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槽干燥机不锈钢列管断裂失效分析
1
作者 陈康敏 徐红兵 +1 位作者 潘励 许晓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酒槽干燥机 不锈钢列管 断裂失效分析 螺旋输送机 管板 转动管板 湿酒槽料 表面伤痕分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磨削硬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菊东 王贵成 +1 位作者 陈康敏 贾志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28,333,共4页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干磨削方式对4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变场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相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干磨削方式对4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变场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相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主要在于磨削热循环温度场的作用.磨削深度或原始组织对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硬度值均在700~750HV之间;但磨削硬化层深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原始组织均匀性的提高,从0.9mm增大到1.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试验研究 马氏体相 磨削深度 组织与性能 磨削温度场 组织均匀性 硬化层深度 平面磨床 硬化处理 磨削方式 综合作用 变化规律 显微硬度 原始组织 应变场 次表层 热循环 过渡区 700 硬度值 9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与渗铝复合处理对12CrMoV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任旭东 张田 +2 位作者 姜大伟 张永康 陈康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利用高能短脉冲激光冲击技术对渗铝后的12CrMoV合金进行了复合处理,分析了处理后12CrMoV合金表层的界面成分分布及显微组织变化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EDS分析表明:12CrMoV合金渗铝后获得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铝化物涂... 利用高能短脉冲激光冲击技术对渗铝后的12CrMoV合金进行了复合处理,分析了处理后12CrMoV合金表层的界面成分分布及显微组织变化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EDS分析表明:12CrMoV合金渗铝后获得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铝化物涂层。复合处理形成的铝化物涂层硬度高,韧性较低,而且粗糙度增加,在疲劳过程中易产生裂纹并快速扩展进入基体,致使高温下12CrMoV合金疲劳寿命降低。对铝化物涂层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不仅能使渗层组织更加致密,增加渗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还能在渗层残留较高的残余压应力,有效提高12CrMoV合金的疲劳强度。结果表明:材料在激光冲击处理后的抗疲劳寿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渗铝 12CrMoV合金钢 显微组织 残余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激光拼焊板温拉伸性能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炜 薛雷 +1 位作者 陈康敏 承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8,共5页
利用温拉伸实验和金相实验,系统研究了双相钢激光拼焊板温拉伸过程中温度、拉伸性能及微观组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双相钢激光拼焊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升高;温拉伸条件下双相钢激光... 利用温拉伸实验和金相实验,系统研究了双相钢激光拼焊板温拉伸过程中温度、拉伸性能及微观组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双相钢激光拼焊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升高;温拉伸条件下双相钢激光拼焊板的断裂位置处于焊缝部位,且焊缝组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焊缝中的树枝晶逐渐消失,板条马氏体最终转变为细小的等轴状铁素体;不同温度下焊缝拉伸断口均为韧窝断裂,且随着温度升高,韧窝尺寸变大,深度变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拼焊板 温拉伸 拉伸性能 微观组织 双相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镍基喷焊涂层的组织和耐磨行为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宏宇 许晓静 +2 位作者 陈康敏 刘桂玲 徐文维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42,共5页
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对钛合金表面进行耐磨改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实施工艺过程中的工程适应性问题,但对于任何一种表面耐磨处理技术,耐磨性能的改善和提高都是其最终目的。考察了钛合金表面上3种不同成分的镍基火焰喷焊涂层的组织和耐磨行为... 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对钛合金表面进行耐磨改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实施工艺过程中的工程适应性问题,但对于任何一种表面耐磨处理技术,耐磨性能的改善和提高都是其最终目的。考察了钛合金表面上3种不同成分的镍基火焰喷焊涂层的组织和耐磨行为。研究发现,3种成分的镍基涂层都具有韧基体+硬质相的耐磨组织,其基体均为强韧性很好的镍基固溶体,但硬质相的差别较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100%的F102涂层、含4%La2O3的稀土复合涂层和含25%WC的N i-WC复合涂层的磨损失重仅为未处理钛合金的1/6,1/8和1/1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对钛合金表面进行耐磨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表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镍基涂层 火焰喷焊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电流对电弧离子镀CrN硬质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郑陈超 陈康敏 +4 位作者 张晓柠 黄燕 关庆丰 宫磊 孙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弧电流对涂层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弧电流的升高,涂层沉积速率增大,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增大,表面平整...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弧电流对涂层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弧电流的升高,涂层沉积速率增大,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增大,表面平整度明显下降。不同弧电流条件下均沉积出CrN单相涂层。弧电流改变了粒子、离子的轰击作用,从而影响到涂层表面的能量状态,CrN涂层的择优生长由(111)变为(200),(220)。随着弧电流的增加,CrN涂层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涂层与基材间的结合力以及涂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弧电流为65A时涂层生长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低的沉积温度,可获得尺寸较小的涂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CRN涂层 弧电流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耕刀用65Mn钢表面渗铬工艺优化及其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玉凤 王宏宇 +2 位作者 王荣 陈康敏 袁晓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针对大耕深旋耕作业对旋耕刀提出的表硬心韧的要求,将表面渗铬处理引入旋耕刀制造中,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旋耕刀用65Mn钢的渗铬工艺参数,考察了最优工艺参数下渗铬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旋耕刀现有工艺(淬火+低温回... 针对大耕深旋耕作业对旋耕刀提出的表硬心韧的要求,将表面渗铬处理引入旋耕刀制造中,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旋耕刀用65Mn钢的渗铬工艺参数,考察了最优工艺参数下渗铬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旋耕刀现有工艺(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65Mn钢表面渗铬处理的最优工艺为950℃×9h;经渗铬处理后,65Mn钢表面形成厚度达14.7μm、硬度达1 786.8 HV0.1的连续且致密的渗铬层,其耐磨性较65Mn钢淬火+低温回火处理提高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刀 工艺优化 耐磨性 65MN钢 渗铬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偏压对电弧离子镀CrN_x薄膜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柠 陈康敏 +4 位作者 郑陈超 黄燕 关庆丰 宫磊 孙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共5页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CrNx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对薄膜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脉冲偏压可以显著减少薄膜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改善表面平整度,获得高质量的薄膜;同时随着脉冲偏压的升高,C...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CrNx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对薄膜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脉冲偏压可以显著减少薄膜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改善表面平整度,获得高质量的薄膜;同时随着脉冲偏压的升高,CrNx薄膜由CrN单相变为Cr,Cr2N和CrN三相组成,硬度与结合强度的峰值可分别达到24294.2MPa和43N;薄膜的摩擦系数在偏压幅值为-300V时具有最小值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脉冲偏压 CRNX薄膜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廷顺 赵谦 +4 位作者 陶涛 陆路德 杨绪杰 殷恒波 陈康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120,126,共5页
以硅酸钠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两步水热法合成出了有序性好、热稳定性与水热稳定性高的介孔分子筛。XRD、AFM、TG、RT-IR、BET 比表面和孔径测定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制得了粒径为30~50... 以硅酸钠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两步水热法合成出了有序性好、热稳定性与水热稳定性高的介孔分子筛。XRD、AFM、TG、RT-IR、BET 比表面和孔径测定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制得了粒径为30~50nm 的纳米级介孔分子筛,并且所制备介孔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大于800m^2/g;在1123K 以上热稳定性好;100℃水热处理10天后有序性、孔径和比表面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负载 Pt 样品对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反应温度250℃、3.0MPa 下,载 Pt 样品的苯加氢活性和选择性都接近100%.连续反应30h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纳米材料 水热稳定性 苯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酐气相加氢Cu-Zn-Ti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童杰 张瑞超 +3 位作者 殷恒波 吴会雄 陈康敏 姜廷顺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Ti系列催化剂,采用XRD、XPS、TPR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结构,进行了顺酐气相加氢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用TiO2作载体材料可以取得较大的比表面积。Cu-Zn-Ti是优良的顺酐气相加氢催化剂,且γ-丁内酯收率最高可达...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Ti系列催化剂,采用XRD、XPS、TPR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结构,进行了顺酐气相加氢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用TiO2作载体材料可以取得较大的比表面积。Cu-Zn-Ti是优良的顺酐气相加氢催化剂,且γ-丁内酯收率最高可达到98%。同时对Cu-Zn-Ti催化剂催化顺酐加氢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Cu-Zn-Ti催化剂 顺酐 气相加氢 Γ-丁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喷焊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界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宏宇 许晓静 +1 位作者 陈康敏 易东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4-568,共5页
考察了三种工艺制备的镍基喷焊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结合界面的组织形貌、涂层横切面上合金元素的扩散和显微硬度的变化,分析了它们的界面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镍基喷焊涂层与基体钛合金的结合是基于合金元素扩散的冶金结合,合金元素的... 考察了三种工艺制备的镍基喷焊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结合界面的组织形貌、涂层横切面上合金元素的扩散和显微硬度的变化,分析了它们的界面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镍基喷焊涂层与基体钛合金的结合是基于合金元素扩散的冶金结合,合金元素的扩散对涂层与基体能否形成冶金结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钛合金表面的活化处理、涂层合金重熔时液态停留时间以及喷焊后进行时效处理是影响合金元素扩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涂层 钛合金 火焰喷焊 界面扩散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钛的合成及其对甲基橙降解的光催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谦 李绍兴 +1 位作者 姜廷顺 陈康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6-1321,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通过水解钛酸正丁酯合成了介孔二氧化钛分子筛,探讨了合成条件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介孔二氧化钛的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通过水解钛酸正丁酯合成了介孔二氧化钛分子筛,探讨了合成条件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介孔二氧化钛的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介孔二氧化钛分子筛的孔径为4-4.3nm,用抽提的方法去除模板剂得到的介孔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比焙烧的要高。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检验了所合成介孔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钛 模板剂 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酸修饰剂对水热法制备金红石型TiO_2纳米棒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银花 孙岳明 +3 位作者 赵琛煊 吴敏 殷恒波 陈康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采用偏钛酸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TiOSO4溶液,采用碳酸钠水解,多元酸为表面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可控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的水热合成研究。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元酸修饰剂的加入... 采用偏钛酸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TiOSO4溶液,采用碳酸钠水解,多元酸为表面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可控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的水热合成研究。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元酸修饰剂的加入对TiO2纳米棒的尺寸大小及尺寸分布影响很大,并对修饰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修饰剂的位阻效应、羧基的络合作用及TiO2微晶表面的疏水性对TiO2纳米棒的大小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 金红石型TIO2 多元酸 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轧制钼带成形过程显微裂纹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青来 陈骏 +3 位作者 韩伟东 冯甜甜 李敏 陈康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6-190,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热场发射高分辨率电镜对厚度为0.2 mm交叉轧制钼带及其冷拉深成形和高应变速率激光冲击成形试件的微观组织及显微裂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交叉轧制钼带由排列紧凑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细长晶粒组成,拉伸断口呈薄层韧...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热场发射高分辨率电镜对厚度为0.2 mm交叉轧制钼带及其冷拉深成形和高应变速率激光冲击成形试件的微观组织及显微裂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交叉轧制钼带由排列紧凑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细长晶粒组成,拉伸断口呈薄层韧性断裂且晶内显微裂纹相互搭接;多晶钼带内部产生的显微裂纹均发生在晶间结合较弱的厚度方向中间区域,沿纤维晶界且相互搭接,仅在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弱界面结合强度时,弱界面将产生显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带 塑性变形 显微裂纹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奥氏体不锈钢粉末渗硅层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新民 王金兰 +1 位作者 陈康敏 潘励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了提高高镍铬含量不锈钢的抗渗碳性,探索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渗硅效果。通过扩散处理,在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了结构致密的渗硅层。应用SEM电镜和EDS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观察了渗硅层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结果表明,渗硅... 为了提高高镍铬含量不锈钢的抗渗碳性,探索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渗硅效果。通过扩散处理,在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了结构致密的渗硅层。应用SEM电镜和EDS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观察了渗硅层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结果表明,渗硅层厚度达50μm以上,为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渗层晶粒中由里到外的硅浓度分布区间为12.24%~20.93%;相应的微观组织的细密程度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与基体结合处呈纳米晶结构;显微硬度由里到外在406~477HV1N。缺口断裂法试验结果表明,渗硅层与钢基体结合十分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渗硅 奥氏体不锈钢 梯度材料 微观组织 纳米表面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医学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伍丽燕 植瑞东 陈康敏 《北方药学》 2013年第7期152-153,共2页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医学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校2011级6个三年制临床班,共计学生456名,年龄19~21岁。将1~3班共224人列为情景模拟组,4~6班共232人列为虚拟医学组。6个班均由同一富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医学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校2011级6个三年制临床班,共计学生456名,年龄19~21岁。将1~3班共224人列为情景模拟组,4~6班共232人列为虚拟医学组。6个班均由同一富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内科老师讲授理论课,理论课程内容均为内科学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理论课后,情景模拟组和虚拟医学组均在两周内用相同的学时进行实践。情景模拟组老师根据"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内各个不同的疾病,编写好不同的病例,学生以4~5人组成小组,随机抽取病例进行情景模拟。医学模拟组学生在Microsim医学模拟教学系统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各选取3个病例练习。实训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在1周后进行"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理论考试。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与虚拟医学教学模式均可在临床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整体评估下,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略优于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但两种模式互利互补,若能同时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情景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进给湿磨的表面硬化研究
17
作者 刘菊东 王贵成 +1 位作者 陈康敏 贾志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9,共4页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冷却方式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干式和湿式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缓进给湿磨并通过选择适当的磨削工艺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表面硬化层。在冷却液的作用下,湿磨表面硬化...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冷却方式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干式和湿式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缓进给湿磨并通过选择适当的磨削工艺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表面硬化层。在冷却液的作用下,湿磨表面硬化层具有与干磨表面硬化层相同的马氏体组织及变化趋势,但湿磨硬化层马氏体组织的变化梯度更为陡峭。湿磨硬化层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及耐磨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硬化层及完全硬化区深度有所减小。本文实现了非淬硬钢的缓进给湿磨表面硬化,在磨削加工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磨削 表面硬化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硬化层深度 残余应力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SiCp/Cu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和耐磨性能
18
作者 戴峰泽 许晓静 +2 位作者 陈康敏 花世群 蔡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0-193,共4页
以微米级(14mm)SiCp和微米级(10mm)铜粉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出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热挤压加工。研究了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导电、拉伸和耐磨性能,并与6-6-3锡青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Cp(14m... 以微米级(14mm)SiCp和微米级(10mm)铜粉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出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热挤压加工。研究了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导电、拉伸和耐磨性能,并与6-6-3锡青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组织致密,SiCp(14mm)分布均匀;随着SiCp(14mm)含量增加,导电性下降,硬度增高,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下降;在SiCp(14mm)含量为1~10vol%时,导电率为95.9%~82.2%IACS,硬度为84.5~89.2HV,抗拉强度为243.3~166.6MPa,伸长率为50.6%~23.0%;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5vol%SiCp(14mm)/Cu基复合材料磨损质量损失是6.5-0.4锡青铜1/18.3;SiCp(14mm)对对磨件产生犁削,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成混合中间层,提高了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SiCp/Cu基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耐磨性能 冷压烧结 陶瓷颗粒/铜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表面热爆合成耐热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明娟 王树奇 +3 位作者 杨子润 陈康敏 崔向红 魏敏先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利用钢熔体点燃Ti-C-3Ni-Al体系热爆反应,在钢件表面合成一层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对Ti-C-3Ni-Al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和热爆产物的形貌的分析,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形态及界面。结果表明:在熔融钢液作用下,Ti-C... 利用钢熔体点燃Ti-C-3Ni-Al体系热爆反应,在钢件表面合成一层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对Ti-C-3Ni-Al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和热爆产物的形貌的分析,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形态及界面。结果表明:在熔融钢液作用下,Ti-C-3Ni-Al体系反应完全,制备出TiC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发现,TiC的含量对表面复合材料的表面组织和界面结合有明显影响,随着TiC含量的提高,颗粒尺寸略有长大,复合材料更致密,与钢基体界面变为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TIC颗粒 NI3AL金属间化合物 热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法反应合成Al_3Ti/Al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小卫 王树奇 陈康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1-76,共6页
通过将5Al-Ti体系混合粉末预制块在一定温度下预热,原位制备出Al3Ti/Al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其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Al粉和Ti粉混合预热生成Al3Ti是由Al粉的熔化诱导;在高于热爆起始温度下预热时,Al3Ti直接以热爆反应机制生成;在... 通过将5Al-Ti体系混合粉末预制块在一定温度下预热,原位制备出Al3Ti/Al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其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Al粉和Ti粉混合预热生成Al3Ti是由Al粉的熔化诱导;在高于热爆起始温度下预热时,Al3Ti直接以热爆反应机制生成;在低于热爆起始温度下预热时,Al3Ti按扩散-热爆反应机制生成。预热温度、Ti粉粒度及冷却速度是影响材料组织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适当工艺制备出具有性能优异的Al3Ti/Al复合材料,其硬度是铝基体的3.6倍,耐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 反应合成 Al3Ti/Al 热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