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林蛙地模标本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刚 陈服官 徐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比较原始,中国林蛙比较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染色体组型 C带 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西段3种雉鸡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服官 杨兴中 +1 位作者 刘诗峰 李保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77,共7页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比较发现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异于金鸡与白冠长尾雉,可能是由于其繁殖期稍晚于后者之故。同时,3种雉鸡种群密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因为人为干扰所致。在对种群密度的研究中,计算出了3种雉鸡的最适密度,这对指导这3种雉鸡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鸡 金鸡 白冠长尾雉 勺鸡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蛙康定亚种和长白山亚种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刚 陈服官 +1 位作者 徐宁 李德俊 《四川动物》 CSCD 1991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康定亚种和长白山亚种染色体组型和C带。认为染色体异态是染色体演化的表征之一。
关键词 林蛙 染色体组型 C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鼢鼠属凸颅亚属的分类整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保国 陈服官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依照同质性比较原则,将鼢鼠由于年龄、性别、地区等影响而造成的形态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鼢鼠属凸颅亚属(Eospalax)的分类进行了订正和整理,并提出了检索表,对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资料作了补充。
关键词 Fen鼠属 凸颅亚属 分类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阴茎骨的比较
5
作者 李保国 陈服官 +1 位作者 纪维红 肖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阴茎骨的解剖,发现其形状呈背腹扁平、两端膨大、中央为一弯曲细柄状,略似亚铃形。罗氏鼢鼠远端部呈扁平三角形,中华鼢鼠远端腹面有一凹陷。对其长度和重量拟合以指数函数,罗氏鼢鼠为y=0.19e^(0.47x),中华鼢鼠为y=0... 对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阴茎骨的解剖,发现其形状呈背腹扁平、两端膨大、中央为一弯曲细柄状,略似亚铃形。罗氏鼢鼠远端部呈扁平三角形,中华鼢鼠远端腹面有一凹陷。对其长度和重量拟合以指数函数,罗氏鼢鼠为y=0.19e^(0.47x),中华鼢鼠为y=0.27e^(0.46x)。并进行了阴茎骨作为分类和年龄鉴定指标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鼢鼠 阴茎骨 鼢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