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MDQ及HCL-32对抗抑郁药引发转相的评价
1
作者 陈正昕 陈炯 金卫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2期1938-1939,共2页
目的:通过心境障碍问卷(MDQ)及轻躁狂检测清单(HCL-32)鉴别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患者。方法对86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MDQ与HCL-32测评并接受3个月抗抑郁药治疗,比较转相组与未转相组在MDQ及HCL-32的得分差异,并比较两种工具对转相... 目的:通过心境障碍问卷(MDQ)及轻躁狂检测清单(HCL-32)鉴别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患者。方法对86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MDQ与HCL-32测评并接受3个月抗抑郁药治疗,比较转相组与未转相组在MDQ及HCL-32的得分差异,并比较两种工具对转相患者的识别效能。结果19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出现转相,转相组MDQ得分为(7.21±3.43)分,HCL-32得分为(14.26±3.46)分;未转相组MDQ得分为(3.38±2.64)分,HCL-32得分为(10.42±4.60)分;转相与未转相组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Q对转相患者的识别效能略高于HCL-32。结论 MDQ及HCL-32对抗抑郁药引发转相有一定鉴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问卷 轻躁狂检测清单 抑郁发作 转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家威 陈正昕 +1 位作者 金卫东 邢葆平 《循证医学》 CSCD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症状学变化、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症状学变化、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齐拉西酮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Z=15.84,P<0.01,加权均数差=-3.83,95%可信区间-4.30^-3.36)。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3%vs.45.7%,Z=4.31,P<0.000 1,比值比2.25,95%可信区间1.56~3.26;35.6%vs.19.1%,Z=4.44,P<0.000 01,比值比2.58,95%可信区间1.70~3.91)。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齐拉西酮 抗抑郁药物 有效率 痊愈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P300变化的循证医学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沈莹 陈正昕 +1 位作者 金卫东 王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性。方法对中国大陆发表的57篇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文献进行M eta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组的 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W M D=28.89,95% C I:27.39—30.40,z=...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性。方法对中国大陆发表的57篇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文献进行M eta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组的 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W M D=28.89,95% C I:27.39—30.40,z=37.54,P<0.01),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WMD=-2.42,95% CI:-2.53—-2.30,z=41.77,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P300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P300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电生理 P300 潜伏期 波幅 认知功能 生物学指标 循证医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软双相障碍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甘景梨 陈正昕 金卫东 《四川精神卫生》 2007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单相障碍 软双相 抑郁状态 诊断 躁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