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酸甲酯绿色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薛萍 邝守敏 +3 位作者 陈成桐 林晓华 赖林创 黎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3,共2页
以肉桂酸和甲醇为原料,用大孔树脂NKC-9作催化剂合成肉桂酸甲酯,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为:0.01mol肉桂酸,6 mL甲醇,催化剂用量为1.19g和反应时间为5.0h,产品收率为92.0%。大孔树脂代替酸作催化剂简化了生产工艺,避免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 以肉桂酸和甲醇为原料,用大孔树脂NKC-9作催化剂合成肉桂酸甲酯,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为:0.01mol肉桂酸,6 mL甲醇,催化剂用量为1.19g和反应时间为5.0h,产品收率为92.0%。大孔树脂代替酸作催化剂简化了生产工艺,避免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染,是更为清洁、环保的绿色酯合成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甲酯 合成 大孔树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微萃取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许诺 柯常亮 +1 位作者 陈成桐 王增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6期32-41,共10页
在复杂样品处理和痕量金属测定中,液液萃取是广泛采用的分离净化与富集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微萃取技术。本文对原子光谱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液液微萃取技术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浊点萃取、单滴微萃取和... 在复杂样品处理和痕量金属测定中,液液萃取是广泛采用的分离净化与富集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微萃取技术。本文对原子光谱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液液微萃取技术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浊点萃取、单滴微萃取和分散液液萃取等新型绿色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列举了其在微量金属元素检测中的部分应用实例。同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液液微萃取用于痕量金属元素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有机溶剂用量少,对人体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又有极高的萃取效率和很大的富集倍数,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和更高的灵敏度,是环境友好的绿色萃取技术。[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3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微萃取 原子光谱分析 浊点萃取 单滴微萃取 分散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主要养殖贝类体微量元素含量及其风险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许诺 陈成桐 王增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对广东省主要养殖贝类牡蛎和蛤仔体微量元素Cu、Cd、Pb、Zn、Cr、Ni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贝类体内脏团对贝类体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牡蛎和蛤仔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蛤仔体内Cu、Zn含量远远高于其他4种元素的含... 对广东省主要养殖贝类牡蛎和蛤仔体微量元素Cu、Cd、Pb、Zn、Cr、Ni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贝类体内脏团对贝类体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牡蛎和蛤仔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蛤仔体内Cu、Zn含量远远高于其他4种元素的含量,而牡蛎体Cu、Zn、Cd的含量远远高于Pb、Cr、Ni的含量。蛤仔去除内脏团后,Cd、Cu、Cr、Ni含量比含内脏团略有降低,牡蛎体去除内脏团后,Pb、Ni含量比含内脏团略有降低,其余元素的含量变化很小。牡蛎和蛤仔体微量元素的膳食暴露量结果表明,蛤仔体Cd、Cr、Ni的膳食暴露量低,处于安全范围。牡蛎体Cr、Ni的暴露量低,处于安全范围内。牡蛎体Cd的膳食暴露量较高,但仍低于JECFA推荐值。牡蛎和蛤仔体内Pb的膳食暴露量虽然低,也需要尽可能减少其含量,降低暴露量。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贝类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牡蛎 蛤仔 微量元素 风险分析 膳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发光细菌N1株开展珠江入海排污口水质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海平 陈成桐 +3 位作者 林颂雄 李刘冬 黄珂 徐润林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9个监测站位污水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依据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排序,其中6个监测站位的排序结果相一致。利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排污口水质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理化指标的尼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与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在水质状况和污染效应评价中,可以相互补充。本研究为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开展排污口有毒污染物污染效应和生态损害风险监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所建立的方法与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N1株 Microtox(R)毒性检测系统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尼梅罗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快速测定水体中挥发酚
5
作者 陈成桐 杨金兰 +1 位作者 林颂雄 叶淑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馏释放出酚,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10.0±0.2)弱碱性介质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馏释放出酚,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10.0±0.2)弱碱性介质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化合物,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这一原理,使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完成在线蒸馏及在线比色。挥发酚的质量浓度在0~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出限为0.97μg/L,适用于大批量水样中痕量挥发酚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法 快速 水体 挥发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烹饪方式对草鱼肉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消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金兰 陈俊 +5 位作者 王旭峰 陈成桐 罗龙娟 叶淑迎 王海宇 赵东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942-2948,共7页
目的探讨煮、蒸、炸和微波等4种烹饪方式对草鱼肉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消减的影响。方法在空白草鱼肉中添加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后,分别用4种方式烹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结... 目的探讨煮、蒸、炸和微波等4种烹饪方式对草鱼肉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消减的影响。方法在空白草鱼肉中添加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后,分别用4种方式烹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经过炸、微波、煮和蒸等烹饪方法处理后,鱼肉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低了79.8%~93.7%、69.4%~91.2%、72.0%~86.2%和69.6%~77.8%。相同的烹饪方式,原药的消减速度均高于代谢物,药物的消减速率顺序为:炸>微波>煮>蒸。结论高温加热能促进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消减规律 孔雀石绿 结晶紫 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水产饲料中甲基睾丸酮的含量
7
作者 杨金兰 陈俊 +3 位作者 陈成桐 关歆 刘秀芬 陈嘉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3期38-43,共6页
建立了水产饲料中甲基睾丸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具体优化了检测过程中提取液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固相萃取柱、洗脱液浓缩方式、质谱条件和流动相组成等对加标回收率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样品经40%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经C1... 建立了水产饲料中甲基睾丸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具体优化了检测过程中提取液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固相萃取柱、洗脱液浓缩方式、质谱条件和流动相组成等对加标回收率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样品经40%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甲基睾丸酮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μg/L线性良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0μg/kg,定量限为5.00μg/kg。本方法适用于大批量饲料中的甲基睾丸酮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饲料 甲基睾丸酮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