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镁铝合金组(M组)、氟涂层镁铝合金组(F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4组。细胞毒性实验:将L929细胞在各组的DMEM浸提液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应用WST-1...目的研究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镁铝合金组(M组)、氟涂层镁铝合金组(F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4组。细胞毒性实验:将L929细胞在各组的DMEM浸提液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应用WST-1法测量光密度(OD)值。溶血实验:按GB-T 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进行实验。测量各样本的OD值,计算溶血率。豚鼠最大剂量致敏实验,按照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进行实验。观察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片后24、48、72h豚鼠皮肤致敏情况。结果各观察期F组的形态分级为0级,M组为4级。各组各观察期内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6,P=0.000)。第3天,实验组OD值均高于P组(1.050±0.065 vs 0.292±0.010)(P<0.05)。第5天、第7天,F组与N组OD值(1.429±0.096 vs 1.622±0.156,0.928±0.040 vs 0.995±0.070)处于同一水平(P>0.05),均高于P组(0.270±0.015,0.281±0.006)(P<0.05)。M组溶血率为68.3%,F组为0.8%。24 h、48 h和72 h后N组、M组、F组皮肤均无红斑。结论氟涂层镁铝合金体外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镁铝合金组(M组)、氟涂层镁铝合金组(F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4组。细胞毒性实验:将L929细胞在各组的DMEM浸提液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应用WST-1法测量光密度(OD)值。溶血实验:按GB-T 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进行实验。测量各样本的OD值,计算溶血率。豚鼠最大剂量致敏实验,按照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进行实验。观察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片后24、48、72h豚鼠皮肤致敏情况。结果各观察期F组的形态分级为0级,M组为4级。各组各观察期内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6,P=0.000)。第3天,实验组OD值均高于P组(1.050±0.065 vs 0.292±0.010)(P<0.05)。第5天、第7天,F组与N组OD值(1.429±0.096 vs 1.622±0.156,0.928±0.040 vs 0.995±0.070)处于同一水平(P>0.05),均高于P组(0.270±0.015,0.281±0.006)(P<0.05)。M组溶血率为68.3%,F组为0.8%。24 h、48 h和72 h后N组、M组、F组皮肤均无红斑。结论氟涂层镁铝合金体外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