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跳脱时间困境: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影响效应的主观时间边界
1
作者 王红丽 陈政任 +3 位作者 李振 刘智强 梁翠琪 赵彬洁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97,I0002-I0004,共26页
零工工作者在算法控制下可能被迫做出更多的短期抉择,是其在看似自由的工作面前更为实际的当下生存抉择。然而,过往研究却未能将其明确纳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创新性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 零工工作者在算法控制下可能被迫做出更多的短期抉择,是其在看似自由的工作面前更为实际的当下生存抉择。然而,过往研究却未能将其明确纳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创新性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困境中,算法控制是如何迫使零工工作者做出短期抉择以及该如何破局”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两阶段时间滞后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算法控制影响零工工作者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主观时间边界。研究发现:作为解开时间困境的钥匙,职业未来时间观缓解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与角色宽度之间的负向关系,及其通过角色宽度对主动服务行为的负向间接影响,而不同零工行业类型影响了职业未来时间观的发挥。结论有助于推动对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的思考,并为零工工作者如何跳脱困境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算法控制 时间困境 角色宽度 主动服务行为 职业未来时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或去能:人工智能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丽 李振 +1 位作者 周梦楠 陈政任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0-2004,共15页
创造性人格常被视为人类稳定且独特的禀赋。但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技术侵入创造性工作领域,AI具备的“数字权威”导致人类对AI的自动化偏差,人类由创造力主导角色滑向依附角色只在一线之间,并通过影响个体... 创造性人格常被视为人类稳定且独特的禀赋。但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技术侵入创造性工作领域,AI具备的“数字权威”导致人类对AI的自动化偏差,人类由创造力主导角色滑向依附角色只在一线之间,并通过影响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角色认同,最终威胁到个体的创造性人格。本研究拟基于“我能创新”和“我应创新”两条作用路径,厘清在创造性任务中使用AI及产生自动化偏差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并探讨个体如何通过自我领导守住创新主体地位,以期深化对AI背景下创造性人格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造力 人格特质 自动化偏差 自我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