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在银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青霄 曾祥彬 +1 位作者 明章银 陈宏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3,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特征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晰、覆盖银色鳞屑的红斑或斑块。除了皮肤损害外,银屑病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中重度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银屑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作为重要的血... 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特征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晰、覆盖银色鳞屑的红斑或斑块。除了皮肤损害外,银屑病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中重度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银屑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作为重要的血液成分,不仅在血栓形成和止血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参与免疫调节和血管生成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银屑病中血小板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期望为未来研究血小板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小板 炎症 免疫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新培 罗婧怡 +33 位作者 聂兰兰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邵涛 方志 金珊珊 赵亚军 张远涛 邹亮 王晓龙 李和平 张宇 刘东平 杨德正 陈支通 黄青 程诚 吴淑群 刘巧珏 裴学凯 闫旭 程鹤 熊青 石琦 宋珂 曹颖光 陈宏翔 冯爱平 夏育民 白帆 杨春俊 杨润功 何光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55-3579,共25页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996年第一篇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论文发表以来,等离子体医学领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核心科学问题亟需解决。文中对等离子体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和等离子体的生物安全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医学在微生物消杀、伤口愈合、癌症治疗、经皮给药和皮肤病治疗等重要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于制定等离子体医学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平台以及共享数据库和标准装置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最后,对等离子体医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医学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源 等离子体诊断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与mtrR基因点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宏翔 涂亚庭 +2 位作者 林能兴 黄长征 张丽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多传递耐药(mtr)外排系统中mtrR基因点突变与淋球菌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分离出55株淋球菌流行株。利用小量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取淋球菌DNA,PCR扩增16株淋球菌mtrR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 目的探讨多传递耐药(mtr)外排系统中mtrR基因点突变与淋球菌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分离出55株淋球菌流行株。利用小量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取淋球菌DNA,PCR扩增16株淋球菌mtrR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淋球菌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占76.36%(42/55)。4株敏感株和2株耐青霉素淋球菌无mtrR基因突变,10株多重耐药株均有mtrR基因点突变,表现为3种点突变形式:6株发生了第45位Gly(GGC→GAC)Asp,3株发生了第14位His(CAC→CGC)Arg,1株发生了第51位Phe(TTC→GTC)Val。结论淋球菌mtrR基因第45位Gly(GGC→GAC)Asp、14位His(CAC→CGC)Arg和第51位Phe(TTC→GTC)Val突变与淋球菌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淋球菌 淋病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terer-Siwe病1例
4
作者 陈宏翔 黄长征 +5 位作者 李家文 吴志洪 严小枫 李娟 谭明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4-675,共2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罕见的原因未明的疾病,又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病和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其中Letterer—Siwe病极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Letterer-Siwe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7、促炎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贺琪 皮先明 +3 位作者 石全 陈宏翔 李家文 杨迎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A治疗8周,应用PASI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A治疗8周,应用PASI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与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IL-37、IFN-γ、IL-4和IL-17的蛋白和m RNA含量。结果:银屑病组外周血IL-37、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IL-37含量在治疗4周时轻度降低(P>0.05),治疗8周时显著降低(P<0.001);银屑病组PASI评分、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4、8周时均显著降低(P<0.05);IL-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中,PASI评分与IL-37、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IL-37亦与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ASI评分和IL-37均与IL-4无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高表达与PV发病有关,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IFN-γ和IL-17的含量变化相关,但变化程度并不一致,且与IL-4含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 白细胞介素-37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b和p53在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贺琪 岳青 +3 位作者 皮先明 石全 陈宏翔 李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b在人类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53和p33ING1b在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银屑病组)、28例BCC皮损(...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b在人类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53和p33ING1b在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银屑病组)、28例BCC皮损(BCC组)和14例正常表皮(正常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结果:p53在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和BCC组中表达递增,p33ING1b在3组中表达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银屑病组和BCC组中,p53与p33ING1b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p53和p33ING1b协同作用于增生性皮肤病的局部皮损,是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33ING1B 银屑病 基底细胞癌 IN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5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贺琪 皮先明 +3 位作者 石全 李家文 杨迎香 陈宏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 RNA-155(mi R-155)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皮损组)和非皮损区(非皮损组)中的mi R-155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对... 目的:探讨micro RNA-155(mi R-155)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皮损组)和非皮损区(非皮损组)中的mi R-155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mi R-155含量与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mi R-155和IL-17A在皮损组和非皮损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在皮损组中的表达高于非皮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皮损组中,mi R-155和IL-17A含量分别与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mi R-155和IL-17A含量之间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mi R-155的过表达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银屑病中mi R-155的过表达与Th17细胞的功能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寻常型银屑病 TAQMAN探针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C1-IGFBP7诱导恶性黑素瘤SK-MEL-28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嵘祎 樊翌明 +3 位作者 涂亚庭 陈宏翔 沈琴 许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IGFBP7)表达质粒(pEGFC1-IGFBP7),研究IGFBP7对恶性黑素瘤细胞SK-MEL-28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C1-IGFBP7质粒,并将pEGFC1-IGFBP7质粒及空质粒分...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IGFBP7)表达质粒(pEGFC1-IGFBP7),研究IGFBP7对恶性黑素瘤细胞SK-MEL-28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C1-IGFBP7质粒,并将pEGFC1-IGFBP7质粒及空质粒分别转染入SK-MEL-28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转染效率,Annexin-FITC/PI检测转染后SK-MEL-28细胞的凋亡。结果:成功构建pEGFC1-IGFBP7质粒,用Effectene试剂能将pEGFC1-IGFBP7质粒有效转染入SK-MEL-28细胞,转染效率达6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EGFC1-IGFBP7可明显促进SK-MEL-28细胞凋亡,转染24h后的凋亡率达(28.4±2.57)%,转染空质粒及未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0.44)%和(6.4±0.71)%(F=406.138,P<0.05)。结论:pEGFC1-IGFBP7能有效诱导黑素瘤SK-MEL-28细胞凋亡,为IGFBP7为基础的黑素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 黑素瘤 SK-MEL-28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指导序列逆转淋球菌多重耐药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志洪 陈宏翔 +6 位作者 陈嵘袆 帅俊 许莉 俞莺 严小枫 李家文 涂亚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指导序列(external guide sequence,EGS)在体外逆转淋球菌多重耐药株为敏感株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多传递耐药(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mtr)系统中MtrC基因,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GS重组质粒pET-28a(+)-EGS-M... 目的研究外源指导序列(external guide sequence,EGS)在体外逆转淋球菌多重耐药株为敏感株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多传递耐药(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mtr)系统中MtrC基因,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GS重组质粒pET-28a(+)-EGS-MtrC,采用常规CaCl2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淋球菌中,通过菌落PCR进行鉴定,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阳性转化菌在含不同浓度氨苄西林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测定淋球菌转化前后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PCR结果显示阳性转化菌含有预期大小的转化片段;多重耐药淋球菌在浓度为50、100μg/ml的氨苄西林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在含100μg/ml氨苄西林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50μg/ml氨苄西林培养基中生长受抑制。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MIC值均有明显下降。结论pET-28a(+)-EGS-MtrC转化淋球菌成功;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部分恢复了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转化菌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外源指导序列 多传递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药淋球菌菌株IR基因突变与mtrC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霞 林能兴 +5 位作者 胡志国 黄长征 刘志香 陈宏翔 林云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3-76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耐药淋球菌菌株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mtrC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索mtr系统介导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扩增含IR区的目的基因并对扩... 目的:研究不同耐药淋球菌菌株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mtrC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索mtr系统介导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扩增含IR区的目的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同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mtr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株敏感株及5株仅耐青霉素菌株无IR区基因突变,16株多重耐药菌株中IR区均有碱基A/T缺失。敏感株mtrC转录水平显著低于耐药株(P<0.05),而耐药菌株组中IR区碱基突变组mtrC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无突变组(P<0.05)。结论:淋球菌染色体mtrR启动子区域的IR区基因突变会引起mtrC基因转录增加,进而提高奈瑟淋球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基因突变 反向重复序列 反转录-PCR mtr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盐酸万乃洛韦治疗23例水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继权 盛晚香 +1 位作者 陈宏翔 郑楷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应用万乃洛韦治疗 2 3例水痘患者 ,年龄小于 12岁者 ,按 10 m g/ (kg· d)分 2次口服 ,疗程 6 d;年龄大于 12岁者 ,按 30 0 mg/次 ,每 d2次口服 ,疗程 6 d。结果 2 3例患者痊愈 2 2例 ,显效 1例 ,治愈率 95 .6 5 %,有效率10 0 %,说... 应用万乃洛韦治疗 2 3例水痘患者 ,年龄小于 12岁者 ,按 10 m g/ (kg· d)分 2次口服 ,疗程 6 d;年龄大于 12岁者 ,按 30 0 mg/次 ,每 d2次口服 ,疗程 6 d。结果 2 3例患者痊愈 2 2例 ,显效 1例 ,治愈率 95 .6 5 %,有效率10 0 %,说明万乃洛韦治疗水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盐酸万乃洛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5蛋白在银屑病、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12
作者 黄琨 林能兴 +4 位作者 吴艳 陈宏翔 李家文 涂亚庭 刘厚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6-498,560,共4页
目的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银屑病、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上述疾病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相对比,以寻找一种新的反映皮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CM5蛋白和PCNA蛋白在16... 目的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银屑病、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上述疾病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相对比,以寻找一种新的反映皮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CM5蛋白和PCNA蛋白在16例寻常性银屑病、16例鲍温病、38例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计算其标记指数。结果①银屑病组、鲍温病组和鳞状细胞癌组中MCM5蛋白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各研究组中,MCM5和PCN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相似。结论MCM5蛋白是检测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鳞状细胞癌 鲍温病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细胞增殖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3抗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研究
13
作者 许莉 陈宏翔 +3 位作者 俞莺 谭明 李娟 涂亚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23在抗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单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与处理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前注射重组白介素23)。用平皿稀释... 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23在抗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单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与处理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前注射重组白介素23)。用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脾脏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制作肾、脾脏组织病理学标本,评估其病理学分级;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结果感染后2、3、7 d,处理组肾脏CFU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处理组脾脏组织CFU值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处理组较对照组感染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白介素23在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白细胞介素23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增生厚皮症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蓉 陈宏翔 +5 位作者 张晶 杨凌云 李家文 王椿森 涂亚庭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1-462,共2页
患者男,26岁。双手(足)指(趾)末端增生、肥厚7年,额部及头皮皮肤增厚5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07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确诱因双手(足)指(趾)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渐呈鼓槌状,膝关节肿胀,有间断性关节疼痛,随... 患者男,26岁。双手(足)指(趾)末端增生、肥厚7年,额部及头皮皮肤增厚5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07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确诱因双手(足)指(趾)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渐呈鼓槌状,膝关节肿胀,有间断性关节疼痛,随后双手及双踝、足背肿胀,无明显疼痛。于当地医院按“风湿病”治疗,无明显效果。5年前患者额部及头皮皮肤渐增厚,出现折皱,面部和头皮表面异常油腻,并出现手、足多汗。既往有“血吸虫病”病史10年,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患者智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增生厚皮症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h17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超 向华国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89,495,共7页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Th17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建立银屑病样的小鼠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分析研究银屑病样皮损炎症状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血中T细胞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Th17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建立银屑病样的小鼠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分析研究银屑病样皮损炎症状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血中T细胞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体外分离的T细胞中Jak/Stat3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RORc-t mRNA的表达。结果他克莫司治疗能改善IMQ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减少银屑病皮损处浸润的CD3+T细胞数,减少循环血中CD4^+和CD8^+T细胞数,并降低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7A、TNF-α、IL-6、IFN-γ、IL-10、IL-4和IL-2)水平。此外,他克莫司可抑制Th17细胞分化和体外分离的T细胞分泌IL-17A,抑制Th17细胞中的Jak/Stat3信号通路,上调银屑病皮损处细胞信号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结论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h17相关炎症,减轻银屑病样皮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他克莫司 辅助性T细胞17 咪喹莫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超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和BD稳定期(stable BD,SBD)患者(n=8),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结果 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上升[(34.72±12.87)%vs.(25.36±8.24)%,P<0.05],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9.32±4.57)%vs.(7.24±3.36)%,P>0.05];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2.54±1.63)%vs.(0.76±0.25)%,P<0.05];ABD患者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也明显升高[(8.79±3.41)%vs.(3.04±1.25)%,P<0.05]。结论 ICOS在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CD28分子,提示患者体内仅表达ICOS分子的细胞同样也可能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BD的治疗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小鼠中的表达
17
作者 张平 俞莺 +1 位作者 胡枫 陈宏翔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观察Tc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小鼠的表达。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局部皮肤涂抹5%咪喹莫特软膏60 mg·d^(-1),连续7 d。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出小鼠血液细胞毒性Tc17细胞... 目的观察Tc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小鼠的表达。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局部皮肤涂抹5%咪喹莫特软膏60 mg·d^(-1),连续7 d。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出小鼠血液细胞毒性Tc17细胞与辅助性Th17细胞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Tc17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22、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Tc17与Th17细胞占比分别为(4.63±0.10)%,(8.30±1.6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30±0.07)%,(1.47±0.40)%,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Tc17细胞中IL-17A、IL-22、RORγt和STAT3表达量分别为(3.13±0.49),(2.41±0.22),(3.35±0.22),(2.02±0.4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95±0.21),(1.11±0.10),(1.09±0.27),(0.89±0.17),模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Tc17细胞参与银屑病样皮炎过程,且分化及作用机制与Th17相似;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能模拟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 Tc17细胞 银屑病样皮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瘙痒相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天一 李丽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瘙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刺激性感觉,可由机械、温度、电、内/外源性化学刺激引起。瘙痒的形成需要致痒剂、瘙痒相关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参与,但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为代表的众多瘙痒离... 瘙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刺激性感觉,可由机械、温度、电、内/外源性化学刺激引起。瘙痒的形成需要致痒剂、瘙痒相关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参与,但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为代表的众多瘙痒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研究瘙痒,尤其是慢性瘙痒产生的机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从而找到有效抑制瘙痒的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就目前已知的参与瘙痒信号产生和传递的各型离子通道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瘙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酸敏感离子通道 力响应离子通道部件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治疗中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葛李洋 林世颖 陈宏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银屑病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在银屑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展...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银屑病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在银屑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限于各种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依然是银屑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银屑病治疗中的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内容进行综述,期望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系统用药 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