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民歌在筝曲运用中的发展探究
1
作者 陈展宇 《黄河之声》 2025年第6期8-11,共4页
山西自古以来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歌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尧时期人民创作的《击壤歌》。筝,这一中国传统民间乐器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长久以来与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紧密交织,呈现出各地不同筝派的风格特点。山西筝乐的发展虽曾历经... 山西自古以来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歌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尧时期人民创作的《击壤歌》。筝,这一中国传统民间乐器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长久以来与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紧密交织,呈现出各地不同筝派的风格特点。山西筝乐的发展虽曾历经滞缓的阶段,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与地域魅力。文章在深刻剖析山西民歌在筝曲中巧妙运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其独特地域性音乐特征,完成对早期山西筝乐作品发展脉络的整体梳理,进而深入探研其发展薄弱的多方面原因,由此揭示山西筝乐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巧妙融合筝乐作品的深刻含义,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筝乐艺术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山西地方特色的筝乐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古筝 山西民歌 音乐风格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法在尺骨鹰嘴骨折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展宇 丁忠均 +1 位作者 董迎春 万智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组(A组)40例和单克氏针加压带组(B...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组(A组)40例和单克氏针加压带组(B组)4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B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B组,但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点,适合在不同的医院及不同情况下应用,在治疗中应选择好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加压外固定器 单克氏针加压带 尺骨鹰嘴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田伟华 徐克章 +4 位作者 邴鑫 翟俊峰 张治安 陈展宇 武志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1,共5页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量 产量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叶片氮含量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大勇 陈展宇 +4 位作者 徐克章 张治安 武志海 季平 张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氮含量 净光合速率 氮素光合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晓慧 徐克章 +5 位作者 张治安 陈展宇 武志海 陆静梅 杨光宇 杨春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主栽的28个大豆品种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表明,随着品种进化,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分别提高了18.03%和21.20%;而丙二醛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降低了26.20%。这些特性可能与现...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主栽的28个大豆品种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表明,随着品种进化,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分别提高了18.03%和21.20%;而丙二醛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降低了26.20%。这些特性可能与现代大豆品种抗逆性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叶片某些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大勇 王晓慧 +5 位作者 张治安 陈展宇 武志海 徐克章 杨光宇 杨春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对半野生、半栽培及栽培大豆叶片某些光合特性指标的比较研究表明,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和栽培大豆叶面积指数依次降低,而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随品种的进化而增加;从生育期的变化来看,3种类型大豆叶片比叶重和叶... 对半野生、半栽培及栽培大豆叶片某些光合特性指标的比较研究表明,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和栽培大豆叶面积指数依次降低,而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随品种的进化而增加;从生育期的变化来看,3种类型大豆叶片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苗期和结荚期较低,开花期较高,最大值出现在鼓粒期;3种类型大豆的光合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型变化,但以栽培大豆日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作用 比叶重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玉姣 徐克章 +3 位作者 陈展宇 李大勇 赵新宇 张治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9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液中的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FAA)的浓度、总量。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伤流液中含有...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9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液中的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FAA)的浓度、总量。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伤流液中含有大量的FAA;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增加了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FAA的浓度和总量,但铵态氮的浓度有所降低,其总量随着育成年代的变化不显著;同一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中的氮浓度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降低,氮总量由于受到其浓度和伤流强度的共同影响,表现为R4期最高,R2期次之,R6期最低。由此说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高了根系伤流液中含氮化合物的水平,R2期氮代谢最为旺盛,是大豆需氮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合理追施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伤流液 硝态氮 铵态氮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旱稻品种灌浆期抗旱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磊 陈展宇 +1 位作者 张治安 凌凤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166,共4页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4个旱稻品种,对其灌浆期旗叶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4个旱稻品种,对其灌浆期旗叶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大小表现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低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可用来说明旱稻品种之间的抗旱生理适应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保护酶活性 脯氨酸含量 丙二醛含量 细胞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镉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治安 陈展宇 徐克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对30μmol/L和50μmol/L 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适量的L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叶绿体Mg2+-ATPase活性的降低;能有效增强...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对30μmol/L和50μmol/L 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适量的L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叶绿体Mg2+-ATPase活性的降低;能有效增强或保护叶片抗氧化能力,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和H2O2含量,防止膜透性的增加;适量的La能保持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相对稳定,维持活性氧的代谢平衡。La对30μmol/L Cd胁迫的缓解能力较强,而对50μmol/L Cd胁迫的缓解能力较弱。La的最佳作用浓度为0.30μmol/L,高于0.50μmol/L的La则加剧Cd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镉胁迫 光合作用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位大豆籽粒中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鹏 陈思羽 +4 位作者 朱末 李亮 徐克章 张治安 陈展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7-371,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节位上大豆籽粒中5种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吉林38和吉农19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节位籽粒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11S、7S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各节位籽粒中所含脂肪酸... 为了研究不同节位上大豆籽粒中5种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吉林38和吉农19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节位籽粒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11S、7S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各节位籽粒中所含脂肪酸及11S、7S球蛋白含量不同。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而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则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上升。11S球蛋白含量随节位上升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1S球蛋白含量在中下部(4~9节位)含量偏低,上部(13~17节位)含量达到最高;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含量在节位中的变化规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的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呈负相关关系。11S/7S比值与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负相关关系,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节位 脂肪酸 11S球蛋白 7S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治安 陈展宇 +3 位作者 武志海 蔚荣海 张美善 徐克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10-2511,共2页
介绍了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层不同部位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思羽 刘鹏 +4 位作者 朱末 徐克章 李大勇 陈展宇 张治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4-660,共7页
为了解冠层不同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生理指标的差异,以吉农15号和吉农24号大豆品种为材料,根据植株高度将冠层平均等分成下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和上部5个部分,分析冠层不同部位种子萌发时子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 为了解冠层不同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生理指标的差异,以吉农15号和吉农24号大豆品种为材料,根据植株高度将冠层平均等分成下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和上部5个部分,分析冠层不同部位种子萌发时子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绝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冠层不同部位的产量。结果表明,冠层不同部位的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冠层的从下往上,子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子叶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小,绝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冠层不同部位的粒数、荚数和产量是随着冠层从下往上逐渐升高,但冠层上部的百粒重最小。说明,冠层下部、中下部的大豆种子更饱满,且萌发后,子叶新陈代谢旺盛,衰老缓慢,是优选良种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冠层 子叶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筝演奏力度的掌握技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展宇 《北方音乐》 2017年第24期42-42,共1页
作为民族乐器中的“仁智之器”,古筝长期以来受到我国广大民众的喜爱。基于此,本文就古筝演奏力度方面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古筝演奏力度的掌握技巧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古筝学习者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 古筝演奏 力度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叶片光合能力研究
14
作者 崔菁菁 张治安 +3 位作者 邸玉婷 武志海 陈展宇 吴春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为了探明吉林省第一时期(1958—1979年)、第二时期(1980—1999年)和第三时期(2000年以后)培育的水稻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其农艺性状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变化,以不同时期育成的2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在抽穗后测定并分析... 为了探明吉林省第一时期(1958—1979年)、第二时期(1980—1999年)和第三时期(2000年以后)培育的水稻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其农艺性状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变化,以不同时期育成的2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在抽穗后测定并分析其农艺性状、叶片特性和光合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第二时期育成品种的产量、有效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收获指数较第一时期显著增加,而株高显著降低。第三时期育成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剑叶光合能力和单株光合能力比第一期和第二时期显著增加。吉林省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第二时期较第一时期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农艺性状和叶片特征的遗传改良提高经济系数来实现的;而第三时期与第二时期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叶片特征变化不大,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叶片和植株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叶片 光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与“韵”在古筝演奏中的具体运用
15
作者 陈展宇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古筝演奏中“气”与“韵”至关重要,两者共同构成了古筝音乐的灵魂,“气”多指演奏者传达出的生命力和情感强度,“韵”关乎音乐的流畅性、连贯性以及艺术表现的深度。在实际的古筝演奏中,优秀的古筝演奏者能在感知音乐“气”的基础上,... 古筝演奏中“气”与“韵”至关重要,两者共同构成了古筝音乐的灵魂,“气”多指演奏者传达出的生命力和情感强度,“韵”关乎音乐的流畅性、连贯性以及艺术表现的深度。在实际的古筝演奏中,优秀的古筝演奏者能在感知音乐“气”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对不同乐曲“韵”味的理解和应用,在不同的乐段中寻找平衡点,保障音乐的流动性和连贯性。一、古筝演奏中“气”与“韵”的作用古筝演奏的“气”与“韵”构成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衡量演奏者技艺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气”通常被认为是音乐的内在生命力量,而“韵”则被理解为音乐的美感和节奏的韵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演奏 古筝艺术 传统音乐理论 音乐的美 古筝音乐 情感强度 内在生命力 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