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固岩体参数的等效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3 位作者 王蓉 唐芬 袁建议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62-868,共7页
利用岩体中结构体与结构面的刚度系数比较严密地推导了裂隙岩体的等效法向及切向刚度系数 ;基于岩体小变形、变形可叠加性及强度参数C、φ不相关性假定 ,利用Coulomb强度理论推导了裂隙岩体等效连续体的等效强度参数C、φ值的表达式... 利用岩体中结构体与结构面的刚度系数比较严密地推导了裂隙岩体的等效法向及切向刚度系数 ;基于岩体小变形、变形可叠加性及强度参数C、φ不相关性假定 ,利用Coulomb强度理论推导了裂隙岩体等效连续体的等效强度参数C、φ值的表达式· 其成果在岩体边坡的整体稳定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锚固 等效连续体 刚度系数 强度参数 裂隙岩体 Coulomb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89
2
作者 陈洪凯 鲜学福 +1 位作者 唐红梅 王林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2,406-407,共5页
通过试验建立了同时考虑危岩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和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贯通率法;按照出现频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拟定为三种荷载组合(工况)。认为处于特大型水利工程区或高频率强烈地震区的一级防治工... 通过试验建立了同时考虑危岩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和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贯通率法;按照出现频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拟定为三种荷载组合(工况)。认为处于特大型水利工程区或高频率强烈地震区的一级防治工程,应将设计荷载组合调整为“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地震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详细推导了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结合稳定性评价标准,系统建立了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这种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贯通率法确定的c、中值比规范推荐的长度加权方法随机性要小,经2001~2007年现场观测验证计算结果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主控结构面 抗剪强度参数 稳定性分析方法 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强风化泥岩降雨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4 位作者 唐云辉 谭玲 魏来 何晓英 高阳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55-2760,共6页
土体降雨入渗特性是实施坡面泥石流和土体滑坡发育过程研究的重要因素。研制了人工降雨土柱入渗试验装置,实施了10、20、30、40、50、60 mm/h共6种降雨强度下强风化泥岩的入渗试验,最长降雨历时105 min。试验结果表明:可将土体入渗过程... 土体降雨入渗特性是实施坡面泥石流和土体滑坡发育过程研究的重要因素。研制了人工降雨土柱入渗试验装置,实施了10、20、30、40、50、60 mm/h共6种降雨强度下强风化泥岩的入渗试验,最长降雨历时105 min。试验结果表明:可将土体入渗过程可分为无压入渗、有压入渗和饱和入渗3阶段,其中土体的入渗率在无压入渗阶段和饱和入渗阶段均随降雨历时增长近似为常数,在有压入渗阶段则快速降低;通过定义降雨作用下土体入渗锋,包括初始入渗锋和终止入渗锋,分析了入渗锋所处位置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关系,初始入渗锋和终止入渗锋之间的幅值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变宽;提出了可表征重庆地区侏罗系强风化泥岩入渗过程的土体降雨入渗公式。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重庆地区降雨诱发型滑坡及坡面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模型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入渗特性 强风化泥岩 试验 人工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叶四桥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5-851,共7页
危岩是迄今研究程度极其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而主控结构面受荷损伤是危岩发育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定义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区,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裂端损伤区的即时泊松比和即时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主控结构面裂端损... 危岩是迄今研究程度极其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而主控结构面受荷损伤是危岩发育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定义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区,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裂端损伤区的即时泊松比和即时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本构方程,为主控结构面断裂演化数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主控结构面 损伤区 损伤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角岩质陡坡后退演化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1 位作者 王林峰 鲜学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8-473,共6页
岩质陡坡后退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力学过程及动力地貌过程,也是山区危岩、崩塌灾害的形成机制,符合岩质边坡链式演化规律。针对单一危岩块,将危岩主控结构面类比为Ⅰ型裂纹,引入广义Kelvin蠕变模型,建立了考虑危岩蠕变效应的危岩断裂... 岩质陡坡后退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力学过程及动力地貌过程,也是山区危岩、崩塌灾害的形成机制,符合岩质边坡链式演化规律。针对单一危岩块,将危岩主控结构面类比为Ⅰ型裂纹,引入广义Kelvin蠕变模型,建立了考虑危岩蠕变效应的危岩断裂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针对缓倾角岩质陡坡,运用工程力学方法建立了陡坡上各危岩块所受荷载的计算方法;联合危岩主控结构面蠕变断裂应力强度因子和岩石断裂韧度,建立了危岩块崩落判据。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岩质陡坡后退力学分析方法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貌学 力学机制 后退演化 岩质陡坡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2 位作者 刘光华 胡明 吴四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危岩是三峡库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根据失稳类型本文将危岩分为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三类。其中坠落式危岩和滑塌式危岩的破坏机理主要属于危岩体沿着主控裂隙面剪切破坏 ,而倾倒式危岩则主要属于危岩体围绕基部倾... 危岩是三峡库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根据失稳类型本文将危岩分为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三类。其中坠落式危岩和滑塌式危岩的破坏机理主要属于危岩体沿着主控裂隙面剪切破坏 ,而倾倒式危岩则主要属于危岩体围绕基部倾覆点拉裂转动破坏。实践表明 ,具有支撑条件时 ,支撑是极其有效的技术类型 ,尤其对坠落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更为适用。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主要有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 ,可构成三种荷载组合。基于支撑体的容许承载力及危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 ,本文建立了坠落式危岩的支撑计算方法 ,建立了倾倒式危岩的支撑 -锚固联合计算方法 ,量化了支撑体尺寸 ,获得了倾倒式危岩所需的锚杆 (索 )数量。文中所提出的危岩支撑计算方法两年来已经在三峡库区的数百个危岩体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 ,并被录入《重庆市(三峡库区 )滑坡、塌岸、危岩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规范》中 ,用于指导三峡库区重庆境内的危岩防治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支撑 地质灾害 支撑一锚固联合 荷载 地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质山区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岩山为例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洪凯 鲜学福 唐红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崩塌是石质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崩塌源通常存在稳定性较低的大量危岩体,其形成机制是防治崩塌灾害的关键环节。现场调查发现,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岩山崩塌源的危岩可分为坠落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座滑式危岩和扶壁式危岩4类,所占... 崩塌是石质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崩塌源通常存在稳定性较低的大量危岩体,其形成机制是防治崩塌灾害的关键环节。现场调查发现,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岩山崩塌源的危岩可分为坠落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座滑式危岩和扶壁式危岩4类,所占比例分别为70%、15%、8%和7%;具有4级陡崖的地形特征、硬质砂岩和软质泥岩交互沉积、近于正交的3组岩体结构面是红岩山崩塌灾害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观测,岩腔后侧壁泥岩压裂风化速度5.2cm/a左右,是斜坡表面裸露泥岩气候风化速度的3~6倍,岩腔的形成过程是崩塌灾害演绎的起搏器;运用地貌学方法揭示了红岩山崩塌灾害链式演化规律,当岩腔深度超过3m后,岩腔顶部的危岩块易于发生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灾害 基座压裂破坏 链式规律 崩塌源 危岩 红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1 位作者 陈野鹰 刘陆宇(推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7-364,共8页
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是泥石流对岸坡、防治结构冲击、磨损机理的核心问题.将泥石流体简化为具有相同粒径的固相和具有相同力学性质的液相,基于泥石流体为沿流动方向的一维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控制方程.构建... 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是泥石流对岸坡、防治结构冲击、磨损机理的核心问题.将泥石流体简化为具有相同粒径的固相和具有相同力学性质的液相,基于泥石流体为沿流动方向的一维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控制方程.构建了泥石流平均压力、彻体力及平均表面力的计算方法,尤其通过浆体的Binhanm体流变方程、Bagnold颗粒相互作用试验成果建立了控制体平均表面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固液两相流速比例系数,以及理论固相流速与实际流速的比例系数.据此求解控制方程得到了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该方法既可同时适用于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也可在泥石流爆发以后通过现场采集沉积物分析反求泥石流爆发期间的分相流速.工程实例分析显示,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两相流 分相流速 计算方法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型危岩破坏弹冲动力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洪凯 张瑞刚 +1 位作者 唐红梅 赵先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0-33,共4页
危岩崩塌具有突发性,属于能量快速释放的动力学过程。针对压剪型危岩,提出了压剪型危岩破坏力学模型,建立主控结构面锁固段切向抗力和剪切位移本构方程;发现危岩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将释放并转换为危岩崩落动能,推导建立了危岩... 危岩崩塌具有突发性,属于能量快速释放的动力学过程。针对压剪型危岩,提出了压剪型危岩破坏力学模型,建立主控结构面锁固段切向抗力和剪切位移本构方程;发现危岩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将释放并转换为危岩崩落动能,推导建立了危岩主控结构面锁固段断裂扩展所需耗能的计算公式,得到危岩临滑聚能和临滑释放能量随剪切位移增大的演化曲线,据此提出危岩突发性破坏后崩塌体弹冲速度和弹冲加速度计算公式。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危岩崩落机制及致灾效应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弹冲动力参数 压剪型危岩 主控结构面 聚能与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冲击脉动荷载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1 位作者 鲜学福 张玉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4-127,共4页
针对0.3cm~0.8cm、0.8cm~15cm和1.5cm~3.0cm三种固相粒径组和0.02、0.08、0.16、0.20、0.25五种固相比组合的15种水石流体的室内模型试验数据,采用小波方法消噪处理,揭示泥石流冲击脉动荷载概率分布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固相粒径相同... 针对0.3cm~0.8cm、0.8cm~15cm和1.5cm~3.0cm三种固相粒径组和0.02、0.08、0.16、0.20、0.25五种固相比组合的15种水石流体的室内模型试验数据,采用小波方法消噪处理,揭示泥石流冲击脉动荷载概率分布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固相粒径相同时,泥石流冲击荷载随固相比的增加而增大,粒径较大的泥石流体冲击荷载越大;泥石流冲击荷载累计曲线呈现反S型非线性分布,且粒径越小,反S形态越清晰;固相浓度较低的泥石流冲击概率密度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而固相浓度较大(超过0.08)时近似服从高斯分布,并且泥石流体粒径越大,冲击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易于出现多峰和极值。成果对于推动泥石流动力特性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冲击脉动荷载 概率分布特征 模型试验 固相比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石流冲击信号能量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洪凯 鲜学福 +4 位作者 唐红梅 张玉萍 何晓英 文光菊 唐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6-59,共4页
泥石流冲击谱是泥石流固液两相介质运动特性的综合表征,探索泥石流冲击信号的能量大小及其分布特性是合理确定泥石流冲击荷载的关键环节。运用自行研制的试验模型,实施了15种试验工况的泥石流冲击试验,获取了85 000多个测试数据。依据... 泥石流冲击谱是泥石流固液两相介质运动特性的综合表征,探索泥石流冲击信号的能量大小及其分布特性是合理确定泥石流冲击荷载的关键环节。运用自行研制的试验模型,实施了15种试验工况的泥石流冲击试验,获取了85 000多个测试数据。依据固相比为0.16、粒径组为0.8~1.5 cm水石流冲击测试结果,运用db8小波基变换对试验结果进行8层小波分解,得到频率范围分别为0~0.195Hz,0.195~0.391 Hz,0.391~0.781 Hz,0.781~1.562 5 Hz,1.563~3.125 Hz,3.125~6.25 Hz,6.25~12.5 Hz,12.5~25 Hz和25~50 Hz共九个频率段的冲击信号,据此揭示了不同频段冲击信号能量分布规律。从低频段至中高频段水石流冲击能量非线性衰减,90%以上的冲击能量分布在小于0.195 Hz的低频部分;水石流在中高频段的冲击能量总体呈衰减分布,但在频段三和频段六出现较显著峰值,表明水石流也存在一定阵流现象;水石流中固相粒径越小,低频段至高频段的冲击能量衰减速度越慢。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实施泥石流冲击荷载精细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石流 冲击信号 能量分布 离散小波分解方法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阈值研究综述 被引量:70
12
作者 陈洪凯 魏来 谭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0-996,共7页
为更好地对滑坡进行预测预报,将作为滑坡预警重要判据的经验性降雨阈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滑坡产生机理加以评述。提出了经验性降雨阈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客观统计资料影响较大、降雨强度的选择问题、地区性限制明显、如何... 为更好地对滑坡进行预测预报,将作为滑坡预警重要判据的经验性降雨阈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滑坡产生机理加以评述。提出了经验性降雨阈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客观统计资料影响较大、降雨强度的选择问题、地区性限制明显、如何进行前期降雨时间选择问题、前期降雨型式的考虑问题、降雨、滑坡的周期性对降雨阈值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滑坡产生机理密切结合、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环境地质背景紧密结合、完善降雨滑坡监测机制,灵活选取经验性降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降雨阈值 前期降雨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损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吴四飞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50-1156,共7页
 泥石流对砼防治结构的磨损是泥石流研究极其薄弱的环节,泥石流磨损大大缩短了防治结构的有效使用年限· 作为大型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有效防治结构的速流结构,因泥石流的磨损使其有效使用寿命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基于泥石流两...  泥石流对砼防治结构的磨损是泥石流研究极其薄弱的环节,泥石流磨损大大缩短了防治结构的有效使用年限· 作为大型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有效防治结构的速流结构,因泥石流的磨损使其有效使用寿命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基于泥石流两相流流速计算理论,研究了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损机理,包括均质浆体对速流槽的磨蚀机理和固相颗粒对速流槽的切削机理;基于牛顿运动原理建立了泥石流液相浆体及固相颗粒的磨损动力学方程;运用量纲分析法构建了速流槽磨损量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两相流 速流结构 磨损作用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高切坡分类及其破坏模式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洪凯 杨世胜 +1 位作者 叶四桥 李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92-96,共5页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公路高切坡可能破坏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楔形体-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崩塌-滑动破坏模式、滑动-拉裂型破坏模式及滑动-压裂型破坏模式等4种复合破坏模式,对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潜在破坏面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切坡 破坏模式 分类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冲击荷载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洪凯 鲜学福 +2 位作者 唐红梅 张玉萍 何晓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泥石流的能量转化主要集中于运动过程中,泥石流冲击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其能量不断变化的综合表现。本文分析了泥石流能量转化过程及冲击荷载的紊流形态,并根据其脉动特性,将泥石流冲击荷载作为信号进行研究。以大型泥石流模型试验... 泥石流的能量转化主要集中于运动过程中,泥石流冲击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其能量不断变化的综合表现。本文分析了泥石流能量转化过程及冲击荷载的紊流形态,并根据其脉动特性,将泥石流冲击荷载作为信号进行研究。以大型泥石流模型试验为基础,利用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将试验测取的泥石流冲击荷载映射为时间与频率的联合信号,得到同一时间9个频段内的能量强度。从冲击荷载的能量分布可以看出,稀性泥石流95%以上的波动能集中在低频段内(0~6.25Hz),从而为深入研究泥石流冲击机制及防治结构动态荷载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冲击荷载 小波 时频分析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1 位作者 鲜学福 王全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 ...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 km^2的特大型泥石流有24条。自东向西,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由水石流逐渐演变为稀性泥石流;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高山深谷地貌特征、强烈的地震活动、高强度的降雨和冰雪融水,构成泥石流灾害显著发育的环境条件。将公路沿线泥石流形成机理概括为4种,即降雨冲击机理、强度衰减机理、冲刷切割机理和沟床拖拽机理;2003年以来采用护岸结构、速流结构、抗冲击结构、拦渣坝、消能坎等技术实施了30余个大型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泥石流灾害 形成机理 川藏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2 位作者 朱绣竹 何晓英 唐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1,共7页
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是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可概化为4个方面,即公路水毁机制、泥石流动力学... 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是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可概化为4个方面,即公路水毁机制、泥石流动力学、公路水毁危险性评价和公路水毁防治技术,详细梳理了每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减灾需求,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泥石流磨蚀作用及泥石流沉积物固结机理、泥石流淤埋路段、沿河公路路基缺口部位公路交通应急通行技术、沿河公路路基及桥涵水毁力学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防灾减灾研究的4个方向,即泥石流复杂介质动力学特性、沿河公路路基及桥涵水毁机制、公路水毁路段应急通行技术、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应急安全警报方法、系统与设备,详细解读了每个研究方向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泥石流水毁灾害 山区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破坏激振信号频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1 位作者 王智 何晓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4-68,共5页
危岩破坏激振效应是危岩聚集体连锁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坠落式危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可以采用相干系数分析法判别危岩破坏激振信号质量的有效性,实验量测到的危岩破坏激振信号均处于a3(0~1250 Hz)频率... 危岩破坏激振效应是危岩聚集体连锁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坠落式危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可以采用相干系数分析法判别危岩破坏激振信号质量的有效性,实验量测到的危岩破坏激振信号均处于a3(0~1250 Hz)频率带内,采用db8(3层)小波处理方法获得了激振信号小波分解系数时程变化曲线,据此通过Fourier变换,获得其频谱图;危岩破坏激振信号总体呈现衰减趋势,但衰减过程中分别在900 Hz、1100 Hz和1500 Hz频率处出现三个峰值;测点与激振源之间的距离越小,激振加速度越大,且竖直方向的量值均大于水平方向的量值;危岩块之间界面完整性越好,越利于激振信号的传递,竖直方向衰减率高于水平方向衰减率。研究成果对于科学揭示群发性危岩破坏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频域特征 激振信号 危岩破坏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主控结构面疲劳断裂寿命计算方法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危岩的破坏机理和安全性受控于危岩主控结构面.通过计算危岩主控结构面在自重、裂隙水压力及地震力作用下的Ⅰ型及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主控结构面临界长度计算方法;把主控结构面内的裂隙水压力视作交变荷载,通过计算其对主控结构面... 危岩的破坏机理和安全性受控于危岩主控结构面.通过计算危岩主控结构面在自重、裂隙水压力及地震力作用下的Ⅰ型及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主控结构面临界长度计算方法;把主控结构面内的裂隙水压力视作交变荷载,通过计算其对主控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的贡献,遵循P-M准则运用Paris疲劳方程建立了处于临界状态条件下主控结构面的疲劳断裂寿命计算方法,并通过疲劳断裂试验确定了三峡库区万州地区典型长石石英砂岩的疲劳系数C值和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主控结构面 裂隙水压力 疲劳断裂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浪蚀龛和土体临界高度的修正的卡丘金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洪凯 赵先涛 +2 位作者 唐红梅 曾云松 吕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5-1100,1109,共7页
水库运行期间库岸再造预测是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卡丘金法采用半经验性、半定量的模式,简化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并忽略了波浪对库岸的掏蚀作用等缺陷,针对土质岸坡,提出了基于浪蚀龛和土体临界高度的卡丘金修... 水库运行期间库岸再造预测是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卡丘金法采用半经验性、半定量的模式,简化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并忽略了波浪对库岸的掏蚀作用等缺陷,针对土质岸坡,提出了基于浪蚀龛和土体临界高度的卡丘金修正法;建立了库岸再造稳定时限估算方法;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卡丘金法和构建的土质岸坡再造预测方法对三峡库区奉节白马港岸坡进行了塌岸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修正的卡丘金法的计算结果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相比偏小,但偏差在8.05 m以内,并通过现阶段库岸地质调查表明,预测结果比较符合实情。研究成果对库岸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丘金修正法 浪蚀龛 土体临界高度 库岸再造稳定时限 土质岸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