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儿茶素抗炎、抗癌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应思慧 鲁森 +3 位作者 陈忠正 张媛媛 李斌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9,共12页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各儿茶素抗炎、抗癌的关键靶点与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各儿茶素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各单体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8种儿茶素单体均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酯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焦酚型儿茶素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和反式儿茶素C_(2)、C_(3)的反式构象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炎、抗癌活性,但酯型、焦酚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与其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间存在拮抗效应;8种儿茶素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抗癌活性,且没食子酰基有利于儿茶素与其关键抗炎、抗癌靶蛋白IL6、TNF、AKT1通过氢键结合。本文揭示了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及构效关系,为系统、深入阐释儿茶素的功能特性与分子结构等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抗炎 抗癌 构效关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南昆山毛叶茶绿茶和红茶的独特化学成分组成
2
作者 龚兴鑫 严毅鹏 +4 位作者 吕敏 李斌 陈忠正 张媛媛 林晓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2-122,共11页
为系统揭示珍稀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南昆山毛叶茶的化学成分组成特性,以其绿茶和红茶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云南大叶种两茶类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非靶向鉴定其代谢物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 为系统揭示珍稀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南昆山毛叶茶的化学成分组成特性,以其绿茶和红茶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云南大叶种两茶类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非靶向鉴定其代谢物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两品种、两茶类的代谢组差异,并结合标准品和数据库鉴定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4种茶叶共鉴定到代谢物152种,以黄酮类为主(42%),可聚为4簇,两品种间的代谢组差异大于两茶类间的差异;与云南大叶种两茶类相比,南昆山毛叶绿茶以去甲基雏叶龙胆酮、表茶黄棓灵-3-O-没食子酸等14种黄酮和聚酯型儿茶素B同分异构体、可可碱等共24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特征代谢物,南昆山毛叶红茶的特征代谢物包括没食子儿茶素-3,5-双没食子酸酯、去甲基雏叶龙胆酮、二氢杨梅素等25种黄酮,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异构体、聚酯型儿茶素A同分异构体、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等4种鞣质和可可碱等共40种化合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南昆山毛叶茶的功能活性成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绿茶 红茶 非靶向代谢组学 化学成分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的抗炎机理
3
作者 鲁森 王瑞 +7 位作者 高雄 林慧纯 陈忠正 张媛媛 陈旭洁 黄秋颜 李斌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目的: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抗炎功效发挥的化学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Q-... 目的: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抗炎功效发挥的化学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其醇提物活性组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活性组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抗炎活性组分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力,采用体外炎症细胞模型验证活性组分对炎性介质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南昆山毛叶红茶中鉴定出213种活性组分,并筛选出花青素、柚皮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抗炎多酚类组分;收集到潜在抗炎靶点493个,并预测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9个关键靶点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初步证明11种抗炎活性组分、特别是木犀草素等9种多酚类物质能与主要靶点稳定结合,且木犀草素、槲皮素能够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8.91、43.76μmol/L。结论:南昆山毛叶红茶通过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多酚类物质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等多个靶点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多条通路发挥抗炎活性。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南昆山毛叶茶的抗炎活性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抗炎 作用机理 高分辨质谱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淀粉分支酶sbe3基因对水稻直链淀粉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忠正 郭健 +2 位作者 李斌 文海涛 赵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1-295,共5页
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水稻淀粉分支酶sbe3基因片断,经两步组装法将sbe3基因片断分别正向、反向组装入pRNAi-ubi,成功构建sbe3基因RNAi转化载体pRNAi-ubi/sbe3。在农杆菌介导下,对粳稻中花11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 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水稻淀粉分支酶sbe3基因片断,经两步组装法将sbe3基因片断分别正向、反向组装入pRNAi-ubi,成功构建sbe3基因RNAi转化载体pRNAi-ubi/sbe3。在农杆菌介导下,对粳稻中花11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化,通过PCR、Southern杂交鉴定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半定量RT-PCR鉴定出转化苗T1代种子中sbe3基因表达被明显抑制,但只引起转基因水稻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少量的提高,说明采用RNAi仅沉默sbe3基因对水稻胚乳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分支酶3 RNA干涉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忠正 陈银烨 +3 位作者 魏超田 李晓玲 张媛媛 李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藤茶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总多酚热水提取工艺,采用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以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测定了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藤茶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5(g/m ... 以藤茶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总多酚热水提取工艺,采用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以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测定了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藤茶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5(g/m L),此时总多酚得率为28.61%。藤茶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总多酚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忠正 李斌 +1 位作者 黎秋华 杨宏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1,117,共4页
以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英红9号和福云6号三个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根据已克隆的植物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特异引物,从三个茶树品种中克隆获得多酚氧化酶基因全长,分别编码595、599和597个氨基酸。序列比... 以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英红9号和福云6号三个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根据已克隆的植物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特异引物,从三个茶树品种中克隆获得多酚氧化酶基因全长,分别编码595、599和597个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于92.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于94.6%,并包含两个富含组氨酸的铜离子保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多酚氧化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媛媛 张卓 +2 位作者 陈忠正 王兵 李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2711-2716,共6页
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叶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其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并决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方法作为... 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叶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其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并决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方法作为一种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由于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的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QuEChERS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重要应用,详细评述了在取样量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提取剂选择及净化过程等方面对QuEChERS方法进行优化改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QuEChERs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该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QuEChERs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茶叶 样品前处理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HPLC检测绿茶茶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 被引量:16
8
作者 路海燕 李斌 +4 位作者 陈忠正 高雄 林晓蓉 魏超田 张媛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3-206,共4页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茶饮料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5:5,V/V)萃取,25mgN-丙基乙二胺(PSA)+25mg石墨化炭黑(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XDB C18色谱柱分离,...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茶饮料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5:5,V/V)萃取,25mgN-丙基乙二胺(PSA)+25mg石墨化炭黑(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XDB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和水洗脱。在0.05、0.10mg/L和0.50mg/L加标水平上,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回收率分别为93.3%~102.5%、95.0%~112.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2.9%、3.0%~5.1%。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检测限分别为0.004、0.001mg/L,定量限分别为0.010、0.006mg/L。方法精密度较高,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啶虫脒 茶饮料 分散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诱导小鼠肝癌细胞醌还原酶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佐 王璐 +7 位作者 陈忠正 劳扬 刘杏宜 高雄 燕妮 林晓蓉 张媛媛 李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3-200,共8页
为筛选鉴定出溪黄草中抗癌活性组分,本研究以溪黄草为材料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半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利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体外模型测定分离产物对细胞存活率和醌还原酶(quinone reductase,QR/NAD(P)H:reductase 1,N... 为筛选鉴定出溪黄草中抗癌活性组分,本研究以溪黄草为材料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半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利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体外模型测定分离产物对细胞存活率和醌还原酶(quinone reductase,QR/NAD(P)H:reductase 1,NQO1)诱导活性。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组分结构;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p38、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5种蛋白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确定冬凌草甲素诱导QR活性的信号转导通路,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QO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从溪黄草中筛选鉴定出一较强诱导QR活性组分为冬凌草甲素;2)冬凌草甲素质量浓度为0.94μg/m L时,即可诱导QR活性倍增;3)PI3K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而ERK抑制剂处理显著促进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但PKC、p38和JNK抑制剂处理对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无明显影响;4)冬凌草甲素显著提高细胞内NQO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溪黄草中的冬凌草甲素具有抗癌活性,其抗癌活性通过提高Hepa1c1c7细胞中NQO1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以增加QR活性实现,并且其抗癌功能主要通过激活PI3K通路、抑制ERK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溪黄草和冬凌草甲素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奠定前期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冬凌草甲素 醌还原酶 Hepa1c1c7细胞株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功效成分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方祥 李斌 +1 位作者 陈栋 陈忠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316,共4页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本文对普洱茶功效成分与其保健品质之间的关系及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及其酶系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普洱茶 功能成分 微生物 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晓玲 李斌 +3 位作者 张媛媛 陈玉芬 林晓蓉 陈忠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2-307,共6页
为探究不同香型、不同季节广东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理化组成及其香气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蜜兰香、杏仁香、乌叶等三种不同香型乌龙茶春、夏、秋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主... 为探究不同香型、不同季节广东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理化组成及其香气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蜜兰香、杏仁香、乌叶等三种不同香型乌龙茶春、夏、秋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主要理化组成和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三种凤凰单丛乌龙茶水浸出物、EGCG、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春茶低于夏、秋茶;咖啡碱含量随春、夏、秋季呈现递减趋势。醇类和烯烃类是这三种乌龙茶的主要香气类别,春茶中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和月桂烯等组分含量较高;秋茶中芳樟醇和(E)-4,8-二甲基-1,3,7-壬三烯等含量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区分这三种凤凰单丛乌龙茶的春茶和夏秋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乌龙茶 理化组分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晏嫦妤 任秋婧 +2 位作者 陈小芳 李斌 陈忠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1-540,共10页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碱 N-甲基转移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H_2O_2协同降解水中三唑磷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媛媛 陈忠正 +3 位作者 罗文超 路海燕 李斌 殷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8-251,256,共5页
研究了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对水模拟体系中有机磷农药三唑磷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超声功率、农药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对三唑磷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对水模拟体系中的三唑磷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本实验研究条... 研究了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对水模拟体系中有机磷农药三唑磷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超声功率、农药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对三唑磷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对水模拟体系中的三唑磷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与单独超声和H2O2处理相比,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对三唑磷具有明显的协同降解作用;在超声功率为475~850W时,三唑磷的降解率随功率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在农药浓度为2~20mg/L的范围内,降低农药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三唑磷的降解率;pH对三唑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三唑磷的降解。当溶液pH为9、三唑磷初始浓度为2.46mg/L、H2O2添加浓度为2.5g/L时,采用300W的超声波处理90min,三唑磷的降解率高达79.2%。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模拟超声波/H2O2联合处理作用下三唑磷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H2O2 三唑磷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无咖啡碱茶叶N-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丽萍 陈忠正 +3 位作者 李斌 周英 黎秋华 杨飞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103,共5页
本研究以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不同咖啡碱含量的英红9号茶树品种和红山茶等山茶属植物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南昆山毛叶茶、英红9号和福云6号茶树品种的NMT基因全长,分别编码365、369和369个氨基酸。序... 本研究以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不同咖啡碱含量的英红9号茶树品种和红山茶等山茶属植物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南昆山毛叶茶、英红9号和福云6号茶树品种的NMT基因全长,分别编码365、369和369个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南昆山毛叶茶NMT基因与其它茶树NM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于86.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于86.3%,并包含了六个保守序列、三个SAM结合区A、B’、C及一个保守域VFFF。基于同源性比较,推测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南昆山毛叶茶NMT基因活性改变、影响茶树体内咖啡碱代谢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N-甲基转移酶(NMT)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海涛 陈忠正 +3 位作者 赵亮 郭健 李斌 蒋跃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本研究以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南昆山毛叶茶春季嫩稍为材料,采用Stratagene公司ZAP系列试剂盒成功构建了该品种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6.0×105pfu/ml,重组率为97.3%,1.0~2.0kb的插入片段占整个文库的70%左右,达到一个高质... 本研究以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南昆山毛叶茶春季嫩稍为材料,采用Stratagene公司ZAP系列试剂盒成功构建了该品种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6.0×105pfu/ml,重组率为97.3%,1.0~2.0kb的插入片段占整个文库的70%左右,达到一个高质量cDNA文库的要求,文库经扩增后滴度为1.9×109pfu/ml,重组率达到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CDNA文库 文库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不同茶类抗炎功能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飞 高雄 +3 位作者 林晓蓉 张媛媛 李斌 陈忠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7-73,共7页
茶叶根据经典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茶类的抗炎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黑茶、金观音乌龙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为材料。采用硝普化... 茶叶根据经典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茶类的抗炎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黑茶、金观音乌龙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为材料。采用硝普化钠法和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体外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发现,绿茶、白茶及黄茶对一氧化氮(NO)的清除能力较强,半抑制浓度(IC50)值在99.27~104.83μg/m L范围内;在六种茶类中,黄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NO产生的IC50值为398.13μg/m L,在浓度为500μg/m L时,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抑制率分别为69.25%、87.68%;黄茶可在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显著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清除NO的IC50值、抑制细胞产生NO的IC50值、TNF-α以及IL-6产生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六种茶类均具有抗炎活性,黄茶对促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抑制效果最佳,可通过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减少NO产生,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种类茶 RAW264.7细胞 抗炎功效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斌 康雨婷 +3 位作者 陈忠正 张媛媛 罗维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5-109,138,共6页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滤膜孔径、离心力、离心时间对胶粒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茶多酚等理化组分的浓度、比例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绿茶天然茶汤(25℃)存在大量平均直径约300 nm、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聚集体,其可经截留分子量为100 ku的超滤膜、4000×g离心20 min成功分离,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体成分,各儿茶素、生物碱等单体均参与其理化构成。结论:超滤离心技术是快速分离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有效手段,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纳米聚集体 超滤 物理化学特性 理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秒高 张平湖 陈忠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679-10680,10805,共3页
具有低温、低氧、自动化控制特性的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于热敏性的茶叶而言,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和初加工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在茶叶深加工方面,主要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对速溶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 具有低温、低氧、自动化控制特性的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于热敏性的茶叶而言,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和初加工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在茶叶深加工方面,主要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对速溶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速溶茶生产上的良好配套技术;在初加工方面,主要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和绿茶的品质影响以及其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初步研究,但对于机理方面和工艺建模方面的研究涉入尚少,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茶叶 深加工 初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花色苷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琼 陈忠正 +1 位作者 陆瑞琼 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9-311,共3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南昆山毛叶茶紫芽花色苷的工艺,本研究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南昆山毛叶茶紫芽提取量影响程度从大...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南昆山毛叶茶紫芽花色苷的工艺,本研究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南昆山毛叶茶紫芽提取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确定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158W,料液比1:33(g/mL),在此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8.09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花色苷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秋华 李平 +2 位作者 陈忠正 吴锦华 梁世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9-73,共5页
提取高质量的RNA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关键调控基因表达规律的必要条件,但由于活性污泥富含腐殖质与RNA酶,导致常规提取方法难以获得高质量的RNA.本研究通过反复探索与试验,得到了一种经... 提取高质量的RNA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关键调控基因表达规律的必要条件,但由于活性污泥富含腐殖质与RNA酶,导致常规提取方法难以获得高质量的RNA.本研究通过反复探索与试验,得到了一种经济而快捷的从活性污泥中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即在PBS洗涤沉淀污泥的基础上,用含PVP和巯基乙醇的CTAB(十六烷基溴化三甲胺)裂解液裂解活性污泥细胞,并与细胞中的核酸形成核酸-CTAB复合体,然后用酚-氯仿-异戊醇去除细胞裂解液中的蛋白,最后采用LiCl选择性沉淀其中的RNA.经核酸蛋白测定仪和1%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表明,用此方法提取的RNA均一性和完整性好,并且具有反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RNA提取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