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划分及沉积特征
1
作者 谢锐杰 甘衫衫 +2 位作者 王迎晓 李俊飞 陈希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51-55,1,共5页
采用地层旋回分析法开展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格架研究,选择工区关键井进行层序划分,建立石炭系小海子组精细层序格架。在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通过巴探4井、巴探7井等钻井的层序分析,石炭系小海子组可划分出两个层... 采用地层旋回分析法开展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格架研究,选择工区关键井进行层序划分,建立石炭系小海子组精细层序格架。在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通过巴探4井、巴探7井等钻井的层序分析,石炭系小海子组可划分出两个层序:CSQ5(小海子组下段)、CSQ6(小海子组上段)。CSQ5为低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B型层序;CSQ6为高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A型层序。以单井沉积相、连井剖面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为基础,结合地震、钻井等其他资料分析认为,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发育开阔台地相,进一步划分为台滩和滩间海亚相,CSQ5主要发育台滩、滩间海亚相;CSQ6主要发育滩间海亚相,台滩亚相是先巴扎工区储层的有利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沉积相 开阔台地 石炭系小海子组 巴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的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长永 陈希光 +5 位作者 李俊飞 宋志华 常少英 单祥 郭华军 厚刚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广泛发育薄层砂体,储层厚度约为10~20 m,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薄层砂体预测难度较大。为此,通过测井曲线、钻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广泛发育薄层砂体,储层厚度约为10~20 m,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薄层砂体预测难度较大。为此,通过测井曲线、钻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6个短期旋回。在每个短期旋回内,利用地震切片技术优选了6个地震反演切片,通过此方法识别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厚度约为140 m)内低位期、湖侵期、高位期、湖退期、湖侵期、湖泛期6个不同时期砂体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腹部地区地震资料可识别精度为中期旋回,在地震等时界面内提取多张地震反演切片,选取与井的短期旋回相对应的反演切片,6张反演切片有效地识别了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和叠置关系,把井的高频信息充分扩展到整个空间上。该方法既发挥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又发挥了井的高分辨率的作用,克服了地震分辨率的不足,深化了对短期旋回内薄层砂体沉积规律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砂体预测 短期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震切片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白垩系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充填模式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厚刚福 宋兵 +9 位作者 陈扬 王力宝 曾德龙 贾开富 窦洋 李亚哲 陈希光 彭博 郭华军 邹志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2,共9页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为三级层序界面,且阜康凹陷沉降中心附近发育多级坡折,为低位体系域砂体发育创造了条件,并提出大型坳陷湖盆坡折之下发育多期低位体系域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低位体系域砂体厚度大、面积广、储层优,侧向封堵条件优越,且研究区发育深层和浅层两组断裂,在垂向上构成“Y”形组合,可沟通烃源岩和低位体系域砂体,证实研究区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岩性油藏最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清水河组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发育对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俊鹏 张惠良 +4 位作者 张荣虎 杨学君 曾庆鲁 陈希光 赵建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之一,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埋深超过6 000 m,储层基质渗透率低,普遍小于0.1×10^(-3)μm^2。裂缝发育可以显著改善储层渗透率,分析、量化...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之一,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埋深超过6 000 m,储层基质渗透率低,普遍小于0.1×10^(-3)μm^2。裂缝发育可以显著改善储层渗透率,分析、量化裂缝发育特征,预测裂缝渗透率空间分布规律是该区天然气开发的关键问题。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碳氧同位素年代学分析与露头区全息激光扫描裂缝建模,结合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压压汞以及电子探针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方法,从静态定性到动态定量分析了裂缝发育对该区储层储集性的改造作用。克深气田构造裂缝以半充填剪切缝为主,有效开启度为0.2~1.5 mm。主要发育3期构造裂缝,不同期次裂缝受控于构造应力,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分布在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孔隙度整体小于0.1%,但可提升储层渗透率1~3个数量级,纵向上不整合面下方150 m以内发育裂缝改造的高渗流储层。早期和中期裂缝成为致密储层成岩胶结的通道,不利于连通孔喉的保存;晚期裂缝发育伴随油气充注期,对储层基质孔喉有溶蚀扩大的改造作用;微裂缝对储层孔喉沟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及局限性,仅沟通其开度10~100倍范围内的孔喉。总之,晚期形成的裂缝网络为储层的高渗流区,是气田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裂缝 储层 致密砂岩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成因——以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单祥 郭华军 +1 位作者 陈希光 窦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7,共9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八道湾组储集层致密化机理。结果表明...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八道湾组储集层致密化机理。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集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和高塑性岩屑含量的特征,经历了强压实作用、弱胶结作用和普遍的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强是八道湾组储集层致密化的最主要因素,而八道湾组煤系酸性成岩流体造成的强流体压实效应,以及高塑性岩屑含量造成的强静岩压实效应是导致八道湾组强压实作用的主要原因;中粗砂岩—粗砂岩塑性岩屑含量低,虽然流体压实效应较强,但静岩压实效应弱,储集层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北凸起 莫索湾凸起 侏罗系 八道湾组 致密砂岩储集层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南斜坡区风城组致密油藏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单祥 窦洋 +3 位作者 晏奇 陈希光 彭博 易俊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4-713,共10页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二段致密油藏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相类型、孔隙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为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由陆源碎屑、火山...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二段致密油藏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相类型、孔隙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为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由陆源碎屑、火山碎屑和自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积形成的储集层,按照沉积构造、岩石组分和粒度,将储集层岩相划分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纹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相和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4类优势储集岩相;储集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火山碎屑溶孔、矿物晶间孔、裂缝等,不同类型储集层孔隙直径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优势储集岩相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形成,火山灰脱玻化形成长英质胶结物加剧储集层致密化,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和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细粒火山灰含量相对较低,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好,是较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南斜坡区 风城组 致密油藏 储集层 岩相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时相控反演在辽河曙北地区沙四段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少治 王波 +2 位作者 宋兵 陈昌 陈希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辽河西部凹陷沙四段细粒沉积区发育的薄砂岩是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为解决受资料品质、岩性复杂、断裂发育的限制,曙北地区薄砂岩储层预测难度大且不准确的问题,在曙北地区沙四段薄砂岩储层中进行了等时相控波形指示模拟反演... 辽河西部凹陷沙四段细粒沉积区发育的薄砂岩是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为解决受资料品质、岩性复杂、断裂发育的限制,曙北地区薄砂岩储层预测难度大且不准确的问题,在曙北地区沙四段薄砂岩储层中进行了等时相控波形指示模拟反演应用。首先以沉积认识为指导,建立高频等时层序格架;然后根据地层及岩性组合特征开展正演模型分析,利用波形指示模拟反演软件的反演模块分别进行敏感曲线重构、等时相控建模和波形指示反演;最后采用门槛值法确定种子点,追踪砂体、刻画厚度,定量预测薄砂岩发育区。应用结果显示,砂岩预测厚度吻合率约为80%,砂体展布特征与实际地质规律相符,表明等时相控波形指示模拟反演可作为资料品质低、岩性复杂、断裂较发育地区薄砂岩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北地区 储层预测 薄砂岩 等时相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有效烃源岩分布及排烃特征
8
作者 宋兵 王波 +1 位作者 刘少治 陈希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为了明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排烃特征,采用生烃潜力法厘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模式,预测东营组、沙一、二段、沙三段3套有效烃源岩的展布特征,结合排烃率、排烃强度及地史分析,确定3套有效烃源岩的排烃... 为了明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排烃特征,采用生烃潜力法厘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模式,预测东营组、沙一、二段、沙三段3套有效烃源岩的展布特征,结合排烃率、排烃强度及地史分析,确定3套有效烃源岩的排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排烃门限深度为2300 m,排烃高峰埋深为3000 m,主排烃期和成藏高峰期为东营期;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基本覆盖全区,沙一、二段和东营组主要限于牛青洼陷;主排烃洼陷为牛青洼陷,总排烃量为10.14×10^(8) t,其中沙三段为9.63×10^(8) t,占总量的94.97%,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沙一、二段和东营组分别只占4.54%和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分布 排烃特征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东部凹陷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