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作用下地聚物隔离墙材料渗透特性演化及微观机制研究
1
作者 薛钦培 陈宏信 +2 位作者 冯世进 刘晓轩 谢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竖向隔离墙是限制污染物迁移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现场管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传统隔离墙材料极易发生性能劣化,导致其服役寿命显著缩短。通过一系列宏微观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钠基膨润土、氧化镁、... 竖向隔离墙是限制污染物迁移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现场管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传统隔离墙材料极易发生性能劣化,导致其服役寿命显著缩短。通过一系列宏微观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钠基膨润土、氧化镁、微胶囊3种改性材料对粉煤灰基地聚物隔离墙材料渗透特性演化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地聚物隔离墙材料养护28 d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均满足水泥基隔离墙的防渗设计要求,分别可以达到6.62 MPa和4.73×10^(-11)m/s;不含改性材料的试样在1次干湿循环后渗透系数超过1×10^(-8)m/s,而含有改性材料的渗透系数在5次循环后仍能达到设计要求;3种改性材料通过影响小孔(<0.05μm)、中孔[0.05μm,0.10μm]和大孔(>0.10μm)所占的比例,可以有效提高地聚物隔离墙材料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防渗性能。研究成果对隔离墙的服役性能评价和科学设计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墙 干湿循环 地聚物 渗透特性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修复下填埋场稳定化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奇腾 吴少杰 +2 位作者 冯世进 陈宏信 赵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0-897,共8页
好氧修复技术具有加速填埋堆体稳定化的优势,正确评估其稳定化进程对好氧修复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指标数量众多且差异化大。考虑稳定化指标的敏感性和工程监测的难易程度,从稳定化机理出发,分别从气相、液相、固相... 好氧修复技术具有加速填埋堆体稳定化的优势,正确评估其稳定化进程对好氧修复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指标数量众多且差异化大。考虑稳定化指标的敏感性和工程监测的难易程度,从稳定化机理出发,分别从气相、液相、固相和沉降4个层面筛选氧气利用率、归一化有机溶质指标、脱氮效率、生物降解度和相对沉降速率为评价指标,并将其统一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化特征的3个阶段(好氧转化、半稳定化和后稳定化),提出指标权重和阶段划分标准。然后,构建了不同阶段中不同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实现对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综合性评价,并将其应用于某好氧修复工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修复 填埋场 稳定化阶段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衬垫中污染物一维瞬态扩散-对流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世进 彭明清 +1 位作者 陈樟龙 陈宏信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9-809,I0003,I0004,共13页
采用GMB(土工膜)/GCL(膨润土防水毯)/SL(土质垫层)复合衬垫全瞬态扩散-对流运移解析模型,考察了对流区域对污染物运移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了用渗滤液水头高度替代衬垫水头差的简化计算的可行性;探究了土工膜类型对复合衬垫防污阻隔性能... 采用GMB(土工膜)/GCL(膨润土防水毯)/SL(土质垫层)复合衬垫全瞬态扩散-对流运移解析模型,考察了对流区域对污染物运移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了用渗滤液水头高度替代衬垫水头差的简化计算的可行性;探究了土工膜类型对复合衬垫防污阻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对流、扩散、吸附作用对渗沥液中典型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沥液水头为10,5,3,0.3 m的情况下,采用全局对流模型相比局部对流模型的击穿时间相应分别高出了233%,151%,111%,24%;②采用渗沥液水头替代水头差的简化计算结果是可行的;③采用f-HDPE土工膜的复合衬垫,其击穿时间比采用PVC,LLDPE,HDPE的分别提高了36%,33%,22%;④渗沥液水头为10,5,1 m时,忽略对流作用会使击穿时间分别被高估68%,34%,6%;⑤孔洞频数由2.5增大到50,30,10,5个/(10^(3) m^(2)),击穿时间分别缩短了54%,41%,16%,6%;⑥SL有效扩散系数降低90%,衬垫击穿时间提高了2~6倍;SL吸附系数从1 mL/g提升到5,15,30,50 mL/g,击穿时间分别提升了311%,1086%,2249%,3798%。以上对复合衬垫防污阻隔机理的研究结果,可为实践中衬垫的使用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复合衬垫 扩散 对流 吸附 运移规律 土工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厨余填埋场垃圾物理力学特性演化规律
4
作者 陈宏信 吕东江 +2 位作者 冯世进 张晓磊 吴少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50-1858,共9页
垃圾分类处理将导致中国填埋场中厨余垃圾占比显著下降,对填埋场的长期安全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国某低厨余城市生活垃圾(MSW)填埋场进行了现场抽水、电阻率测试及室内垃圾组分、质量含水率、剪切强度等测试,分析了其物理力学特性... 垃圾分类处理将导致中国填埋场中厨余垃圾占比显著下降,对填埋场的长期安全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国某低厨余城市生活垃圾(MSW)填埋场进行了现场抽水、电阻率测试及室内垃圾组分、质量含水率、剪切强度等测试,分析了其物理力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抽水后垃圾组分变化不大,但垃圾特性分布更加离散;低厨余垃圾受历史填埋垃圾影响,含水率为86%~161%,经过抽水后降低至42%~116%;抽水后填埋场整体水位下降但在10~15 m深度出现了局部的高含水区域;填埋场垃圾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分布范围分别为0~20 kPa及15°~30°,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变化范围较大,且黏聚力低于国内一般高厨余垃圾填埋场,抽水后垃圾的剪切强度总体下降但剪切硬化现象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低厨余 含水率 抽水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
5
作者 王守林 苏宝林 +3 位作者 芦永鹏 何振丰 李忠 陈宏信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0,共3页
我们在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简化育秧设备,形成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工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该技术1989~1990年推广面积约1万亩,在实践中表现具有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秧片质量好,漏插... 我们在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简化育秧设备,形成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工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该技术1989~1990年推广面积约1万亩,在实践中表现具有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秧片质量好,漏插率低、省工、省本、产量高等优点。该育秧方法于1990年9月通过鉴定。根据该技术录制的《育秧新路》,于1990年布拉格国际农业电影节上,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丰收之神》铜像奖。现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一、种子处理主要是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为培养叶龄整齐的壮秧奠定内在的基础。 (一)晒种晒种2~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孔底膜育秧 育秧 机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土工膜复合隔离墙中有机污染物迁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春辉 冯世进 +3 位作者 陈宏信 罗春泳 梁爱民 丁祥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土工膜复合隔离墙是当前最有效的污染场地管控技术之一。针对复合隔离墙外侧含水层中存在地下水渗流的情况,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复合隔离墙-含水层中迁移的数值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5.3进行计算。基于该模型,对含水层及复合隔离... 土工膜复合隔离墙是当前最有效的污染场地管控技术之一。针对复合隔离墙外侧含水层中存在地下水渗流的情况,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复合隔离墙-含水层中迁移的数值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5.3进行计算。基于该模型,对含水层及复合隔离墙参数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速度增大将加速污染物迁移出复合隔离墙,并导致墙体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当渗流速度高于1×10^(-5)m/s或低于1×10^(-9)m/s时,基于零浓度边界条件和无对流含水层边界条件的解析模型方可用于复合隔离墙初步设计;土工膜的最佳位置与污染物类别及地下水流速密切相关,不同土工膜位置情况下的复合隔离墙外侧界面累积总通量差距可达10%~20%;采用EVOH共聚土工膜时的复合隔离墙防污性能显著优于采用HDPE土工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墙 土工膜 含水层 污染场地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吸附条件下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浩越 陈宏信 +1 位作者 冯世进 王文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47-2555,共9页
针对溶质非平衡吸附特征,建立了非平衡吸附条件下双分子反应性溶质一维运移模型,考虑了在对流、弥散、吸附(平衡和非平衡)、反应(氧化反应和自然需氧量反应)耦合作用下的溶质运移过程,选用COMSOL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①非... 针对溶质非平衡吸附特征,建立了非平衡吸附条件下双分子反应性溶质一维运移模型,考虑了在对流、弥散、吸附(平衡和非平衡)、反应(氧化反应和自然需氧量反应)耦合作用下的溶质运移过程,选用COMSOL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平衡吸附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的第一阶段为氧化反应主导的快速修复,第二阶段为非平衡吸附主导的慢速修复;②考虑非平衡吸附可以更加精准刻画污染物拖尾效应;③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数k、平衡吸附比例影响数f以及非平衡吸附速率影响数a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且a的影响程度与平衡吸附占总吸附比例f相关,佩克莱数Pe影响较小;④在k,a,f较小且Pe较大的情况下,拖尾效应较为严重,必须考虑非平衡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吸附 两点模型 双分子反应 溶质运移 拖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污染地层气液驱动原位压裂增渗技术与设备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冰 崔壮 +4 位作者 张丰收 徐泉 冯世进 陈宏信 纪东奇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5期614-625,共12页
我国土地受工业开发长期影响,低渗地层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低渗污染场地亟待高效快速修复。传统异位修复技术对土壤扰动强,生态环境恢复缓慢,不足以解决目前的修复困境,原位立体缝网压裂修复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低渗污染场地立体修复目... 我国土地受工业开发长期影响,低渗地层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低渗污染场地亟待高效快速修复。传统异位修复技术对土壤扰动强,生态环境恢复缓慢,不足以解决目前的修复困境,原位立体缝网压裂修复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低渗污染场地立体修复目前面临土层裂隙扩展机理不明、现有支撑剂易在主裂缝口沉降和压裂设备碎片化等难题,受实验条件和机理研究制约,在低渗土层缝网扩展机理、多场耦合、新型支撑剂和一体化压裂装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突破。本文重点研究低渗介质多场耦合下力学行为及提高原位压裂裂隙有效支撑的压裂装备进展和可行性,提出土体缝网起裂和扩展机理、流-固-化多场耦合模型、新型可控仿贻贝覆膜支撑剂和气液驱动压裂技术及装备等关键研究要点,指导低渗污染地层气液驱动缝网压裂增渗修复设计,提高药剂的传输效率和铺置范围,实现低渗污染场地原位立体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 气液驱动 压裂增渗 仿生材料 增渗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白》结构谈
9
作者 陈宏信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43-44,共2页
《麦克白》一剧有两条冲突线:一条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一条是麦克白同邓肯父子等人的冲突。麦克白权欲、野心同道德、伦理的内心冲突贯穿悲剧始终,由强趋弱,到剧本后半部时起时伏,直至主人公战场授首方告结束。
关键词 《麦克白》 内心冲突 班柯 邓肯 西嫩 悲剧主题 半部 电闪雷鸣 功高震主 德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改性钙基膨润土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研究
10
作者 陈宏信 牛松荧 +3 位作者 冯世进 薛钦培 李正霏 石福江 《岩土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860-868,共9页
中国钙基膨润土(CaB)资源丰富,近年来作为竖向隔离墙膨润土泥浆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天然钙基膨润土膨胀能力与化学相容性较差,对其工程特性的改进成为关键问题。为此,研究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改性剂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良,确... 中国钙基膨润土(CaB)资源丰富,近年来作为竖向隔离墙膨润土泥浆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天然钙基膨润土膨胀能力与化学相容性较差,对其工程特性的改进成为关键问题。为此,研究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改性剂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良,确定了制浆—干燥—研磨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钙基膨润土(PAAS―CaB)的最佳制备条件。系统测试了改性膨润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改性剂掺量为8%时,PAAS―CaB膨胀指数可达34.0 mL/(2g),聚丙烯酸钠改性显著提高了钙基膨润土的吸水膨胀性能及化学相容性,为降低了膨润土泥饼的渗透系数。随PAAS掺量的增加,泥浆马氏黏度增大,滤失量和pH值减小,泥浆密度则主要由膨润土掺量控制。与未改性的CaB相比,PAAS―CaB在微观上表现出整体性更好的片层结构、更小的蒙脱石晶层间距。聚丙烯酸钠主要通过桥联包覆作用与接枝共聚合作用改善钙基膨润土性能。研究为优化PAAS―CaB制备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CaB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墙 钙基膨润土 聚丙烯酸钠 工程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