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印第安人:文明/荒野的双栖者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才忆
蒋跃梅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
文摘
梭罗的《缅因森林》,记述了他在1846~1857年间三次去缅因森林的旅行和感想,其中两次雇印第安人做向导,通过他们来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反思现代文明,探索理想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不但使珍贵的印第安人传统文化丢失,也多少玷污了印第安人的灵魂。以波利斯为代表的印第安人还保持着自己的原始本性,也接受了现代文明,荒野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家园。透过白人的眼光,他们身上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们既接受现代文明又保持原始本性的生活方式,视荒野为家园,提供了一种理想生活模式的可能性。
-
关键词
梭罗
印第安人
荒野
文明
理想生活模式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艾略特的传统秩序与基督教拯救观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
文摘
20世纪初西方社会失去了宗教信仰,西方人陷入精神危机之中。为了拯救西方,艾略特提出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由权威控制,一方面是把个性融入到传统之中,重建传统秩序,另一方面是按基督教教义行事。艾略特通过诗歌描述了西方社会的荒原状态和人们的精神危机,表达了他想用基督教精神拯救没落的西方的观点。
-
关键词
艾略特
传统
秩序
基督教
拯救
-
Keywords
T.S. Eliot
tradition
order
Christianity
salvation
-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融入美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一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7,共5页
-
文摘
美国文人寻求和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时,一边摆脱欧洲文化的束缚,同时又将目光移向中国文化。梭罗在《瓦尔登湖》融入孔子重精神、轻物质的思想;庞德逆保守的艾略特而行,为我所用,翻译儒家经典;拜纳、凯瑟、雷克思罗斯等要么在完全属于西方文化的作品中渗进了中国文化的影子,要么在翻译中掺入了西方文化的成分;而斯奈德在崇尚中国诗人寒山时,又回应了来源于孔子的梭罗思想,并影响了一批追随者。中国文化已被美国文人巧妙地融入了美国文化之中。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翻译学
文化交流
-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American culture
misreading
integration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自然心底存 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语系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3-36,共4页
-
文摘
诗人避开堕落的现世,回归自然,从自然中寻觅欢愉。自然中的景物、田园里的人物都留在了诗人的心底。回味和沉思心底的自然,凝练成诗,可以使不安和孤寂的心灵得到巨大的精神慰藉,找到归宿,从而使人获得安慰和拯救。热爱自然,能使人走向成熟,进而热爱人类。
-
关键词
华兹华新
自然
孤寂
欢愉
拯救
-
Keywords
Wordsworth
nature
solitude
bliss
salvation
-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梭罗的人生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8
- 5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语系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7-42,共6页
-
文摘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等作品中用自己的亲身实验和思索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反对重商主义,简化物质生活;追求精神充实,不断地成为新人,建立精神大厦;达成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做一只唤醒沉睡中人们的雄鸡。梭罗的思想不被他的同代人赏识,即使在今天也与现代社会的一些发展方向相抵触,但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思想的魅力,他的思想甚至成了现代环保等运动的精神之源。
-
关键词
梭罗
简化
精神
平衡
精神之源
-
Keywords
Thoreau
simplify
spirit
balance
spiritual source
-
分类号
I712.06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欢乐的童年 不朽的颂歌——论华兹华斯儿童观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语系
-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2-66,共5页
-
文摘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看来 ,儿童带有天国的灵光 ,生活在真理和纯真的欢乐中 ,想像力最为活跃 ,充满睿智 ,可惜随着年岁的增长 ,这些宝贵的品质逐渐消失。为了找回失去的真理和欢乐 ,华兹华斯把儿童看成是成年人学习的榜样 ,呼吁保持儿童神圣的本性 ,并使之成为成年人永恒的追求。
-
关键词
华兹华斯
童年
纯真欢乐
-
Keywords
Wordsworth
childhood
innocence and happiness
-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英国诗人笔下的月亮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陈才忆
-
机构
重庆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5-16,共2页
-
文摘
英国文学中,诗人笔下的月亮,既美丽圣洁,也嫉妒病态;既四处漫游,也反复无常。它既净化人的身心,有时也预示着不祥。不同姿态的月亮,是自然岁月的变化,是诗人不同情感的反射。月亮承载了丰富的英国文化。
-
关键词
英国诗歌
月亮
姿态
情感
-
Keywords
British poetry
the moon
look
emotion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