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世界遗产桥梁真实性原则的闽浙木拱廊桥保护措施研究
1
作者 陈舒洁 Antonio Candeias +1 位作者 陈宝春 逄博如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史桥梁日本锦带桥、瑞士教堂桥的保护与重建实例,对闽浙木拱廊桥防火和重建等与真实性高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关键保护措施。结果表明:遗产桥梁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应着重于其核心价值和功能性。闽浙木拱廊桥涂覆透明的防火涂料、在桥墩上砌筑防火分区隔离墙等有效的防火措施,属于非核心部分的改变,对遗产的真实性不造成实质损害,应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重建、重修是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不可或缺的手段,必要且合适的重建有利于其遗产价值的保护,应在继续传承好“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重建中的“原设计”和“原材料”,并挖掘和赋予新的遗产意义和价值。闽浙木拱廊桥保护的重点应在其特殊结构、建造工艺、多重功能等核心价值,灵活应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保护桥梁核心价值要素的真实性,并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木拱廊桥 世界遗产 桥梁遗产 真实性 防火 重建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受剪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宝春 陈逸聪 +1 位作者 周家亮 刘永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梁结构。为探究其抗剪性能,开展了9根模型梁的试验。分析了接缝数、接缝处剪力键数、剪跨比、UHPC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纵筋率等参数对试件变形、破坏模式、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PUCS-MCS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PUCS-MCS组合梁均为剪压破坏,所有梁在开裂前的荷载-挠度曲线差异不大,在开裂后刚度不断下降;PUCS-MCS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接缝处剪力键数、UHPC钢纤维掺量、配箍率和纵筋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干接缝数量增加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干接缝和剪力键,影响最小的是钢纤维掺量和配箍率,因此PUCS-MCS组合梁可不配箍筋,并可采用较低钢纤维掺量的U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预应力槽形节段梁 整体式混凝土板 组合梁 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m预应力UHPC箱梁抗弯性能试验及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熙伦 唐梓轩 +1 位作者 陈宝春 范冰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了解大尺寸预应力UHPC箱梁的抗弯性能,以预应力UHPC公路桥——河北石磁跨线桥为背景,设计、制作1片长30 m的足尺预应力UHPC箱梁模型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试验现象及裂缝分布、跨中荷载~位移曲线、受拉区UHPC及筋... 为了解大尺寸预应力UHPC箱梁的抗弯性能,以预应力UHPC公路桥——河北石磁跨线桥为背景,设计、制作1片长30 m的足尺预应力UHPC箱梁模型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试验现象及裂缝分布、跨中荷载~位移曲线、受拉区UHPC及筋材应力~应变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考虑普通钢筋配筋情况、预应力筋数、腹板厚度和底板厚度等参数对预应力UHPC箱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箱梁破坏时受压区UHPC未压溃、受拉区钢纤维被拔出,裂缝贯通底板;根据荷载~位移曲线,箱梁受力可分为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裂缝快速发展阶段和破坏阶段;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受拉区UHPC在纵筋屈服时仍能贡献抗拉能力;试验现象及力学指标实测值均说明了预应力UHPC箱梁抗弯能力还有很大富裕空间,可进一步优化。完全不配置普通钢筋的预应力UHPC箱梁仍能满足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底部预应力筋数增多可有效提高受压区UHPC的抗压强度利用率;腹板厚度过薄会造成腹板主拉应力过大问题,不宜薄于8 cm;采用体外预应力的方法可有效减薄底板所需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UHPC箱梁 抗弯性能 破坏形态 裂缝分布 结构优化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直拉试验方法与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简 李洋 +2 位作者 陈宝春 徐港 黄卿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1,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单轴拉伸(直拉)试验是分析UHPC抗拉性能和直拉本构关系的基础性试验,经过对其试件形状与尺寸的优化,试验成功率已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试件连接方式和局部加强方式的差异,各机...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单轴拉伸(直拉)试验是分析UHPC抗拉性能和直拉本构关系的基础性试验,经过对其试件形状与尺寸的优化,试验成功率已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试件连接方式和局部加强方式的差异,各机构试验成功率参差不齐。为进一步保证直拉试验成功率,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常见的四种试件连接方式和三种试件局部加强方式对试验成功率的影响,比选出最优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面内夹持装置具有连接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适合推广。但夹具的尺寸加工误差或微变形可能导致其与试件的接触面变窄、加剧夹持引发的试件应力集中,致使主裂纹位于测距范围之外;试件与夹具的接触区域进行柔性加强(粘贴碳纤维布)和刚性加强(粘贴铝片)均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试验成功率。此外,采用比选的直拉试验方法,探究了钢纤维长径比和体积率对UHPC直拉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通过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监测探究了UHPC在直拉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利用声发射参数(累积计数比)构建损伤因子,得到了考虑钢纤维影响的UHPC直拉损伤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直拉试验 连接装置 加强方式 钢纤维特征参数 直拉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综述 被引量:452
5
作者 陈宝春 季韬 +3 位作者 黄卿维 吴怀中 丁庆军 詹颖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共24页
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提出与世界各国的研究概况、UHPC的基本制备原理与技术指标;对UHPC材料制备技术、超高性能机理、材料性能、工程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基体材料组成、凝结硬化过程与细观结构,纤维增强增韧机理细... 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提出与世界各国的研究概况、UHPC的基本制备原理与技术指标;对UHPC材料制备技术、超高性能机理、材料性能、工程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基体材料组成、凝结硬化过程与细观结构,纤维增强增韧机理细观力学分析,组成设计与制备技术,材性测试方法与指标体系,基于工程应用的研究与创新性应用研究,经济性和标准与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UHPC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环保、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UHPC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制备技术 材性 工程应用 细观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7
6
作者 陈宝春 韦建刚 +1 位作者 周俊 刘君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1,共12页
共收集到截止2015年1月的已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413座(跨径不小于50m)。统计分析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修建的数量不断增多、跨径不断增大。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公路、城市桥梁中的应用仍是主体,在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的应用不... 共收集到截止2015年1月的已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413座(跨径不小于50m)。统计分析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修建的数量不断增多、跨径不断增大。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公路、城市桥梁中的应用仍是主体,在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在结构体系方面,上承式、中承式、拱梁组合式、飞鸟式和下承式刚架系杆拱5大类,仍为主要应用的桥型,占总数的85%。在截面形式方面,以圆钢管混凝土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单圆管、哑铃形和桁式是应用的主流。提篮拱被应用于各种桥型,尤其是大跨度铁路桥。无风撑拱主要应用于120m跨径以下的桥梁,且以斜靠拱和拱梁组合桥为主,截面多采用横向刚度较大的形式。拱肋的材料强度不断地提高,钢管以Q345钢为主,混凝土以C40、C50为主。虽然对桥面系强健性的重视在不断提高,然而强健性好的整体式和具有加劲纵梁的悬吊桥面系的应用还不够普及。钢管拱的架设方法仍以支架法、悬臂法和转体法3种为主,其中悬臂拼装法应用最多,适用跨径最大范围也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 统计 应用 结构形式 构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进展 被引量:138
7
作者 陈宝春 韦建刚 +4 位作者 苏家战 黄伟 陈逸聪 黄卿维 陈昭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0,共11页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近年来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热点的情况,首先统计分析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项目的数量,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UHPC学术会议,然后综述了各国UHPC实际工程应用进展和标准制定进展,最后对UHP...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近年来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热点的情况,首先统计分析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项目的数量,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UHPC学术会议,然后综述了各国UHPC实际工程应用进展和标准制定进展,最后对UHPC最低抗压强度、定义、工程应用和标准制定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国UHPC研究的广度、深度与系统性不断增强,已成为国际UHPC研究的重要力量,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UHPC实际工程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作为实际工程应用重要基础的UHPC标准(含规程、规范和指南)在不断的制订与更新之中,中国有关UHPC地方、协会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呈井喷式现象,其中中国依托亚洲混凝土联合会,正在编制的亚洲UHPC材料和结构设计指南将成为第1个有关UHPC的国际团体标准;目前仍无法设计一个全球均可接受的UHPC强度最低要求和UHPC定义;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建议中国的UHPC抗压强度最低要求定在120~130 MPa之间;中国在UHPC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工程应用 标准制定 强度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桥强健性设计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宝春 范冰辉 +2 位作者 余印根 吴庆雄 黄冀卓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解决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系强健性不足的问题,从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角度提出强健性设计的要点。总结结构强健性的概念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按严重程度将拱桥断索事故分为三级,据此提出吊杆不破断、桥面系在吊杆破断时... 为解决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系强健性不足的问题,从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角度提出强健性设计的要点。总结结构强健性的概念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按严重程度将拱桥断索事故分为三级,据此提出吊杆不破断、桥面系在吊杆破断时不落梁的强健性设计要求。基于强健性将不同结构的桥面系分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对桥梁主结构的强健性设计提出建议:对于吊杆,应进行强健性设计对应的破坏安全极限状态设计计算;对于第四类桥面系,其加劲纵梁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与承载力;对于刚架系杆拱,应加强系杆的强健性设计,并应使下部结构具有足够的抗水平推力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钢管混凝土结构 桥面系 吊杆 主拱 强健性设计 破坏安全极限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宝春 秦泽豹 +1 位作者 彦坂熙 陈友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4,共5页
提出钢管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采用纤维单元模型的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模型拱进行的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钢管混凝土拱受力全过程的非线性性能。分析还表明,钢管混凝土拱的受力应... 提出钢管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采用纤维单元模型的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模型拱进行的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钢管混凝土拱受力全过程的非线性性能。分析还表明,钢管混凝土拱的受力应考虑双重非线性问题,其中材料非线性的影响要大于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钢管混凝土 非线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座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拱桥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宝春 黄卿维 +3 位作者 王远洋 郭斌 罗霞 江世好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超高的抗压强度,极适合于在以受压为主的拱结构中应用。该文介绍了中国第一座超高性能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与施工,该桥跨径10m,拱肋厚度仅10cm,充分显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拱桥中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人行桥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拱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陈宝春 陈康明 赵秋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该文简要回顾了中国钢拱桥的发展历程,收集了大量中国已建和在建的钢拱桥的基本资料,对其数量、跨径、结构形式、主拱构造、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其与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钢... 该文简要回顾了中国钢拱桥的发展历程,收集了大量中国已建和在建的钢拱桥的基本资料,对其数量、跨径、结构形式、主拱构造、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其与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钢拱桥发展很快,数量迅速增加,且以大跨径为主。从总体数量来看,跨径在200 m以下的建得最多,但与钢管混凝土拱桥和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跨径350 m以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结构方面基本上为无铰拱,中下承式达80%以上。矢跨比以1/4~1/5最多,拱肋以箱形为主,桁肋为辅,桁肋的杆件也以箱形截面为主,没有型钢或钢管杆件。施工方法以悬臂和支架法为主,也发展了其他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拱桥 现状 调查 分析 结构 跨径 施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7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1
12
作者 陈宝春 刘福忠 韦建刚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3,共8页
截至2010年6月,共收集整理了327座跨径不小于50 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资料。统计分析了其建设趋势、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总体状况和跨径范围、施工方法等技术指标以及矢跨比、拱轴线形、拱肋截面、横撑等结构参数。可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 截至2010年6月,共收集整理了327座跨径不小于50 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资料。统计分析了其建设趋势、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总体状况和跨径范围、施工方法等技术指标以及矢跨比、拱轴线形、拱肋截面、横撑等结构参数。可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研究者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统计 应用 结构形式 构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宝春 陈友杰 刘玉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提出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的概念 ,介绍了试验桥—福建省福鼎市山前大桥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钢管 钢管混凝土 复合拱桥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拱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宝春 韦建刚 林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9,共7页
对钢管混凝土拱和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拱进行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建立了双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模型拱的挠度、钢管应变、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影响、管内混凝土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内混凝土提... 对钢管混凝土拱和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拱进行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建立了双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模型拱的挠度、钢管应变、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影响、管内混凝土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内混凝土提高拱的极限承载力的能力与拱的加载工况有关,当拱以受弯为主时,这种提高作用较小,当拱以受压为主时,这种提高作用较大;在受力全过程中,材料非线性的影响是主要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是次要的,但由于存在耦合作用,分析时应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影响;对于复合拱,拱肋在变刚度靠空钢管一侧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与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混凝土 复合拱 面内 试验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陈宝春 欧智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41,共10页
进行共计22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极限承载力试验,试验参数为长细比和偏心率。介绍试验过程和试件的破坏形态,对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承载力及组成构件的受力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格构柱的柱肢以受压为主,缀管受力较小... 进行共计22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极限承载力试验,试验参数为长细比和偏心率。介绍试验过程和试件的破坏形态,对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承载力及组成构件的受力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格构柱的柱肢以受压为主,缀管受力较小且处于弹性阶段。近载侧柱肢在试件进入非线性后紧箍效应开始发生作用且不断增大。格构柱破坏时有较明显的面内弯曲,属整体破坏。随着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增大,构件整体侧向挠度增大、极限承载力降低。长细比和偏心率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本上是独立的,格构柱总体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可采用分离的偏心率折减系数和长细比折减系数相乘来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偏心率折减系数可采用与单圆管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相似的公式计算;长细比折减系数计算中,换算长细比可应采用简化的放大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格构柱 长细比 偏心率 试验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宝春 李鑫 +2 位作者 马红英 王哲 陈淑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期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和皮神经的声像图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寻求影像学依据。方法75例拟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病变位于躯干54例,四肢近端21例。采用直接扫查法,用10MHz彩色...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期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和皮神经的声像图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寻求影像学依据。方法75例拟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病变位于躯干54例,四肢近端21例。采用直接扫查法,用1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病变处皮肤层及皮下组织层厚度、皮神经直径和各层回声情况,以患者健侧对应部位为对照。结果67例确诊为带状疱疹,高频超声显示出疹前期及红斑丘疹期患者病变处与健侧比较皮肤层及皮下组织层明显增厚(P<0.01),皮神经直径明显增大(P<0.01),回声均减低;水疱期患者病变处皮肤层及皮下组织层未见明显增厚(P>0.1),回声未见明显减低;但皮神经直径仍可见增大(P<0.01),回声减低。结论高频超声检测带状疱疹患者(特别对早期不典型患者)皮肤和皮神经声像图表现异常,为临床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带状疱疹 皮肤 皮下组织 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陈宝春 欧智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3,共9页
提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应用ANSYS通用程序对试件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对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进行偏心率、长细比和构造参数的影响分析。对国内CECS 28∶90、JCJ 01-89和DL/T 5085-1999 3个钢管混凝土... 提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应用ANSYS通用程序对试件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对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进行偏心率、长细比和构造参数的影响分析。对国内CECS 28∶90、JCJ 01-89和DL/T 5085-1999 3个钢管混凝土设计规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ECS28∶90规程的偏心率折减系数计算公式较合理。柱肢的钢材种类和混凝土强度对稳定系数的影响较大,通过算例数值分析,提出换算长细比的材料修正系数γ的计算方法。斜缀条交角等构造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整体承载力的影响均很小,验证了换算长细比的放大系数简化算法的合理性,并对国内3个规程中换算长细比的计算方法提出修正建议。最后,给出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的合理实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格构柱 长细比 极限承载力 计算方法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抗倒塌能力鲁棒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宝春 黄冀卓 余印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从设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设计责任等方面分析了桥梁事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通过吸取已有桥梁事故的经验教训,从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两方面对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倒塌能力、保证桥梁的整体牢固性(即鲁棒性)提出了若干设计建议。研究对提高桥... 从设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设计责任等方面分析了桥梁事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通过吸取已有桥梁事故的经验教训,从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两方面对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倒塌能力、保证桥梁的整体牢固性(即鲁棒性)提出了若干设计建议。研究对提高桥梁的抗倒塌能力、帮助设计人员增强桥梁设计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设计 垮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桥型构思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宝春 王远洋 黄卿维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介绍了波形钢腹板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发展概况和国外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型桥梁结构,并以重庆万州长江大桥为原型进行了试设计,对试设计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桥型在减轻拱... 介绍了波形钢腹板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发展概况和国外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型桥梁结构,并以重庆万州长江大桥为原型进行了试设计,对试设计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桥型在减轻拱圈自重、方便施工、缩短工期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越性,为混凝土拱桥向大跨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波形钢腹板 混凝土结构 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伸缩缝桥梁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宝春 王晨辉 +1 位作者 薛俊青 黄福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无伸缩缝桥梁(无缝桥)取消了伸缩装置(伸缩缝),从根本上免除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应。针对中国无缝桥的建设趋势、应用类型、区域分布、桥长、上部与下部结构、引板等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 无伸缩缝桥梁(无缝桥)取消了伸缩装置(伸缩缝),从根本上免除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应。针对中国无缝桥的建设趋势、应用类型、区域分布、桥长、上部与下部结构、引板等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建成无缝桥70座;无缝桥在经济发达国家应用广泛,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无缝桥修建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开始增速加快,整体桥的应用比例上升;无缝桥应用省份不断扩大,新增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无缝桥以中小跨径桥梁为主,总长不长,在多跨桥中应用较多;上部结构以混凝土空心板为主;下部结构中,柱式埋置式桥台在各种无缝桥中均有较多的应用,且整体桥较多采用薄壁轻型桥台,半整体桥和延伸桥面板桥较多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墩以混凝土桩柱式为主,引板主要采用面板式引板;今后应增加无缝桥的应用数量和地区,加大整体桥的推广力度和无缝化改造的研究与应用,扩大无缝桥的跨径、桥长、曲率半径、斜交角的应用范围,推动中国无缝桥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无缝桥 统计分析 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