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陈思蓓 刘晓青 +3 位作者 何为群 何国清 徐远达 黎毅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临床诊断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的临床资料,并对重症AP病例的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病、呼吸道症状、... 目的: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临床诊断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的临床资料,并对重症AP病例的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病、呼吸道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共38例,89%为60岁以下患者(34/38);87%有明确的接触史(33/38)。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密切接触。临床特点:高热,干咳,呼吸衰竭较早(平均4.98±1.37 d)出现,X线示迅速出现双肺的浸润。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为主,辅以抗生素、抗病毒药等。30例病愈出院(78.9%),其中11例(11/30)出院时X线胸片示有肺纤维化改变(36.7%);8例死亡(21.1%)。结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但老年慢性病病人感染后痛死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经合理的治疗其预后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重症超声在重症肺炎患者并发高危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学松 徐永昊 +3 位作者 刘冬冬 陈思蓓 王亚 刘晓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2期237-241,共5页
床旁重症超声是肺栓塞危险分层和右心功能不全评价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性描述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重症肺炎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并发高危肺动脉栓塞,因为循环衰竭使患者处于危及生命的状态,行CTPA等检查风险高。应用床旁重症超声识别高... 床旁重症超声是肺栓塞危险分层和右心功能不全评价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性描述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重症肺炎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并发高危肺动脉栓塞,因为循环衰竭使患者处于危及生命的状态,行CTPA等检查风险高。应用床旁重症超声识别高危肺动脉栓塞及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经采用谨慎的溶栓方案、抗感染、维持循环稳定等综合处理方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超声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压力支持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缨 罗群 +2 位作者 黎毅敏 陈思蓓 郑则广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地应用NIP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9例正常人行NIPPV并寻找出“最舒适”的吸气压力水平 (IPAP) ,在此压力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2 5 %的压力 ,构成低IPA...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地应用NIP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9例正常人行NIPPV并寻找出“最舒适”的吸气压力水平 (IPAP) ,在此压力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2 5 %的压力 ,构成低IPAP、最舒适IPAP和高IPAP三个压力水平 ,每一IPAP水平通气 15min以上 ,比较不同压力水平呼吸做功改变。结果 :受试者认为“最舒适”的IPAP为 (11.33± 3.2 0 )cmH2 O ,EPAP为 (4 .5 6± 0 .88)cmH2 O[相当于PSV水平为 (6 .77± 3.2 0 )cmH2 O]。与自主呼吸相比 ,NIPPV增加VE的同时 ,总的呼吸做功(Wtot)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受试者吸气肌做功占总的吸气做功的百分比 (Wi,p/Wi)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最舒适IPAP时 ,Wi,p/Wi降低到基础值的 14 %± 9%。这种变化趋势与IPAP的水平相关。结论 :NIPPV可以显著降低吸气肌肉做功。吸气肌做功减少的比例与IPAP的水平相关。研究的结果为NIPPV时PSV的参数设定提供了生理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做功 无创 压力支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图绘”视域下的阿来创作及其理路
4
作者 高志 陈思蓓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四川少数民族作家阿来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98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并于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后,陆续发表《空山》系列、《云中村》《格萨尔王》《瞻对》等作品。其创作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在文学的“边缘”探寻... 四川少数民族作家阿来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98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并于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后,陆续发表《空山》系列、《云中村》《格萨尔王》《瞻对》等作品。其创作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在文学的“边缘”探寻个人性、地方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呈现出对詹姆逊“认知图绘美学”宣言的某种呼应与实践特征。本文试从詹姆逊的“认知图绘论”出发,通过分析阿来作品,以期厘清他的文学创作对地方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方式,暗合詹姆逊的“认知图绘”内涵,具有建构“认知图绘”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詹姆逊 认知图绘 地方经验 行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