总体呈诱导后抑制作用,内脏团中高浓度组w(GSH)胁迫第1天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w(GSH)显著增加(P<0.01),中、高浓度组出现诱导抑制的不规律变化。释放阶段结束后仅个别浓度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3 翡翠贻贝 外套膜 内脏团 SOD MDA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郁明 余岳辉 +1 位作者 梁琳 陈海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7-450,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固态半导体开关RSD,采用电容储能方式,研究了RSD的电压响应时间、大电流特性、电流上升率等。在测试RSD的电压响应时间时,得到了25 ns的电压下降曲线。在主电容电压为8kV时,得到峰值为10.1 kA、脉宽为34μs、电流上升率为... 利用自行研制的固态半导体开关RSD,采用电容储能方式,研究了RSD的电压响应时间、大电流特性、电流上升率等。在测试RSD的电压响应时间时,得到了25 ns的电压下降曲线。在主电容电压为8kV时,得到峰值为10.1 kA、脉宽为34μs、电流上升率为2.03 kA/μs的大电流脉冲。通过调整主电路,在主电容为3 kV时,得到的电流脉冲峰值为8.5 kA、脉宽为2.5μs、电流上升率为7.2 kA/μs。结果表明,RSD是一种开通快、通流能力强、电流上升率高的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开关 RSD 等离子体 大电流 电流上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量分配对双轴向旋流器燃烧室贫熄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谢法 黄勇 +1 位作者 苗辉 陈海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56-1460,共5页
针对采用双轴向旋流杯结构的某单头部矩形燃烧室,实验研究了头部进气面积及主燃孔布局对燃烧室贫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二级旋流器进气面积的变化对燃烧室贫油熄火性能有很大影响.一级进气面积增加20%可拓宽贫熄边界11.8%;二... 针对采用双轴向旋流杯结构的某单头部矩形燃烧室,实验研究了头部进气面积及主燃孔布局对燃烧室贫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二级旋流器进气面积的变化对燃烧室贫油熄火性能有很大影响.一级进气面积增加20%可拓宽贫熄边界11.8%;二级进气面积增加20%可拓宽贫熄边界16.6%.相反,减小一、二级旋流器进气面积都使燃烧室的贫熄性能变差.此外,主燃孔布局的变化对燃烧室贫熄边界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双轴向旋流器 贫油熄火实验 气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口黑鲈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勇 龚望宝 +2 位作者 陈海刚 熊建利 孙西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组装,最终获得35 659条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738 bp,序列长度中位数(N50)为1 052 bp。另外从长度分布与GC含量等方面对unigene...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组装,最终获得35 659条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738 bp,序列长度中位数(N50)为1 052 bp。另外从长度分布与GC含量等方面对unigenes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好、可信度高。使用6大数据库(KOG、Nr、Pfam、Swiss-Prot、GO和KEGG)注释大口黑鲈转录组unigenes,分别对应有15 832、21 279、14 524、16 973、15 024和11 185条unigenes获得注释。其中,5 617条unigenes在以上所有数据库中同时注释成功,17 253条unigenes至少被一个数据库注释。KEGG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注释的11 185条unigenes被划分到267个代谢通路中,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共有1 349条(12.06%)。另外还检测到4 030个微卫星(SSR)位点。通过对大口黑鲈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大量的转录组信息,为大口黑鲈的功能基因克隆、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改良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转录组 unigenes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