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用于+300℃检测的新型硅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百勇 郑学仁 +3 位作者 杨炳良 黄仑 李斌 陈斗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1-8,共8页
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硅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与硅平面加工技术兼容,易于集成化。当传感器在2mA的正向偏置电流下,由于少数载流子的不连续性以及多数载流子的注入,传感器电阻的正温度系数(PTC)区拓宽到573K(+... 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硅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与硅平面加工技术兼容,易于集成化。当传感器在2mA的正向偏置电流下,由于少数载流子的不连续性以及多数载流子的注入,传感器电阻的正温度系数(PTC)区拓宽到573K(+300℃)以上。本文探讨了传感器的图形设计理论和电阻-温度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这种SRT传感器在温度和流速检测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正温度系数 扩展电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装的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瞬态热响应模型
2
作者 杨炳良 刘百勇 +4 位作者 陈斗南 杨春辉 郑学仁 王曦 郑耀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51-58,共8页
研究了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封装效应。对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封装热阻的测量和瞬态热响应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管壳的几何形状比封装材料对传感器瞬态响应时间的影响更重要。对于要... 研究了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封装效应。对扩展电阻温度传感器封装热阻的测量和瞬态热响应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管壳的几何形状比封装材料对传感器瞬态响应时间的影响更重要。对于要求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传感器封装,小型和球型的封装方式总是被推荐的。实验发现,对于一个2mm直径的球形封装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约6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扩展电阻 封装效应 瞬态热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扩展电阻式温度传感器阻温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郑学仁 刘百勇 +2 位作者 李斌 杨炳良 陈斗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23-30,共8页
阐述了一种结构特别的硅扩展电阻式元件的温度敏感原理,提出了物理模型,探讨了其工作温区拓宽机理。对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工艺参数对阻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0~300... 阐述了一种结构特别的硅扩展电阻式元件的温度敏感原理,提出了物理模型,探讨了其工作温区拓宽机理。对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工艺参数对阻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0~300℃范围内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特性,其胆温系数为0.73%/℃要拓宽硅扩展电阻(SRT)传感器PTC特性区的工作温度范围,必须尽可能减少扩散接触区的体积和晶体的体积,尽可能提高硅晶体掺杂浓度和晶体中载流子寿命,并适当提高正向工作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电阻 温度传感器 阻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试制成活鱼集装箱
4
作者 丁永良 廉裕 +3 位作者 王诚 钱中华 沈仁发 陈斗南 《水产科技情报》 1980年第5期3-5,共3页
上海市自1978年试制成功第二辆射流增氧活鱼车以来,陆续地发展了一批活鱼车,对活跃市场起了积极作用。1979年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第二批发部淡水鱼批发所因此扭亏为盈,由过去每年约亏损10万元转为盈利93,729元。
关键词 上海 试制 成活鱼集装箱 结构 技术性能 活鱼运输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传感器的封装热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罗南林 杨春晖 +1 位作者 刘百勇 陈斗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7,16,共4页
主要分析SRT传感器的传热过程,建立传热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其瞬态热响应特性,得出了理论的热响应曲线和热时间常数表达式,计算出塑封SRT传感器典型的热时间常数值。
关键词 SRT传感器 热特性 热时间常数 封装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无水氨气中氮化的氧化物击穿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林国兴 陈斗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研究采用在无水氨气中进行氮化氧化物的方法,提高了氧化物的击穿特性.对击穿机理及其处理程序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采用照相蚀刻技术,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能谱图等手段、取得了一批较准确的数据和样品.获得在无... 本研究采用在无水氨气中进行氮化氧化物的方法,提高了氧化物的击穿特性.对击穿机理及其处理程序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采用照相蚀刻技术,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能谱图等手段、取得了一批较准确的数据和样品.获得在无水氨气中氮化的氧化物击穿特性得到改善的结果,并指出击穿的碰撞电离机理和氮化对改善击穿特性的要点以及控制永久性击穿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氧化物 介质薄膜 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