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酞普兰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泳康 李洋 李镔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210-212,2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西酞普兰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应用在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对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84例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西酞普兰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应用在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对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84例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r TMS辅助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成人首发抑郁症时,在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采用r TMS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抑郁程度,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西酞普兰 成人首发抑郁症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伏沙明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晓华 陈泳康 谭志坚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35,55,共3页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强迫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3周、5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强迫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3周、5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强迫及焦虑症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末起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氟伏沙明 齐拉西酮胶囊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疗效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蔡丽莉 李立群 +1 位作者 李洋 陈泳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检测空腹血糖、胆固醇、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2,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胆固醇、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疗效显著,但齐拉西酮对患者代谢功能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代谢功能 齐拉西酮 利培酮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爱勤 刘旭 +1 位作者 陈泳康 刘红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值、健康知识得分、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结果 1个月时、2个月时观察组ITAQ分值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及2个月时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IPROS、SANS分值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改善其阴性症状,对康复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健康知识 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雪君 何晓华 +1 位作者 陈泳康 谭志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老年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利培酮口服...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老年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利培酮口服液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少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结论对老年躁狂症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合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口服液 老年躁狂症 丙戊酸钠缓释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程雪君 戚敏恒 +1 位作者 陈泳康 宋秀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DM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DM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2.36±4.11)、(11.25±3.88)分,参照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7.95±5.36)、(15.27±1.95)分,两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氟西汀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用于DMDD治疗,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认知行为疗法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折纸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雪君 陈泳康 +1 位作者 劳慧珊 黄惠仪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7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手工折纸训练对于精神分裂症(SCH)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SC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给予手工折纸训练;B组不采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生活... 目的:分析手工折纸训练对于精神分裂症(SCH)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SC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给予手工折纸训练;B组不采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等改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B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患者行手工折纸训练,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并能优化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折纸训练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壮国 陈泳康 +2 位作者 洪二郎 邓金勇 龚世灵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病情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在&qu... 目的探讨"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病情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在"社区工疗站"定期接受系统家庭治疗,对照组不参与"社区工疗站"活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SRHMS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1±13.93)分vs.(78.59±14.88)分,(339.97±41.86)分vs.(290.46±41.84)分,P均<0.01]。结论 "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可能有助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健康自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精神分裂症 自测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