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Rosai-Dorfman病1例
1
作者 种振 张春燕 +3 位作者 王飞云 李新勃 孙占国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9-180,共2页
患者女,47岁。因腰痛1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以夜间疼痛为著,有低热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腰椎屈伸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61.00 mg/L)偏高,白细胞、血红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 患者女,47岁。因腰痛1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以夜间疼痛为著,有低热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腰椎屈伸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61.00 mg/L)偏高,白细胞、血红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椎体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朱来敏 张亚莹 +4 位作者 史志涛 孙处然 孙占国 陈月芹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03-107,115,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S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四肢STTs患者74例,其中良性46例(良性组)、恶性28例(恶性组),均行常规MRI、DWI、IVIM及DKI扫描,分析两组常规MRI检查...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S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四肢STTs患者74例,其中良性46例(良性组)、恶性28例(恶性组),均行常规MRI、DWI、IVIM及DKI扫描,分析两组常规MRI检查征象及诸参数差异,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和平均扩散率(MD);运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肿瘤边界多不清且呈浸润性生长,以团块状为主,瘤周水肿、筋膜尾征多见,50.0%瘤内可见分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ADC、D和MD值小于良性组,而MK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和f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D、MD、MK值在鉴别四肢STTs良恶性方面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AUC≥0.688,敏感度≥63.0%,特异度≥67.9%,准确度≥64.9%,其中MD值的诊断效能、特异度最高。ADC+D+MD+MK联合后,AUC为0.887,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参数(Z=1.978~3.101;P<0.05),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92.9%,准确度78.4%。结论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STTs良恶性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2~5 cm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徐景景 于昊 +4 位作者 朱来敏 赵鲁平 王芳芳 孙占国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79-83,10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2~5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cm G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倾向良性生物学行为组(116例)和倾向恶性生物学行为组(49例),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2~5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cm G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倾向良性生物学行为组(116例)和倾向恶性生物学行为组(49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CT特征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肿瘤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GST的最大径、最小径、生长方式、形态、溃疡、囊变或坏死、肿瘤血管、肿瘤周围淋巴结、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方面在危险度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最大径、最小径、肿瘤血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呈中度正相关,肿瘤最大径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4,特异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87.8%、87.3%。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最大径线(OR=7.560,P<0.001)、生长方式(OR=2.747,P=0.002)、肿瘤血管(OR=5.817,P=0.001)为鉴别GST不同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肿瘤最大径、生长方式、肿瘤血管联合,AUC为0.936,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方法(Z=2.016~5.770,P=0.001~0.04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8%,准确度为89.6%,均高于单一方法。结论多层螺旋CT对2~5cm GST危险度的分级有重要诊断价值,联合肿瘤最大径、生长方式、肿瘤血管可以更好的评估肿瘤危险度分级,对患者术前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和对比增强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对乳腺 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周哲 寻静 +4 位作者 于昊 孙占国 陈月芹 朱来敏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7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IVIM、DKI检查。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7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IVIM、DKI检查。对比两组间IVIM及DKI定量参数的差异性。将157例患者分为ALN转移组71例和无转移组8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差异性分析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乳腺癌A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扩散峰度(MK)值、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值(OR=0.001,P<0.001)、D*值(OR=1.108,P=0.001)、f值(OR=1.326,P<0.001)、MD值(OR=0.001,P<0.001)及MK值(OR=588.98,P<0.001)是预测LA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当D≤0.74×10^(-3)mm^(2)/s时AUC为0.886。IVIM联合DKI对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效能最大,AUC为0.982,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14%、87.32%、84.51%。结论IVIM和DKI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乳腺癌ALN转移,其中D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KI在乳腺癌ALN性质的鉴别能力优于单独应用IVIM或D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肌肉瘤的CT、MRI及PET/CT影像学表现
5
作者 蒲迪 刘慧君 +1 位作者 陈月芹 于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的CT、MRI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6例RMS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RMS中,10例病灶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肺部,4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腹盆腔...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的CT、MRI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6例RMS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RMS中,10例病灶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肺部,4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腹盆腔。按病理分型为胚胎型RMS 6例,腺泡型RMS 7例,多形性RMS 2例,硬化性RMS1例。7例接受CT检查,6例见等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1例见不均匀稍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病灶内见迂曲小血管影。10例行MRI检查,10例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病灶中央见稍低信号;8例DWI提示扩散受限,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增强MRI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内见条片状无强化区。5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病灶呈^(18)F-FDG摄取增高。6例伴骨质破坏,1例伴肺部转移,2例伴骨髓浸润,1例侵犯右眼眶及右额部。结论 CT检查显示RMS对邻近骨质破坏,MRI检查显示RMS病变大致侵袭范围,^(18)F-FDG PET/CT检查显示病灶代谢活性及是否伴远处转移,有助于提示RMS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
6
作者 王芳芳 胡喜斌 +1 位作者 孔维惠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65-166,共2页
患者男性,23岁。4天前因头晕摔倒,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无意识障碍。头颅MRI平扫+增强显示左额顶部见不规则肿块影,最大横断面范围约为4.6 cm×3.8 cm,T2WI呈等信号影,周围脑组织内见不规则T2WI高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后病灶局部扩... 患者男性,23岁。4天前因头晕摔倒,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无意识障碍。头颅MRI平扫+增强显示左额顶部见不规则肿块影,最大横断面范围约为4.6 cm×3.8 cm,T2WI呈等信号影,周围脑组织内见不规则T2WI高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后病灶局部扩散略受限,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周围水肿区无明显强化,邻近脑沟裂、前纵裂受压变浅,前部中线结构局部向右移位(图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7 位作者 王林省 史志涛 贾存玮 张谷青 张新东 王彦辉 李慧 王玉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月芹 石尧 +4 位作者 薛春燕 陈银 朱婷 叶芬 胡钦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54-56,共3页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局部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以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文中评估糖尿病患者局部使用普...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局部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以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文中评估糖尿病患者局部使用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将合并有糖尿病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2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60眼。实验组:普拉洛芬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局部点眼;对照组:局部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术前以及术后4周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结果术后实验组、对照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4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所增加(P<0.01),实验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03),实验组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74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局部应用普拉洛芬能够预防术后CME的发生,并可能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糖尿病 黄斑中心凹厚度 黄斑囊样水肿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5 位作者 孙新海 黄书然 李娴 王林省 史志涛 贾存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存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患者138例,男性60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5±5.4岁,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将二者...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存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患者138例,男性60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5±5.4岁,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将二者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138例患者共发现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χ2=22.321,P<0.05),而DSCT与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结论:DSCT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Echo,在术前评估、术式选择上具有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心脏病 心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A在高心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月芹 王玉红 +1 位作者 孙占国 李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双源CTA)诊断较高心率者(≥75次/m in)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均≥75次/min,均接受双源CTA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双源CTA、CAG均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94段,均未检... 目的观察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双源CTA)诊断较高心率者(≥75次/m in)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均≥75次/min,均接受双源CTA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双源CTA、CAG均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94段,均未检出者359段,仅CAG检出者34段,仅双源CTA检出者20段。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A诊断高心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73.44%,特异度为94.72%,符合率为89.34%,阳性预测值为82.46%,阴性预测值91.35%。结论 双源CTA诊断偏高心率冠心病患者(心率≥75次/m in)冠状动脉狭窄(≥50%)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月芹 朱婷 +3 位作者 薛春燕 杨丽萍 曹春林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晶状体眼患者15例(16眼),均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晶状体眼患者15例(16眼),均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显微镜观察人工晶状体位于瞳孔中央。术后裸眼视力0.02-0.80,平均0.35,与术前裸眼视力(手动-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9.87%。仅1例术后发生瞳孔区玻璃体阻滞。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但人工晶状体对角膜内皮、虹膜等组织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二期植入 无晶状体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月芹 薛春燕 +4 位作者 陈银 朱婷 叶芬 胡钦瑞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眼轴长度、超声时间、切口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眼轴长度、超声时间、切口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01)。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54.43±17.43)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182.28±30.78)μm,平均增加(22.85±25.57)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眼术后2周发生黄斑囊样水肿。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量与核硬度、超声时间、CDE以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分别为P<0.001、P=0.006、P=0.031、P=0.047),但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38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的负对数(LogMAR)呈正相关(r=0.884,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有所增加,其与视力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核硬度、超声时间、CDE和眼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黄斑中心凹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角宽度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月芹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葛轶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近视患者植入术后患者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 28眼(14例)近视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IOL矫正高度近视。观察术前、术...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近视患者植入术后患者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 28眼(14例)近视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IOL矫正高度近视。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等效球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以及2点、3点、4点、8点、9点、10点钟位的房角宽度。结果术前、术后等效球镜分别为(-12.95±0.77)D、(-0.35±0.08)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859.38±62.27)mm-2、(2783.92±62.6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前、术后眼压分别为(11.87±0.40)mmHg(1kPa=7.5mmHg)、(11.80±0.4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术后3个月,3点、9点钟位房角较术前变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方位房角宽度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植入虹膜固定型IOL后高度近视患者部分房角变窄,术后应对患者前房变化情况进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角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月芹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已广泛用于治疗后囊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它具有安全性高、预测性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可用于治疗眼外伤、人工晶状体脱位、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损...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已广泛用于治疗后囊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它具有安全性高、预测性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可用于治疗眼外伤、人工晶状体脱位、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损等原因造成的后囊膜缺损、缺失的无晶状体眼。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损伤、瞳孔阻滞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脱位或偏位、晶状体表面虹膜色素沉着、瞳孔变形、眩光和光晕等。随着人工晶状体设计以及手术器械的革新,术中、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因此,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是治疗后囊膜异常性无晶状体眼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后囊膜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组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新海 马奎元 +4 位作者 孙立 史瑞华 陈月芹 李娴 董希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3D)及多平面重组 (MPR)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7例骨折病人 ,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 3D处理 ,并比较轴位、MPR及 3D之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 ,3D...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3D)及多平面重组 (MPR)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7例骨折病人 ,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 3D处理 ,并比较轴位、MPR及 3D之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 ,3D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 :MPR、3D是轴位图象的重要补充 ,对于复杂解剖部位骨折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三维重建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M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兰文 陆燕 +4 位作者 杨丽萍 姜涛 陈月芹 胡钦瑞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35例(68眼),近视度-1.00~-5.55D,平均-(3.75±0.84)D,佩戴前与佩戴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眼轴的测定与比较,同时比较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以及裂隙灯下角结膜的改变,并与同时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同年龄段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3年期间近视度降低度平均为-2.65~-2.80D,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0.21~0.30 mm。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6个月、1年、2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年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年,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同年龄段、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的佩戴框架眼镜每年的眼轴增长明显大于角膜塑形术的眼轴增长。戴镜3年角膜厚度相对于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近视度,同时有效控制眼轴的增长,但长期佩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故须严密观察和随访,以维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近视矫正与控制 眼轴长度 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症状性烟雾病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翔 袁雪霞 +5 位作者 陈月芹 高凌云 种振 陈雨各 史志涛 刘德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症状性烟雾病综合征(s MMS)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脑CTP检查的64例s MMS患者,对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对症状侧与非症状侧各相对灌注值(rCBF、...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症状性烟雾病综合征(s MMS)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脑CTP检查的64例s MMS患者,对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对症状侧与非症状侧各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及rM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 MMS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灌注值比较显示: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亚组分析显示:对于单侧s MMS,额叶各CTP参数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值、rMTT值明显延迟,而rCB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基底节区rCBV较对侧明显增加。对于双侧s MMS,症状侧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结论 CTP能够直观、定量地评价s MM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脑组织灌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综合征 脑血流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泪膜损伤及客观视觉质量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艳 陈月芹 +1 位作者 闫峰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文中对SLE患者泪膜损伤和视觉质量的改变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确诊为SLE的患者66例(右眼)为SLE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59例...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文中对SLE患者泪膜损伤和视觉质量的改变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确诊为SLE的患者66例(右眼)为SLE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59例(右眼)为对照组,依次获得和完成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Schirmer I试验(SIt);获得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中央角膜厚度(CCT)、泪河高度(TMH)、泪河深度(TMD)、泪河横截面面积(TMA),行双通道客观视觉分析系统(OQAS II)检查,获得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_(cut off))、斯特列尔比(SR)、静态客观散射指数(OSI)、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V值(OV_(100%)、OV_(20%)、OV_(9%))以及泪膜动态OSI。对以上参数差异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和对照组间SIt、BUT和FL评分CET、TMH、TMD、TMA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静态OSI、MTF_(cutoff)、SR、OV_(100%)、OV_(20%)、OV_(9%)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动态与静态OSI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5,P<0.001)。TMA与CET、SIt、BUT呈正相关(P<0.05),与OSI、MTF_(cutoff)、SR、OV_(100%)、OV_(20%)、OV_(9%)值均无相关性(P>0.05)。免疫学指标中,抗ds-DNA与SIt、TMA、MTFcutoff、SR呈正相关(r=0.346、0.208、0.257、0.197,P<0.05),与OSI呈负相关(r=-0.292,P<0.05)。ANA、C3、C4与泪液、视觉质量各项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发生泪液量和泪膜稳定性的下降,并影响角膜上皮厚度和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泪膜 前节OCT OQAS II系统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体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尧 薛春燕 +3 位作者 尹婕 余婷 陈月芹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十分重要,文中通过分析影响白内障患者选择不同人工晶体的因素,指导患者及医师合理选择人工晶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10例白内障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眼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患者选择人... 目的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十分重要,文中通过分析影响白内障患者选择不同人工晶体的因素,指导患者及医师合理选择人工晶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10例白内障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眼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患者选择人工晶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眼部病变、术前视力、手术医师在影响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体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医师、职业、术前视力及眼部病变是影响患者选择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的重要因素。结论脑力劳动、术前视力<0.1及无眼部病变患者倾向选择多焦点及非球面人工晶体,不同医师选择人工晶体倾向不同,术前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帮助患者合理地选择人工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寻静 王唯伟 +4 位作者 朱来敏 于昊 周哲 陈月芹 孙占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功能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1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资料,均行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扫描,分析其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功能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1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资料,均行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扫描,分析其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ADC_(slow))、灌注相关扩散系数(ADC fast)和灌注分数(f)及平均扩散率(MD)及平均峰度值(MK);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Nottingham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ER及PR阳性组的的MK值高于阴性组,且ER与MK呈轻度正相关;Her-2阴性组的ADC、ADC_(slow)高于阳性组,且呈极弱负相关;Ki-67与ADC、ADC_(slow)呈轻度负相关,与f值呈极弱正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DC、ADC_(slow)较小,呈轻度负相关,与MK呈极弱正相关;ADC、ADC_(slow)及MD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而MK值与病理分级呈轻度负相关;ADC_(slow)值与TNM分期呈轻度负相关;Nottingham指数与ADC_(slow)值呈轻度正相关,与MK值与呈极弱正相关。Luminal A型的ADC、MD高于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的f值小于Luminal B型、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的MK值小于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Luminal B型的MK值小于三阴性型(P<0.05)。四组ADC_(slow)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_(fast)在四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_(slow)(OR=0.092,P=0.001)、MD(OR=17.087,P=0.006)为鉴别预后良好组(NPI评分<3.4)、预后不良组(NPI评分≥3.4)的独立影响因素。当ADC_(slow)≤0.70×10^(-3) mm^(2)/s、MK≥0.68时,对于Nottingham指数预后不良组诊断效能最佳,ADC_(slow)联合MK后的诊断效能高于ADC_(slow)(Z=2.317,P=0.021)、MK(Z=2.621,P=0.009)。结论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DWI、IVIM-DWI及DKI联合运用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