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矿产资源勘查新线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军平 段向东 +6 位作者 曾文涛 孙载波 何世军 黄亮 李维科 赵江泰 陈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999,共9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厚约10~100 m不等的含南红玛瑙砾岩层。南红玛瑙颜色主要呈橙红、大红色及紫红色等,少数呈柿子红,椭圆状、圆状,表皮干净,无杂质,总体成色较好,具有较...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三叠系舍资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厚约10~100 m不等的含南红玛瑙砾岩层。南红玛瑙颜色主要呈橙红、大红色及紫红色等,少数呈柿子红,椭圆状、圆状,表皮干净,无杂质,总体成色较好,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物源对比和分析表明,舍资组南红玛瑙物源来自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杏仁体。由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广泛,三叠系舍资组底部南红玛瑙的发现,为滇中地区寻找此类资源提供了新线索和找矿方向。此外,通过对舍资组泥页岩有机碳和镓等关键金属含量分析发现,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total organic carbon,TOC=2.83%~9.25%),有机质成熟度也较高,处于过成熟阶段;镓、铌(钽)-锂等关键金属也有较高程度富集,暗示该层位还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和关键金属找矿潜力。舍资组中植物化石显示,其沉积古气候是潮湿湿润的,有利于蕨类植物的生长繁盛,这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也为关键金属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舍资组 南红玛瑙 页岩气 镓-铌(钽)-锂关键金属 禄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禄劝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
作者 刘军平 姚卫华 +5 位作者 宛胜 李维科 何世军 赵江泰 陈棵 魏思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9-2087,共9页
【目的】为发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可与澄江生物群对比的化石产地,区域地层对比和进一步揭示早寒武世生物的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依据。【方法】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石岩头段下黑层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发育的宏体生物化石为研究对象,... 【目的】为发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可与澄江生物群对比的化石产地,区域地层对比和进一步揭示早寒武世生物的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依据。【方法】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石岩头段下黑层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发育的宏体生物化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精细剖面调查、化石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RF测试等,以此探讨新发现的宏体生物化石的地质意义。【结果】大新山化石类型主要有朵氏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虫迹(未定种)、锥管螺(Conotheca sp.)、帽天山虫(Maotianshania sp.)、澄江顾脱贝(Kutorgina chengjiangensis)、鳃虾(Branchiocaris sp.)、古虫(Vetulicola sp.)、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sp.)及豆芽类化石(未知种)。但在普德一带同一层位发现了疑似骨骼生物的化石。通过XRF扫描显示,化石含较高浓度的Ca、Cr、P,与围岩成分明显不同(Fe、S、Ti),Ca、P是骨骼化石主要组成元素。【结论与展望】大新山—普德一带化石不仅保存完整、较为丰富,个体较大、种类多样,赋存层位露头好,交通便利,且化石层位较“澄江生物群”赋存层位低,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科普价值,也有望在云南禄劝地区建立第二个早寒武世生物群:大新山—普德生物群。为研究早寒武世生物活动规律、范围、复苏、古环境演化及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研究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生物群 骨骼化石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禄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及喷出岩时代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兵 李小军 +6 位作者 关奇 陈棵 光艳 李维科 胡绍斌 张虎 俞赛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1-2031,共11页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较发育,前人将其划分为"半瓦型"侵入岩、"安定型"侵入岩和"龙康型"喷出岩3类,3类岩石普遍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在对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进行区域地质...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较发育,前人将其划分为"半瓦型"侵入岩、"安定型"侵入岩和"龙康型"喷出岩3类,3类岩石普遍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在对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喷出岩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进行锆石U-Pb测年,在半瓦型侵入岩和安定型侵入岩中分别获得了254.0±2.0Ma和244.2±4.4Ma的加权平均年龄,在龙康型喷出岩中获得251.9±3.0Ma和255.92±0.72Ma加权平均年龄。结合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将富宁地区"安定型"侵入岩的时代界定于中三叠世,将"半瓦型"侵入岩和"龙康型"喷出岩的时代界定于晚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富宁地区 基性侵入岩 基性喷出岩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刘兵 孙载波 +9 位作者 陈棵 周家喜 马进华 张虎 段向东 王敏 宋冬虎 肖高强 包佳凤 方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5-1089,共15页
滇西芒市地区位于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有利成矿区,出露大面积的芒棒组沉积岩。芒棒组岩石稀土元素背景较高,但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在对芒市地区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进行物源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滇西芒市地区位于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有利成矿区,出露大面积的芒棒组沉积岩。芒棒组岩石稀土元素背景较高,但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在对芒市地区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进行物源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沉积岩及源区花岗岩剥土,采集沉积岩和花岗岩剖面不同风化层岩石样品,应用薄片和重砂矿物鉴定、全岩稀土元素含量和离子吸附态稀土元素组成分析、X粉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芒棒组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棒组泥岩稀土元素含量最高(TREY=222×10^(−6)~539×10^(−6),LREE/HREE=7.7~11);砾岩(TREY=176×10^(−6)~271×10^(−6),LREE/HREE=10~15)、砂岩(TREY=156×10^(−6)~245×10^(−6),LREE/HREE=10~13)及粉砂岩(TREY=155×10^(−6)~251×10^(−6),LREE/HREE=8.9~13)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湖泊相泥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吸附态(SREY=177×10^(−6)~370×10^(−6),SREY/TREY=52%~69%)存在,少量以独立矿物相——独居石存在。综合研究认为: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沉积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盆地西部燕山晚期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受岩性和岩相控制,湖泊相泥岩具有潜在REY资源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棒组 泥岩 离子吸附态稀土元素 遮放盆地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罗洼垤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军平 宛胜 +4 位作者 李静 邓仁宏 赵江泰 陈棵 吴嘉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4-1032,共9页
易门群是综合了元江撮科、易门铜厂、东川因民等地区的最新野外地质资料、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后厘定的古元古界浅变质地层。其记录了地球发展演化早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古元古代早期的休伦冰期事件及紧随其后的地幔柱事件、简单多... 易门群是综合了元江撮科、易门铜厂、东川因民等地区的最新野外地质资料、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后厘定的古元古界浅变质地层。其记录了地球发展演化早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古元古代早期的休伦冰期事件及紧随其后的地幔柱事件、简单多细胞生物的首现、狭义的Lomagundi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富氧大气崩溃后的缺氧富硒沉积等。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易门地区的易门群罗洼垤组微晶凝灰岩、英安质凝灰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41±16 Ma、2252±14 Ma,2件样品的锆石Th/U值为0.2~1.0,均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为岩浆成因的锆石。结果表明,滇中易门地区罗洼垤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可与元江撮科的地幔柱岩石构造组合及东川因民的罗洼垤组凝灰岩的时代对比。罗洼垤组沉积时代可能是Kenorland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界易门群 锆石U-PB年龄 滇中易门地区 Kenorland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楚雄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地震软沉积变形及灾变事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光艳 刘桂春 +5 位作者 马进华 陈棵 孙柏东 颜寻 孙鹏 何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1023,共13页
震积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记录,笔者在滇西楚雄盆地西缘斜坡浊流相罗家大山组中识别出震积岩体系。通过对罗家大山组剖面宏观露头和岩石薄片微观构造观察,总结了楚雄盆地西缘晚三叠世震积岩的识别标志,分为原地相脆性震积构造和软沉积... 震积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记录,笔者在滇西楚雄盆地西缘斜坡浊流相罗家大山组中识别出震积岩体系。通过对罗家大山组剖面宏观露头和岩石薄片微观构造观察,总结了楚雄盆地西缘晚三叠世震积岩的识别标志,分为原地相脆性震积构造和软沉积变形震积构造,包括固结层脆性变形和疏松层软沉积变形,以及微断层、褶皱组合形成脆韧性构造、撕裂构造、自碎角砾岩、混滑层、液化卷曲变形、枕状构造、碟状构造、液化(角)砾岩、液化脉、沙火山、火焰状构造、负载构造、串珠状构造等。根据罗家大山组的震积岩特征,建立了斜坡相地震-海啸沉积序列。对这些震积岩的研究有利于对楚雄盆地西侧断陷盆地形成大地构造背景、活动时限的约束,并且可以指导在楚雄盆地内开展油气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软沉积变形 宏观和微观特征 晚三叠世 罗家大山组 楚雄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