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服务赋能工业企业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旭升 张旭东 刘洪予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数智服务改变产品研发、制造和交付方式,为探究其对工业企业创新影响,本文将“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与“需求拉动”理论结合,构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0个省级统计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 数智服务改变产品研发、制造和交付方式,为探究其对工业企业创新影响,本文将“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与“需求拉动”理论结合,构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0个省级统计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前因变量不存在必要条件,赋能工业企业创新共有4类路径,“技术-环境”路径侧重于技术推动,“市场”路径由需求拉动引发,形成“殊途同归”赋能模式;②环境维度可作为所有路径前因条件,是数智服务赋能基础,其中“政策支持”影响大于“基础设施”;③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区域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路径,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排序处于高绩效水平,形成数智多要素赋能协同效应;④路径中存在共同变量基础上的替代关系,使得路径间可进行转换避免资源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服务 模糊集定性比较 赋能 工业企业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自然早落叶突变系的激素含量分析
2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作物研究》 2024年第3期202-204,217,共4页
为研究陆地棉自然早落叶性状的激素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自然早落叶突变系落叶棉501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功能期长的近等基因系N065、陆地棉品系N002作为对照1与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不同组织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 为研究陆地棉自然早落叶性状的激素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自然早落叶突变系落叶棉501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功能期长的近等基因系N065、陆地棉品系N002作为对照1与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不同组织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生长素(IAA)含量。从种胚激素含量看,落叶棉501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1与对照2的2.86倍和2.39倍;其GA3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仅为对照1、对照2的21.4%、23.6%;其ZR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对照2的70.7%、60.4%;但其IA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叶片激素含量看,落叶棉501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1与对照2的2.65倍和5.63倍;其GA3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与对照2的21.8%、31.8%;其ZR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IA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对照2的21.7%和31.6%。综合分析,陆地棉早落叶性状与种胚、叶片中的ABA及GA3含量存在明显关系,可根据陆地棉顶端小真叶或种胚中的ABA、GA3含量,初步预判其是否具有早落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自然早落叶 突变系 激素 ABA 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定位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升 代勇 +3 位作者 温承超 秦冠一 周智晨 吴佳欣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4-40,47,共8页
无人车单一传感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鲁棒性较差,现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则较少考虑车辆运动约束,导致横向定位漂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的视觉-惯性-车轮紧耦合优化方法,将三者... 无人车单一传感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鲁棒性较差,现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则较少考虑车辆运动约束,导致横向定位漂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的视觉-惯性-车轮紧耦合优化方法,将三者约束统一纳入后端的捆集优化(bundle adjustment,BA)。首先给出视觉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和基于阿克曼车辆模型的车轮里程计残差模型,然后建立基于ORB-SLAM的单目视觉-惯性-车轮融合的SLAM系统优化框架。在KAIST数据集和实际校园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常用SLAM方法相比,本文改进算法有效减少了误差累积,定位与地图构建结果更稳健且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无人车 视觉-惯性-车轮定位技术 多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法提高麦芽四糖糖浆纯度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佳明 张宏建 +2 位作者 王靓 陈旭升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87,195,共7页
该研究拟采用膜分离法将麦芽四糖糖浆中麦芽四糖的纯度提高到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四糖糖浆经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 Da的膜超滤后,大部分糊精被去除,但小分子糖含量几乎没有损失;以渗透通量、各糖截留率、分离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 该研究拟采用膜分离法将麦芽四糖糖浆中麦芽四糖的纯度提高到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四糖糖浆经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 Da的膜超滤后,大部分糊精被去除,但小分子糖含量几乎没有损失;以渗透通量、各糖截留率、分离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适合用于提高麦芽四糖纯度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质量为150~300 Da;实验确定的纳滤膜最优工艺参数为跨膜压差1.0 MPa,操作温度35℃,进料质量浓度15 g/L,纳滤后麦芽四糖纯度由73.40%提升至78.20%;进一步采用浓缩因子为2的五阶段间歇渗滤,截留液中麦芽四糖的纯度达到87.14%。膜分离工艺不能完成相近分子质量低聚糖的绝对分离,但利用各糖截留率的差异,可以提高产品中麦芽四糖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四糖 超滤 纳滤 间歇渗滤 糊精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pH适应性进化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天一 张越 +3 位作者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化,实现S.albulus GS114耐受p H值由4.0降低到3.6。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低p H适应性进化菌株S.albulus ALE4.0、S.albulus ALE3.8和S.albulus ALE3.6;结合低p H耐受性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优适应性进化菌株为S.albulus ALE3.6。进一步考察不同p H值对S.albulus ALE3.6合成ε-PL的影响发现,S.albulus ALE3.6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114均表现出发酵优势。最后,采用恒定p H 4.0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在5 L发酵罐水平实现S.albulus ALE3.6的ε-PL产量达到43.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3%。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通过适应性进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albulus的低p H耐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增强S.albulus低p H耐受性是提高其合成ε-PL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酸耐受 适应性进化 Ε-聚赖氨酸 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发酵玉米淀粉糖渣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少雷 陈旭升 +2 位作者 张宏建 王靓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风味,并消除营养抑制因子,从而实现玉米淀粉糖渣的高价值利用。该文采用嗜酸乳杆菌单菌固态发酵糖渣,乳杆菌活菌数为5.24×10^(8)CFU/g,进一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协同发酵,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提升到1...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风味,并消除营养抑制因子,从而实现玉米淀粉糖渣的高价值利用。该文采用嗜酸乳杆菌单菌固态发酵糖渣,乳杆菌活菌数为5.24×10^(8)CFU/g,进一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协同发酵,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提升到1.50×10^(9)CFU/g,是单菌发酵的2.86倍。对双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种子液接种量为7.8%,含水量为72%,初始pH为7.26时嗜酸乳杆菌活菌数达到5.05×10^(9)CFU/g,是优化前的3.37倍,对双菌发酵和单菌发酵产物进行组分、风味、口味等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可以提升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降低植酸含量并提高抗氧化能力。双菌发酵可获得更高的益生菌活菌数,并减少异味,增加类似坚果和脂肪的香气,改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协同发酵 抗营养因子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的体系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道君 刁文娇 +4 位作者 张佳微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L-赖氨酸质量浓度15 g/L,柠檬酸浓度15 g/L,初始反应p H 4.0,硫酸铵质量浓度6 g/L,湿菌体量为1900 g/L。基于该转化体系,实现小白链霉菌在96 h合成ε-PL产量和底物转化率达到13.80 g/L和38.9%,分别是常规摇瓶发酵的4.1、3.2倍。最后,在小白链霉菌中异源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特异性通透蛋白基因lysp,获得的重组菌S.albulus OE-lysp实现L-赖氨酸利用能力和底物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升26%和33%,ε-PL产量增加至17.21 g/L,约为常规摇瓶发酵ε-PL产量的6.4倍,这是文献报道的最高摇瓶规模ε-PL产量。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了通过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生产ε-PL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S.albulus转化大宗氨基酸L-赖氨酸生产高值ε-PL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全细胞转化 异源表达 L-赖氨酸通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8
作者 李子崴 杨乔越 +2 位作者 陈旭升 杨洁 冯丽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汇总整理有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专业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有关PICC置管侧... 目的汇总整理有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专业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有关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4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总结出活动评估、功能锻炼(锻炼原则、锻炼时机、锻炼方案、辅助内容)、日常生活(推荐活动、避免活动)及居家与预防教育4个证据主题共17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未来在临床中能够充分关注患者活动态度,保持活动平衡,从而提升PICC治疗质量安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静脉治疗 肢体活动 康复运动 肿瘤护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在乙醇SBR出水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子奇 王靓 +2 位作者 陈旭升 张宏建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为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出水回用于乙醇生产拌料工序。实验结果表明,SBR出水直接回用将导致乙醇发酵被抑制,对SBR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20 min... 为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出水回用于乙醇生产拌料工序。实验结果表明,SBR出水直接回用将导致乙醇发酵被抑制,对SBR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20 min后,SBR出水回用乙醇发酵的抑制性完全解除。研究证明NO_(2)-是SBR出水中的主要抑制物,当NO_(2)-质量浓度达到5 mg/L时就会对发酵产生抑制,表现为酵母细胞数减少且死亡率升高,细胞形态被破坏,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酵母细胞经NO_(2)-胁迫处理后,三羧酸循环与磷酸戊糖途径通量减小,使细胞代谢被抑制,生命活动减弱,因而抑制乙醇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SBR出水 臭氧氧化 乙醇发酵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10
作者 开朗 杨昊 +1 位作者 朱道君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17,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利用代谢工程方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亟需建立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方法。为此,该文以S.albulus GS114为研究对象,以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为靶基因,构建了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成功敲除了pls,编辑效率为100%。为进一步提高获得的敲除株数量,对S.albulus GS114结合转移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获得的最优结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比例1∶1,镁离子浓度30 mmol/L,55℃热激孢子10 min,培养20 h后覆盖抗生素。在最优转移条件下,结合转移效率达到2.5×10^(-8),较优化前提高了78%。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后续S.albulus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为其他工业链霉菌构建CRISPR-Cas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小白链霉菌 CRISPR-Cas9系统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旭升 刘剑光 +2 位作者 狄佳春 许乃银 肖松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13,共2页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 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 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 棕色棉 纤维色度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提取工艺中活性炭脱色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旭升 艾婷婷 +2 位作者 甑斌 韩岱 毛忠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ε-聚赖氨酸(ε-PL)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已被用于食品保鲜和防腐领域,因此研究ε-PL提取与精制方法对工业化生产ε-PL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去除ε-PL发酵液中的色素杂质,本文考察了7种不同型号活性炭对ε-PL离子交换... ε-聚赖氨酸(ε-PL)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已被用于食品保鲜和防腐领域,因此研究ε-PL提取与精制方法对工业化生产ε-PL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去除ε-PL发酵液中的色素杂质,本文考察了7种不同型号活性炭对ε-PL离子交换洗脱液的脱色效果和ε-PL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LT-720具有ε-PL吸附量小和色素去除能力强的特性。通过脱色条件的优化,确定LT-720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w/v),脱色温度85℃,pH4.0,脱色时间120min。在该条件下,实现ε-PL回收率达到93.8%,色素去除率为75%;洗脱液外观颜色也由橘红色变成淡黄色。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LT-720能够有效去除吸收峰在300nm 700nm的色素。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产品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色素 活性炭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ε-聚赖氨酸的结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旭升 李树 +2 位作者 张超 张建华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57,共4页
在对土壤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白色链霉菌Z-9发酵条件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分析检测方法对该白色链霉菌发酵产生的ε-聚赖氨酸进行了结构鉴定和抑菌活性研... 在对土壤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白色链霉菌Z-9发酵条件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分析检测方法对该白色链霉菌发酵产生的ε-聚赖氨酸进行了结构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色链霉菌Z-9发酵产生的聚赖氨酸是由赖氨酸单体通过ε-NH2和α-COOH形成ε-酰氨键聚合而成,平均分子质量为4 210,并且对敏感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结构鉴定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流加方式对ε-聚赖氨酸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旭升 董难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52,共6页
摘要为实现Streptomycessp.M—Z18补料一分批发酵甘油生产ε-聚赖氨酸(ε-PL)的自动流加碳源和解决因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速率下降/停滞引起ε-PL合成速率下降的问题,该文首先借助DO-stat反馈补料方法,考察了补料阶段甘油控制在不... 摘要为实现Streptomycessp.M—Z18补料一分批发酵甘油生产ε-聚赖氨酸(ε-PL)的自动流加碳源和解决因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速率下降/停滞引起ε-PL合成速率下降的问题,该文首先借助DO-stat反馈补料方法,考察了补料阶段甘油控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对ε-PL合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在发酵中期分别流加牛肉膏和酵母粉,研究了2种有机氮源对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的影响;最后,在2阶段pH调控策略基础上,评价了上述最优控制条件下对Streptomycessp.M—Z18合成ε-PL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依靠DO—stat反馈补料方式将补料阶段甘油浓度稳定控制在0~10g/L,并在发酵96h开始流加酵母粉和(NH4)2SO4混合液,结合pH值2阶段调控策略(3.5—3.8),经过192h发酵,可以实现ε-PL产量达到38.77g/L,产率达到4.85g/(L·d)。基于碳源和氮源流加方式的优化,建立的DO—stat反馈流加甘油策略和提出的发酵中期流加酵母粉和(NH4)2SO4混合液的方法是提高ε-PL发酵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补料-分批发酵 DO-stat反馈流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彩色杂交棉“苏彩杂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5 位作者 马晓杰 肖松华 许乃银 殷剑美 刘剑光 吴巧娟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彩色杂交棉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优质 选育 江苏省农科院 经济作物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旭升 钱大顺 +1 位作者 狄佳春 张香桂 《中国棉花》 2000年第8期16-17,共2页
对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单铃重是决定抗虫杂交棉产量的主导因素 ;而棉铃的构成因素对单铃重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 ,子指 >衣指 >每囊种子数。其次 ,霜前花率和生育期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超过了... 对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单铃重是决定抗虫杂交棉产量的主导因素 ;而棉铃的构成因素对单铃重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 ,子指 >衣指 >每囊种子数。其次 ,霜前花率和生育期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超过了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产量 组成成分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棉叶光合强度改良半叶法的再改良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旭升 朱绍琳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0-30,共1页
改良半叶法测定棉叶光合强度是在经典半叶法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法比经典半叶法简单、误差相对较小。然而,改良半叶法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棉花叶柄木质化程度低,叶柄易折断,常规的热烫。
关键词 棉花 光合强度 测定 改良半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iaaM基因对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 《中国棉花》 2015年第6期17-19,24,共4页
以转iaaM基因的种质IF1-1为杂交亲本,对F2近等基因系统的相关分析显示:iaaM基因与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长度整齐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存在非显著负相关;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但iaaM基因与衣... 以转iaaM基因的种质IF1-1为杂交亲本,对F2近等基因系统的相关分析显示:iaaM基因与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长度整齐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存在非显著负相关;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但iaaM基因与衣分只呈现很弱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iaaM基因对纤维品质性状的隔代相关传递效应,结果表明:iaaM基因对马克隆值的隔代相关效应达显著水平;iaaM基因对纤维长度具有较大的正向相关传递能力;而对其他3个性状——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断裂比强度的隔代相关传递效应不显著,不宜作为育种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由于iaaM基因具有显著降低马克隆值、隔代稳定遗传的特点,且对其他农艺性状无不利相关效应,预期该基因资源将在Ⅰ型高品质棉品种的育种中发挥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aM基因 陆地棉 经济性状 相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旭升 武淑文 狄佳春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共3页
从3个方面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结果显示:(1)苏杂6号的蕾铃被害率显著低于非抗虫棉对照苏棉12号,在田间对棉铃虫表现良好的抗虫效果。(2)ELISA检测显示,4个不同时期叶片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 从3个方面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结果显示:(1)苏杂6号的蕾铃被害率显著低于非抗虫棉对照苏棉12号,在田间对棉铃虫表现良好的抗虫效果。(2)ELISA检测显示,4个不同时期叶片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按时序分别为669.2、528.4、354.6及289.4ng.g-1;其它组织杀虫毒蛋白的含量较低,蕾为181.3ng.g-1,花为117.8ng.g-1,铃为346.5ng.g-1。(3)调查棉花生长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国产抗虫棉GK22依次为99.6%、99.6%、89.6%、86.7%;美国抗虫棉109B依次为100%、99.6%、92.2%、88.9%;非抗虫对照苏棉12号依次为9.6%、9.2%、7.6%、6.4%,而苏杂6号依次为100%、98.2%、100%、95.7%,显示出良好的抗性稳定性。纯合度的生物测定显示,苏杂6号的抗虫性纯合度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杂交棉 苏杂6号 棉铃虫 抗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彩棉新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84,共4页
探讨优质彩棉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制品开发。在优质彩棉新品种选育方面,成功培育出了棕絮棉新品种"苏彩杂1号",该品种的上半部平均长度(HVICC)29.8mm,断裂比强度30.4cN/tex,马克隆值4.3,达到了优质纤维Ⅱ型水平;在绿絮棉育种方面... 探讨优质彩棉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制品开发。在优质彩棉新品种选育方面,成功培育出了棕絮棉新品种"苏彩杂1号",该品种的上半部平均长度(HVICC)29.8mm,断裂比强度30.4cN/tex,马克隆值4.3,达到了优质纤维Ⅱ型水平;在绿絮棉育种方面,选育出了绿絮棉新品系"苏绿137",其上半部平均长度(HVICC)29.4mm,断裂比强度27.1cN/tex,马克隆值2.8,纺纱均匀性指数达152。通过与相关纺织企业合作,试制了"苏彩杂1号"纤维纯纺9.8tex彩棉线衫。认为:两个彩棉品种单产水平较高,纤维性能优良,适于推广种植及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棉 品种选育 苏彩杂1号 苏绿137 马克隆值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