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瑶 高彤 +2 位作者 张浩 孙尚德 陈小威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旨在为减控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s)的污染程度和监测其含量变化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且能同时对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溶液对样品进行碱水解反应12 min,用正己烷脱脂后... 旨在为减控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s)的污染程度和监测其含量变化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且能同时对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溶液对样品进行碱水解反应12 min,用正己烷脱脂后,再用苯基硼酸(PBA)溶液衍生化20 min,采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提取液氮吹至干,用少量乙酸乙酯复溶后,作为待测样液,设置质谱电离能量60 eV,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70%~92.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0%~6.17%,3-MCPDE和GEs分别在40~15 000μg/kg和200~15 000μg/kg较宽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6 0);该方法准确可靠,与进出口标准(SN/T 5220-2019)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采用该方法对24份常见市售食用油脂的3-MCPDE和GEs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3-MCPDE的检出率高达95.83%,平均含量为1 077.7μg/kg, GEs的检出率为79.17%,平均含量为1 074.8μg/kg,且棕榈油和米糠油的3-MCPDE含量和GEs含量远高于其他植物油。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的同时测定,另外,急需改善棕榈油和米糠油中3-MCPDE和GEs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肪替代物:油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与挑战
2
作者 贾佳 朱蒙蒙 +5 位作者 宋万荣 王勇浩 张静 魏安池 孙尚德 陈小威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0,152,共8页
为促进油凝胶作为脂肪替代物的综合利用,简要介绍了油凝胶的构建方法,并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脂肪替代物,油凝胶已被广泛用于多种食品配方中,如焙烤产品、人造奶油、肉制品、巧克力等,以... 为促进油凝胶作为脂肪替代物的综合利用,简要介绍了油凝胶的构建方法,并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脂肪替代物,油凝胶已被广泛用于多种食品配方中,如焙烤产品、人造奶油、肉制品、巧克力等,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同时提供固体质构而不改变液体油脂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然而,油凝胶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涉及其稳定性、成本效益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探讨油凝胶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对食品应用的影响,充分发挥油凝胶作为健康脂肪替代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脂肪替代物 食品应用 凝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皂皮皂苷与大豆分离蛋白协同构建高蛋白减脂植物基蛋黄酱及其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尹文俊 朱蒙蒙 +2 位作者 陈小威 孙尚德 王永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8,共7页
本研究利用天然皂皮皂苷(Quillaja saponin,QS)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稳定乳液凝胶的协同效应构建高蛋白、减脂的植物基蛋黄酱(plant-based mayonnaise,PM)。利用静态光散射、激光共聚焦、低形变流变学和质构特... 本研究利用天然皂皮皂苷(Quillaja saponin,QS)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稳定乳液凝胶的协同效应构建高蛋白、减脂的植物基蛋黄酱(plant-based mayonnaise,PM)。利用静态光散射、激光共聚焦、低形变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对比分析PM与两种市售蛋黄酱在外观、乳滴粒径大小与分布、硬度、涂抹性、热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以10%SPI和0.18%QS或10%SPI、0.18%QS和1%SPI凝胶颗粒(soy protein isolate gel particles,SGPs)为蛋白配料可构建出与商品蛋黄酱在外观、涂抹状态、质构以及流变特性上相媲美的高蛋白减脂PM(10%蛋白质与50%脂肪、11%蛋白质与40%脂肪,以质量分数计)。在该体系中,QS不仅赋予了高蛋白乳化制品黏度稀化的质构调节性,还赋予了SPI基乳液凝胶优越的热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本研究可为“高蛋白”“减脂”PM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食品 大豆分离蛋白 高蛋白食品 减脂食品 素蛋黄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毕赤酵母菌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制备零反式、低饱和人造奶油基料油
4
作者 张静 贾佳 +2 位作者 董帅豪 陈小威 孙尚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6,共7页
旨在低成本制备零反式、低饱和人造奶油基料油,以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油,采用国内外9种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制备人造奶油基料油,以固体脂肪含量(SFC)和滑动熔点为考察指标,筛选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脂肪酶,采用单因素实... 旨在低成本制备零反式、低饱和人造奶油基料油,以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油,采用国内外9种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制备人造奶油基料油,以固体脂肪含量(SFC)和滑动熔点为考察指标,筛选出一种经济且高效的脂肪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酶促酯交换的反应条件,并对比酶促酯交换反应前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TAG)组成以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国产毕赤酵母菌脂肪酶价格低廉且催化活性高;酶促酯交换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7%、反应时间28min、反应温度48℃;在最优条件下进行10倍放大实验,其5、25℃时的SFC分别为22.35%、11.67%;与酯交换前相比,酯交换产物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TAG由U3和S3型向S2U和SU2型转化,酯交换率为76.40%,中间熔点的TAG含量增加,高熔点和低熔点TAG含量降低,熔化所需热量减少,利口爽滑感更强。因此,国产毕赤酵母菌脂肪酶价格低廉,适宜作为酶促酯交换制备零反式、低饱和人造奶油基料油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脂肪酶 低饱和人造奶油基料油 酶促酯交换 高油酸葵花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制粒浸出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安晓东 陈小威 +3 位作者 杨磊 陈小军 吴朋 储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旨在验证改进型糠粞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为米糠制粒浸出工艺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采用风选分离糠粞、制粒烘干、平转浸出、负压蒸发、DTDC湿粕脱溶的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制取米糠原油,通过总结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和操作经验,改进了风选式糠粞... 旨在验证改进型糠粞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为米糠制粒浸出工艺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采用风选分离糠粞、制粒烘干、平转浸出、负压蒸发、DTDC湿粕脱溶的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制取米糠原油,通过总结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和操作经验,改进了风选式糠粞分离器,确定了颗粒化处理方式及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关键点的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糠粞分离器,糠粞分离效果良好,处理量大;以低温制粒烘干代替膨化进行米糠的颗粒化处理,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关键点的工艺参数为制粒温度60℃,颗粒直径3.7 mm,烘干机出料温度60℃,烘干后颗粒水分5%,浸出温度55℃,蒸发系统真空度70 kPa,第一蒸发器出油浓度85%、温度65℃,第二蒸发器出油浓度95%、温度98℃,汽提塔出油温度102℃,蒸脱机气相温度76℃。采用优化的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可改善米糠原油及糠粕品质,并可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糠粞分离 制粒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能井井深变化下的竖井溢洪道压强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小威 张宗孝 +1 位作者 刘冲 白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6-831,936,共6页
为研究竖井溢洪道内部关键部位的压强特性,在维持消能井井径D=7m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消能井井深做T_0=10.29m、T_0=12.29m、T_0=14.29m、T_0=16.29m四种变化方案,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了环形堰面、消能井段、压坡段的时均压强分布、变化... 为研究竖井溢洪道内部关键部位的压强特性,在维持消能井井径D=7m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消能井井深做T_0=10.29m、T_0=12.29m、T_0=14.29m、T_0=16.29m四种变化方案,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了环形堰面、消能井段、压坡段的时均压强分布、变化规律、脉动压强参数。结果表明:自由堰流下,环形堰面上压强值整体较小,在堰面曲线末端(测点19附近)堰面上产生了负压;消能井底板压强值较大,压强分布随井深的增大而更加均匀;压坡段压强变化随井深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增减规律;在压坡段顶部测点1处出现负压,但负压值很小,压坡段顶部压强整体值均较小;用测压管测量的时均压强波动数值和脉动压强数值相当;脉动压强的优势频率值小于1Hz,竖井内部水流的脉动压强属于低频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井 竖井溢洪道 时均压强 脉动压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高原地区光学湍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威 李学彬 +3 位作者 孙刚 刘庆 朱文越 翁宁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5期157-162,共6页
天文选址的决策和激光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掌握大气光学湍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HTP-2型温度脉动仪测量近地面湍流,用大气相干长度仪测量整层湍流积分效应。分析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实测数据,得到近地面光学湍流月平均和季平均的... 天文选址的决策和激光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掌握大气光学湍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HTP-2型温度脉动仪测量近地面湍流,用大气相干长度仪测量整层湍流积分效应。分析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实测数据,得到近地面光学湍流月平均和季平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早晚两个"转换时刻"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广义Hufnagel-Valley模式反演得到夜间、白天及"转换时刻"整层湍流廓线,比较了不同时刻湍流廓线的特点。在连续多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所得结论全面可靠,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湍流 Hufnagel-Valley模式 大气相干长度 等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与天然双亲皂苷相互作用及对食品乳液和泡沫的稳态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威 尹文俊 马传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70-276,共7页
植物蛋白基乳液和泡沫等界面主导食品存在制备困难、环境敏感、易失稳等问题,利用天然双亲皂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基于“分子-界面-油滴/气泡”多维尺度的策略可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本综述总结植物蛋白与天然双亲皂苷分子在水相与界面中的... 植物蛋白基乳液和泡沫等界面主导食品存在制备困难、环境敏感、易失稳等问题,利用天然双亲皂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基于“分子-界面-油滴/气泡”多维尺度的策略可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本综述总结植物蛋白与天然双亲皂苷分子在水相与界面中的相互作用、吸附和稳定行为,从分子层面到宏观层面揭示乳液和泡沫食品的构建和稳定关系,以期为植物基界面主导食品的开发制备、稳态化和功能特性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天然皂苷 相互作用 界面稳定 乳液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渠形式下深式短管进口泄流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小威 郑宏雅 +1 位作者 张宗孝 严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研究红岩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深式短管进口引渠形式由明渠改成涵洞后对其泄洪能力的影响,对其在明渠和涵洞两种形式下分别做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其水力特性。结果表明,较明渠形式,涵洞形式下的导流泄洪洞同水位下泄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为研究红岩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深式短管进口引渠形式由明渠改成涵洞后对其泄洪能力的影响,对其在明渠和涵洞两种形式下分别做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其水力特性。结果表明,较明渠形式,涵洞形式下的导流泄洪洞同水位下泄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下泄流量减小在导流泄洪洞进口为压力流状态时表现明显,且减小值随水位的升高而变大;大坝度汛期1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35%;运行期1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51%;运行期2 0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95%。建议在将红岩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深式短管进口引渠由明渠改成涵洞形式后,需关注导流泄洪洞的下泄流量减小问题,避免由于水库下泄流量不足引起的大坝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式短管进口 流量系数 泄流能力 漩涡 导流泄洪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参数估算气溶胶光学厚度方法的实验验证
10
作者 陈小威 翁宁泉 +2 位作者 孙刚 刘庆 李建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6,共6页
利用水平能见度和水汽压资料估算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和太阳辐射计实测数据对比,用均方根偏差和相对偏差评估估算方法的精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平均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估算值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估算方法存在系统偏差。提出修正因... 利用水平能见度和水汽压资料估算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和太阳辐射计实测数据对比,用均方根偏差和相对偏差评估估算方法的精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平均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估算值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估算方法存在系统偏差。提出修正因子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估算方法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气象参数 太阳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力井直径变化下竖井溢洪道压强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宗孝 刘冲 +1 位作者 白欣 陈小威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0-516,共7页
为研究消力井直径变化下竖井溢洪道内部各个重要部位的压强特征,在满足泄洪能力的前提下,保持消力井井深不变,分别对直径D0=6.5m、D0=9.1m、D0=11.05m三种方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洞内环形堰面段、竖井段、底板段、压坡段的沿... 为研究消力井直径变化下竖井溢洪道内部各个重要部位的压强特征,在满足泄洪能力的前提下,保持消力井井深不变,分别对直径D0=6.5m、D0=9.1m、D0=11.05m三种方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洞内环形堰面段、竖井段、底板段、压坡段的沿程时均压强特征、脉动压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环形堰面段在自由堰流时时均压强随堰上水头变化幅度不大,而在淹没堰流时各测点时均压强趋于静水压强沿程逐渐增大趋势;竖井段下部时均压强随堰上水头呈增大趋势;底板段和压坡段时均压强随直径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不大;在不同直径下消力池底板的优势频率都出现在2Hz内,属于低频率范围,不会对底板产生共振破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溢洪道 消力井 时均压强 脉动压强 水工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洪洞扭曲型挑坎数值模拟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冲 张宗孝 陈小威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探究验证泄洪消能工扭曲型挑坎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红岩河水库右岸泄洪洞末端扭曲型挑坎为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对扭曲型挑坎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域的整体流态及水面线高程与水工模型试... 为探究验证泄洪消能工扭曲型挑坎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红岩河水库右岸泄洪洞末端扭曲型挑坎为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对扭曲型挑坎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域的整体流态及水面线高程与水工模型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误差较小;挑距挑高及冲刷坑深度数据均显示挑坎布置合理,运行安全;下游冲刷趋势与流速紊动能分布均显示消能充分,水流顺利归河。为后期使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大交角狭窄河道情况及挑流鼻坎型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k-ε模型 VOF模型 扭曲型挑坎 冲刷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伴随物油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天雷 王颂博 +1 位作者 马传国 陈小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共4页
介绍了凝胶形成机理,总结了这些微量成分作为凝胶剂形成的油凝胶特性,为脂质伴随物油凝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脂质伴随物 植物油 油凝胶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伴随物功能及其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
14
作者 司天雷 王颂博 +1 位作者 马传国 陈小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共3页
介绍了常见脂质伴随物的的营养功能和一些脂质伴随物参与形成的油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对脂质伴随物作为凝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脂质伴随物 油凝胶 营养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远场扩展半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崔询 陈小威 +4 位作者 钱仙妹 朱文越 武鹏飞 闵令云 饶瑞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293,共10页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的远场有效半径是工程中较为关注的远场光斑特征,文中研究其快速计算方法。基于多场景下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波动光学仿真数据,建立了定标规律模型和3种人工智能模型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M...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的远场有效半径是工程中较为关注的远场光斑特征,文中研究其快速计算方法。基于多场景下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波动光学仿真数据,建立了定标规律模型和3种人工智能模型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MLP(Multilayer Perceptron)、MFTT(Modified Feature Tokenizer Transformer),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精度、泛化能力、样本量的影响和计算速度。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精度受训练集样本量的影响,小样本量下定标规律模型精度最高,大样本量下MFTT模型精度最高;数据分为70%的训练集和30%的测试集时,MFTT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36%;MFTT泛化能力最强,定标规律模型计算速度最快。希望为激光大气传输评估快速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传输 人工智能 定标规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制备富含多酚的荞麦浓缩蛋白及体外消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雅君 陈小威 +2 位作者 杨晓泉 郭健 王金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3,共7页
开发一种双酶结合膜分离的方法制备富含多酚的荞麦浓缩蛋白,系统比较了双酶法与传统碱溶酸沉法、盐提法在蛋白质及多酚的含量和回收率、溶解性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SDS-PAGE、氮释放量、胶束多酚释放量等,考察了荞麦浓缩蛋白的模拟体外... 开发一种双酶结合膜分离的方法制备富含多酚的荞麦浓缩蛋白,系统比较了双酶法与传统碱溶酸沉法、盐提法在蛋白质及多酚的含量和回收率、溶解性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SDS-PAGE、氮释放量、胶束多酚释放量等,考察了荞麦浓缩蛋白的模拟体外消化。结果表明:相对于碱溶酸沉法和盐提法,双酶法制备荞麦蛋白不仅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质量分数(49.07%)和最高的蛋白回收率(57.93%),而且多酚质量分数(11.35%)显著高于碱溶酸沉法(3.65%)和盐提法(2.67%),回收率更高达70.89%,多酚多以结合态与蛋白共存;体外消化试验后,3种残渣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相似,分子质量大于14.4 ku的组分全部裂解;此外,双酶法制备的荞麦蛋白氮释放量相对较低(43.30%),而胶束的多酚释放量高达2.05%,是良好的抗消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浓缩蛋白 多酚 双酶法 碱溶酸沉法 盐提法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脂生产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规律及其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曼 马传国 +1 位作者 陈小威 司天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4,共5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类激素污染物,在污染的食用油脂中均有存在。PAEs具有致畸、致突变、致癌以及生殖毒性,对食品安全带来高风险。目前,PAEs已被美国、日本、中国先后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也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类激素污染物,在污染的食用油脂中均有存在。PAEs具有致畸、致突变、致癌以及生殖毒性,对食品安全带来高风险。目前,PAEs已被美国、日本、中国先后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也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点监控对象。对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PAEs的迁移规律和脱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及展望,以期为食用油脂生产企业预防塑化剂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食用油脂 迁移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活性炭吸附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伟锋 马传国 +2 位作者 陈小威 司天雷 陈复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以碱炼脱酸玉米油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型号活性炭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吸附脱除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为自变量,ZEN脱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结果表明:H-1活性炭(油脂专用... 以碱炼脱酸玉米油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型号活性炭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吸附脱除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为自变量,ZEN脱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结果表明:H-1活性炭(油脂专用活性炭)对ZEN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条件为H-1活性炭添加量2.5%、吸附温度80℃、吸附时间20 min;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玉米油中ZEN脱除率为(87.11±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玉米赤霉烯酮 吸附 活性炭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怡文 陈小威 +2 位作者 孙尚德 毕艳兰 崔胜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27,共7页
为了解决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分析测定的技术难题,通过比较脂肪酸衍生化方法、优化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技术(GC)测定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锦葵酸和苹婆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碱式甲酯化对环丙烯脂肪酸的衍... 为了解决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分析测定的技术难题,通过比较脂肪酸衍生化方法、优化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技术(GC)测定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锦葵酸和苹婆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碱式甲酯化对环丙烯脂肪酸的衍生化效果最佳;优化的GC条件为DB-1ht毛细管柱,氮气流速0.6 mL/min,升温程序为从100℃以2℃/min的速度上升到220℃。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苹婆酸与锦葵酸回归方程(R^(2 )≥0.997)测得棉籽、棉籽饼和棉籽粕中的锦葵酸含量分别为2.62、0.68 mg/g和0.09 mg/g,苹婆酸含量分别为1.02、0.27 mg/g和0.04 mg/g。方法的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为棉籽及其饼(粕)中环丙烯脂肪酸的分析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环丙烯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甲酯化 苹婆酸 锦葵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纤维素油凝胶及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起华 马传国 +2 位作者 陈小威 宁雪莹 刘怡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近年来随着固态脂肪消耗的日益增加以及人们对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潜在危害的认知,油凝胶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已经确定多种油凝胶体系具有模仿传统塑性脂肪物理特性的功能,并且在食品体系中可以作为动物油脂的替代品。乙基纤维... 近年来随着固态脂肪消耗的日益增加以及人们对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潜在危害的认知,油凝胶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已经确定多种油凝胶体系具有模仿传统塑性脂肪物理特性的功能,并且在食品体系中可以作为动物油脂的替代品。乙基纤维素(EC)作为一种聚合物凝胶剂有着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所制备的油凝胶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行业中。综述了乙基纤维素油凝胶的制备、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国外食品中的应用,对于发掘其在食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并扩展到其他行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纤维素 油凝胶 制备 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