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步行安全及其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综述与展望
1
作者 李琳 叶宇 陈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目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品质是构建宜步行城市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居民出行意愿和步行体验。【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75—2022年步行安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与人工检阅相... 【目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品质是构建宜步行城市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居民出行意愿和步行体验。【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75—2022年步行安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与人工检阅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当前与步行安全及其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相关文献的分布特征,梳理研究脉络,分析研究热点。【结果】1)步行环境安全性与行人安全感知主导步行安全研究发展方向,建成环境对行人安全事故以及行人安全感知的影响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新数据和新技术为分析步行安全环境核心影响要素提供支持。2)在城市建成环境中,街区、街道和交叉口等不同层级的环境要素,从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和防卫安全3个维度,对行人步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3)研究对象从客观的建成环境拓展到主观的心理感知,研究内容从个案的安全事故分析拓展到综合的城市环境建设,研究方法方面多维度集成研究逐步替代单专业技术分析。【结论】揭示了步行安全与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脉络以及关注重点,凸显多层级建成环境要素对步行安全事故和行人安全感知的重要影响,为开展步行安全环境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未来研究中,需对步行安全性和行人安全感知进行协同思考,推进相关研究技术的适用性,关注新兴交通技术发展对步行环境安全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步行安全 建成环境 行人感知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街区空间品质提升设计方法探索——以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获奖方案为例
2
作者 陈泳 袁美伦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3,共8页
伴随城镇化阶段转型,提升街区空间品质正成为新时期城市设计的工作重点。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改变传统城市设计的工作语境,为街区空间品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新数据技术在街区型城市设计的应用上目前存在着研究维度... 伴随城镇化阶段转型,提升街区空间品质正成为新时期城市设计的工作重点。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改变传统城市设计的工作语境,为街区空间品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新数据技术在街区型城市设计的应用上目前存在着研究维度相对单一、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难以在整体上客观反映街区空间品质及环境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首先,将城市设计学科的整体观与新数据技术的集成性有效融合,探讨存量更新背景下街区空间品质提升的理论内涵、内容构成与目标理念。其次,利用多源数据组合优势,建构多维度、多要素的综合品质研究框架、设计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路径。最后,以西陵家宅路、文定坊商业街坊和小陆家嘴金融商务街区为例,通过关键基础指标、问题诊断、目标愿景、策略框架与设计成果评估等技术环节的解析,初步验证该技术方法在不同街区环境中的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街区更新 空间品质 数据驱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据支持与具身循证技术的街道步行安全感知研究——以上海市生活性街道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琳 叶宇 陈泳 《住宅科技》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行人交通安全是构建宜步行社区街道环境的基本要求,提高步行者在街道环境中行走的感知安全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关键措施。研究选取上海市29个典型街道采样点,综合运用街景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新近涌现的分析技术,对步行者... 行人交通安全是构建宜步行社区街道环境的基本要求,提高步行者在街道环境中行走的感知安全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关键措施。研究选取上海市29个典型街道采样点,综合运用街景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新近涌现的分析技术,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展开定量化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行道宽度、道路机动化特征、近人尺度的界面要素和景观要素等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用于分析步行安全影响机制、构建步行安全评价体系和提供导控建议,为优化社区街道步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者安全感知 街道公共空间 虚拟现实 街景图像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级数字阵列雷达噪声扫瓣机理及抑制研究
4
作者 付德龙 陈泳 +1 位作者 蒙国站 王翌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19,共5页
在某多功能单元级数字阵列阵面系统进行接收波瓣测试时,发现法线附近出现了10 dB左右的噪声鼓包,当波束指向偏离法向1°~2°时,出现噪声鼓包消失的噪声扫瓣现象。文中从接收级联噪声系数基本模型出发,推导出多通道输入接收系统... 在某多功能单元级数字阵列阵面系统进行接收波瓣测试时,发现法线附近出现了10 dB左右的噪声鼓包,当波束指向偏离法向1°~2°时,出现噪声鼓包消失的噪声扫瓣现象。文中从接收级联噪声系数基本模型出发,推导出多通道输入接收系统噪声系数公式,并对接收内部的附加噪声注入的来源和对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数学建模,并定义了附加噪声扫描角优化因子概念,合理地解释了噪声扫瓣现象。进一步地,根据数学模型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现有条件下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降低注入噪声功率的措施,实践证明基于该措施的解决途径有效。文中的机理分析、数学模型、解决方案对后续产品有指导作用,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扫瓣 本振噪声 混频器 数字阵列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活力通学的新城区儿童友好通学空间营造——以泰州市实验学校和凤凰小学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雨田 于雷 陈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79-82,共4页
通学空间是国内适龄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其设施供给与环境品质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活力通学环境的打造有助于儿童日常选择自行车或步行的低碳方式上下学。泰州市新城区的2所小学周边地区通过儿童友好的通学空... 通学空间是国内适龄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其设施供给与环境品质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活力通学环境的打造有助于儿童日常选择自行车或步行的低碳方式上下学。泰州市新城区的2所小学周边地区通过儿童友好的通学空间营造,鼓励儿童选择活力通学的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该文从街道功能划分、人车交通管理、校园入口接送、旧有围墙利用和成长公园建设等5个方面探讨面向活力通学的街道空间营造策略,使其在保证儿童通学出行安全、提高儿童整体体力活动水平与缓解通学时段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通学 儿童友好 护学空间 通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对Cr^(6+)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泳 徐惠 +1 位作者 王时雨 孙进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8,共5页
以FeCl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用以吸附溶液中高毒性的Cr6+。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优异,同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Cr6+的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吸附... 以FeCl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用以吸附溶液中高毒性的Cr6+。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优异,同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Cr6+的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吸附过程等温线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饱和吸附量为48.45mg/g,计算得到的热力学数据ΔH、ΔG、ΔS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反应过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聚吡咯微球包覆在棒状的凹凸棒表面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其红外谱图与聚吡咯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凹凸棒 纳米复合材料 Cr6+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 被引量:93
7
作者 陈泳 赵杏花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1,共8页
选取上海市淮海路为研究案例,对商业性街道的底层界面变量与步行逗留活动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街道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临街区宽度是影响各类步行逗留活动的关键因子;建筑底层临街面的透明度... 选取上海市淮海路为研究案例,对商业性街道的底层界面变量与步行逗留活动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街道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临街区宽度是影响各类步行逗留活动的关键因子;建筑底层临街面的透明度、功能密度与店面密度对于吸引商业性逗留活动具有积极影响,但对于吸引社会性逗留活动的效应不明显。借鉴国外街道的设计导则,对商业性街道的底层界面设计提出指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性街道 建筑临街区 建筑底层界面 逗留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步行通行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泳 王全燕 +1 位作者 奚文沁 毛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步行不仅在短距离出行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21个生活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与居民步行通行活动相关的街区空间形态变量,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基础模型模拟和预测模型建立三... 步行不仅在短距离出行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21个生活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与居民步行通行活动相关的街区空间形态变量,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基础模型模拟和预测模型建立三种方法探索街区建设环境变量对各类步行通行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街区空间形态角度提出步行友好街区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步行性 步行通行 生活街区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环式塑料输液瓶瓶口消毒与否的细菌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泳 郑明珠 +2 位作者 程科萍 沈吉梅 鞠昌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检测拉环式塑料瓶瓶口消毒与不消毒的效果。方法取塑料瓶盖完整、无裂痕、无松动的每瓶250ml的0.9%氯化钠液体80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液体40瓶,在病区治疗室内将其液体的塑料瓶盖拉开后消毒瓶口,2min后采样;其液体40瓶... 目的检测拉环式塑料瓶瓶口消毒与不消毒的效果。方法取塑料瓶盖完整、无裂痕、无松动的每瓶250ml的0.9%氯化钠液体80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液体40瓶,在病区治疗室内将其液体的塑料瓶盖拉开后消毒瓶口,2min后采样;其液体40瓶,在病区治疗室内将其液体的塑料瓶盖拉开后,直接在瓶口上采样,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液体瓶口表面均无细菌生长。结论拉环式塑料瓶瓶口是无菌的,开启瓶盖后无需消毒即可直接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瓶 消毒 细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纶场近代产业街区更新
10
作者 陈泳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2期100-107,共8页
项目名称:苏纶场近代产业街区更新业主:苏州嘉和欣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地点:苏州市护城河南岸设计单位: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用地面积:4.36 hm^2新建面积:3.87万m^2(地上),5.48万m^2(地下)建筑层数:3~4(局部5层)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 项目名称:苏纶场近代产业街区更新业主:苏州嘉和欣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地点:苏州市护城河南岸设计单位: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用地面积:4.36 hm^2新建面积:3.87万m^2(地上),5.48万m^2(地下)建筑层数:3~4(局部5层)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项目负责人:陈泳建筑专业:陈泳,姜磊,沈启明,于健,谭冰,许天,邓宏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冰 建筑层数 陈泳 建筑专业 钢筋混凝土结构 九城 都市建筑 设计单位 用地面积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鉴定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泳 朱黎明 +4 位作者 李正全 叶汝汉 韦文蔚 尹冲 潘文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9-775,共7页
对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复配体系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分析,探索了多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5种分离方法,比较了这5种分离方法对二元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分离效果,并初步建立了核磁共振法分析多元表面活性剂复配产品的方法。... 对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复配体系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分析,探索了多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5种分离方法,比较了这5种分离方法对二元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分离效果,并初步建立了核磁共振法分析多元表面活性剂复配产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种企业样品中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NMR测试,确认了各表面活性剂1H NMR的谱峰归属,并根据表面活性剂未重叠的特征峰计算了其在产品中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复杂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负载Zn-Al-La类水滑石对磷的吸附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泳 王时雨 康桂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9,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凹凸棒(ATP)负载Zn-Al-La(LDHs)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层片状的水滑石覆盖在棒状的凹凸棒表面,凹凸棒成功负载水滑石...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凹凸棒(ATP)负载Zn-Al-La(LDHs)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层片状的水滑石覆盖在棒状的凹凸棒表面,凹凸棒成功负载水滑石形成ATP/Zn-Al-La复合材料.对影响复合材料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pH、吸附时间、温度、溶液浓度)及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酸根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溶液初始浓度为180mg/L,pH值为2,用时5h,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60.24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 类水滑石 吸附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化时代大城市居民步行行为特征与需求分析--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泳 毛婕 +2 位作者 奚文沁 王全燕 肖璐珩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2,共10页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从步行出行特征、步行意愿和步行环境满意度等3个方面分析居民步行行为,发现:居民通勤步行大幅减少,但混合步行仍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居民年龄与日常步行距离和时间呈正相关,家庭私家车数则与其负相关;居民普...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从步行出行特征、步行意愿和步行环境满意度等3个方面分析居民步行行为,发现:居民通勤步行大幅减少,但混合步行仍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居民年龄与日常步行距离和时间呈正相关,家庭私家车数则与其负相关;居民普遍认同步行有益身体健康,偏爱便捷、活力与安全的步行环境;居民步行行为既受到社会因素影响,也受到街区环境因素影响,机动化发展引发的步行安全、环境品质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 出行 生活街区 步行环境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的关键因素研究
14
作者 陈文锋 涂伟伟 +3 位作者 蔡厦苗 陈泳 胡家欣 刘蓉凯 《福建建设科技》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铝模快拆体系的混凝土构件回弹强度,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及试验,探究影响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的关键因素以及提升回弹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1)矿物掺合料类别、胶凝材料用量、浆骨比、养护方式对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相对误差具... 为进一步提升铝模快拆体系的混凝土构件回弹强度,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及试验,探究影响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的关键因素以及提升回弹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1)矿物掺合料类别、胶凝材料用量、浆骨比、养护方式对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相对误差具有显著影响;(2)气泡分布不均,混凝土表面含气量显著大于内部是造成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低的重要原因;(3)可通过合理调整浆骨比、添加消泡剂、土工布包裹养护等方式有效提升铝模混凝土回弹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胶凝材料用量 浆骨比 养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1 GHz宽带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泳 汪欣 张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为了实现距离维高达 0. 3m的高分辨率成像,逆合成孔径单脉冲雷达采用了宽带接收、宽带信号的产生与处理技术。综述了应用于ISAR中的X波段 1GHz宽带接收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去斜接收、指标分配、信号产生... 为了实现距离维高达 0. 3m的高分辨率成像,逆合成孔径单脉冲雷达采用了宽带接收、宽带信号的产生与处理技术。综述了应用于ISAR中的X波段 1GHz宽带接收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去斜接收、指标分配、信号产生、通道设计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研制方案和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宽带接收机 去斜 信号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相控阵雷达的延时实现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泳 张玉华 +3 位作者 肖达 邵凡麒 管玲妹 谭建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克服大口径平面相控阵天线扫描角增大时对信号瞬时带宽的限制,可在发射与接收通道配置实时延迟线。首先,介绍了大口径宽带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对雷达瞬时带宽实现的影响;然后,说明了延迟线解决方案的原理,综述了各种类型延迟线的解... 为了克服大口径平面相控阵天线扫描角增大时对信号瞬时带宽的限制,可在发射与接收通道配置实时延迟线。首先,介绍了大口径宽带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对雷达瞬时带宽实现的影响;然后,说明了延迟线解决方案的原理,综述了各种类型延迟线的解决方案和优缺点,并在线性调频体制下基于移频移相的宽带收发系统原理给出了上下行链路的系统实现框图;最后,给出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相控阵雷达 孔径效应 实时延迟线 微波光子学 移频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原生技术敏捷交付云网融合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泳 姚文胜 +2 位作者 陈靖翔 梁奂 李静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2期96-104,共9页
云网融合是通信运营商近年推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云原生技术是云网融合的基础,促成能力汇聚和业务创新。DevOps流程和工具链作为云原生的核心特征,让云网融合应用可以敏捷迭代和部署,用持续交付的高质量应用实现商业价值... 云网融合是通信运营商近年推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云原生技术是云网融合的基础,促成能力汇聚和业务创新。DevOps流程和工具链作为云原生的核心特征,让云网融合应用可以敏捷迭代和部署,用持续交付的高质量应用实现商业价值。以通信运营商的视角,从敏捷流程转型、敏捷交付关键技术、DevOps平台建设3方面,给出云原生环境下敏捷交付云网融合应用的思路和方案,并用DevOps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原生 云网融合应用 研发运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质子酸掺杂聚吡咯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泳 李娟娟 郝蓉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4,共6页
分别以H_2SO_4和HNO_3作为聚合电解液,通过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网上合成了质子酸掺杂的聚吡咯(PPy).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别在1mol·L^(-1) HNO_3和0.5mol&... 分别以H_2SO_4和HNO_3作为聚合电解液,通过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网上合成了质子酸掺杂的聚吡咯(PPy).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别在1mol·L^(-1) HNO_3和0.5mol·L^(-1) H_2SO_4的电解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谱法(EIS)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Py/HNO_3电极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珊瑚状结构,而PPy/H_2SO_4呈现出菜花状结构;电流密度为5mA·cm-2时,在0.5mol·L^(-1) H_2SO_4电解液中,PPy/0.5mol·L^(-1) HNO_3比电容为596F·g-1,循环1 000次后比电容保持了95.9%,在1.0mol·L^(-1) HNO_3电解液中,PPy/0.1mol·L^(-1) H_2SO_4比电容为442F·g-1,循环1 000次后比电容保持了70.6%,相比之下,HNO_3掺杂后的聚吡咯电极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酸 聚吡咯 循环伏安法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纳米管/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氧化还原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泳 黄建弟 +1 位作者 张霞 徐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49,59,共8页
用模板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管(PPyNTs),然后采用乙醇混合法将其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复合电极材料(PM)。比较不同材料在传统H2SO4电解液和添加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物质胭脂红(AR18)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三电极测试结果表明,在H2... 用模板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管(PPyNTs),然后采用乙醇混合法将其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复合电极材料(PM)。比较不同材料在传统H2SO4电解液和添加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物质胭脂红(AR18)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三电极测试结果表明,在H2SO4电解液中PPy纳米颗粒的比电容为220F/g,在氧化还原电解液中,PPyNTs的比电容为579.2F/g,高于PPy纳米颗粒(445F/g),而PM复合材料的最高比电容可达674.2F/g,既高于单一PPyNTs又高于MWCNTs的(405.8F/g)。利用性能优化的PM-3复合材料组装对称电容器,当电流密度为0.5A/g时,功率密度为300W/kg,能量密度达15.7Wh/kg,且经过5000次循环,电容保持率为90%。说明AR18和H2SO4构建的氧化还原电解液能够提供额外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具有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胭脂红 氧化还原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搜索的能量转换系统概念设计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泳 冯培恩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9-514,519,共7页
针对目前的概念设计方法在考虑多种能量对象细节特征匹配性方面的不足,以能量转换产品基因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异物理量间最短路径知识的启发式搜索求解模型.一种海浪照明系统的概念设计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但能在复杂能量转换系... 针对目前的概念设计方法在考虑多种能量对象细节特征匹配性方面的不足,以能量转换产品基因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异物理量间最短路径知识的启发式搜索求解模型.一种海浪照明系统的概念设计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但能在复杂能量转换系统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正确考虑输入输出能量对象在细节特征上的匹配性,增强组合解的可行性,而且能借助最短路径知识和其他启发式知识较迅速地从知识库中找到合适的组合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设计 最短路径知识 产品基因 能量转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