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 被引量:14
1
作者 康绍兰 李兴红 +4 位作者 乔秀娟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4,共7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盐酸处理6h、12h、24h、48h显著地抑制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0;0.05mol/L盐酸予处理6h、12h、24h、48h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予处理不同时间对冬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以天门冬氨酸、吲跺乙酸为培养液,以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为培养液的冬孢于萌发率最高,为61.2%.冬孢子在不同的抗感玉米材料及植株的各器官上其萌发率有显著差异,感病材料“京黄417”(32.96%),抗病材料MO17(4.4%)、胚芽鞘(47.2%),根(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冬孢子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曹志敏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Ⅱ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李金云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黑穗病 冬孢子 玉米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